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0.68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历史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导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背景;2. 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价值观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核心概念;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2.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价值观识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发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了解,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核心概念: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并逐渐在欧洲传播和发展;2.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自由表达;3. 人文主义崇尚古典文化,并将人类的尊严和自由看作是最高价值。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提供几个历史案例或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体现了哪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并对其影响进行讨论。
示例案例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2.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与作品。
四、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可以自由选择一个相关的主题进行展示,如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
五、小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1. 阅读《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简介》一文,撰写阅读心得;2. 收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核心概念,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讨论与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说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说学情分析优势:方法初具、关注现实缺陷:知识储备少、兴趣不足、学习与运用脱节。
【说目标制定】知识与能力了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运用人文智慧思考当今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材料分析、合作探究。
情境创设、实践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文精神。
【说重点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对其的评价。
难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影响。
【说教学过程】方法思路小组探究、实践运用、思想感悟、合作探究、学案导学、突破重点主线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课前活动各组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学案;教师和学生组长评价,落实基础知识第一环节:合作探究各组派出代表,在教师构建的框架内呈现对应的学案内容,生成本课知识结构图。
各组结合教材和资料卡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准备下一环节的成果汇报。
第二环节:汇报交流情景再现免费开放之初,西湖绿地曾一度被过量的游客破坏,对此,智者学派会怎样看呢?(试从背景、关注焦点、思想主张分析)A.漠不关心,坐等神谕B.完善公德和法规C.寻找科技手段解决D.其他……穿越时空的来宾,你如何看待智者们的答案呢?(试从思想主张和评价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升华——苏格拉底从02年起,不文明现象虽时有发生,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西湖志愿者的队伍,成就“人文西湖”特色。
苏格拉底会如何看待今昔两种情况呢?请仿照其语言风格表达小组观点。
(试从背景、关注焦点、思想主张成文)苏格拉底曾经因坚持真理而以身殉道,在祭奠他时你会说……(试从思想主张和评价用一句话概括)重点突破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相同: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重新定义人类精神世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来源,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走出实用主义的困境,迈向更为丰富多样的人文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来源和内涵;2.理解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讲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从何而来;2.如何解释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内涵、影响、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一个小男孩站在一位画家的画桥旁边,问他:“你是画家吗?”画家回答:“我只是一个油漆匠,我并不会画画。
这是一座桥,我只是在对它进行修缮。
”在听到这句话后,小男孩却感慨道:“你知道吗,我一直在寻找一位画家,一位能够给这座桥增添色彩的艺术家。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实用性的功能,还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和属于自己的文化与艺术,这也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所在。
2.讲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重视人类的理性与自由,强调人文精神的思潮。
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开创了人类思维和精神生活的新局面。
人文主义思想本身适用于很多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人文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主体性是最重要的,人应该自由和开放的探寻和发展自我,而非受到传统规范和教条的约束和限制。
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尊严、独立性和普遍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和合作。
这种思想影响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如人类学、历史、社会学、文化研究、哲学等学科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word教案界本原的强烈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
后来,一些学者开始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
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4)文化传统精神: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5)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2、“智者学派”的概况:(1)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
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
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
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
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历史纵横)。
(2)研究主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研究范围: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
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
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而遇害普罗泰格拉轶事起初,普罗泰格拉默默无闻。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备课教案三篇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备课教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①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②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③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配给学生在课前搜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学重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_年的北京奥运会,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怀的一段骄傲而又温暖的记忆.当今世界唯一能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能激起人们高涨热情的就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当奥运圣火点燃,〝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响彻云霄的时候,谁能不对古希腊人油然而生敬意?这是古希腊人为世界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奥运的故乡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新课教学】一.人们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情况:神.水.人.先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教材_页的单元引言和_页的本课引言,思考并概括〝人们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情况及人文主义起源发展的线索〞,然后教师概述:人们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1.前6世纪之前,世界由神创造2.前6世纪,泰勒斯:〝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3.前5世纪,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压抑:中世纪__的统治;发展:_至_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_._世纪启蒙运动.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原因和背景)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影响如何?(主张和影响)1.