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图评审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12.00 KB
- 文档页数:13
地下室施工图评审要点地下室施工图评审要点前言:本要点主要用于常规地下车库,应在开始做初步设计时下达给设计方进行控制,并贯穿于整个初设和施工图设计过程。
建筑专业:1、防火分区面积尽量做到规范允许最大面积上限,减少防火分区的数量。
一般在安装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淋)及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情况下,以下不同功能区的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地下停车库:4000平方米.地下商业营业厅:2000平方米.其他(设备房,办公区等)1000平方米2、安全疏散口数量及宽度满足要求即可,无需多设;疏散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1)、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应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
2)、停车库为当同一时间内逗留人数不超过25人或停车数不超过50辆时。
可设一个人员安全出口。
3)、非停车区(设备房,辅助用房等),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区时,可利用两个防火分区间的连通门(防火门)作为一个安全出口。
4)、不同防火区可共用同一个疏散楼梯分别作其安全出口。
5)、疏散宽度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得出(列出计算公式)。
净宽度应考虑扣除抹灰厚度居住建筑楼梯最小净宽为1.2米,公建(除医院外)楼梯最小净宽为1.3米,居住建筑单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3米,居住建筑双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4米,公建(除医院外)单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4米,公建(除医院外)双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5米,走道净高不得小于2米(安装管线或抹灰后净高)。
3、车行出入口满足规范最少要求即可。
1)、小于或等于50辆的汽车库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2)、小于100辆车的地下汽车库设1个双车道出入口;3)、100~499辆车的汽车库设2个单车道出入口;4)、500~800辆车的汽车库设3个单车道出入口(一进两出);5)、800辆车以上的汽车库设3个出入口(其中不少于两个双车道出入口)。
4、汽车坡道设计,坡道宽度满足最小宽度即可,纵坡小车直行取15%,中型车直行取12%。
1)、坡道宽度,a.直行时,单行不少于4米(加抹灰4.1米),双行不少于7米(加抹灰7.1米)。
施工图最全审查要点施工图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合规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并纠正问题,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以下是施工图审查中应该关注的要点:1. 建筑结构基础结构•检查地基处理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是否考虑了地下水位的影响,是否使用了防渗措施。
•检查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楼层结构•核对楼板的厚度和板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
•检查结构柱的数量、尺寸和间距是否符合规范。
•再次核对施工图中的荷载参数和荷载组合,以确保结构安全稳定。
墙体结构•检查外墙的材料、厚度和热效应,是否满足隔热要求。
•核对内墙的数量和位置是否正确。
•检查墙体厚度及相关钢筋的配置是否符合规范。
2. 保温隔热外墙保温•检查保温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保温层的厚度,以及保温条的种类、数量和长度是否合理。
•检查外墙的保温系统是否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
屋面保温•检查屋面的保温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核对在屋面保温中使用的材料种类、厚度、密度等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检查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是否合理。
3. 通风与空调新风系统•检查新风管道的敷设方式和材质是否合理。
•检查新风系统的风量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风量过大的问题。
•检查新风口的数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空调系统•核对空调机组的数量、品牌、型号和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管道的敷设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漏水、漏氟现象。
•检查控制系统的设计、组成和互联方式是否合理。
4. 消防安全独立自控系统•检查消防水系统的阀门控制、独立水源可靠性和配套泵房等设计是否合理。
•如果采用公用消防水泵房,检查公用消防水系统的容量是否可以满足主要消防水源的配合使用。
•检查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接受范围和数量等是否符合规定。
防烟系统•检查防烟系统的构成、设计、安装、检测和运行是否符合规定。
•核对防烟区的大小、分隔方式、逃生通道和保温层等条件是否满足设计标准。
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一、设计文件概述人民防空地下室是用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审查人员应当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审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功能要求、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节能要求。
