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表达交流心音共鸣_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表达交流第一板块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设计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围绕学生的“学”字,用图片和文字素材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感受、阅读、思考、讨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勤于观察生活、乐于感悟生活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四、学情分析:课标中对记叙文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经历和情感体验,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围绕中心选取材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节写作内容处于必修一表达交流第一板块,设置这一内容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选材上停留在初中时固有的思路上,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陈旧、肤浅、套作,因此很难写出动人感情的文章。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如何通过课堂提供的图片和文字素材找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进而在生活中找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五、重点、难点和关键点1.搜集大量感人的资料,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和物所感动。
2.突破思考习惯的局限,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人心灵的事件。
3.通过课堂提供的图片和文字素材找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请学生预先阅读教材57页《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收集在生活中听过、见过的一些让人感动、深思的故事和图片,思考有哪些人和事触动着自己的心灵。
教学过程:(一)导入:和学生一起分享一首歌。
(播放歌曲《十点半的地铁》)解说歌词,导入新课,一起学习《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知识讲授1.阅读教材57、58页话题探讨部分,提问:心灵的触动可以表现为什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触动读者心灵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表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 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出触动心灵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3. 实践法: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总结写作方法。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4. 写作实践:根据所学方法,创作触动心灵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所学,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继续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的深度和触动读者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写作实践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和主动分享。
3.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写作技能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集:用于分析和学习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表现手法。
2. 写作指导书籍:提供写作技巧和灵感来源。
3. 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和记录关键点和学生作品。
4. 作文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概念。
2. 第二次课: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目标】一、观看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二、运用细节描述,让动人的刹时定格。
3、体味人世真情,珍爱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一、2。
【教学难点】2。
【教学进程】一、导入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光阴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
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激而收成,从中取得粮食、柴草──亲情、友谊是人类生活中最高贵温馨的部份。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因此更需亲情友谊的滋养与慰藉。
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惜卫的生命才能健康。
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洗澡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有关资料作家谈有感而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与元九书》三、教师提示第一要做到让心灵灵敏,要灵敏就要多情,多情才善感。
多情的人材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人和事。
上。
确立的触感点一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不避小事。
在写作时,不必然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一般人、一般事。
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确实是如此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人看过的东西,在他人习以为常的东西上,能够发觉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看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成心义的“小”事,深切挖掘,是能够写出好文章来的。
真实。
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咱们同“感”,就必需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
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
四、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气氛人的一生中,许多旧事随着时刻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仍然那样清楚、那样动人。
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芳香,让咱们一路回味……一、阅读文章,解读评析:细节郁建民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期。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教学重点】怎样写抓到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真实的细节描写/恰当的议论抒情)【导入学习】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
我们也一定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清代诗人江湜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
”写真话的好处很多。
写真话就有材料。
只要你写心里话,国事、家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论;只要你吐露真情,亲朋、邻居、同志,随处可见,桩桩可叙。
请客送礼,走后门,你没有看法吗?母爱友谊、生活苦乐,你没有体味吗?匆匆行人,田间耕耘、花园草坪,能不勾起你的联想吗?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可见认为作文没有材料的人常常是“坐守粮山愁无米”了。
