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___)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a吸保持不变99【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2)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5) 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仍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解;a;吸;保持不变;99.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八年级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 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O℃,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 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 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 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情况,其读数为: ℃。
4.每年三月份,是黄河开凌季节,滚滚黄河水托带着冰凌顺流而下,蔚为壮观。
随着春天的脚步,河水里的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 ;开凌季节,当地水温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有: 和 ,这两种物理现象都 热量。
6.固体分为__ __和__ 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 __有一定的熔点,而_ 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 蒸发要__ 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 __,有降温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 __、 和_ __。
8.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9. 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 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4min 前,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4min —9min5分钟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 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9min以后,杯里的物质处于_ _(填“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准确的是()2.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实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以下图中的描绘属于液化的是()4.以下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冬天雾淞的形成B.笼罩树林的雾逐步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5.如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以下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选项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6.如下图的物态变化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7.如下图,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充足低时都能够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8.如下图,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以下相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9.以下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准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持续升高10.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下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分析准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右图中甲体温计示数是℃;图乙寒暑表的示数是℃.12.有以下温度:1530℃,120℃,55℃,37℃,25℃,0℃,-12℃,-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2.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温度.3.小军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_时要吸热而造成的.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二、选择题5.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6.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7.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8.如图所示为一款迷你隔水炖电炖锅.隔水炖是利用锅内的水沸腾时对内胆中的食物均匀柔和地隔水煲炖,锅与内胆不接触,如果汤的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同,那么当锅内水沸腾后,内胆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三、实验题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3)B、C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丙b,c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分析C组同学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若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10.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河面上形成雾C.深秋,草地上形成霜D.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A.铜B.玻璃C.冰D.食盐3.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形成的是()A.护目镜上的“水雾”B.早春,冰雪消融C.玻璃上的冰花D.热泉上的“白气”4.下面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B.寒冷的冬天,户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C.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D.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5.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6.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为0℃B.DE段表示当前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C.BC段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大D.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水的沸点为98℃,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8.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C.图乙:水的沸点为98℃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9.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热现象实验中,所得的撕去了一角的图象,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正确是()A.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B.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C.若是熔化图象,AB段内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D.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象,AB段内不需要吸热10.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
物态变化单元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1.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图1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2. 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3.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5.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6. 在如图所示得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晾干B.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也小,最后“消失”了C.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窗花D.夏天吃冰棒时,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7. 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 D.树枝上的雾凇8.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雾说:我是水气化而来B. 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9.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11.《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12.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13.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0℃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熔化前后比热容变化D.t =2min 至t =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5.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 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后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17.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热.18. 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吸热造成的.19. 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发生了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热量.20. 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 吃坂时发现,多油的场不易冷却,主要足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_热.2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22. 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填物态变化名称).22题图2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像,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23题图2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物质的熔点是___℃,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min.24题图四、分析简答题( 25题4分、26题6分,共10分)25.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6.“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100℃,远比皮肤的温度高. 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 在海拔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在海拔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而在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 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18℃,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 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请回答:(1)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2)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水的沸点将会怎样变化?(3)想一想,生活中什么餐具利用了这一道理.五、探究与实验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3分,共20分)27.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0 94 96 98 98 98 98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 .28.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甲乙丙(1)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的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②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29. 小杨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画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图甲图乙(1)由图甲可知,冰的熔点为℃;(2)如果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3)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从图甲中可以判断冰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30.小明暑假去旅游,曾到海边看到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 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 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分析A、B实验,能得出结论.(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的条件下.六、阅读与理解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31. 氮气泄露夏现冬景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 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 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32. 为了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中分离出水和酒精. 小明依据以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离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酒精(ml)水(ml)酒精/混合液(V/V)观察现象12. 