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14
11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识别,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对“非已”抗原进行清除,对“自己”成分耐受)的全过程。
2.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应答。
(其余类似上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也类似)3.T细胞突触:1)也称免疫突触,是APC与T细胞相互接触部位形成的特殊结构。
2)多种跨膜分子聚集在含神经鞘磷脂和胆固醇的“筏”状结构上,并相互靠拢成簇,形成细胞间的相互接触部位。
其中心区为TCR和抗原肽-MHC复合物,周围环形分布大量黏附分子。
3)作用: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的亲和力,促进信号传导。
4.TCR双识别:TCR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时。
由TCR的Vα、Vβ的CDR1、CDR2识别MHC,由CDR3识别抗原肽。
5.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
活化T细胞高表达FasL,与T细胞自身或临近淋巴细胞表达的Fas分子结合。
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介导淋巴细胞凋亡,使已发生特异性克隆扩增的T细胞、B细胞数量迅速下降。
对免疫应答有负调节作用。
6.活化T细胞转归:初始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发挥免疫功能后,一部分T细胞通过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方式或被动细胞凋亡方式被清除,另一部分形成记忆T细胞。
二.基本概念1.穿孔素:与C9分子同源。
颗粒酶:经穿孔素形成的小孔入细胞诱导其凋亡。
2.CTL可连续杀伤多个靶细胞,自身却不受伤,不需要协同刺激信号。
3.免疫系统是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外周淋巴器官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T细胞在胸腺成熟,次级淋巴组织活化,外周组织发挥效应。
4.被动细胞凋亡:免疫应答晚期,T细胞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5.完全活化依赖:双信号、细胞因子。
6.识别过程:效-靶细胞通过黏附分子(含CD2)非特异性结合,一旦T细胞TCR与靶细胞上抗原肽-MHC复合物能特异性识别,效-靶细胞就特异性结合。
7.记忆细胞膜上的CD45RA变为CD45RO。
笔记《医学免疫学》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一、免疫术语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
活化T细胞表达Fas增加,多种细胞表达的FasL与之结合,启动活化T 细胞的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
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分三个阶段——¨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初始T细胞的TCR与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其中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
APC与T细胞的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粘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T细胞的LFA-1、CD2和APC的ICAM-1、LFA-3)¨可逆而短暂, 促进和增强T细胞表面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能力。
¨能特异性识别pMHCⅡ的T细胞进入特异性结合阶段。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 CD3分子传递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 CD4和CD8是TCR的共受体,促进第一信号产生及传递信号;¨共刺激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加强T细胞和APC的直接接触,并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例如:CD28/B7,LFA-1/ICAM-1,LFA-2/LFA-3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一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也称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②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③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还有部分活化T细胞分化为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
初始T细胞膜表面抗原识别的受体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antigen recognition),这是T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
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这种特性称为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图12-1)。
MHC限制性决定了任何T细胞仅识别由同一个体APC 表面的MHC分子提呈抗原肽。
图12-1 TCR识别抗原肽的MHC限制性一、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根据蛋白质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再将抗原有效地提呈给CD4+Th细胞识别。
Th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产生与分泌,发挥不同的功能,从而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内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特异性CD8+T细胞识别。
CD8+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后,可针对病毒感染靶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发挥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的功能。
二、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一)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结合初始T细胞进入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利用其表面的黏附分子(LFA-1、CD2)与APC表面相应配体(ICAM-1、LFA-3)结合,可促进和增强T细胞表面TCR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的能力。
上述黏附分子结合是可逆而短暂的,未能识别相应的特异性抗原肽的T细胞随即与APC分离,并可再次进入淋巴细胞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