我们来看看作家们是谈写作的:(见课件)——好文章都是能触动人的心灵的。
【自主学习】一、学生阅读教材P57—59,适当归纳要点。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通过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分析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2. 第五章:借助情感表达触动心灵理解情感表达在写作中的作用学习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情感表达展现人物内心世界3. 第六章:运用修辞手法触动心灵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练习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相关章节内容。
2. 案例素材:优秀作品中涉及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实例。
3. 辅助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写作指导书籍、文章等。
六、教学内容4. 第七章:描绘生动的场景理解场景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场景描写营造氛围5. 第八章:构建深刻的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和表达文章主题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来展现主题练习运用主题思考进行写作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场景,让学生进行实地描写练习,增强场景描写的生动性。
2.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挖掘和展现主题。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导语留心生活,思考社会,你就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生活中的亮点,也是作文和生活的点。
感动虽然只是一刹那,但是,再现刹那,回味、挖掘刹那,又能让你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发现真情,启迪心灵,体味生活的真谛。
放开眼光,积累素材。
表达感动,让整个社会奏响和谐的旋律。
二、阅读探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文中的人和事为什么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小名佚名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
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
特别是妈妈叫得犹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X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
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
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
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
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
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房门。
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
妈妈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
”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教材解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是必修1,本册书除第一单元是诗歌外,其他单元都是记叙性的文章。
所以本学期的写作训练主要是记叙文写作。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学习了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学习了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场面描写的具体方法;在《鸿门宴》一文中学习了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对比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在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文章中学习了人、真事,抒真情等记叙文写作要领。
但是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还是抓耳挠腮,写不出东西来,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没有抓住心灵的出发点。
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命题作文时,如果题目能触动自己的感情,或者引起自的兴趣,就可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即使平时作文写不通的学生,也会写出比较通顺的作文;反之,如果学生对题目不感兴趣,像挤牙膏一样硬写,即使平时作文不错的学生,也会写得磕磕绊绊。
这就说明写作文,不能光会写法,更要选择内容。
本单元设置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如何提炼素材?3.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感与态度1.要勤观察、勤纪录、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情人。
2.要热爱生活,有动于衷、常动于衷。
过程与方法本内容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结合印发的典型例文讲写作知识——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及如何提炼素材。
第二课时分析鉴赏典型例文来明确讲如何写。
教学重点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如何提炼素材?教学难点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具准备印发典型例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如何提炼素材?一、导入设计:让学生读下面的文章:我的母亲(片段)邹韬奋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第一天上的课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1.教学目标:(1).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
(2).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2.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并且提出了高中生要“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写作专题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挖掘感动点。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记叙文这一文体并不陌生,但如何在叙述生活经历中写出感动人心的文章就需要教师专业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亲情”这一常见的话题,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学生的习作和视频来指正写作的方向和引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3.教学重点:观察生活,写一篇表现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教学难点:挖掘感动点,运用细节描写,定格瞬间4.课时安排:1课时5.课前预习和练习任务:(1).自学课本《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了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哪些方面入手?(2).重点阅读黄方国《父亲》选段(3).下面这段文字,不够感人,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使之生动感人。
