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10.28 KB
- 文档页数:2
畜牧生产17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徐晓静张刚张健王俊卿王瑞云烟台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640001分群饲养在鸡群转入育成鸡舍的同时按大小个体分群饲养采取不同的饲喂方式要按标准给料体重小的鸡要采取一切办法刺激其采食让其尽快生长2育成期的体重达标育成期饲料的营养浓度有所下降一般能量为27502850大卡/kg蛋白质16%但饲养管理不可放松特别是18周龄的体重决定了以后的产蛋量高低和整个产蛋期的蛋重大小体重达标的鸡以后即使喂营养差的饲料也比体重小的鸡喂营养高的饲料产蛋多决定育成鸡体重大小的关键是能量而不是蛋白质的采饲多少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以能量进行调整3胫骨长度的测定在掌握体重过程中要求测量胫骨的长度要时刻注意胫骨的长度是否与体重发育基本一致最后能否达到标准长度一般8283mm4育成鸡选择第1次选择在68周龄第2次在1720周龄可结合转群进行蛋用鸡的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量强活泼好动一般在平均体重10%以下的鸡应考虑淘汰5给予合理的光照制度育成期光照的具体方案为1234周龄光照时间每d分别为22201816h光照强度分别为10555勒克司516周龄或17周龄若密闭式鸡舍每d为1012h光照强度为5勒克司若开放式鸡舍以517周龄自然光照最长的日照时间为固定光照时间在育成后期或开产前期当体重达到标准时开始增加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当性成熟较体成熟快体重未达到标准须马上改换蛋鸡料换料12周后开始光照刺激当性成熟较体成熟慢时在达到标准体重后应进行光照刺激6育成鸡的限饲育成鸡的限饲不可过早由于鸡在12周龄以前骨架还未发育完全所以育成鸡在85日龄后应根据鸡群生长状况慎重考虑限饲一般采用量的限制即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7开产前适时更换蛋鸡料育成母鸡在100日龄左右卵巢发育比较迅速生殖机能旺盛18周龄就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此时要提高营养水平以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一般能量要求为28502900大卡/kg蛋白质为17%18%特别是钙的供给量增加体内钙的储备要满足蛋壳形成的需要为此适时更换蛋鸡料十分重要具体方法如下118周龄当体重达到标准全群见第1枚蛋前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提高鸡体内钙的贮留能力2鸡群在1617周龄时喂2%的钙料当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鸡体内钙有一个从小到多的蓄积过程缺点是达5%产蛋率更换蛋鸡料若更换不及时会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3当体重达到标准时直接更换蛋鸡料其生理原因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性成熟肝脏及生殖器官增大体内对钙的贮备增加此时成熟的卵泡不断释放雌激素诱导骨髓在骨腔中形成小母鸡则在开产前10d开始沉积骨髓其作用是储备钙质上述3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体重和性发育情况较早时间更换蛋鸡料对将来产蛋有利但过晚的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收稿日期2006―02―21。
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育成鸡是指7周龄~20周龄的鸡只,这一时期鸡群需要较高的能量,以保证体重的增长,实现鸡群的高产、稳产,正常发挥生产性能。
因此,鸡群育成期对于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一下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供养鸡的朋友们参考使用。
一、育成鸡的营养特点为使育成鸡适时开产,避免过肥和早熟,降低其脂肪的沉积,且为后期控制体重做好准备,因此,此阶段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含钙不宜过多。
一般要求7周龄~14周龄的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为16%。
14周龄~20周龄粗蛋白含量为12%~14%。
随着日龄的增加,饲料的营养水平会逐步下降,主要增加青粗饲料,但维生素、矿物质要满足需要,尤其要保证骨骼发育,因此钙磷比例要求合理,一般为2.0~2.5∶1。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目标此阶段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同步,使鸡群在正常的开产日龄产蛋,以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
应根据鸡群在育成期的生理和营养需求,明确育成期鸡群的管理要点。
三、育成期限制饲喂要点限制饲喂可以控制鸡群的生长,控制性成熟。
鸡只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除夏季外都有过量采食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影响经济效益,还会促使机体积蓄的脂肪超重。
饲养时要随时抽测体重,根据抽测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限饲或限饲多少,如若鸡群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则增料1%,反之亦然。
限饲时应保证鸡只有足够的采食空间,保证鸡只采食的同步化,确保有80%鸡群在采食,20%的鸡群能够饮到水。
限饲前应简单地分群,瘦弱鸡应分别饲喂,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完全营养。
限饲过程中,若有其他应激如接种、发病等,应恢复为自由采食。
四、育成鸡体重与均匀度的控制育成鸡体重与产蛋期体重、蛋重呈正相关,也影响开产日龄与产蛋率。
良好的体重不仅会让鸡只适时开产,且产蛋率也高,否则即使提前开产也会导致如脱肛、输卵管炎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统计,正常体重鸡只与非正常体重鸡只,将导致整个产蛋期有35枚~40枚蛋的差异。
