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霞客两游黄山的历史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8.46 KB
- 文档页数:3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徐霞客在黄山的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徐霞客在遍尝海内外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优美山色发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
上世纪初安徽黄山市歙县人汪鞠卣据此归纳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影响中外,通今达古,与黄山共存,日月同辉!
钱谦益曾作《徐霞客传》,评价徐霞客为古今记游第一,有感于徐霞客对黄山之美,亲游黄山,亦写了下著名的《黄山游记九篇》,一吐他对千古黄山的热爱之情。
作者以饱满的笔墨,抒写了对黄山风物的切身感受,留连于黄山的泉水、云海、尤其是在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无树不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奇松景观。
游黄山后记【教学目的】1.了解游记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游黄山后记》,了解徐霞客在游记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3.分析《游黄山后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结合【学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在旅游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都是很大的。
黄山,古称黔山,唐天宝年间改为今名,在安徽省南部,有主要山峰三十六座,风景秀丽,名胜无数,尤以奇松(黄山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
作者曾两次游览黄山,本文是第二次游览的日记,故称为《游黄山后记》。
因是重游,便不再复述初游时已写过的景色,而着意描写上次未曾游过的天都、莲花两峰的峻险秀奇,以及登上两峰后的所见所感。
本文文笔生动,词句简练,极富艺术感染力,读之令人神往。
二、介绍写作背景(含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成就、作品影响等)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前面的作者介绍。
徐弘祖(1586-1641),明末江阴(今属江苏)人。
字振之,号霞客。
少年好学,喜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图经地志。
二十二岁起弃科举业,受母鼓励,不避风餐露宿之苦,不怕葬身丘壑之险,遍游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山水,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前后三十余年。
三次遇盗,四次断粮,而志不变,气不馁,写游记不辍。
崇祯十三年(1640年)病倒于云南丽江,被人护送回乡。
次年卒于江阴。
其《徐霞客游记》十卷,为明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
(1586~1641)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
字振之,号霞客。
江苏江阴人。
自幼博览群书,学问渊博。
应试失败后,淡泊功名,不求仕进。
他酷爱史籍舆地之学,对历代地志的辗转抄袭附会深感不满,早年即有志于旅行考察。
万历三十六年(1608),他开始有计划的远游,直到五十五岁时为止。
东游普陀,南涉闽粤,西北抵太华之巅,西南达云贵边陲。
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甚至饥食草木之实,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于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十六个省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了解黄山简短1.我了解的黄山摘抄380字的大家都知道有一座山名叫“黄山”,它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一座山。
这座山在安徽黄山市。
现在,从杭州到黄山只需两个小时,因为从杭州到安徽已经造好了一条高速公路了。
所以,从杭州到黄山就只要两个小时了。
这座山之所以有名,就因为有四大著名点:第一点是“奇松”。
山上有很多奇怪的松树,特别是迎客观松特别有趣。
第二点是“怪石”。
山上有许许多多像仙人、狗、猴、桃子……等动植物的怪石。
第三点是“云海”,远远望去,山上经常飘着一层层厚厚的云海。
第四点是“温泉”。
我想,泡温泉一定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愉快的。
黄山真是一个有名的风景区。
2.简单介绍一下黄山您好黄山人帮您忙为您解答。
除夕夜黄山下了一场大雪,圆了不少想来黄山看雪景的驴友们。
黄山山上的雪会保持一个多星期。
相信这段时间来黄山旅游的朋友们不会带着遗憾而回。
“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
冬天的黄山,平均积雪约50天,是云海、佛光等自然奇观出现概率最高的季节,也是摄影爱好者们创作的最佳时机。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人们的一些误解,以为黄山冬天尤其是大雪后会“封山”,甚至认为冬游黄山不安全,使得黄山冬雪之美尚未广为人知。
事实上,黄山冬天并不封山,为了保证游人的安全,降大雪后,所有交通路障和蹬道积雪被及时清除,为进山车辆提供防滑链,为游客准备防滑鞋和加厚羽绒服。
游客冬天来黄山观光,还能享受到门票、索道票和酒店的特别折扣,优惠后的消费价格非常宜人。
当巍峨的黄山披上了银装,峰峰壑壑显得分外扑朔迷离。
风雪迷茫中,那秀峰、奇松、怪石、飞瀑以及散布其间的楼台亭阁,俨然是一幅朦胧的国画。
踏雪登山,雪色在光线的折射下,幻化出宝石般的蓝,翡翠般的绿,绯云般的红。
这时的你一定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理由之一:冬季人少,无他人之我先。
选择人少的淡季出游,感觉其实是很不一样的,除了最直观的感受清净以外,看到的风景绝对不是前面的人的背影。