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总体设想2、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案3、室内布局和通风系统设计方案4、防水隔气保温、防震设计方案5、供排水系统设计方案6、电气、通信、防火与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等方案设计二、审查要点1、地基基础和地下室结构在审查地基基础和地下室结构方面,需注意以下要点:①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规定和场地实际情况,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②地下室结构设计应考虑防震要求和通道的功能要求,保证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③地下室结构仰着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应根据国家标准确定混凝土等级、强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抗震性和持久性。
2、通风系统设计审查通风系统是人民防空地下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来排出污染物和换气。
在审查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时,应考虑以下要点:①确保通风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满足施工、使用要求。
②通风管道应采用防火材料,通风管道内应有撑杆,设备安装点应牢固、可靠。
③通风机等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环保要求。
3、防水隔气保温设计审查在地下室防水隔气保温设计审查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①地下室防水隔气保温材料应选择防潮、防水材料,以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
②防水材料应该覆盖整个墙壁和地面,且不应有任何破裂和裂缝。
③地下室应有不透气的墙和防潮材料以保护室内设施,还需要对隔音措施进行审查。
4、供排水系统设计审查人民防空地下室需要配备供排水系统,以保证人员生活需求。
在审查供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①满足相关国家标准,需要考虑环保因素,同时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
②所有的给水管道必须满足防止冻裂、耐腐蚀和耐压的要求,可以使用钢制管道、铸铁管、塑料管等材料。
《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件《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4.1.3、4.1.7、4.9.1、4.11.7、4.11.17条,具体条文从略。
3.2 基本规定3.2.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建筑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关规定,并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的要求;图纸表达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的规定。
2.战时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宜有比例不小于1:50的结构详图,主要表示防护密闭们、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位置及配筋,以及扩散室、临空墙、防护单元间隔墙等配筋。
3.采用平站转换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应提供转换部位、方法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施工详图。
4.设计文件应提供本要点附录A中底A.2节规定的内容。
3.2.2 设计依据1.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等应与当地人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文一致。
2.设计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他标准(含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应为有效版本。
3.设计采用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计水位等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3.2.3 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若防空地下室与其上部的地面建筑为同一个子项,可与地面建筑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合写,也可专门列一小节,说明地面建筑设计总说明中未包含人防设计的内容。
申报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时,宜提供供审查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防空地下室的平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单元划分及各防护单元的抗力级别等。
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遵循的标准、规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建筑抗震设计条件等。
(建筑工程管理)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件《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第4.1.3、4.1.7、4.9.1、4.11.7、4.11.17条,具体条文从略。
3.2基本规定3.2.1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建筑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关规定,并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的要求;图纸表达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的规定。
2.战时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宜有比例不小于1:50的结构详图,主要表示防护密闭们、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位置及配筋,以及扩散室、临空墙、防护单元间隔墙等配筋。
3.采用平站转换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应提供转换部位、方法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施工详图。
4.设计文件应提供本要点附录A中底A.2节规定的内容。
3.2.2设计依据1.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等应与当地人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文一致。