育成鸡的饲养方法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鸡培育到18周龄后转入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为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必须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育成鸡的喂料方法自始至终喂干粉料每天喂料3~4次,固定喂料量和时间。
根据气候、营养及产蛋水平,做到够吃,料槽中不剩料,每只母鸡每天平均采食量为110~120克。
原则是使鸡早晚吃饱,中午吃好,下午不喂,把应喂的饲料加在早晨和晚上;加料要均匀,随时摊平食槽中堆成小堆的饲料,防止把料啄出料槽。
料槽每天擦洗一次。
2、育成鸡的饮水方法保证供给清洁不断的常流水,水槽每天擦洗一次。
注意在断水、停水前贮水箱装满,以防鸡缺水使产蛋下降。
3、育成鸡的光照技术开产后产蛋鸡的光照应采取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
4、育成期和产蛋期在密闭鸡舍的光照程序褐壳蛋鸡在产蛋期光照强度控制在20~30勒克斯。
即每平方米光照强度为3瓦左右。
人工补充光照在早晚分别增加,阴天时,在白天加长人工光照。
气温高时,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增加光照。
但要注意控制光照时间:开关灯用变阻器控制,使灯光由弱变强,由强变弱。
若没有变阻器,可将舍内灯分成几组分别安装控制开关,用时先开单数,后开双数,以防光照应激。
每周擦灯一次,以白灯泡为宜并加灯罩,一般用15~25瓦灯泡(照度为10勒克斯)。
光照时间从21周龄逐步增加,保持在14~16小时,最多不要超过17小时。
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人工光照补充。
5、育成鸡的温度与湿度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临界温度为0℃~30℃。
春天和秋天可以达到适宜范围要求。
冬季开放式鸡舍(笼养),关好门窗,控制排风量,在北方可达到10℃以上。
地面平养除关好门窗,还需加炉生火,温度才可达到10℃左右。
夏季一般采用纵向加大排风量,地面洒水,可控制在30℃以下。
湿度产蛋鸡舍,适宜的相对湿度55%~65%。
6、育成鸡的通风技术根据鸡舍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决定排风量。
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的防控育成鸡(broiler chicken)是指养殖以肉为主要产出的鸡种。
鸡饲养应注重饲养管理以确保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同时,饲养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控常见病,以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重点介绍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的防控。
一、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1.确保饲料营养平衡:育成期鸡饲料需求较高,必须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平衡。
同时,要确保饲料的质量,避免使用污染的饲料。
2.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育成鸡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来良好地生长发育。
要确保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湿度适中,避免过度拥挤。
3.定期清洁消毒:饲养场要每天清理鸡舍,并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防止病菌滋生。
4.合理的饮水管理:鸡群需要干净的饮水,并且要确保饮水器的定期清洗,以防止杂质和病菌的污染。
5.防止粉尘积聚:粉尘是导致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要定期清理粉尘并做好通风工作。
6.注意饮食渐变:鸡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应饲料的变化,因此饮食渐变要适度,并确保饲料的质量。
7.观察鸡群行为和表现:要时刻观察鸡群的行为和表现,如食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育成鸡常见病的防控:1.大肠杆菌病:该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饲料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定期对饮水器和饲料器进行清洁消毒,加强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
2.禽白血病:该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鸡群定期体检,定期接种疫苗,隔离患病鸡,防止与其他鸡群的接触。
3.新城疫: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料、水源和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质量。
4.真菌病:该病主要通过饮水和呼吸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清洁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控制鸡舍湿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5.神经性病变:如传染性法氏囊炎等。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严格控制饲养环境卫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总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提供平衡的饲料、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清洁消毒,合理的饮水管理,防止粉尘积聚,注意饮食渐变以及观察鸡群的行为和表现。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攻略1.饲料管理饲料是育成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饲料的质量和种类选择十分重要。