因为人少,所以不用担心订房订餐的问题,与拥挤的黄金周相比,再不用为了等待而愁煞了一片大好的风景。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作文500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作文500字(12篇)黄山去过的同学不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作文500字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作文500字,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黄山作文500字篇1今天暑假,我和母亲一起去游览了我国著名旅游景点──黄山。
至今回想起来,还乐趣无穷。
也许是因为云海的缘故吧,黄山的路总是湿漉漉的,非常潮湿。
所以我们只得小心而缓慢地移动着脚步。
在黄山,所谓的路,其实是用一块一块三尺长的石条砌起来的阶梯,整个旅程就是登上这高耸入云的阶梯。
没走多久,与我们同行的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的。
我还活蹦乱跳的,越登越有劲。
第一个小憩的地方是慈光阁,在这儿,我们能领略一下黄山的奇伟。
当我们穿“一线天”,过“蓬菜三岛”,直上玉屏楼的时候,一棵破石而长,寿逾千年的古松仿佛在向我们挥手致意。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迎客松”。
告别了“天上人家”的玉屏楼,离我们投宿的地方还有二十里,这二十多里路全是由一大块一大块的石条铺成的行级,而这些石级都修在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上,路面仅一米多宽,旁边就是万丈深渊,往下一看,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万一一失足,肯定粉身碎骨。
在途中,我们遇见了许多背竹篓的人。
他们坐在石阶边休息,出于好奇,我走近一看,每个人的竹篓里都背着一块大石头。
两手空空爬山都很困难,更何况背着这么大一块石头呢!我出于好奇,走到一位年迈伯伯面前问道:“伯伯,你们背石块去山上干什么呢?”他笑了笑说:“铺路。
”啊,他们就是黄山的铺路人!我不禁盘算起来,黄山的“天梯”有三万九千级,它是贯穿黄山风景区的主要干线,加上通往各景点的支路,谁能数得清有多少级呢?靠着这“天梯”,人们才揭开了黄山的“面纱”,得以进入这神奇的“人间仙境”。
当你凭借着“天梯”攀上“鲫鱼背”时,当你怀着浓厚兴趣登上“莲花峰”时,当你安全走下“百步云梯”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些“天梯”的创造者?当你看到脚下用他们的心血铺成的路,难道能不对他们肃然起敬吗?路虽然艰难,好像永无止境,但在他们面前,我再也不埋怨山高路远了,而是循着飘带般的石级,一步步地攀登,攀登,登上人生理想的高峰。
黄山历史故事篇一:黄山故事黄山东麓,有一座双盔山,山顶上原来有两个尖墩,好比两个古人的头盔:一名文盔,一名武盔,雄伟壮观。
山腰上原有一座寺庙,住着和尚百余人,香火很盛。
清嘉庆年间,武盔突然倒下,庙宇被砸毁。
传说武盔倒塌毁庙的原因是:有一次老和尚外出,一个小和尚在厨房里捉了一只偷食的小猴子。
他把小猴身上的毛拔光,放回山上,借此警告众猴。
小猴浑身流血,哀嚎着见了猴王,不久就死了。
猴王非常气愤,决心报复。
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带领群猴,搬动垫在武盔下面的石头,武盔随即倾塌。
巨石飞滚而下,声震群峰。
塌下的石块覆盖了庙宇,众和尚全都葬身石下。
全庙只有一只大公鸡未被压死,它被困在一块大如楼房的巨石下,仍按时啼叫。
老和尚回来时,见庙毁人亡,非常痛心,不得不在附近山坡上另建一座小庙。
现在,盔山倒塌的痕迹仍历历在目。
在被毁的庙址乱石上,长出了几百棵香榧树,这些树或出自石底,或盘根石上,甚是奇怪。
榧树林中,阴暗可怖,平时很少有人入林。
只有到了金秋时节,香榧成熟,村民前去采摘香榧,才会冲淡林中一些悲凉的气氛。
民航黄山机场距景区63公里,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即将对外籍飞机常态开放,现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合肥、深圳、厦门、福州、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的航班,并办理香港、韩国、日本包机飞行业务。
铁路皖赣铁路贯通黄山市全境,可直达北京、青岛、南京、上海、合肥、南昌、福州、厦门等地。
北京—福州高速铁路、黄山—杭州城际快速铁路、皖赣铁路二线即将开工建设。
公路合(肥)铜(陵)黄高速、205国道、103省道直达景区。
徽杭(州)高速、黄塔(岭)桃(林)高速、沿江高速将景区与外界紧密相连。
黄祁(门)景(德镇)高速、黄宣(城)高速、黄千(岛湖)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或正在着手建设。
水运长江航线主要以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港口承接沿江游客,新安江航线以歙县深度港(距景区100公里)转接千岛湖及杭州方向的游客名人李白简介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徐霞客游黄山的故事
徐霞客是中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
他曾经游历了全国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游黄山的故事。
徐霞客在游黄山前,曾经多次听闻黄山的奇妙之处,他对此也是非常的向往。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黄山,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
徐霞客在黄山的旅途中,发现了许多奇妙的景点。
例如,他看到了壮观的云海、雄奇的巨松、奇幻的石笋等。
他还发现了一些迷人的文化遗产,如古老的石刻和神秘的道观。
在这一切的背后,他还探索了黄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收集了许多有关黄山的数据和资料。
徐霞客游黄山的历程并不容易。
他要经过陡峭的山路和危险的险峰,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紧张的时间压力。
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信念,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他的黄山之旅。
徐霞客游黄山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和科学家的勇气和智慧,还开启了人们对黄山这座神奇山岳的探索之旅。