2.设计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他标准(含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应为有效版本。
3.设计采用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计水位等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3.2.3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若防空地下室与其上部的地面建筑为同一个子项,可与地面建筑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合写,也可专门列一小节,说明地面建筑设计总说明中未包含人防设计的内容。
申报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时,宜提供供审查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防空地下室的平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单元划分及各防护单元的抗力级别等。
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遵循的标准、规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建筑抗震设计条件等。
《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件《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4.1.3、4.1.7、4.9.1、4.11.7、4.11.17条,具体条文从略。
3.2 基本规定3.2.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建筑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关规定,并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的要求;图纸表达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的规定。
2.战时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宜有比例不小于1:50的结构详图,主要表示防护密闭们、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位置及配筋,以及扩散室、临空墙、防护单元间隔墙等配筋。
3.采用平站转换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应提供转换部位、方法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施工详图。
4.设计文件应提供本要点附录A中底A.2节规定的内容。
3.2.2 设计依据1.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等应与当地人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文一致。
2.设计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他标准(含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应为有效版本。
3.设计采用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计水位等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3.2.3 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若防空地下室与其上部的地面建筑为同一个子项,可与地面建筑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合写,也可专门列一小节,说明地面建筑设计总说明中未包含人防设计的内容。
申报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时,宜提供供审查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防空地下室的平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单元划分及各防护单元的抗力级别等。
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遵循的标准、规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建筑抗震设计条件等。
《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件《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4.1.3、4.1.7、4.9.1、4.11.7、4.11.17条,具体条文从略。
3.2 基本规定3.2.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建筑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关规定,并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的要求;图纸表达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的规定。
2.战时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宜有比例不小于1:50的结构详图,主要表示防护密闭们、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位置及配筋,以及扩散室、临空墙、防护单元间隔墙等配筋。
3.采用平站转换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应提供转换部位、方法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施工详图。
4.设计文件应提供本要点附录A中底A.2节规定的内容。
3.2.2 设计依据1.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等应与当地人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文一致。
2.设计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他标准(含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应为有效版本。
3.设计采用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计水位等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3.2.3 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若防空地下室与其上部的地面建筑为同一个子项,可与地面建筑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合写,也可专门列一小节,说明地面建筑设计总说明中未包含人防设计的内容。