应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配方,以满足育成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同时,合理的饲料喂养量和喂养时间也要注意,以避免过度或不足造成的生长不良。
2.生态环境管理育成鸡的生态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保持鸡舍的通风和卫生,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光照管理也是重要的,适当安排日照时间,有助于促进鸡的生长和免疫力。
3.定期体重测量体重是判断鸡生长情况和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需要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记录。
可以根据体重的增长情况来调整饲料的喂养量和营养配方,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同时,体重测量也有助于早期发现鸡的生长异常和疾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4.预防疾病鸡的免疫力在育成期间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定期做好鸡舍的消毒工作,合理控制饲料的营养配方,注意饮水的质量和卫生,定期给鸡进行免疫接种等。
此外,如有必要,可以请专业兽医定期对鸡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养殖管理记录对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饲养措施。
可以记录鸡的体重、饲料的用量、免疫接种情况、疾病发生和治疗情况等。
通过对养殖管理记录的分析,可以找出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育成鸡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综上所述,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定期体重测量、预防疾病和养殖管理记录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实践和良好的饲养技术,才能提高育成鸡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7周龄~18周龄)的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且整齐度良好;最好能将11周龄~12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下限,15周龄达标准上限,15周龄~18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
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
1.转群。
7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到18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转群前2天~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倍~2倍,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转群前6小时停料。
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小时~3小时光照,让鸡熟悉环境,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
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两舍间的温差要小。
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清点鸡只数量。
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1)逐步脱温,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在15℃~22℃。
(2)逐渐换料,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过渡期5天左右。
(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只~15只/平方米,笼养不超过25只/平方米。
3.生长控制。
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
因此从7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
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
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
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开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怎样合理饲喂育成
鸡
育成鸡可以理解为成年的鸡。
在农村,一些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延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
为了帮助大家把鸡养好,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教你掌握怎样合理饲喂育成鸡。
一、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在育成期,鸡仍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各器官发育完善、机能趋于健全;
该期又是鸡骨骼发育的主要阶段,但体重增长速度随日龄的增长而渐趋下降;羽毛几经换羽最终长出成羽.消化能力较强,采食量俱增,但自身对采食量的控制能力差,因而鸡体脂肪沉积量增加,易导致过肥;
育成中、后期是鸡生殖系统的自然发育期,如果这期间逐渐延长光照时间,会促使鸡体早熟,从而严重影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
二、怎样合理饲喂育成鸡
鸡的整个育成期必须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其他营养需保证供给)。
具体可采取限制饲养法。
限制饲养分为量的限制和质的限制两种。
(1)量的限制
即规定鸡群每日、每周或某阶段的饲料用量。
在实施限量饲喂时,蛋用鸡一般喂给正常饲喂量的80%-90%,而肉用种鸡只喂给自由采食时的60%-80%。