〝智者学派〞的概念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自称〝智者〞.反对派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那么当时的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呢?2.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①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②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③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配给学生在课前搜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在教学中采用了图示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比较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三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三第十三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下面来介绍一下本课的说课流程,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首先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和学生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重难点,然后制定相应的学流程,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我们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就开始了模块化专题式的教学,而必修三正是高中必修三大模块的文明史部分.本课位于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承接了必修一中《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启发了本单元下面两课《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同时又与上一个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对比,也与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相呼应,所以本课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在内容上就是围绕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来展开的,在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背景下,主要讲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以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主张,侧重点不同,他们之间是继承发展的关系.根据课标要求的分析呢,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难点是理解思想家的观点并进行评价,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我们面对的是高二文科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的能力,掌握阅读.分析.方法,而且他们在必修一中已经学过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对于理解本课的内容有帮助.但由于他们还没有学习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于本课中几位思想家的观点和人文主义的内涵这些抽象的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生兴趣也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图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本节课要关注的点.在新课导入中我选取了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上和性格上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得出具有人性化和人形化的特点,通过小故事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人文主义思想转变为具体,在导入中就感性地初步认识人文主义.并从导言入手选取了泰勒斯和赫拉特利特的名言,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主要关注对象的变化是从神到自然,那关注的下一个对象就是由自然到人,由此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需要识记的知识是三个子目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这些知识是需要学生重点记忆的.在这里我采用的是表格法,让学生自主地在课本中找出关于他们的主要观点来填写这个表格,将琐碎的知识点用表格的形式表现,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梳理本节课知识.西方人文历史教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历史说课稿高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历史说课稿高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历史说课稿高中历史说课稿高中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单元引言简析: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
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同类热门:高三历史法国大革命说课稿范文高中历史说课稿:美苏争霸。
第5课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能归纳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并准确理解。
认清他们之间继承发展的关系【学法指导】联系必修一第五课的相关知识来认识【自主预习】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要求简明扼要)【合作探究】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格拉《论神》“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未标准。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他就是热的。
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厉害”。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其特点是什么?2试评述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探究2:你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主张?探究3:全面分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比较其异同点,【我的疑惑】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①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发达②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③古希腊经济文化的繁荣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2.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代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
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A.对雅典民主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没有没得就没有知识4.我们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出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开始研究自然哲学【课后作业】完成本课导学案“分层演练题”。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课的理解..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围绕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思想观点展开;旨在让学生从他们的思想中体会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本单元中;本课作为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首环;对后面两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学习起到了奠基作用..从整本书来看;在必修三中;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下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地位..二、学情分析高二上学期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必修一的学习中;学生对早期希腊雅典的政治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在讲解希腊先哲思想产生的背景时;同学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存在的问题:就本课内容来说;学生对于抽象的哲学问题较难理解;学习兴趣不高;还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三、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2、掌握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3、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过程与方法中;1、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课前分组合作;课上集中展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团结协作意识; 2、在阅读、分析史料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难点: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探究法、材料教学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和材料解读法..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六部分教学过程;即:课前准备、导入新课约2分钟、理解概念约2分钟、讲授新课约33分钟和课堂小结约3分钟..课前准备阶段;我会将同学分为四大组;四大组分别搜集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四位先哲的生平简介;课上派代表分别扮演四个角色..导入新课约2分钟首先;我向同学们展示古代希腊神话人物和古代中国的神话人物的图片;比如:宙斯、赫拉;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炎黄;女娲..