申报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时,宜提供供审查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防空地下室的平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单元划分及各防护单元的抗力级别等。
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遵循的标准、规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建筑抗震设计条件等。
《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件《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4.1.3、4.1.7、4.9.1、4.11.7、4.11.17条,具体条文从略。
3.2 基本规定3.2.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建筑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关规定,并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的要求;图纸表达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的规定。
2.战时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宜有比例不小于1:50的结构详图,主要表示防护密闭们、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位置及配筋,以及扩散室、临空墙、防护单元间隔墙等配筋。
3.采用平站转换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应提供转换部位、方法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施工详图。
4.设计文件应提供本要点附录A中底A.2节规定的内容。
3.2.2 设计依据1.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等应与当地人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文一致。
2.设计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他标准(含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应为有效版本。
3.设计采用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计水位等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3.2.3 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若防空地下室与其上部的地面建筑为同一个子项,可与地面建筑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合写,也可专门列一小节,说明地面建筑设计总说明中未包含人防设计的内容。
申报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时,宜提供供审查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防空地下室的平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单元划分及各防护单元的抗力级别等。
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遵循的标准、规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建筑抗震设计条件等。
防空地下室(一)基本规定1、适用范围本要点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属于下列范围内的甲、乙类防空地下室以及居住小区内的结合民用建筑易地修建的甲、乙类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的设计审查:1.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5级和6级;2.防核武器抗力级别5级、6级和6B级;设计中除满足本要求外,尚应满足其他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2、防空地下室的分类甲类工程:应符合战时对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各项防护要求;乙类工程:应符合战时对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袭击。
3、防空地下室的分级3.1抗力分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5级、6级(简称为常5级、常6级);防核武器抗力级别:5级、6级、6B级(简称为核5级、核6级、核6B级)。
3.2防化分级防化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级;防化等级根据战时使用功能确定,与抗力级别无一一对应关系。
4、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当地人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规模、防护级别和战时使用功能等要求;5、设计所引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和引用的其他标准、标准图集等,应为现行有效版本,并注意适用条件;6、各专业的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并满足《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和《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等标准图集的的有关要求。
7. 设计采用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计水位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二)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1.一般规定及设计深度1.设计说明1.1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地点、所在位置及范围、规模、建筑面积、平时及战时功能、抗力级别、防护单元的划分、掩蔽人数、出入口数量等;平战转换的部位、时限及工程量、停车数量等;应根据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以及地面建筑规划,地上与地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成都市结建防空地下室人防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第一章总则1.0.1为贯彻国办发【2018】33号文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市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提高我市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以及国家、四川省、成都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成都市防空地下室设计审查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标准和文件制定本要点。