此方法的特点是日粮营养必须全价,但操作比较简便,而且可降低饲养成本,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
(2)质的限制
即降低日粮营养水平,造成日粮营养不平衡,使之不能完全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而导致鸡生长速度降低,性成熟延迟。
实际应用时,一般多采用低蛋白、低能量、高纤维饲粮,让鸡自由采食。
目前农村粗放养鸡常采用此法。
育成鸡的饲养方法[种鸡的饲养方法](1)公母种鸡分饲种雏可从1日龄开始,将公母雏鸡分栏饲养。
到18-20周龄转舍时,先将公鸡提前4-5天转入成年鸡舍,使其熟悉公鸡料桶和占有环境优势。
然后再转入母鸡。
母鸡料具基本有两类:一类是料桶式,如塑料桶式喂料器。
人工加料,饲料从桶内流向料盘,料盘上有防栖栅,栅格宽43-45毫米,用以限制公鸡吃料。
另一类是机械加喂料线,供料部分有料箱、料槽、链条、转角轮和调节器等。
链条有多种形式如扁平链、哈特链及螺旋链等。
其运料速度各异,扁平链每分钟运料12-18米,哈特及螺旋链每分钟均在30米以上。
公鸡料具有专用公鸡料桶和料线。
料桶的料盘上有栅格或无格均可,料桶吊至距地面41-46厘米的高度,以防止母鸡采食,但每周要按公鸡背高调节料桶的高度,只要公鸡立起脚,弯着脖子吃到饲料即可。
此种料桶亦是人工加料,自动下落的料具。
另一种是公鸡料线,所给饲料通过料管机械送料,分别落入公鸡料盘。
公鸡能和母鸡同时分别采食自己料具里的饲料。
(2)育雏饲养管理曾祖代、祖代0-8周龄,父母代1-5周龄为雏鸡阶段。
育雏期末,根据雏鸡体重、胸角度,参照外貌进行选种。
A、营养与饲料饲养曾祖代、祖代雏鸡与肉仔鸡时,0-4周龄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为23%,代谢能为12.54兆焦/千克;5-8周龄时粗蛋白质20%,代谢能为13.38兆焦/千克。
父母代要求粗蛋质为20%,代谢能为12.12-12.54兆焦/千克。
喂干粉配合饲料,每日早5点至晚8点,喂6次,每3小时喂1次,常备清洁饮水。
B、饲养密度0-8周龄,地面散养密度为20-10只/米2,笼养为40-20只/米2。
第1周龄温度为32-31℃,第2周龄为31-30℃,第3周龄29-28℃,第4周龄27-26℃,第5周龄26-25℃。
育雏室相对湿度为65%-70%,以后逐渐降低至正常。
C、断喙为防止互相啄羽、啄肛、啄趾及食蛋癖的发生,应在6-9日龄时进行断喙。
可用去喙器或电烙铁烧烙,断喙部位是嘴尖至鼻孔1/3-1/4处。
种鸡育雏育成鸡技术操作规程一、种鸡的选育1.选种原则:选择体型适中、健康强壮、耐高温抗病的种鸡作为种鸡的父母。
2.选种方法:通过观察体型、外貌、毛色、繁殖能力等指标,选出优良的种鸡。
3.繁殖制度:采用自然繁殖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种鸡的繁殖。
二、育雏的管理1.雏鸡的孵化:控制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保证雏鸡顺利孵化出壳。
2.雏鸡的筛选:对孵化出来的雏鸡进行筛选,剔除畸形、虚弱或有病的雏鸡。
3.温度管理:在雏鸡的初期,保持温度在33-35℃,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降低。
4.饮水管理:给雏鸡提供清洁的饮水器,并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5.饲料管理: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切勿过量喂养。
6.防病管理:定期给雏鸡进行疫苗接种,保持雏鸡舍的清洁卫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雏鸡。
三、育成鸡的养殖1.环境管理:保持育成鸡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适宜,避免过度拥挤。
2.饲料管理:根据育成鸡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3.饮水管理:给育成鸡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水源清洁和新鲜。
4.防病管理:定期给育成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育成鸡的疾病防治工作。
5.生长监测:定期测量育成鸡的体重和生长速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6.屠宰管理:在合适的时间对育成鸡进行屠宰,保证肉质的鲜嫩和卫生无害。
总结起来,种鸡育雏育成鸡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选育、孵化、筛选、温度管理、饮水管理、饲料管理、防病管理、环境管理、生长监测和屠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种鸡的繁殖能力和育雏育成鸡的生长速度,保障养殖效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鸡肉产品。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1.环境管理:-温度:鸡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育雏期的温度要高于育成期。
刚进入育成期的蛋鸡逐渐适应舍内环境,鸡舍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为宜,温度波动应尽量减小。
-通风:适当的通风能够帮助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新鲜。
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鸡舍通风量要达到每小时2-6立方米/只。
-光照:控制适当的光照时间可以促进蛋鸡成长和下蛋。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一般为14-16小时,可以通过人工照明来实现。
2.饲料管理:-饲料配方:蛋鸡育成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饲料中要包含适当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的粉碎细度也要适中,以便鸡只能充分消化吸收。
-饲料供应:要按时、定量、定期地供应饲料,避免浪费和饥饿。
饲喂的次数要根据饲养密度和饲料消耗量来确定,一般每天分2-3次饲喂。
-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干净和新鲜,每天都要清洗饮水设备。
水源要保持流畅,避免水池中的水变浑浊。
3.疫病预防:-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蛋鸡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如新城疫、口腔热等。
