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本节《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
本节课,执教老师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创造性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从观察、认知、掌握最后到应用,水到渠成。
课堂中,教师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纵观本课,教学过程有如下的特点:一、注重数感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多次的让学生进行比对性的估测活动,并让学生说出估测的依据,这些无疑将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
二、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如现场的人数、数豆子、东方明珠以及南浦大桥等都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应当说对于该年龄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用口头一千、一千的从一千数到一万是没有困难的,然而这只表明学生的认知背景中有了这一模糊的知识点,并不表明学生对一万以内比一千大的数已经形成了概念。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第一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听了韦老师所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应该说这是我所听到的一节“终身难忘”的数学课,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深入理解教材内涵,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
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表面看,这节课教师似乎抛弃了教材另搞一套。
深入看,教师其实是非常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了教材的“实质”。
再走出教材,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
老师领悟了教材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数大小,这一“实质”,用现实生活中更具趣味的“竞赛”活动为载体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只在关键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纯粹是娱乐和增添热闹的气氛,而是老师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数学思考。
欧老师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溶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比赛之中。
我观察到,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内化”为学生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认知结构。
三、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通用14篇)教学工作经过课堂实践后,总会有很多发现和缺陷,需要教学评课,进行总结和改进。
评课稿怎么写?以下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篇1杨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 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内容。
这节课是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和大数的读写结合起来教学的。
听了以后感到这节课有以下五个注重和忽视了一个细节:1、注重迁移课一开始教师运用了学生运动会的情景让学生猜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自然而然的猜出整百和整千数,老师只用一句话很自然地把学生认识的数从千以内迁移到了万以内;然后用千数图摆比一千大的数、再摆九千、再加上一个千数图就迁移到了一万;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摆出9636,并用迁移的方法来读写这个数。
2、注重操作可以这么说整节课上教师所呈示的数,绝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的。
有用千数图操作的,有用学具操作的,也有用卡片操作的;有学生随意操作的,也有按要求操作;有学生独立操作,也有小组合作操作;有动手直观操作,也有用眼睛进行表象操作等等。
3、注重表象这节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好,那就是教师出示了3、1、0、0、7五张卡片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四张卡片摆四位数,不是用手来摆,而是用眼睛看着,在脑子里想着摆数,这就是一个表象操作的过程。
因为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在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在脑子里把图和式或把图和数联系起来的表象思维过程,即从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解决了用数字卡片表示四位数,更主要地教师利用过这一教学环节解决了有0的数的读写法。
4、注重数的组成这节课上不管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还是大数的读写,教师都非常注重数的组成。
比较数的大小的评课稿比较数的大小的评课稿黄老师上的《比较数的大小》非常精彩.他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卓尔不凡的教学气质和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征服了所有听课的老师。
你看学生那意犹未尽的神情,再看看黄老师镇定自若的样子,倘若你置身这里,一定被气氛热烈的课堂场面所感染,一定被课堂上自发响起的掌声所感动。
短短40分钟,我们能真切地感悟到黄老师轻松幽默的点拨话语、恰到好处的提问后面蕴藏的教育智慧。
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
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
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真正体现了黄爱华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
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黄爱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执教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和圆润自然,通达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老师给学生的游戏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黄老师创设的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自主建构、主动体验,整节课既注重学生的游戏操作,又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辨,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在活动中自主建构。
总之,观看完黄老师执教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被他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感染着、震憾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评课稿一、引言本篇评课稿旨在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内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进行评析。
通过对该教材的细致研究,从教材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习评价的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教师合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二、教材内容设计2.1 教学目标教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 - 学会使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以上目标的设定,教材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2 教学内容教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通过比较实物大小,引入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 - 学习使用不等号(大于、小于)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 学习如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包括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和千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实物比较和具体例子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其数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方法运用3.1 情境教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材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教材将数的大小比较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比较水果的重量、动物的身高等实物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
3.2 游戏化教学法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材还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数字大小比赛、数的排序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3.3 组织合作学习教材还强调了组织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助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借助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学习评价方式4.1 个人评价教材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评价。
通过个人学习日记、学习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年级数学《比较数大小》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重点。
