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解读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51
解读《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6月25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管道保护法》)经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一部有效保护我国石油及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法律。
焊接成品油管线李徐进/摄成品油管线铺设李徐进/摄7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丙烯管道爆炸事故现场(来源于百度网)长输管线施工现场李徐进/摄《管道保护法》出台背景是什么?管道运输是现代五大运输方式之一。
目前,我国70%的石油和99%的天然气都是通过管道运输的。
管道运输不仅关系着经济命脉,同时也关系到公共安全。
国务院法制办秘书行政司司长胡可明说,中国已经成为管道运输的大国。
随着管道的发展,在管道保护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是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大量以前远离居住区的管道逐渐被各种建筑物包围,管道的建设和城镇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为了加强管道保护,就要从源头做起,从规划开始,管道规划要和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二是外界对管道的破坏,包括打孔盗油等破坏管道行为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势头比较突出,所以需要通过立法实行更加严厉的保护。
三是管道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比如铁路、公路建设交叉比较多,需要有一部法律调整和明确在建设中如何处理这些相应的关系。
四是这些年我国国际管道的建设比较多,这些管道的建设也需要有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
应该说世界各个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保护都比较重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通过专门立法来进行保护。
针对当前不法分子打孔盗油现象严重,有何相应规定?近几年,第三方破坏对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贡献率”达40%,严重危害油气管道的运营安全。
目前,我国建成的长输管道已形成跨区域、跨国境管道运输。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具有高压、易燃和易爆的特点,事关公共安全和经济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是为了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管道规划与建设、管道运行中的保护、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关系的处理、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
该法的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的保护,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的保护,不适用本法。
该法还规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管道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包括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管道保护工作,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有关单位履行管道保护义务,依法查处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管道保护的义务和权利,以及违反该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为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一项法律法规。
该法于1997年12月发布,旨在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该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法的目的在于规范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保护环境和公共利益。
该法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行为。
2. 管道建设与运营:规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
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前应编制管道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报送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3. 管道安全与事故处理:明确了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4. 管道保护与违法行为处罚:规定了违反法律规定,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破坏、盗窃、擅自占用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对于破坏石油天然气管道导致事故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法律管理进一步完善,旨在保障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
对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相关单位来说,了解和遵守该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保障管道安全以及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是中国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规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的法律文件。
本法规定了管道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管道保护的原则、责任、程序和措施等方面,旨在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管道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旦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律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管道保护的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全过程管理等。
预防为主是指,采取预防措施是管道保护的首要任务,包括对管道进行严格的设计、建造、验收、使用、维修等过程的监管和管理。
保护优先是指,管道的保护必须放在重要性之上,对于重要地区的管道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力度,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
全过程管理是指,在管道的设计、建造、使用、维修等全过程中都要进行管道保护,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要求和标准。
管道保护的责任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责任。
国家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管道保护法律体系,对管道建造和运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地方层面主要负责建立管道保护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加强对管道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企业层面主要负责自身管道的保护工作,实施相应的管道保护管理改善措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此外,对于违反管道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也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
管道保护的程序主要包括管道的立项、设计、开工、验收、试运行、投产和使用等程序。
其中,立项阶段要进行管道所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设计方案的审查以及管道的审批工作。
开工阶段要对管道工程进行招标、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
验收阶段要对管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解读(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解读管道是现代五大运输方式之一。
目前,我国70%的石油和99%的天然气是通过管道运输的。
管道运输关系经济命脉,同时也关系到公共安全。
《管道保护法》首次从法律角度规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理清了管道活动中的有关法律关系,规定了管道保护措施,明确了保护责任,是一部有效保护我国石油及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法律。
打孔盗油猖獗,怎样处理不法分子?危害管道安全将追究刑事责任【法条摘登】对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处理。
采用移动、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损坏管道或者盗窃和哄抢管道输送、泄漏、排放的石油与天然气,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回放】据《瞭望》周刊报道,2002年至2009年间,中国石化共遭受打孔盗油1.98万次,累计泄漏油4.7万吨;油田发生开井盗油1.21万次,累计泄漏油2.1万吨,造成可计经济损失5.3亿元。
这不但导致管道长时间停输或凝管报废,上游关井停产,下游炼厂减产以及成品油、天然气供应中断,而且会因外泄造成环境灾难。
解析近几年,第三方破坏对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贡献率”达40%,严重危害油气管道的运营安全。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长输管道已形成跨区域、跨国境管道运输。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具有高压、易燃和易爆的特点,事关公共安全和经济安全。
200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涉油犯罪出台的司法解释,明确将打孔盗油破坏管道构成犯罪的行为,定性为破坏压力容器罪。
大型工程施工、管道沿线不法分子打孔盗油盗气等,每年都引发多起油气管道安全事故。
这些,都需要管道管理企业与各级政府加强工程规划与监管,加大对民众的法制宣传与执法力度,与油气管道经营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保护油气管道安全的机制和体系。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们的正常运营和保护对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为全国范围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部法律的实施旨在规范和管理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运营和保护,确保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部法律,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一、法律框架1. 法律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该法律的制定背景和意义,包括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石油、天然气管道领域存在的问题。
2. 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介绍法律适用的范围、管道的类型和建设者、运营者的责任,以及法律的基本原则。
二、管道建设1. 管道建设审批:解释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程序、审批要求和条件,并分析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 管道设计和施工:介绍管道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强调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管道运营1. 管道运行管理:分析管道运营的要求和标准,包括运行安全、标志标识、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并提出完善管道运行管理的建议。
2. 管道巡检和维护:论述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巡检和维护的重要性,介绍巡检和维护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并强调巡检和维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管道保护1. 管道安全保护:解读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的措施和要求,包括管道周边环境保护、管道保护设施建设和管道安全监测等方面,并提出改进管道安全保护的建议。
2. 管道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强调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并探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实施。
五、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1. 违法行为的定义:明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的违法行为,从行为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是一部专门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管道的安全生产,防止造成污染和安全事故,维护公众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正常发展。
首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拆除和使用作出明确要求,规定了管道施工、拆除、运输、安装等活动的审批,以及施工主体的资质审查。
其次,规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通航权和安全事故及救援机制,明确涉及有担保义务的原则,充分保护管道的安全生产。
再次,提出了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检测、维护和保养规范,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违反管道公司法规规定的行为作出警告、罚款和没收利益,以及其他行政处罚措施,严格遵守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充分保证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隐患排查治理一、前言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其管道运输安全对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网络不断扩大,管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研究和实施,对于确保管道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概述1. 法律体系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律体系以《石油天然气保护法》为核心,包括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管道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保护措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2. 保护措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措施包括:管道本体保护、管道周边环境管理、管道运行维护、事故应急预案等。
这些措施目的是确保管道本体安全、预防第三方损坏、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故障。
3. 法律责任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对于违反管道保护规定、导致管道事故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三、隐患排查治理1. 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对管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管道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潜在安全隐患。
隐患排查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主要包括:管道本体检查、第三方损坏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等。
2. 隐患治理对于发现的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主要包括:整改措施、工程治理、安全管理等。
治理过程中,应确保管道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3.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排查周期、治理要求等。
同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队伍建设,提高管道安全保障能力。
四、结论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隐患排查治理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可以确保管道安全、降低事故风险,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管道保护技术与管理创新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型管道材料、施工技术和检测设备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