5 12. 5 1/2 -8℃未发现凝固12. 5 50 1/4 -8℃未发现凝固12. 5 75 1/6 -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12. 5 370 1/30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12. 5 750 1/60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说明:所用的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1)请你仔细看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小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1-5.B B D C B 6-10.D C B D D 11-12. C 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13.AC 14.ABD 15.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 汽化液化熔化17. 凝华吸热 18. 小蒸发 19. 液化放出 20. 液化蒸发吸 21.A80 22. 固体凝华 23. 固液共存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24.80 15四、分析简答题( 25题4分、26题6分,共10分)25.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出现“冒汗”现象.26.(1)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就会升高;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猜想: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大气压比地面上的大,水的沸点升高.(3)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五、探究与实验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3分,共20分)27. (1)B (2)92 98 (3)如图. (4)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28.(1)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固定温度计(2)94 (3)①99 低于②水的初温较低29.(1)0 (2)-6 (3)小于30.(1)汽化(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3)宽阔、向阳、有风六、阅读与理解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31.(1)增大氮气的气压,使其沸点升高,在常温下变成液体.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可以使氮气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运输;(2)液态氮在漏出后,迅速汽化成氮气而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是“白烟”;(3)“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氮水泄漏后立即汽化,而无液体流到地上;“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氮具有快速制冷效果而非氮气;(4)找一些厚棉衣穿,防止因为降温过快而使自己身体受到伤害;打110报警,让消防员来处理这件事等.32. (1)从表格中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从-4~-8℃还没凝固.故不能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2)在水中添加酒精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3)寒冷地区汽车循环水中加少量酒精可以防止循环水在低温下结冰.。
ABCD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验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2分=24分)1. 如图所示的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2. 在工厂里用铜块浇铸铜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 B . 先熔化后凝固 C. 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3.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
由此可知 ( ) A. 玻璃难熔化 B. 玻璃太大了 C. 玻璃是晶体 D . 玻璃是非晶体4.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禁止抽烟”、 “请熄火”、 “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 液化 B . 汽化 C. 凝固 D. 熔化5.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 A . 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B. 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 同时沸腾 D. 稍后沸腾6.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如图所示。
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放热造成的 C . 抱成团暖和些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D. 抱成团暖和些是因为加快了蒸发吸热的速度7. 在20℃的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置于酒精瓶中的温度计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 D . 先降低后升高8. 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B.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C .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9. 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 然后冷却, 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 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 消失时发生的物 态变化是 ( ) A . 升华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10.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1.以下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而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同样热”)。
这一现象表示(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靠谱的” 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行靠的” )甲第 2题图第 1题图乙丙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依据的性质制成的;以下图是几种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正确读出:甲:0C,乙:0C,丙:0C。
3.夏季,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此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以下图.能够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显然的差别,其原由是。
第 3题图第6题图(1)第6题图(2)4.我们从有没有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在沥青、水晶、白腊、橡胶、萘、铜、玻璃、食盐中,是晶体.5.填写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铁水浇成铁杆。
6.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依据实验数据, 画出如图( 1)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 __ _℃;加热分钟后,水开始沸腾;段图线反应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上涨” 、“下降”或“不变” );如图( 2)所示中甲、乙是该同学察看水沸腾时看到气泡上涨状况的表示图,此中是沸腾时的气泡状况。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造成水的水沸点低于1000C的原由可能是。
7.北方冬季的清早,我们常常看到玻璃窗上有漂亮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8.以下图,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过一段时间,容器 B 中的水温(选填“高升” 、“降低”或“不变” ),这个实验说了然。
物理物态变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 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O℃,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
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 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
计不能 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 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情况,其读数为: ℃。
4.每年三月份,是黄河开凌季节,滚滚黄河水托带
着冰凌顺流而下,蔚为壮观。
随着春天的脚步,河水里
的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 ;开凌季节,当地水温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有: 和 ,这两种物理现象都 热量。
6.固体分为__ __和__ 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 __有一定的熔点,而_ 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 蒸发要__ 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 __,有降温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 __、 和_ __。
8.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9. 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某物质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由图象
可知该物质是__ __(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4min 前,杯里的物质处于___ __(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4min —9min5
分钟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 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9min 以后,杯里的物质处于_ _(填“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图(1) 图(2)
10.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 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 ____;②___ ____。
气压越低,沸点越__ __。
11. 学生做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12. 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13.图(3)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物理现象:
A:,B:,C:,D:。
A:冰窗花B:湖面水汽
三、汽化和液化
C:冰雪消融D:泼水成冰
图(3)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4.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
15. 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16. 我们身边随处都有热现象出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17.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18. 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19. 铁匠打制铁器时,把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听到嘶嘶的响声,并看到“白气”冒出,这是因为( )。
A.水先凝固后蒸发;B.水先沸腾后液化;C.水先沸腾后蒸发;D.空气中水蒸气液化了
20.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D.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1.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北京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2.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23. 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三、简答题(共12分)
24. 常言道;“下雪不冷化雪冷”,请你说出“化雪冷”的道理。
(8分)
25.夏天用扇子扇风,可以达到乘凉目的,试解释为什么?(8分)
四、实验题
26. (12分)如图(4)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
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
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 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
要 热,但温度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 )、(b )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7.(12分)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 ℃,该
物质是一种 。
(2)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
是: ,固液共存的时间为: 分钟。
图(4)
(3)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______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______。
(4)CD段该物质为______态,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会______.
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水混合物、沸腾的水;
2. 充分接触、时间、脱离、垂直;
3. -6;
4. 融化、不变;
5.融化、气化、吸收;
6.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相同;
7.吸、下降、温度、液体表面、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
8.升华、凝华、融化;
9.晶体、固态、固液混合态、气液混合态;10.不变、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低;11.升华、凝华;12.液、固;13.凝华、气化、融化、凝固。
二、选择题
14.C;15.C;16.B;17.C;18.B;19.B;20.C;21.A;22.B;23.D。
三、简答题
24. 雪熔化时要从周围环境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所以“化雪冷”。
25.用扇子扇风,加大了周围空气流通,气化速度加快。
四、实验题
26. (1)内部、表面、气化、吸、不变;(2)7;(3)5、99;(4)b、a
27.(1)50、晶体;(2)固态、30;(3)融化、吸热;(4)气、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