让同学们进行对比;思考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由此得出;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着人性化的特点;由此导入;和学生一起追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概念约2分钟在探讨西方人文主义主义思想起源之前;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核心概念“人文主义”的含义;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师生对话;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讲授新课约33分钟一、探寻人文主义源头约5分钟1首先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梳理人类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即从对神的崇拜到泰勒斯的“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而到了公元五世纪;则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开始将目光聚集在“人”本身;从而引出“智者学派”..2设问自学;1、什么是智者学派 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二、感受希腊先哲智慧约20分钟一由课前分好的四个小组;分别派一位代表扮演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行自我介绍;让同学们在展示和交流中初步了解古希腊的先哲的生平..二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主张..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材料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帮助学习和理解深奥的哲学主张..1、普罗泰格拉:1关于普罗泰格拉;我将向同学们提供他的相关言论;让同学们通过哲学家自己的言论思考总结他的思想主张..在这里我会重点向同学们讲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加深学生的理解..2向同学们讲述“半费之讼”的故事;设问:“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二人的僵局呢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有哪些不足之处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交流;说明智者学派思想存在局限性..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苏格拉底设问自学:1、结合教材思考;“美德即知识”主张是在怎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2、通过“苏格拉底的演讲”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社会背景和思想主张..在学生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我将会通过讲述“隐士和熊”的小故事帮助同学理解“美德即知识”..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部分由于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将为同学展示表格;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来完成表格内容;通过表格梳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三、领悟人文精神内涵约6分钟学习完希腊先哲的智慧;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突破本课的难点;即“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由学生分组讨论;讲述自己所理解的“人文精神”内涵;教师再讲授;最后;师生互动完成表格;整体归纳希腊先哲的主要观点和其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四、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约2分钟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日益淡薄;老人摔了漠不关心;看见小偷行窃袖手旁观;种种事件屡见不鲜..结合历史与现状;谈谈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如何继承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课堂小结约3分钟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将通过回顾板书来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这是本课的的一个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谢谢大家..。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智者学派的概念,了解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分析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图片、材料,再现历史。
2、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景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2、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主张、影响2、苏格拉底【教学难点】理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感性思维能力强,但是理性思维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而本课的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举例法和探究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利用“斯芬达克斯之谜”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古希腊人对人本身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人文主义精神”的概念,介绍“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再导入本课课题: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一篇:领略先贤风采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学习古希腊先哲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智者学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弄清什么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主要活动和代表人物。
【自主学习1】阅读P22页课本内容,要求学生概括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1、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核心观点):人的感觉是衡量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③制度道德法律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要以人为尺度.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里着重讲解认识万物尺度的含义,并设疑: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2、评价评价历史事件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高中历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一教学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奥运会图片,本届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引出奥运的故乡古希腊,追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人文主义的概念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思想,怎样把握人文精神呢?我展示了宙斯和赫拉的故事及丘比特和如来佛祖的图片。
提问:你觉得希腊神话中天神的形象、性格与中国神话有何不同呢?(设计意图)深入浅出的介绍人文精神的内涵。
过度:最早提倡人文精神的是普罗泰戈拉,他向人们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2)“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由负责搜集智者学派资料的学习小组成员依次回答以下问题:①什么是智者学派?②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③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影响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智者学派的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主张和影响。
本目的重点放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及评价上,其中又以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为重中之重。
我设置了课堂讨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你是怎样认为的?普罗泰戈拉又是怎样认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设计意图)理解这句哲学名言在当时具有的反传统意义。
合作探究:但是这句被誉为吹响人文主义的号角的名言到底有没有不足之处呢?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我展示了上面这段材料,来揭示它的不足。
课外延伸:展示著名的“半费诉讼”故事。
(设计意图)全面认识智者学派,他们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伦理道德,引起了其他思想流派的批判,其中以苏格拉底的主张最为卓越。
(3)“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由负责搜集苏格拉底资料的学习小组成员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抓重要知识点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苏格拉底被誉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本目的重点放在他的思想主张及评价上合作探究:尤其是如何认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阅读俄国语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的寓言《隐士和熊》提出以下问题:熊究竟有没有美德呢?如果苏格拉底读了这则寓言,他会得出什么寓意来呢?他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知德合一”这一哲学命题。
高三历史教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知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提供重要前提。
(2)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的推动。
(3)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先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先哲们勇于探索、思辨。
2.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主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3.思想主张:(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3)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判断,不应强求一律。