1.0.2本要点适用于成都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或改建项目的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
1.0.3 本要点适用于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规定范围内的防空地下室设计的基本技术审查。
本要点不含人防指挥工程、地下空间兼顾人防工程、地铁人防工程、综合管廊人防工程。
战时功能为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一等人员掩蔽工程、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食品站、核生化监测中心、生产车间、警报站等的防空地下室还需结合相关标准进行审查。
1.0.4建设单位申报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含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人防工程建设告知书》。
2、防空地下室专项设计文件(全套):1)人防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图纸;2)人防结构计算书;3)应建人防面积指标明细表;4)核算人防应建面积简框图(用PL线框出人防建筑面积并填充);5)防空地下室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电子版(以上4项内容均应列入,其中人防图纸需要DWG/PDF两种格式);6)如有特殊情况,需附情况说明及当地人防办批示文件。
1.0.5 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编制深度,图面表达是否符合相应制图标准的规定;2.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合人防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要求;3.防空地下室的结构抗力、密闭防毒和辐射防护等方面的设计是否满足战时人防防护和防化要求;4.建筑、暖通、给排水和电气专业方面的设计能否满足战时人员的使用和基本生存条件;5.设计中采用的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能否保证战时的防护防化安全;平战转换标准是否满足人防主管部门的要求。
地下室施工图评审要点前言:本要点主要用于常规地下车库,应在开始做初步设计时下达给设计方进行控制,并贯穿于整个初设和施工图设计过程。
建筑专业:1、防火分区面积尽量做到规范允许最大面积上限,减少防火分区的数量。
一般在安装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淋)及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情况下,以下不同功能区的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地下停车库:4000平方米.地下商业营业厅:2000平方米.其他(设备房,办公区等)1000平方米2、安全疏散口数量及宽度满足要求即可,无需多设;疏散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1)、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应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
2)、停车库为当同一时间内逗留人数不超过25人或停车数不超过50辆时。
可设一个人员安全出口。
3)、非停车区(设备房,辅助用房等),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区时,可利用两个防火分区间的连通门(防火门)作为一个安全出口。
4)、不同防火区可共用同一个疏散楼梯分别作其安全出口。
5)、疏散宽度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得出(列出计算公式)。
净宽度应考虑扣除抹灰厚度居住建筑楼梯最小净宽为1.2米,公建(除医院外)楼梯最小净宽为1.3米,居住建筑单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3米,居住建筑双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4米,公建(除医院外)单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4米,公建(除医院外)双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5米,走道净高不得小于2米(安装管线或抹灰后净高)。
3、车行出入口满足规范最少要求即可。
1)、小于或等于50辆的汽车库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2)、小于100辆车的地下汽车库设1个双车道出入口;3)、100~499辆车的汽车库设2个单车道出入口;4)、500~800辆车的汽车库设3个单车道出入口(一进两出);5)、800辆车以上的汽车库设3个出入口(其中不少于两个双车道出入口)。
4、汽车坡道设计,坡道宽度满足最小宽度即可,纵坡小车直行取15%,中型车直行取12%。
1)、坡道宽度,a.直行时,单行不少于4米(加抹灰4.1米),双行不少于7米(加抹灰7.1米)。
b.曲行时,单行不少于3.8米(4.5米),双行不少于7米(8.5米)。
(括号内为“深规”对曲行单独要求)。
2)、坡道纵坡:a.小车直行不大于15%,曲行不大于12%。
b.当纵坡大于10%时,坡道与小平段交接要设置缓坡段,其坡道取主坡坡度的1/2,长度不少于3.6米。
c.中型车直行不大于12%,曲行不大于12%。
3、坡道的横坡:直行取1-2%,曲行取5-6%。
4)、坡道不应阻碍人防门的开关。
5、停车位设计尺寸控制。
1)、规范中标准小车车位为“2.4米X5.3米”,一般取“2.5米X5.3米”,以柱子为0.6X0.6米计,单车位柱距为3.2米,双车位柱距为5.6米,三车位柱距为 8.1米。
如结构柱截面加大,柱距相应加大。
2)、停车位布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应优先采用“垂直式”,其次为“30、45、60度方式”,最后是平行式。
3)、二层升降横移类机械停车,车位尺寸(柱芯距):长X宽=5550X2350;长度方向后柱芯距墙200,前柱芯距车道150;宽度方向柱芯距墙、柱150。
优先选用8米多的柱跨(3个平面车位)成组布置机械车位,平面为一个车位时不应布置机械车位。
净高不小于3600。
设计应注意梁、防火卷帘、管线对净高的影响。
6、注意行车道布置是否合理、高效。
1)、车道应尽量直行贯通,少拐弯,特别是避免出现小于90度的拐弯。
2)、车道的布置应尽量使其两侧均能布置停车位,这将有效地提高车库的使用率。
3)、车道应尽量成环道,避免形成尽端路。
4)、车道设置应尽量使车流单向行驶,避免车流交叉。
