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优美与壮美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7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设计:优美与壮美一、听赏《牧歌》二、听赏《彩云追月》三、听赏《国际歌》四、听赏《大进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3.欣赏属于壮美范畴的器乐曲《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第二单元(课时1)音乐的美之优美与壮美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分别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
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国际歌》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
进行曲速度,大调式。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基本含义。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比较、举例重点: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基本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设计目标:通过谈话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自然而然的导入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播放歌曲《天堂》设计意图:把好的通俗音乐带进课堂,来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生:我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这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
(图片)草原风光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二、欣赏乐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师:草原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师启发学生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讲述)生:(略)师板书: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3、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4、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5、师: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略)师:对啊,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