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是通过比较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电器的价格,从而引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丰富多变的练习来加深对“比较数的大小”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首先,由导入开始,出示两个数(347、3460),逐渐露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来比较数的大小。
这一设计比较特别,让学生在猜测这个数是什么数的同时复习以前学习的三位数的比较方法。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五位数哪个大,由此建立数的比较大小是和数的位数相关的概念。
在教学例题时,出示四幅含有价格的电器图片,引导学生把比较电器价格的比较抽象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选择任意两个来比一比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在过程中采用同桌讨论、指名回答的方法,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方法各有特色,充分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
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一等奖说课稿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的。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比一比活动中,使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包括万)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特点,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出发,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课的学法指导突出以下两点: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填一填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位数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
1)猜一猜:谁会胜利?(2)想一想,谁猜得对(3)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等)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比较结果及方法。
(4)做一做:自主完成比较689 和1627, 3586 和924,并汇报方法。
(5)议一议:通过合作交流总结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
创设情境,比较:首位不同(如:1532 和8848)以及位数相同,,首位相同的两个数(如:2021 和2160)。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高数组姜玉霞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的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基础之上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探究比较大数的方法并感受大数。
《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遵循这一理念,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组织了“摸卡片”、“比山峰的高低”、“猜一猜游戏”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
最后采取“说一说,”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着知识,同时熏陶和获得情感。
3.教学目标:1、通过" 抽数组数比大小" 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增强数感.2、通过探究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探究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通过总结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结合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热爱家乡情感.5、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并且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6、教学难点:发现和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二、说教法:《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①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堂实录与评析[教学过程]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最近在徐老师的家乡浦江,开了个很大很大的家电城,那里东西可多啦!徐老师拍了一部分录像带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边看边想办法记下电器的价格。
(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
)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生:我知道洗衣机965元。
生:电视机1350元、电话机98元。
生:我还知道饮水机1230元、音响2125元。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电脑随机出示以下表格:电视机洗衣机350元音响2125元洗衣机965元热水器775元饮水机1230元手机电冰箱2150元电饭煲950元师:你们真能干!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为学生提供“浦江家电城”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观察、获取商品的单价信息,提供新课研究材料,使枯燥、抽象的数学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两种商品,比一比,谁贵谁便宜?可不可以用“()○()”的形式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生:我是选电视机和洗衣机比,电视机贵,洗衣机便宜师: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1350>965,所以电视机比洗衣机贵。
生:我是选饮水机和电冰箱比,因为1230<2150元,所以饮水机便宜,电冰箱贵。
师: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师:小朋友们真不错!老师把你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下,收集在大屏幕上,看一看,你有没有补充?(电脑出示以下无规律的式子)①98<1230⑥2125>965965<2150②2125>1350⑦1350<21502150>2125③98<2125⑧965>981230>965④1230<2125⑨965<13501230<2150⑤1350>1230⑩2150>9898<1350[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及时地提炼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
《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
听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对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点。
首先,老师在课前准备充分,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老师在讲解数位顺序表和数的组成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点。
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通过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老师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从基础练习到拓展练习,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与反馈。
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近似数的理解上还存在困难,需要老师进一步强化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被动参与的情况,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综上所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点,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这节课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实录与评析辛立梅(该课例在玉林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课堂讲课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90页例9及相关练习的学习内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个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的基础。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动物王国正在举办一场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运动会场景)请看,小鸡和小鸭正在比赛跑步,小鸡每分钟能跑多少米?生:95米。
师:小鸭每分钟能跑多少米?生:87米。
师:谁跑得快?生:小鸡。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看数字的最高位。
师:95的最高位是几?生1:9。
师:87的最高位是几?生1:8。
师:一个数是90,一个数是80,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生1:95大于87。
师:看来你对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掌声送给他!(生鼓掌)我们再来看豹和狗跑步比赛,豹每分钟能跑多少米?生:2 105米。
师:狗每分钟能跑多少米?生:1 218米。
师:谁跑得快?生:豹。
师:看谁跑得快,我们需要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左边3组是红队,右边3组是蓝队。
老师这里有两个箱子,箱子里面各有两套0—9的数字卡片。
怎么玩这个游戏呢?先看游戏规则。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一)游戏1:初步感知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师:红队和蓝队各派出一名代表抽取数字卡片,抽到的数字卡片怎么摆放呢?(师用手指数位表)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师:是的,依次从低位放到高位,哪个队抽到的数字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个队赢,现在游戏开始!红队代表抽到数字3。
