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工艺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20
压铸件工艺流程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件制造工艺,它通过在高压下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成型,最终得到所需的零件。
压铸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行业,因其成型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制造效率高而备受青睐。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件的工艺流程。
1. 模具设计和制造首先,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制定模具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因素,然后绘制出模具的图纸。
接着,利用CAD/CAM软件进行模具的三维建模和工艺分析,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加工工艺。
最后,根据设计图纸,制造模具,通常采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精密加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 材料准备在进行压铸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金属材料。
通常使用的金属包括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这些金属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进行熔炼,然后通过除渣、过滤等工艺处理,确保金属液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3. 熔炼和保温将准备好的金属材料加入熔炉中进行熔炼,直至达到所需的温度和流动性。
然后将熔融金属倒入保温炉中进行保温,以保持金属液的温度和流动性,为后续的压铸工艺做准备。
4. 压铸成型在保温炉中保持金属液的温度和流动性后,将金属液注入压铸机的射出室。
通过高压注射系统,将金属液压入模具腔内,填充整个模腔。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金属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形成所需的压铸件。
5. 冷却和固化在金属液填充模腔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让压铸件在模具中冷却和固化。
冷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和厚度等因素。
在固化完成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压铸件。
6. 修磨和处理取出的压铸件通常会存在一些毛刺、气孔等缺陷,需要进行修磨和处理。
通过去毛刺、抛光、喷砂等工艺,使压铸件的表面光洁度达到要求。
同时,还可以进行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提高压铸件的性能和表面质量。
7. 检验和包装最后,对成型的压铸件进行检验,包括尺寸、外观、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合格后,对压铸件进行包装,通常采用防震防潮的包装方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运输安全。
压铸工艺总结知识点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加热融化后进行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零部件或产品。
它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
以下是对压铸工艺的总结知识点。
一、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1.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在一定温度下的液态性质,在高压力下将熔融金属填充到模具腔中,并使其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零部件或产品。
2.压铸工艺主要涉及到金属材料的熔化、注入、冷却凝固等过程。
熔化过程通过加热金属到其熔点以上,使其变成液态;注入过程通过压力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中;冷却凝固过程通过降温,使金属从液态逐渐转变为固态。
二、压铸模具的结构和类型1.压铸模具是压铸工艺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它包括上模和下模两部分。
上模为固定模,下模为动模。
2.压铸模具还包括模具腔、分型面、导向机构等部分。
模具腔是用来形成产品外形的腔体结构;分型面用于分离上模和下模;导向机构用于保证上下模的定位和运动方向。
三、压铸工艺的工艺参数1.压铸工艺中的主要参数包括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
注射压力是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腔中所施加的压力;注射速度是指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腔中的速度;保压时间是指保持一定压力对熔融金属进行冷却固化的时间;冷却时间是指产品在模具中冷却至一定温度的时间。
2.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四、压铸材料的选择1.压铸工艺主要适用于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低熔点金属的加工,也可以用于一些高熔点金属材料的加工。
2.压铸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产品的机械性能、导热性能、耐腐蚀性、成本等因素。
五、压铸工艺的优缺点1.压铸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复杂度的零部件生产。
2.压铸工艺的缺点是模具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
压铸简介1. 简介压铸是一种利用高压强制将金属熔液压入形状复杂的金属模内的一种精密铸造法。
在1964年,日本压铸协会对于压铸定义为“在高温将熔化合金压入精密铸模,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精度而铸面优良的铸造方式”。
美国称压铸为Die Casting,英国则称压铸为Pressure Die Casting,而最为国内一般业者所熟悉的是日本的说法,称为压铸。
经由压铸法所制造出来的铸件,则称为压铸件(Die castings)。
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比普通铸造合金高近一倍,对于铝合金汽车轮毂、车架等希望用更高强度耐冲击材料生产的部件,有更积极的意义。
2. 压铸特点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
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
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
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
压铸压铸机、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
压铸是一种精密的铸造方法,经由压铸而铸成的压铸件之尺寸公差甚小,表面精度甚高,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压铸件不需再车削加工即可装配应用,有螺纹的零件亦可直接铸出。
从一般的照相机件、打字机件、电子计算器件及装饰品等小零件,以及汽车、机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复杂零件大多是利用压铸法制造的。
压铸法也有下列缺点:· (1)压铸合金受限制目前的压铸合金只有锌、锡、铅、铜、镁、铝等六种,其中以铜合金的熔点最高、铝合金压铸应用广泛。
