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2月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名187
- 格式:pdf
- 大小:231.30 KB
- 文档页数:1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
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后,国际劳工组织成为其负责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悠久、地位十分重要的一个专门机构。
国际劳工是联合国中惟一具有三方(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性结构的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lnternationalLabourOrganization,简称ILO)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劳工立法和开展合作,促进社会正义,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是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
此外,其地区会议和产业委员会也是重要的辅助机构。
国际劳工大会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六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一次大全。
由各成员国派三方代表、一名雇主代表、一名工人代表和若干名顾问组成。
国际劳工大会担负以下几项主要任务:(1)修改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2)制定和修订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并审查这些公约和建议书在各国的执行情况。
(3)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计划和预算以及关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4)讨论对全世界具有重大意义的劳工问题,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听取国际劳工局长的报告。
(5)大会通过相关决议,为国际劳工组织的总决策和未来活动提出指导性的方针。
理事会理事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执行机构,由国际劳工大会选举产生,每三年选举一次。
现由56名理事组成(政府理事28名,雇主和工人理事各14名)。
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主要工业国为常任政府理事,其余的18名政府理事由政府代表在大会上选出的国家委派,雇主和工人理事分别由雇主组和工人组在国际劳工大会选出。
理事会的主要工作是:为大会和其他会议确定议程;指导国际劳工局工作;对国际劳工组织总的事务进行监督;关注会议决定的实施情况并就应该采取的后继行动作出决定;讨论两年度预算;决定设立国际劳工组织的其他机构和任命国际劳工局局长等。
国际劳工局国际劳工局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设工作机构,是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其他会议的秘书处,受理事会管理。
国际组织一览表联合国会员国的增长1945-2002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大会1993年4月8日A/RES/47/225号决议决定接纳该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国国名引起的争端解决之前,该国在联合国内暂时称为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 成员国总数不变。
因为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于1973年9月18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两个德国即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国际组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
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来源于组成国际组织的基本法律文件。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私法主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基本法律文件的严格限制,常常是不完整的;国际组织在其财产限度内直接承担责任。
国际组织一般指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之一。
而广义上说, 国际组织还包括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的形式出现的。
C.工厂立法2.(B )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3.1802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禁止纺织工厂使用(A)。
A.9岁以下学徒4.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工厂立法。
)5. 2006年修改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年龄是( A )A.6周岁B6.不得安排哺乳未满(B)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B.12个月7.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C)的工作C.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8. 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的是( D )。
D.抚恤金C9.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交通工具享受减收正常票价( C )C.50%的优待10.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A )缴纳失业保险费。
A.1%11.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12.从2006年1月1日起,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其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B)。
B.8%13. 从教育目的角度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的特点是(基础性)14. 从社会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优抚法属于( C )。
C.社会法范畴15. 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B)。
B.2年D16.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 A )。
A.不予受理17.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A、不予受理)18.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 A )A.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19.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A)。
国际劳工公约的数目
国际劳工公约是指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并得到各成员国批准的国际劳工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劳动关系,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劳动条件、职业安全、劳动权利等等。
据国际劳工组织官方网站统计,截至2021年6月,已经有189个国家批准了共190个国际劳工公约。
其中,有8个公约已经被废止或者被取代,因此目前实际有效的国际劳工公约数目为182个。
这些国际劳工公约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安全、劳动权利、社会保障、儿童劳工、强制劳动等多个方面。
其中一些公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比如《禁止使用白磷在制造火柴的过程中的公约》(1906年)和《限制使用有毒物质的公约》(1921年)等。
此外,国际劳工组织还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公约,如《全球就业机会促进公约》(1998年)、《禁止最恶劣形式的儿童劳工公约》(1999年)和《促进社会正义的公约》(2008年)等。
这些公约旨在推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改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总之,国际劳工公约是国际社会为保障全球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其数目目前为182个。
这些公约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劳
动关系,对于推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属于员工关系管理范畴的是()。