师:3要放在哪里?生:个位。
师:表示什么?生:3个一。
师:非常棒!蓝队抽到什么数字?生:6。
师:表示什么?生:6个一。
师:很好,接下来两队代表抽到数字几,你们就说这个数字表示几个几,明白了吗?生:(全)明白了。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感谢郭老师执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讨论的课例。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层次清楚,是一节比较好的常态课、家常课。
这样的课,反映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新课改的理念渐渐被老师们接受,教学过程中能够得以体现。
本节课,郭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理解、建构、应用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从学生的反映看,教学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较熟练的解决有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这是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
个人以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建议如下:1、复习环节:复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指向性要明确。
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复习内容,一是读数并说出各数中5的位置和表示的意义,二是数的组成,三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前两个内容与本节课的联系不紧密,可以不复习,而且从课堂学生的反映看,这两个知识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完成的比较好。
既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不再练习,把时间节省下来,去解决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而且,复习环节,本节课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挤占了新知构建和巩固练习的时间。
因此,这两题可以不必复习。
复习的第三个内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与新知的联系较为紧密,比较切合,应在这一题上花点时间,今天,郭老师处理的较为仓促,错失了这一题的价值,没有充分起到唤醒学生旧知,激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作用。
如果在学生回答完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之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怎么知道2887最大,79最小?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比较的?这样一问,就会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回想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而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
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 万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如,比较1000元和2000元的大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1000元小于2000元。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万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从右往左,数位越高,数值越大。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总结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少的数。
- 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于最高位上的数小的数;如果最高位相同,则比较次高位,以此类推。
(3)举例说明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
例如,比较小明和小华的跳绳成绩,小明跳了350下,小华跳了400下,谁的跳绳成绩更好?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家长协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例,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评课稿
每天自己埋头上课,都是自己的思想,这样容易固化,没有进步。
今天去听了同年级老师的课,通过对比,发现自己还是有一些不太足的地方,希望每次听课都会有所收获,每天进步一点。
今天听的是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想做2,让学生先读再比较,并选择3个特征明显的说明理由即可。
想想做做3,要让学生写答
想做4,说完后复习,多一些,少一些,(大约,差不多)。
多很多,少很多。
想想做做第5题,让我印象最深。
兰兰家有352册书,丁丁:我比兰兰家的书多一些。
方方:我比兰兰家的书少一些。
冬冬:我家的书比兰兰家多得多。
(1)四人中,谁家的书最多?谁家的书第二多?谁家的书最少?
(2)兰兰家的书与其他人家相比,可以怎样说?
这一道题,该教师用了数轴的思想先在数轴上标出兰兰,并向学生说明数轴越往右越大,再让孩子标出其他小朋友的名称,并说明理由,这样第一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而且第2题的时候,学生只要找到中心点兰兰家,再与其他家做对比就好了。
即使题目再难些,让学生说说冬冬家与其他人家的书比较,用数轴,找到中心点,答案就很好找。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杨月霞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76页。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二、引入新课: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指名汇报)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三、新授: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2、学生活动。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
)①825<2413 ②2413<4593 ③4998>2413 ④825<4593⑤825<4998 ⑥4998>4593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第二类②③⑥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四、巩固练习: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听了韦老师所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应该说这是我所听到的一节“终身难忘”的数学课,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深入理解教材内涵,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
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表面看,这节课教师似乎抛弃了教材另搞一套。
深入看,教师其实是非常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了教材的“实质”。
再走出教材,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
老师领悟了教材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数大小,这一“实质”,用现实生活中更具趣味的“竞赛”活动为载体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只在关键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纯粹是娱乐和增添热闹的气氛,而是老师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数学思考。
欧老师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溶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比赛之中。
我观察到,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内化”为学生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认知结构。
三、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
本节课教师巧妙地把“比较方法”预设在三场次的“抽数”竞赛活动中。
第一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个个位,再放十位、百位、千位,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在千位,让
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这一比较的顺序;第三场比赛,抽到的数自己决定放在哪位,比赛扣人心弦,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的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此外,课前教师还预设了多个“悬念”。
例如:把数字卡片9倒置在口袋中,让学生误认为6,制造强烈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起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正因为有了教师精妙的“预设”,和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 课堂生成了无限的“精彩。
”“预设内生成”是充分的、丰富的,“比较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简便方法”学生认识是深刻的,水到渠成的。
四、“生活味”与“数学味”水乳交融。
游戏、竞赛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不能仅停留在追求数学课表面的“热热闹闹”,为“游戏”而“游戏”。
本节课之所以“打动”人的,给人“终身难忘”的,是“数学知识”与“游戏竞赛”的完美结合,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
如: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有感而发”,学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
每个场次比赛完,教师让学生记下比赛“结果”,“数学”地思考。
整场比赛后让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戏是为了更为高效地、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
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采取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