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土壤与施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2.04 KB
- 文档页数:2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是一种将温室蔬菜栽培与高效节能相结合的新型栽培技术。
它利用温室的特殊环境,通过人为调控,使蔬菜在温室中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也能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温室的隔热、保温和遮光特性,有效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良好环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
首先是温室气候调控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温室的保温特性和通风设施,通过合理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
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调整温室的通风、遮阳、保温等设施,以及使用温控设备和湿度控制设备等。
其次是灌溉技术。
温室蔬菜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而传统的喷灌和滴灌技术存在一定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采用高效节水的滴灌、微喷灌等技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这些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水时间,减少水分的浪费。
再次是肥料管理技术。
温室蔬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但传统的肥料管理方法往往存在肥料流失和浪费的问题。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常见的技术包括控释肥料的使用,利用有机肥料等。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还包括选种技术、虫害防控技术、微气候调控技术等。
选种技术可以选择适应温室环境的蔬菜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虫害防控技术可以采用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
微气候调控技术可以通过调整风速、湿度和光照等参数,优化蔬菜生长的微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日光温室茼蒿植物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茼蒿别名蓬蒿,春菊,蒿五杆。
属菊科1~2年生蔬菜,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食用幼嫩茎叶,有特殊香味。
茼蒿胡萝卜素含量很高,每100克中含2.54毫克,是黄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
中医认为茼蒿性平、甘辛,入脾、胃经,具有消食开胃,化痰通便等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之症,还可治疗热咳脓痰、头昏脑胀、二便不通等症。
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从胃肠道排泄。
因此,常食茼蒿,有助消化、通便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一、植物学特性(一)根茼蒿属于直根系蔬菜,主侧根分明,但不发达,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多在10~20厘米土层中。
(二)茎茎肥壮圆柱形,实心。
40天苗龄,株高约9~12厘米,基部叶腋能长出多数侧枝,向四面伸展。
(二)叶长形或长圆形,叶基部呈耳状环抱茎,具2~3回羽状深裂,叶面上有不明显的白色茸毛。
叶厚多肉而脆,叶边缘波状或者深裂。
(三)花头状花序,单花,舌状,黄色。
(五)果实、种子果实为瘦果,种子小,褐色,千粒重为1.82克。
种子寿命为2~3年,使用年限为1~2年。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温度茼蒿适应性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
生长适宜17~20℃,12℃以下或29℃以上生长不良,能耐短期0℃低温,种子在10℃以上即可萌发,但以15—20℃时发芽最快。
(二)光照茼蒿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弱光,在较高的温度和短日照条件下抽苔开花。
(三)水分茼蒿不耐涝。
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也不宜过多,否则影响生长发育而减产。
(四)土壤茼蒿对上壤的适应范围广。
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壤最好。
pH以5.5~6.8最适宜。
三、品种选择(一)大叶茼蒿又称板叶苘蒿或圆叶茼蒿,叶宽大而肥厚,叶缘缺刻少而浅,嫩茎短而粗,纤维少,香味浓,品质好,较耐热,产量高,但生长速度慢,生长期较长,一般每亩产l500千克。
是栽培较普遍的类型。
(二)中叶春菊从香港引进,叶片细长,缺刻多较深,叶较厚,纤维较少,香味浓,生长速度较快,品质较好,较耐热,产量较高,一般每667平方米产l000千克。
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就是在外界环境不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季节或地区,人为在日光温室内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行蔬菜栽培的一种方式。