A.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B.确定薪酬的结构与水平C.提高员工的职业胜任力D.协调劳动关系【答案】 D2、有三个因素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出现起了重要的作用,即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正式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行为科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的人力资源会计出现了。
这种情况发生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
A.科学管理阶段B.传统人事管理成熟阶段C.人力资源管理阶段D.人际关系运动阶段【答案】 B3、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A.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做法会存在较高的成本B.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因为竞争不足而导致组织内的激励水平下降C.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D.内部劳动力市场只是相对的、静态的【答案】 D4、外在报酬中的非货币报酬不包括()。
A.社会保险B.员工个人及家庭服务C.晋升机会D.带薪休假【答案】 C5、()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A.人格B.动机C.性格D.需要【答案】 A6、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
A.人格B.能力C.态度D.价值观【答案】 A7、“在不降低原有薪酬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条件下,提供给员工一张特殊的信用卡,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商品或福利。
”这种做法属于弹性福利计划中的()。
A.混合匹配福利计划B.附加福利计划C.标准福利计划D.核心福利计划【答案】 B8、技能薪酬体系设计流程的重点在于开发出一种能够使技能和()联系在一起的薪酬体系。
A.奖金B.职位薪酬C.基本薪酬D.福利【答案】 C9、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一般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A.0.5%B.1%C.1.5%D.2%【答案】 C10、团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是()A.议会立法B.工厂立法C.工会立法D.政府立法正确答案是:工厂立法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正确答案是:英国3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A.18世纪上半叶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19世纪上半叶正确答案是:19世纪上半叶4国际劳动组织成立于()A.1922年B.1918年C.1914年D.1919年正确答案是:1919年5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A.《国际劳工标准》B.《国际劳工条约》C.《国际劳工宪章》D.《国际劳工章程》正确答案是:《国际劳工标准》6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国之一,其参与的时间是()A.1900年巴黎会议B.1890年柏林会议C.1919年巴黎和会D.1880年瑞士会议正确答案是:1919年巴黎和会7下列关于劳动法上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B.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C.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D.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正确答案是: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8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B.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C.劳动法调整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D.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正确答案是: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9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A.15周岁B.16周岁C.14周岁D.18周岁正确答案是:16周岁10根据法律规定,不可以招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单位是()A.文艺单位B.特种工艺单位C.边远地区企业D.体育单位正确答案是:边远地区企业11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D.劳动法律事实正确答案是:劳动法律事实12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A.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B.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C.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D.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正确答案是: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13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A.传统经济法中独立出来B.传统行政法中独立出来的C.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D.传统社会保障法中独立出来正确答案是: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14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A.劳资矛盾发展的结果B.法律社会化的产物C.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D.工人运动的兴起正确答案是: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15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A.宪法B.部门规章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正确答案是:宪法16下列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各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B.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具体性C.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层次低于劳动法具体原则D.劳动法基本原则应当与其他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内容上大致相同正确答案是: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17特殊就业群体人员不包括()A.少数民族人员B.儿童C.残疾人D.妇女正确答案是:儿童二、多项选择题18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指()A.国际劳工公约B.国际劳工宪章C.国际劳工建议书D.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答案: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19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是三方性原则,因此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代表有()A.财团B.雇主C.劳工D.政府答案:政府,雇主,劳工20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主要有()A.国际劳工会员会B.国际劳工局C.理事会D.国际劳工大会答案: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21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的主要区别有()A.国际劳工公约被会员国批准后不需负履行义务B.国际建议书需批准,并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C.国际劳工建议书不需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D.国际劳工公约被会员国批准后即需负履行义务答案:国际劳工公约被会员国批准后即需负履行义务,国际建议书需批准,并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2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A.劳动关系B.雇佣关系C.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D.与就业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答案: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23部分获得1.00分中的0.50分下列选项中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有()A.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B.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C.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D.工会组织与工会会员之间的关系你的回答部分您已经做对了2个。
