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常见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7
考点0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考点热度★★★☆☆1.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①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②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③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地形部位部位地形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剖面图示意A 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B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谷线低于两侧C 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脊线高于两侧D 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用“”符号表示E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如C处虚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如B处虚线)为河流的集水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
考向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和基本地形类型的判断1.判断地形部位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如下图所示:2.判断基本地形类型地形类型等高线特征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 2.A考向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和数值判断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地形部位【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②数值表示(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最小值(H)、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