5)、小型车道单行不少于3米(垂直停车时不少于5.5米),双行不少于6米。
7、注意合理布置进、排风口及机房,减少进排风口对地面建筑的立面以及首层地面的景观影响.8、层高控制1)、非人防地库层高控制为3600,人防地库层高控制为3700 。
2)、梁高800~900,管线层高度500~600,车库净高2200~2300。
3)、覆土厚度1000~1200,特殊部位根据景观要求设置。
4)、机械车位净高3600.5)、地面面层为100厚配筋细石混凝土。
6)、地面不设排水沟,集水坑距离不小于25米,集水坑5米范围内做1%找坡。
9、绘制管线综合图10、停车位指标控制(注:表中地下室面积包含设备用房面积,其中的指标为的是在宏观的层面控制地下室的停车及设备用房布置的经济性,由于地下室规模、结构等原因,实际设计可能无法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建筑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10、泵房设置如泵房、空调机房设在地库,应设在最底层地下室。
如仅有地下一层时,不应在首层住宅正下方设泵房,尽量将泵房设于架空层或园林的正下方;如泵房不得已设于商业等其他用房正上方,上部房间宜设回填土层。
结构专业:一、地下室底板1、结构形式:一般采用无梁板的结构形式,承台或柱下基础兼当柱帽的2、底板板厚:根据地下水位高低250~500厚3.地下室底板钢筋的选取原则:通长筋:没有地下水时且直接落在土上时可取0.15%配筋率有地下水时或没有直接落在土上时取0.2%配筋率地下室长度大于55米根据地下室长度取0.2%~0.25%的配筋率原则上通长筋间距为150附加钢筋优先采用小直径密间距4.计算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在计算承台或独立柱基须考虑水浮力产生的弯距对承台的影响二、地下室中间层及顶板1.主要结构形式:单向次梁、单向双次梁、十字梁、井字梁、密肋、无梁楼板优先采用主次梁方案、其次采用十字梁及井字梁方案。
人防顶板优先采用无梁楼板结构形式2.主要结构构件尺寸主梁截面尺寸:400~600x600~800次梁截面尺寸:200~300x(主梁梁高-50~100)板厚普通地下室顶板:150嵌固层:180人防顶板:200地下室中间层:100~1202.钢筋的选取:中间层: 按梁、板主筋采用三级钢当地下室长度大于55米时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率一般采用0.2%地下室顶板:按梁、板主筋采用二级钢板一般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率一般采用0.25%3.计算分析:密肋、无梁楼板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其他结构采用SATWE进行计算分析三、地下室外墙及柱1、主要结构构件尺寸:柱截面一般为500~600X500~600轴压比控制在0.75左右外墙截面根据水土压力大小200~5002、钢筋的选取:柱配筋大部分是构造配筋外墙通长筋纵向通长筋间距选用150水平通长筋间距一般选取100纵向通长筋一般配筋率为0.2%,水平通长筋超长时为0.25%.附加钢筋优先采用小直径密间距当上下层截面不同时在变截面处须合理的调整附加钢筋.3、计算分析:计算外墙时底部须考虑与底板的刚度分配减小底部弯距外墙计算时要注意坡道、下沉式广场为悬挑构件须重点关注给排水专业:1、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1)各用电设备的位置与供水(电)及控制位置、容量是否匹配,零配件及控制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2)水管道与电气线路、通风、空调的敷设位置和走向相互有无干扰,能否满足甲方要求的地下室层高要求。
(3)预留、预埋套管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
结构板上大于300mm留洞位置必须在结构图上表示,小于300mm留洞位置及大小见给排水施工图(4)结构次梁高度大于600mm时,管径不大于200mm压力管穿梁敷设。
(5)审查设计院地下室综合管网图。
2、水泵房平面图(1)首选无负压供水装置,但需与当地水务部门落实相关手续。
(2)当地政府无特殊要求时,生活水池采用独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
(3)地下贮水池及各区水箱接管安装中应防止短流、消除死水。
水池进水阀和出水管不得设置在同侧。
(4)水泵房层高不小于3m。
(5)选用的水设备及其布置、敷设要求考虑维修要求且留出通道宽度大于1.2m。
(6)地下水池容积计算必须按照甲方设计任务书给出的人数和用水量计算标准3、水泵的选择安装及降噪处理(1)首选多级低速卧式泵(要求高时配进口电机或用进口泵); 水泵出口水管上设置缓闭止回阀及水锤消除器;水泵进出管上均装有双球体可曲挠橡胶接头,要求高时管道上的吊、支架均采用可隔振的弹性吊、支架,在管道穿墙和穿楼板处,填充或缠绕弹性材料。
(2)水泵基础采用隔振基础,水泵基座通过橡胶隔振器与混凝土基础相连。
水泵基础一般高出地面0.1-0.3m,对振动和噪音有较高要求时,水泵隔振架重量要求满足1.1-1.5倍水泵重量。
(3)水泵吸水管标高必须高出水泵房完成面标高500mm。
(4)要求高时水泵房内壁采用矿棉吸声板以达到隔音效果。
4、地下室排水(1)地下车库入口起坡处设一坡度为7.5%、高出室外地坪300mm的斜坡,并在最高处设置第一集水明沟,然后再以7.5%的坡度坡向室外地坪,明沟内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该明沟采用净宽为450mm,深300mm,上设钢制或铸铁篦子。
(2)地下车库地坪排水,不宜设明沟排水,而是直接利用地面坡度坡向地漏,在车库地坪上设一定数量的地漏,再通过排水直埋管汇集至集水井。
根据车库的柱距,一般每两跨柱距设一地漏,如地漏设于车道与车位交界处,则可充分利用地面坡度。
该地漏及直埋管通常选用DN100型。
(3)地下二三层车库的排水,只需在各层地坪设地漏及排水管(PVC-U),排入最底层的地漏或集水井。
在排水管上应设置阻火圈,以免火灾的蔓延。
5、集水井设置要点(1)每个集水井的受水区内应无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内排水管不得穿越以上诸缝。
(2)每个防火分区必须独立设置集水井,以免排水直埋管穿越防火分区。
一旦发生火灾,虽然防火卷帘将两防火分区阻隔,但隐患埋藏于车库底板下。
(3)在有人防的地下车库,每个人防防护单元内应独立设置集水井,排水直埋管也不应穿越防护单元,且排水直埋管亦不能穿越人防区与非人防区。
(4)集水井深度控制在1.00-1.40m6、冷热水系统(1)热水供水分区与给水分区一致,热水供水压力与冷水压力平衡(单独使用冷水或热水者外)。
(2) 热水供应系统采用机械循环系统,高层建筑的热水系统采用减压阀分区时保证各区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
(3)系统上设置防膨胀泄压用的安全阀,膨胀管(或膨胀罐),伸缩节,固定支架等附件。
设置防止和减缓管道和设备结垢、锈蚀的装置。
(4)给水系统分区时采用市政给水压力值不大于0.25MP。
具体压力值待项目部现场测量后再复核能否满足分区要求。
7、地下室其他要求(1)上部建筑为住宅时,雨、污排水系统必须在首层覆土内排出接入室外管网,接入化粪池前排水坡度不小于1% 。
上部建筑为大型商业时需和各专业协调,排水方式待评估后确定。
(2)当地下车库内设有卫生间等生活设施时,其生活污水应独立设排水管、独立设污水集水井、独立设潜水排污泵排放,以避免生活污水和臭气通过地漏逸出,并设通气管高空排放气,选用带有切割或允许通过相应粒径颗粒污物的潜水排污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