国际劳工组织与全球劳动标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简称ILO)在推动全球劳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旨在促进全球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改善工作条件。
本文将探讨国际劳工组织与全球劳动标准的关系以及其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介绍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是联合国的特殊机构之一。
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拥有187个成员国。
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是制定和推动全球劳动标准,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竞争。
它通过制定国际公约和建立行业准则等方式,确保全球劳动力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协助各国政府改善工作环境和促进就业机会。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领域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领域广泛涵盖了就业、劳动保护、社会对话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首先,国际劳工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其次,国际劳工组织致力于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护,包括禁止童工、消除强迫劳动和打击非法劳工等。
此外,国际劳工组织还鼓励和支持雇主与工会进行对话,以解决工作环境和薪酬等问题。
最后,国际劳工组织关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和失业等方面的权益。
三、国际劳工组织与全球劳动标准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全球劳动标准通过公约和准则的形式得以具体实施。
这些标准包括《关于工作时间的一般条约》、《关于最低工资的一般条例》和《关于工资政策的一般条例》等。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工作机会,获得合理的薪酬和保护,并为其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劳动标准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是非强制性的,但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参考和指导,将其转化为国内法律或政策。
这些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水平和公平性,减少跨国企业的恶劣劳动条件和剥削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
解读《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简介国际劳工组织(ILO)自2001年以来,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整合并修订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现有ILO60多个公约及建议书,形成了一本综合海事劳工公约,并于2006年2月23日在日内瓦举行了第94届大会暨第十届海事大会上以314票赞成、0票反对、4票弃权的绝对多数通过了该综合“国际海事劳工公约”。
该公约将在达到至少30个国家批准且这些国家的商船总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3%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
海事劳工公约在构架上分为三个层次,即正文条款(Articles)、规则(Regulations)和技术守则(Code),其中守则分为A部分的强制性标准(Standards)和B部分的建议性导则(Guidelines)。
规则和守则在内容上分为五个标题(Titles),标题一为“海员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包括了最低年龄、体检证书、培训和资格、招募与安置”等方面的内容;标题二为“就业条件”,包括海员就业协议、工资、工作或休息时间、休假的权利、遣返、船舶灭失或沉没时对海员的赔偿、配员水平、职业和技能发展和海员就业机会等;标题三为“船上居住、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包括居住舱室和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等;标题四为“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及社会保障”,包括船上和岸上医疗,船东的责任,保护健康和安全保护及防止事故,获得使用岸上福利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标题五为“符合与执行”,包括了检查与发证、港口国控制、船上及岸上投诉程序及船员提供国的应尽的义务等。
该公约适用于任何吨位的通常从事商业活动的所有海船,但专门在内河或在遮蔽的水域或与其紧邻水域或在港口规定适用水域航行的船舶、军船或军辅船、从事捕鱼或类似捕捞的船舶、用传统方法制造的船舶(例如独桅三角帆船和舢板)除外;200总吨以下国内航行船舶可免除守则中的有关要求。
按公约规定,公约生效后,舱室标准对现有船舶将不进行追溯。
公约要求5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应持有“海事劳工证书”和“符合声明”,并规定公约生效后,缔约国可对非缔约国的到港船舶进行港口国监督(PSC)检查。
国际劳工建议书篇一: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比较及建议分析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比较及建议分析[摘要]我国在立法方面为保护劳工权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对比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我国的劳动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劳动立法,保障工人的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权;禁止强迫劳动、就业歧视问题以及废除童工。
当然本文的研究目的,并不在于对中国的法制改革提出几条具体的立法建议,而在于通过对我国劳工标准的立场和立法的反思,提出一些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观点,以期能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劳工标准;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禁止强迫劳动;就业歧视;废除童工一、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比较我国应当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ILO)提出的核心劳工标准的要求切实作好本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
应该说,中国的劳动立法,除自由结社和强迫劳动问题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外,在其他内容上与ILO的要求并无大的差别。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前提下逐步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接轨。
下面,笔者将就ILO提出的四项核心劳工标准所对应的中国有关情况作一具体分析。
(一)自由结社权方面自由结社权是国际劳工标准的基石,ILO一向特别强调对工人自由结社权利的保护。
目前这方而最基木的国际劳工公约是1948年通过的自由结社和保障组织权利公约(第87号公约)和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第98号公约)。
截至2000年2月1日,在ILO的174个成员国中,已经有124个国家批准了第87号公约,141个国家批准了第98号公约。
[1]我国目前尚未批准这两个公约。
所谓“自由结社权”,按照第87号公约第2条的规定:“凡工人和雇主,均应没有任何区别地有权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组织,以及仅依有关组织的章程加入他们自己选择的组织,而无须事前得到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