如今,黄山已经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 1 -。
黄山的作文400字关于黄山的作文400字9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的作文4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山的作文400字篇1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
而游罢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
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
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就更美了,站在山顶上上往下看,都是云雾一望无际,偶尔零星着点点的石头;对黄山的奇松,我更是情有独钟。
那棵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生机勃勃。
黄山就是怎么美!黄山的作文400字篇2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作。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
那耸立天外的封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
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然美的审美特征管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赞叹。
徐霞客所赞美的,是自然山川之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美。
然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美”,其含义却有两种:一是指客观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事物或现象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名词;一是指崇尚自然、追求本色的美学风格,也就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形容词。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自然美,主要是第一种含义的。
一、历史的回顾自然美在中西方曾经走过不同的历程。
西方在十八世纪之前多半是轻视甚至否认自然美的,古希腊人审美的主要对象是人或神化了的人,人是他们的审美中心。
但自然美作为人的活动背景,偶尔也被提及。
有人曾统计,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对社会性物品的审美评价有493次,对人和神的审美评价374次,而对植物世界的审美评价才9次。
中世纪在罗马基督教的统治下,神取代了一切。
基督教有一个很荒谬的主张,认为自然界的景物是魔鬼的化身。
自然界的美景能唤醒人的情欲,那是恶魔在作怪。
所以在西方中世纪,自然美没有位置。
文艺复兴后,在“人的发现”的同时也开始尊重自然景物之美。
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十四世纪诗人彼特拉克,他的诗常常写到自然景物。
但文艺复兴时代依然没有完整的风景诗,风景依然是人事的陪衬。
到了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才开始采用自然界为题材。
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发生兴味,也有社会原因。
当时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奴役获得独立,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对那些为天主教堂服务的圣像画失去兴趣,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现人和自然美的绘画。
当时主要的风景画家有伦勃朗、雷斯达尔和霍贝玛等人。
最早的是伦勃朗(1606-1669),他的风景画很美,其中最著名的是铜版画《三棵橡树》(1643),但是这种单纯的风景画在当时少而又少。
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湖畔派诗人以及以歌德、赫尔德、席勒等人为首的“狂飙突进”运动,才开始歌颂大自然,写了一些风景小诗,特别是歌德的风景诗(也有人称之为自然诗)表现了自然美,如《萨森海姆之歌》、《五月节》等,①此后也出现了山水画派。
试考历史上的黄山关隘关隘是在交通要塞处设置、利用自然条件构筑的人工建筑或天然关口。
在军事防御、控制人员往来、检查违禁物品、缉拿罪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山川扼要,是设关津,以表封疆,以达道路,天险既呈,人力并济”。
中国古代历来有设置关隘的传统。
在军事要塞处设置的关隘,叫关防,一般驻兵防守,防止异族或敌人侵略;在水陆交通要道处设置的关隘,叫关津,一般用于查禁物品,缉拿盗贼,收税等;在省、县界处设置的关隘,一般叫关界,表示疆域的大体分界。
关的名称,大都称之为关、口、渡、岭、隘,也有叫堡、塞、峪、寨、壁、洞等。
大部分有人工固定建筑,也有是利用天然险峻地势设置,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古代县域人口少,面积广,作为疆域分界的省、县关界,并不一定就建在疆域的分界处,有时离真正的疆界要相差一段距离,这是为了施工、管理和防守的需要。
正如国界线一样,双方都有一段缓冲地带。
据有关关隘资料记载,一般一个省境内所设关隘,多达六七百个,如《福建通志》就记载仅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福鼎、福安等18个县中设置的关隘寨即达370座之多,平均每县设关20多个。
有些毗邻省、县较多的县,设置的关隘数量也较多。
古徽州位于山区,既与浙、赣等省毗邻,又与省内池州、宣州等为界,所以历史上关隘颇多。
著名的有歙、宣两州的界关丛山关(今绩溪县扬溪镇北)、有杭徽交通要道的昱岭关(歙县),徽州至杭州古道要隘江南第一关(绩溪)、有歙县北面交干线的控制点、号称“府治”屏障的箬岭关(又称大关洞,洞即是关);还有扼守新安江水道的新安第一关,有歙、旌的重要关隘鸡公关等等。
如前所说,关隘的位置并不等于是真正的疆界,有的关隘离真正的边界还有相当距离。
黄山系历史上徽宣界山,又是歙县与太平的界山。
黄山风景区东大门是太平县的谭家桥,西大门是太平县的焦村,北大门是太平县的辅村,南大门是歙县汤口。
黄山历史上也多处设关。
一是汤岭关,在黄山温泉到太平县焦村的汤岭之上,用石砌成,建于清朝咸丰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