压铸工艺就是利用机器、模具和合金等三大要素,将压力、速度及时间统一的过程。
用于金属热加工,压力的存在是压铸工艺区别其他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
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
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
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内浇口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0.01~0.2秒。
压铸是铸造模锻的一种方法。
压铸模锻工艺是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
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
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另外,该工艺生产出来的毛坯,外表面光洁度达到7级(Ra1.6),如冷挤压工艺或机加工出来的表面一样,有金属光泽。
所以,我们将压铸模锻工艺称为“极限成形工艺”,比“无切削、少余量成形工艺”更进了一步。
压铸模锻工艺还有一个优势特点是,除了能生产传统的铸造材料外,它还能用变形合金、锻压合金,生产出结构很复杂的零件。
这些合金牌号包括:硬铝超硬铝合金、锻铝合金,如LY11、LY12、6061、6063、LYC、LD等)。
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比普通铸造合金高近一倍,对于铝合金汽车轮毂、车架等希望用更高强度耐冲击材料生产的部件,有更积极的意义。
压铸工艺详细介绍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它在制造各种金属制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工艺的相关内容。
首先,压铸工艺是一种利用金属熔融状态下的高压力进行模具充填和冷却的工艺。
它采用金属材料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具中,在模具内部形成所需产品的形状,并通过压力将金属充分填充到模具的每个角落。
然后经过冷却凝固,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铸件。
压铸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效性:压铸工艺可以实现高速生产,并且相对于其他铸造工艺,其生产效率更高。
2.精度高:由于模具的准确度高,所以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精确的尺寸和形状的铸件。
3.表面质量好: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光滑并且不需要进一步表面处理的铸件。
4.兼容性强:压铸工艺可以处理各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压铸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模具的制造。
2.材料准备: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进行加热熔化。
3.充填: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确保充填均匀并填满整个模具腔体。
4.冷却:待金属充填完成后,模具会进行冷却以凝固金属,并保持所需形状。
5.脱模:冷却后,打开模具并取出铸件。
6.修整:对铸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整形,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7.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漆、电镀等。
8.检验和包装: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
在压铸工艺中,模具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模具的制造需要对产品的设计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采用精密的制造工艺,以保证模具的精确度和耐用性。
压铸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中更为常见。
通过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铸件,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
总之,压铸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铸造工艺,它具有高效性、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特点,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压铸工艺的成功实施需要准备工作、材料准备、充填、冷却、脱模、修整、表面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多个步骤的协调配合。
压铸成型的工艺和流程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方法,其在工业生产中拥有广泛应用。
压铸成型的工艺和流程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压铸的工艺和流程。
1. 压铸的基本概念压铸是一种通过将金属加热至液态,然后注入模具,通过高压将金属填充模具形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压铸通常用于生产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2. 压铸的工艺流程2.1 模具设计压铸的第一步是设计模具。
模具需要考虑产品的设计要求、材料流动性等因素,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2.2 材料准备在压铸之前,需要将金属加热至液态。
不同的金属需要不同的熔点和加热温度。
2.3 注射一旦金属达到液态,就会被注入模具中。
注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金属填充模具完全。
2.4 冷却填充模具后,金属需要冷却凝固。
冷却速度影响最终产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2.5 脱模冷却后,产品会从模具中取出。
脱模过程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损坏产品。
2.6 完成加工脱模后,产品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如去除毛刺、打磨等,以达到最终要求。
3. 压铸的优缺点3.1 优点•可以生产复杂形状的产品•生产效率高•产品表面光洁度好3.2 缺点•初始投资较高•模具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一些特殊形状难以实现4. 压铸的应用领域压铸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
由于其高效率和精度,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压铸技术。
5.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压铸成型的工艺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压铸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将继续在工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
1.压力铸造:液态金属在较高的压力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型腔,并在压力下凝固成型而获得铸件的一种工艺方法。
2.压射比压:压射比压是充填型腔时压室内金属液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3.充填时间:液态金属从开始进入型腔起到充满型腔为止所需的时间。
4.充氧压铸:在压铸前将氧气充入型腔,置换出型腔的空气再进行压铸,适用于铝合金压铸。