不同纬度地区、不同蔬菜种类及温室结构类型的栽培模式与技术不同。
按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日光温室性能、满足蔬菜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效益、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及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制定不同茬口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一年一大茬长季节栽培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分为一年一大茬越冬长季节栽培模式和一年一大茬越夏长季节栽培模式两种。
(一)越冬长季节栽培模式越冬长季节栽培模式,一般是在夏末或秋季育苗和定植,初花期在初冬季节,深冬开始采收上市,到翌年夏季结束,采收期跨越冬、春、夏三个季节,整个生育期长达10个月左右。
该模式适宜在北纬32~43°地区冬半年日照百分率大于55%、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可达10℃以上的地区实施,主要适于种植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角瓜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表1),其产品主要供应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北方地区。
表1 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种植模式图(二)越夏长季节栽培模式越夏长季节栽培模式,一般是在寒冬季节育苗和定植,其苗期在最寒冷的隆冬度过,对育苗温室的条件要求较高。
一般3月开始采收上市,采收期跨越春、夏、秋三个季节,收获期长达7个月时间,整个生育期长达8个月以上。
主要适于番茄和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栽培(表2)。
这种模式相对生产成本较低,管理简便,适宜在高原或北纬38°以北夏季气温温和地方生产,其产品主要供应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表2 日光温室越夏长季节栽培模式图二、一年两茬周年全季节栽培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两茬的短季节栽培模式在我国北方比较普遍。
这种栽培模式植株生育期较短,栽培比较灵活,肥水管理也比较简便。
但需要育苗和定植两次,比较费工。
日光温室菠菜植物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菠菜别名波斯草、赤根菜,属藜科菠菜属,是以绿叶为主要产品器官的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波斯(现伊朗地区),约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传入我国,栽培悠久。
菠菜适应性广,耐寒力强,耐贮藏,一年内可多茬生产,在全区各地普遍栽培,是春季重要的绿叶蔬菜。
菠菜营养比较丰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水分94克,蛋白质约2.3克,碳水化合物3.2克,维生素C约59毫克,钙81毫克,磷55毫克,铁3.0毫克。
食用菠菜不但幼嫩可口,营养价值较高,而且还有一定的yao用价值,可养血、止血、润燥、促进胰腺分泌、帮助胃消化等,深受人们喜欢。
但由于菠菜中含有草酸,若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目前,我区菠菜种植面积仅次于大白菜、芹菜、卷心菜,居第4位。
一、生长发育规律(一)植物学特征1、根菠菜主根发达,较粗大,肉质红色,味甜可食。
根群主要分布在25~30厘米的土壤表层。
2、茎菠菜茎高0.67~1.00米,叶腋着生单性花,雌雄异株,间有同株的,有时也有两性花。
3、叶菠菜叶簇生,抽薹前叶柄着生于短缩茎盘上,在适宜条件下发生较多的分蘖,呈莲座状。
叶片呈戟形或卵形,颜色浓绿,质软,叶柄较长。
叶数因品种而异,少者6~7片,多者20余片,叶是菠菜主食部分。
4、花菠菜花属单性花,雌雄异株,两性比约为1:1,偶也有雌雄同株的。
花黄绿色,雌花簇生叶腋,有6~20朵,花被杯状,花柱4-5个。
雄花序是穗状花序,雄花花被4个,雄蕊4个,yao纵裂,花粉黄色,轻而干燥,是风媒花。
5、种子菠菜的种子(实为果实)称作胞果,每果含 1 粒种子,种子圆形,果壳革质、坚硬,水分和空气不易透入,发芽较慢。
按果实外苞片的构造可分为有刺种和无刺种两个类型。
有刺种菠菜通称“尖叶菠菜”,叶片窄小,叶端尖,叶柄长,耐寒性强,不耐热;无刺种菠菜通称“圆叶菠菜”,叶片宽大而呈圆形,叶柄短,耐寒性较弱,耐热性较强。
就吃口而言,尖叶菠菜更香糯,质地柔嫩,涩味少,圆叶菠菜则稍逊一筹。
日光温室黄瓜该如何施肥
定植前施足底肥。
越冬一大茬长期栽培必须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用发酵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75-;-;100千克,硫酸钾20-;-;30千克。
施底肥方法:底肥采取地面普施与开沟集中施用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2/3的底肥普施地面,人工深翻两遍,而后搂平。
按种植行距开南北向的沟,把剩余底肥撒入沟内和沟沿,沟内也要翻倒两遍,把粪与土充分搅匀。
少量多次追肥。
一般在*次采瓜后开始施肥,此次追肥应以复合肥或磷酸二铵为主,每株施肥100-;-;120克。
结瓜初期根系尚浅,应在植株旁挖穴施肥,也可以结合浇水进行冲施肥。
追肥时,在每株苗旁插一浅洞,施肥后平洞。
此期如果地里的苗子大小差异比较明显,还要对小苗追一遍偏心肥,即在小苗旁边插洞追施*尿素或硫酸铵,施肥后向洞内少量浇水。
以后根据黄瓜长势每10天左右追*肥为宜。
追肥要求化肥和有机肥交替施肥,化肥冲施入垄沟内,有机肥可冲施浸泡液,也可在垄底揭开地膜开沟施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