接种时要注意疫苗的储存和注射方法。
-预防寄生虫: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和药物驱虫。
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绦虫和跳蚤等,严重感染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防止交叉感染:严禁外人进入鸡舍,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鸡舍、饮水设备和饲料器具要定期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4.群体管理:-合理饲养密度:根据鸡舍的面积和鸡只的数量,确定适当的饲养密度。
过高的密度会增加蛋鸡之间的争斗现象,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健康。
-定期体重测量:每周测量一次蛋鸡的体重,以了解鸡只的生长情况。
体重的变化可以作为调整饲料供应和质量的依据。
-疾病监测:定期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和大小便等,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如发现鸡只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菌扩散。
以上是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要点,良好的管理和细致的照顾对于蛋鸡健康成长和高产蛋至关重要,饲养人员应密切关注鸡只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一、场地环境1.室温调控:确保雏鸡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活,保持环境温度在32℃左右,逐渐降低至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雏鸡受到寒冷的影响。
2.空气流通: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每天进行通风换气,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臭气,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
3.光照条件: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配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确保雏鸡的光照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日常饮食1.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更换新鲜干净的水源,确保雏鸡的水分供应充足。
同时,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雏鸡免疫力。
2.饲料供应:选择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根据雏鸡的生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根据雏鸡的年龄和特殊需要,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饲料投喂: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避免雏鸡过度饥饱,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投喂饲料时的新鲜程度和饱满度,避免过期饲料或受潮变质的饲料。
三、饲养技术1.病害防治: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预防疫病,减少因感染病害而导致的死亡率。
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保持环境卫生。
2.生长监测:定期对雏鸡进行生长监测,记录体重、体长、毛色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饲养措施,确保雏鸡的正常成长。
3.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确保雏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种鸡育雏育成管理的要点包括场地环境、日常饮食和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饲养,可以提高种鸡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保证种鸡的健康成长,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前言对于想要养鸡的人来说,育成鸡是一种非常适合养殖的家禽。
育成鸡是一种高产低耗的鸡种,其产蛋量和肉质味道都非常优秀,因此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
但是,要想保证育成鸡的生长和发育,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育成鸡的基本情况介绍。
2.育成鸡的饲养环境和场所的选择及建立。
3.育成鸡的饲料选用和供应方式介绍。
4.育成鸡的疾病防治和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
5.育成鸡的饮水管理和水质测试方法。
6.育成鸡的日常管理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那些想要养殖育成鸡的朋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养殖技术。
一、育成鸡的基本情况介绍育成鸡主要指那些为获得更高鸡蛋和肉鸡质量而人工饲养的原始鸡肉鸡的后代。
育成鸡的生长速度快,肌肉丰满,产蛋量高,肉质鲜美,非常适合商业化养殖。
育成鸡寿命较短,一般只能活2-3年。
育成鸡的品种较多,常见的有“肉型”和“蛋型”两种。
肉型育成鸡体形较大,肉质味道鲜美,属于肉用鸡类;而蛋型育成鸡体形较小,产蛋量较高,属于蛋用鸡类。
不同品种的育成鸡需要有相应的养殖管理方法。
二、育成鸡的饲养环境和场所的选择及建立育成鸡的饲养环境和场所的选择和建立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是育成鸡饲养环境和场所的选择和建立注意事项:1.场地选择育成鸡饲养场所应该安静、通风、干燥、光线充足,避免潮湿、阴暗、有噪音和异味的场地。
最好选用靠近水源,通风和气候条件良好的场地。