5.浇注温度:指液态金属从压室进入型腔时的平均温度,一般用保温炉内的温度表示。
6.模具预热温度:为使压铸模能正常工作而在压铸前将压铸模预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7.活动型芯:用来成型压铸件上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侧凹或侧孔,可以抽芯的成型零件。
8.导柱、导套:确保动、定模在安装和合模时精确定位,防止动、定模错位的导向零件。
9.收缩率:压铸件在成型、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的程度,有实际收缩率和计算收缩率。
10.压铸模CAD: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压铸工艺和压铸模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检索、方案构思、分析计算、工程绘图和文件编制等工作。
1.压铸工艺过程是由压铸机来完成的,压铸机根据压室的工作条件分为冷压室压铸机和热压室压铸机两大类。
各种压铸机的压铸基本过程都为合模、压射、增压-持压和开模。
2.斜导柱抽芯机构是侧抽芯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抽芯机构,其结构主要由活动型芯、斜导柱、滑块、楔紧块、限位块等组成。
3.普通压铸件常有气孔和疏松等缺陷,不能进行热处理,而真空压铸、充氧压铸、精密压铸等压铸新工艺技术能有效的避免或减少疏松、气孔,提高压铸件质量。
4.压铸模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分为三类:型腔尺寸,即磨损后变大的尺寸;型芯尺寸,即磨损后变小的尺寸和中心距尺寸,即磨损后不变的尺寸。
什么是持压时间?试分析持压时间对压铸件质量和压铸生产效率的影响。
持压时间是指增压开始到结束的这一段时间。
其作用是使型腔中的液态金属在压实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完成凝固,从而获得组织致密的主见。
持压时间不足,容易造成疏松,尤其是如果内浇口处金属伤胃完全凝固,则将在成压铸冲头退回时金属液被反吸出来而产生铸件内部空洞缺陷。
压铸工艺流程及常见问题分析引言:压铸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通过压力和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的铸造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压铸工艺的基本流程,并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压铸工艺流程1. 模具制造模具是压铸工艺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质量。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具设计、材料选择、数控加工、热处理等环节。
同时,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和维护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至关重要。
2. 材料准备压铸工艺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锌合金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熔炼和调整成合适的液态金属。
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强度和外观。
3. 注射将准备好的液态金属通过注射机注入模具中,通常是利用高压将金属压入模具中,以确保金属充分填充模具的空腔。
注射阶段需控制注射时间、速度和压力,以避免产品缺陷和模具磨损。
4. 冷却在注射完成后,需要将模具中的金属冷却固化,以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硬度和强度。
冷却时间和方式的控制对于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5. 取出待冷却固化后,通过卸模机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取出过程需要注意避免对铸件造成损伤或变形。
6. 修磨与加工取出的铸件通常需要进一步修磨、抛光和加工,以达到最终产品的要求。
这一阶段涉及到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和配合度等问题,要注意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7. 检测与质量控制在每个工序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测试等。
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确保成品合格,减少次品率。
二、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1. 气孔缺陷气孔是压铸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主要是由于金属内部气体没有充分排出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提高注射压力、增加冷却时间、提高金属的纯度和液态性等。
2. 热裂纹热裂纹是由于金属在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引起的。
压铸工艺流程压铸工艺流程是指通过对金属加热熔化后进行高压注射入模具中形成所需铸件的工艺过程。
下面是压铸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1. 原料准备压铸工艺的原料主要是金属合金,常用的有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在开始压铸工艺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金属合金材料。
根据需要铸造的铸件材料进行相应的选材和配比。
2. 熔炼和熔炼处理将所需的金属合金材料放入熔炼炉中进行加热熔化。
熔化后的金属合金经过熔炼处理,如除杂、调整合金成分等。
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3. 模具设计和制造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具。
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金属液态流动和凝固过程的特点,以及铸件的收缩率等因素。
模具制造一般采用数控加工或者精密雕刻加工等工艺。
4. 模具预热和涂料处理将制作好的模具进行预热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模具在注射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产生应力。
预热后,模具表面需要涂上一层特殊的涂料,以保证铸件的表面光洁度和质量。
5. 注射将熔化处理好的金属合金注入注射机中。
注射机在高压下将金属液态材料注射到模具腔中,填充整个空腔。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注射速度和注射压力,以确保铸件的完整和一致性。
6. 冷却和固化注射完成后,模具中的金属液态材料会迅速冷却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适当的冷却措施,例如喷水冷却、通风散热等,以防止铸件产生缺陷。
同时,还需要对铸件进行固化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7. 模具开启和脱模当铸件完全冷却固化后,模具开始开启。
脱模时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因剥离过快导致铸件破损。
脱模后,可以对铸件进行涂装、抛光等表面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外观要求。
8. 修磨和后处理对于一些不合格的铸件,需要进行修磨处理,消除表面缺陷或尺寸偏差。
修磨后的铸件需要进行清洁、除锈等后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装配和加工。
9. 检验和质量控制对于每个生产批次的铸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外观、力学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