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里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背景乐:《时间都去哪了》)人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感动点”,第一次看到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大;读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的感受;听到纯净柔情的乐曲,内心也变得澄澈宁静。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二、写法借鉴与指导(一)检查预习任务1.如何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生回答,师板书)2.学习黄方国《父亲》选段思考:文段哪些语句可见作者被感动?作者借助什么描写手法传达这份感动?(生讨论分析)3.师生共评学生习作,在实践中得出写作理论(多媒体展示)(例文一:转过头,一眼便瞧见母亲。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目标】1.练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写法。
3.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培养对生活的感激之心和敏锐感受。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提前阅读“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理解把握写作话题。
2.搜集写作素材。
材料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来自阅读;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
3.讨论话题,交流素材。
二、学习过程1.话题导入“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生命因眼泪而饱满,人生因感动而美丽。
心灵的海时时会被人和事的风而触动,形成洁白的浪花。
下面让我们撷取浪花几朵,感受海的清澈、深远、博大......2.材料感悟孩子不能没有妈妈1912年,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美国的大洋上触冰将沉,乘客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被抱上了快超载的救生艇,她却不能再上去了。
眼睁睁地望着即将生离死别的亲生骨肉,她绝望的痛哭起来:“我是她们的妈妈呀……”这时,坐在艇上的一位女士站了起来,决意换回史密斯夫人。
她像回家一样走回泰坦尼克号,只留下一句话:“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全世界在那一刻静场。
几分钟后泰坦尼克号沉没,1503人丧生,其中有那位女士。
当时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人性之光一位撬门捅锁的窃贼良心发现之后,在远方的一座小城隐居下来,并一步步靠勤奋和智慧当上了市长。
然而,忠于职守的警探并未忘却尚未破获的前案,多年后跟踪而至。
那一天,市长先生发现了当年的老对手已盯上了他。
但他自信只要拒不承认,终会化险为夷。
就是他昂然走向市政大厅办公室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电梯突然出了故障,一位孩子被卡在电梯里,孩子和母亲的哭声揪扯着人们的心,市长先生的额上渗出大滴的汗珠。
突然,他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扯过一根铁丝,敏捷灵活地捅开了电梯门。
而后他并拢双手坦然走向那位警探:“先生,我现在就跟你走。
”那位警探长久地盯着他的眼睛,慢慢说道:“不,对不起,市长先生,我不认识你。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2、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课前自助预习】一、作家谈“有感而发”1. 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2. 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
──歌德3. 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
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贺拉斯4.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二、感悟性作文概念阐释“感悟”顾名思义,有所感触而领悟。
“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而不断渐进的过程。
在“感”中去“悟”,在“悟”中有“感”,在不断地感悟中逐步地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又反过来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感悟。
“感悟性作文”是对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情感和思想反应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在“感悟作文”中,它以“感”为主,侧重写“感”,传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反应”,即“感受”。
【新知突破】一、怎样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1、整体构思。
2、发掘感动点。
3、提炼素材。
二、怎样提炼素材?1.着眼于“小”。
2.着眼于“真”。
3.着眼于“深”。
三、结合例文分析“怎样着眼于‘深’”?我竟然是个“贼”你忧愁地望着镜子里的头发,你知道是谁偷走了里面的黑吗?你焦虑的摸着脸上的皮肉,你明白是谁偷走了里面的红吗?你的背开始弯曲,像一棵弯柳,你知道是谁在那里撑了一张弓吗?你口中的痰越来越多,每天呼啦呼啦,你明白是谁在你的喉咙里架起了风箱?是你的儿子,一个不孝的儿子,一个整天对你撒谎,毫无诚信可言的儿子!你日渐衰老,眼见你青丝变成白发,我却一直视它为生命在时间轴上的延续。
后来我才发现,是你对儿子的诚信使你更加衰老,而我对你的诚信却早已被我偷掉、卖掉,我竟然是个贼!你总是望子成龙,“儿子,我相信你的实力”之类的话不知在我耳边回响过多少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
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谢而收获,从中得到粮食、柴草──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温馨的部分。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所以更需亲情友情的滋养与慰藉。
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护卫的生命才能健康。
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沐浴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有关资料作家谈有感而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与元九书》三、教师提示首先要做到让心灵敏感,要敏感就要多情,多情才善感。
多情的人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人和事。
其次,要确立好“感点”。
所谓“感点”,一是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二是一个具体的话题或题目上。
确立的触感点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不避小事。
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
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真实。
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
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
四、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氛围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
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一起回味……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细节郁建民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你还记得单位组织的那次春游吗?大家一起正说笑着,你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
我一看,原来你在为我系松开的鞋带。
那时,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却选择了你。
因为你是第一个想到为我系鞋带的男孩。
”“没想到这一系便系了一辈子。
”老头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当年的“阴谋得逞”的笑意。
“还记得那次吃水饺吗?你坐在我对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
还要我慢慢吃,别烫着。
等我吃完水饺,你才告诉我你要去出差了。