2.安全措施育成鸡饲养场地应该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高围栏、网状屏障等,以防止其逃脱;并要注意鸡舍的防火和防盗。
3.温度控制育成鸡饲养场所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0-30°C之间,适当加强通风,避免高温多湿的环境。
4.鸡舍建立育成鸡饲养场所的鸡舍应该建立在平整的场地上,以便于清洁和消毒。
鸡舍的大小应该根据鸡只的数量来决定。
三、育成鸡的饲料选用和供应方式介绍育成鸡的合理饲喂是育成成功的关键。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1期
徐国良
从育雏结束产蛋鸡舍前这段时间称作育成期,也叫青年鸡阶段。
一般称7-18周龄这段时间的鸡为育成鸡。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雏鸡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却粗放了育成鸡的饲养,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鸡场的经济效益。
(一)育成舍的准备及转群
育成舍的准备主要是育成舍的清洗、消毒、检修、空舍等。
鸡群从雏鸡舍进入到育成鸡鸡
舍的转群一定要减少鸡的应激。
(二)育成鸡的日常管理
l、饮水保证清洁充足,定期洗刷消毒水槽和饮水器。
2、喂料均匀,日喂三次,每天要净槽。
3、环境控制首先是温度,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l℃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C。
夏天
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冬天注意做好保温工作。
其次是通风,尤其是深秋、冬季及初春的通风,一定要与温度协调起来。
最后是清粪,清粪一定要及时,每20天一次。
因为鸡粪过多,导致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4、卫生预防工作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作好免疫工作。
5、分群饲养其一,将一些瘦弱的鸡挑出,提高一些营养水平,单独饲喂。
平时将一些不合格的鸡检出,进行隔离饲养。
其二,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在70-90日龄对鸡群进行一次整理,分
出大、中、水三群,分别进行饲养管理。
6、观察鸡群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鸡群的正常发育。
(三)育成鸡的光照管理
I、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管理密闭式鸡舍因不受外界自然光照的影响,可以采用恒定的光照,即0-1周23小时光照,2-20周龄恒定为8-9小时光照。
从21周龄开始使用产蛋期光照,密闭
式鸡舍不应有漏光。
2、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管理应根据出雏的日期、季节、地理位置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方案。
第一周龄光照制度基本同密闭鸡舍,从第二周龄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为利用自然光照。
在4月15日至9月1日出雏的雏鸡,其生长阶段的后半期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时期。
只要光照不超过10小时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
第二种是人工光照与自然光照结合的方法。
此法适合于每年9月1日到次年4月14日出锥的生长鸡。
在具体实施中,义可分为恒定和渐弱两种光照制度。
A、恒定法:查出本批雏鸡到达20周龄时当地的白昼时间,从第二周到产蛋前恒定此时间,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
B、渐减法:查出本批雏鸡达到20周龄时当地的白昼时间,然后加人工光照5小时,以后
每周均匀递减至20同时刚好将增加的5小时减完。
以上两种光照制度相比前者实行容易,但控制性成熟效果不如后者,后一种生产中实践具
有一定的难度:
(四)育成鸡的限制饲喂
1、限制饲喂的意义是适当的推迟性成熟,节约饲料,淘汰病弱鸡。
首先限制饲喂可以控制鸡的生长、控制性成熟.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除夏季外都有过量采食的情况,这不仅造成经
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促使鸡积蓄脂肪超重,脂肪过多,产蛋表现软柔,容易脱虹,易发脂肪肝,死亡率高、性早熟,易发生小鸡产大蛋,导致难产,死亡。
限饲使鸡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还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饲料:
2、限制饲养的方法:限量饲喂,一般限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左右;限时饲喂,又有隔日
限制饲喂和每周限制饲喂;限质饲喂,此法一般很少采用。
3、限制饲喂应该注意:
(1)限制饲养时要随时抽测体重,根据抽测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限饲或限饲多少,如若低于标准重10%则增料I%,反之亦然。
(2)限饲时应有足够的采食空间,使鸡吃料时同步化,不管什么周龄饲喂,都能做到80%鸡
在采食,20%的鸡的饮水。
(3)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完全营养。
(4)限饲过程中,若有其它应激如接种、发病等,应恢复为自由采食。
(5)限饲前应简单地分群,瘦弱鸡应分别饲喂。
(五)体重与均匀度控制
1、育成鸡体重与产蛋期体重、蛋重呈正相关,也影响着开产日龄与产蛋率。
良好的体重不仅会适时开产,而且产蛋率也高。
否则即使提前开产也会有不良的后果,如脱肛、子宫炎等问题,人们在实际中统计得出,正常体重与非正常体重将导致整个产蛋期有35-40枚蛋的差异。
2、育成期鸡群均匀度与蛋鸡生产性能的关系
~般要求育成鸡的均匀度在80%以上,若低于70%,那么饲养管理上需要改进。
实践证明,只有鸡群的体重符合本品种(或品系)所要求的变异范围时,才能表现出遗传性能所赋予的生
产性能,即产蛋率、产蛋数以及母鸡的存活率等都有表现为最优。
当体重低于最佳体重范围时,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当体重超过最佳体重范围时,指标差异也显著。
(作者单位:166545黑龙江省肇源县福兴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