4.地位:(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但忽视了伦理道德。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研究的主题:认识人,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2.思想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知德合一。
(3)善是人内在灵魂。
(4)教育与美德同样重要。
3.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提出理想国的学说。
地位: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1)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创建了逻辑学。
1.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条件(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2)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3)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三第十三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下面来介绍一下本课的说课流程,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首先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和学生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重难点,然后制定相应的学流程,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们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就开始了模块化专题式的教学,而必修三正是高中必修三大模块的文明史部分。
本课位于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承接了必修一中《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启发了本单元下面两课《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同时又与上一个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对比,也与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相呼应,所以本课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课在内容上就是围绕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来展开的,在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背景下,主要讲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以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主张,侧重点不同,他们之间是继承发展的关系。
根据课标要求的分析呢,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难点是理解思想家的观点并进行评价,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我们面对的是高二文科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的能力,掌握阅读、分析、方法,而且他们在必修一中已经学过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对于理解本课的内容有帮助。
但由于他们还没有学习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于本课中几位思想家的观点和人文主义的内涵这些抽象的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学生兴趣也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图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本节课要关注的点。
在新课导入中我选取了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上和性格上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得出具有人性化和人形化的特点,通过小故事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人文主义思想转变为具体,在导入中就感性地初步认识人文主义。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
源说课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思想观点展开,旨在让学生从他们的思想中体会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本单元中,本课作为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首环,对后面两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学习起到了奠基作用。
从整本书来看,在必修三中,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下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高二上学期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必修一的学习中,学生对早期希腊雅典的政治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在讲解希腊先哲思想产生的背景时,同学们会比较容易接受。
存在的问题:就本课内容来说,学生对于抽象的哲学问题较难理解,学习兴趣不高,还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
三、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2、掌握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3、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过程与方法中,1、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课前分组合作,课上集中展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团结协作意识; 2、在阅读、分析史料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探究法、材料教学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和材料解读法。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六部分教学过程,即:课前准备、导入新课(约2分钟)、理解概念(约2分钟)、讲授新课(约33分钟)和课堂小结(约3分钟)。
课前准备阶段,我会将同学分为四大组,四大组分别搜集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四位先哲的生平简介,课上派代表分别扮演四个角色。
导入新课(约2分钟)
首先,我向同学们展示古代希腊神话人物和古代中国的神话人物的图片,比如:宙斯、赫拉,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炎黄,女娲。
让同学们进行对比,思考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着人性化的特点,由此导入,和学生一起追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理解概念(约2分钟)
在探讨西方人文主义主义思想起源之前,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核心概念“人文主义”的含义,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师生对话,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讲授新课(约33分钟)
一、探寻人文主义源头(约5分钟)
(1)首先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梳理人类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即从对神的崇拜到泰勒斯的“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而到了公元五世纪,则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开始将目光聚集在“人”本身,从而引出“智者学派”。
(2)设问自学,1、什么是智者学派?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二、感受希腊先哲智慧(约20分钟)
(一)由课前分好的四个小组,分别派一位代表扮演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行自我介绍,让同学们在展示和交流中初步了解古希腊的先哲的生平。
(二)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主张。
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材料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帮助学习和理解深奥的哲学主张。
1、普罗泰格拉:
(1)关于普罗泰格拉,我将向同学们提供他的相关言论,让同学们通过哲学家自己的言论思考总结他的思想主张。
在这里我会重点向同学们讲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加深学生的理解。
(2)向同学们讲述“半费之讼”的故事,设问:“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二人的僵局呢?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交流,说明智者学派思想存在局限性。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苏格拉底
设问自学:1、结合教材思考,“美德即知识”主张是在怎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2、通过“苏格拉底的演讲”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社会背景和思想主张。
在学生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我将会通过讲述“隐士和熊”的小故事帮助同学理解“美德即知识”。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这一部分由于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将为同学展示表格,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来完成表格内容,通过表格梳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三、领悟人文精神内涵(约6分钟)
学习完希腊先哲的智慧,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突破本课的难点,即“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由学生分组讨论,讲述自己所理解的“人文精神”内涵,教师再讲授,
最后,师生互动完成表格,整体归纳希腊先哲的主要观点和其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四、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约2分钟)
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日益淡薄,老人摔了漠不关心,看见小偷行窃袖手旁观,种种事件屡见不鲜。
结合历史与现状,谈谈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如何继承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约3分钟)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将通过回顾板书来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
这是本课的的一个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