这时,离火车进站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你还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说!我多吃几个水饺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老头不搭话,只是微笑着,一如当年看着那个吃水饺的女孩。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
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
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
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
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
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
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
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我找你去了。
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
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
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
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
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
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忽然都吃了一惊:我们想起来的怎么竟全是细节。
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
评析: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萦绕在我们心间,环绕在我们周围。
怎样把这些动人的瞬间形诸于笔,让它们形象可感呢?这得借助于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节,把平常生活还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浓通过细节表现出来。
2、讨论交流,营造氛围:生命中花开的细节,也许就是那一个眼神,也许就是那件最浪漫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能言善辩者用一两句话倾诉,来个真情告白;不善言辞者可用图画绘出感人的瞬间;别出心裁者可展示照片、物品,来个触景生情。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个人发言。
3、以读促写,指导写作:怎样写好细节:⑴细节描写要真实,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⑵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⑶细节描写要个性化,精心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⑷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例文:前年除夕的夜,妈妈没有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而是去附近的庙里帮忙,一直帮到初一晚上。
那天妈妈一进门,爸爸那紧绷的面孔,如被火棍灼了一下,被愤怒激得通红,气得嘴唇发紫,声音发颤。
他对妈妈咆哮道:“你还回来干吗?滚!”妈妈不走,爸爸打了妈妈一耳光,顿时鲜血从妈妈的嘴里流出来。
妈妈哭着、骂着,我们护着妈妈求爸爸别打了,可是棍子还是一下下落下来,妈妈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这一架,使爸妈关系彻底恶化。
我和姐弟再也没有看到他们和好。
──《读写月报》03年7~8期P73母亲颤颤地伸出了手,却在刹那之间想到了什么似的又缩了回去,一改刚才激动的情绪变得冷漠而又生疏。
“你怎么回来了呢!快回去,现在就回去……”母亲声音严厉得仿佛从冰窖传来。
她感到十分愕然,有些不知所措,她拼命地摇着头,眼泪落得更凶。
她怯怯叫了声:“妈……我……”然后跪在床前。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划破了静谧的夜空。
东子茫然地抚着红肿的脸。
她怎么也不能把那个温柔的母亲和今日神情冷漠的夫人联系在一起。
“妈,我……我……”“你给我滚,滚,现在就回去!”母亲气得从床上坐了起来不停地喘着气,“我还没死呢,我虽没念过什么书,但我知道贫穷的人是不要哭泣……”──《读写月报》03年7-8期P72五、课堂检测1、学生读下面两则故事,进行提炼素材练习:(1)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的地上了火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扔去。
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见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能有所帮助。
”这个人叫甘地。
后来他被印度人尊为“圣雄”。
(2)我6岁的时候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
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光,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了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
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
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
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教师导学:老师明确提炼素材的方法,并提供素材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提炼素材的练习,最后就每位同学提炼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垢心灵带来许许多多触动。
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
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1 、由事入理,怎样写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指导学生筛选教材中的信息学生讨论后明确:2、提炼素材3、撷取人事中的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触动人六、合作探究学生集体讨论,好文之源皆在一“情”字,情之真,情之切,情之奇!生命中花开的细节,也许就是那一个眼神,也许就是那件最浪漫的事,现在同学们,分四大组,每组分别对亲人、同学、朋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来一段细节描写,注意捕捉一个个动人的瞬间,要求描写具体生动,150字左右。
看哪一组表现最好。
1、父亲对子女的亲情就像大树与小树,大庄稼领着小庄稼,父亲的世界和子女总有那么点儿距离,除非真的等我们长大了、高了、壮了,才终于有机会一探父亲的内心,原来,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向往,但更多的却是不遂愿于是,一切都脱离了浓情蜜意,具体而实在起来,父亲伸直了手臂,把接力棒努力让我们能最舒服地接到,迅速调整姿势,加速,加油,当我们用一种比父亲还快的速度和技术冲刺时,父亲才笑了2、母亲对子女的亲情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母亲节那天,什么都能忘,唯独不能忘了给辛苦的母亲送上一束康乃馨这是母亲笑容和欣慰的催化剂不过,如果我们稍稍换一下思维,调一下位置,把母亲当成一个女人,一个同样需要年轻和美丽的女人,那就把康乃馨换成玫瑰吧,不用一堆,只一朵,悄悄地藏在背后,突然呈现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眼前相信,厨房里的油烟,一定被灿烂撵走3、友情无限如果生活、前程、未来是一个完美的数字10000,那么亲人无疑是1朋友呢?他们是0,无限拉手,无尽可能朋友也是我们的亲人,在精神的小山坡上,我们总能遇见,生命因此才完满这样一种手拉手的感觉,如果也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温柔”七、激情发挥,倾诉真情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
让我们提起笔来,把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定格,让它们成为生命中的永恒。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1、仿照“牵挂是思念,犹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友人的情怀。
”写一题记。
2、拟一个煽情的标题。
3、运用细节描写,把动人瞬间定格。
4、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