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20
1.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定义:称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或y ′|x =x 0,即.2.函数f (x )的导函数 称函数为f (x )的导函数.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原函数导函数 f (x )=c (c 为常数) f ′(x )=0 f (x )=x n (n ∈Q *) f ′(x )=nx n -1 f (x )=sin x f ′(x )=cos x f (x )=cos x f ′(x )=-sin x f (x )=a x f ′(x )=a x ln a f (x )=e x f ′(x )=e x f (x )=log a x f ′(x )=1x ln af (x )=ln xf ′(x )=1x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yxx ∆→∆→+∆-∆=∆∆0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f x x x ∆→∆→+∆-∆==∆∆0()()()limx f x x f x f x x∆→+∆-=∆专题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2.导数的运算法则(1) [f (x )±g (x )]′=f ′(x )±g ′(x );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g (x )≠0). (4) 复合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 x ′=y u ′·u x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1.函数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 =f (x )上点(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 (t )对时间t 的导数).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 -f (x 0)=f ′(x 0)(x -x 0).2.特别提醒:区分在点处的切线与过点处的切线(1)曲线y =f (x )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是指P 为切点,斜率为f ′(x 0)的切线,是唯一的一条切线. (2)曲线y =f (x )过点P (x 0,y 0)的切线,点P 不一定是切点,切线至少有一条,切线可能有多条. 3.几类重要的切线方程(1)y =x -1是曲线y =l n x 的切线,y =x 是曲线y =l n (x +1)的切线,…,y =x +n 是曲线y =l n (x +n +1)的切线,如图1.(2)y =x +1与y =e x 是曲线y =e x 的切线,如图2. (3)y =x 是曲线y =si n x 与y =t an x 的切线,如图3.(4)y =x -1是曲线y =x 2-x ,y =x l n x 及y =1-1x 的切线,如图4. 由以上切线方程可得重要不等式,如l n x ≤x -1,x +1≤e x 等.1.奇函数的导数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周期函数的导数还是周期函数.2.可导函数y =f (x)的导数为f ′(x),若f ′(x)为增函数,则f (x)的图象是下凹的;反之,若f ′(x)为减函数,则f (x)的图象是上凸的. 3.熟记以下结论: (1) 211()'x x=-; 2()'()()'()()'()()f x f x g x g x f x g x g x ⎡⎤⋅-⋅=⎢⎥⎣⎦(2) 21'()[]'()[()]f x f x f x =- (f (x )≠0); (3)[af (x )±bg (x )]′=af ′(x )±bg ′(x ).考点01 导数的概念【典例01】(2023上·北京·高三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种新产品的社会需求量y 是时间t 的函数,记作:()y f t =.若()00f y =,社会需求量y 的市场饱和水平估计为500万件,经研究可得,()f t 的导函数()f t '满足:()()()()500f t kf t f t '=-(k 为正的常数),则函数()f t 的图像可能为( )【规律方法】1.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点处导数的方法: ①求函数的增量; ②求平均变化率;③得导数,简记作:一差、二比、三极限.2.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反映了函数f (x )的瞬时变化趋势,其正负号反映了变化的方向,其大小|f ′(x )|反映了变化的快慢,|f ′(x )|越大,曲线在这点处的切线越“陡”.【总结提升】1.求函数导数的一般原则如下:(1)连乘积的形式:先展开化为多项式的形式,再求导; (2)根式形式:先化为分数指数幂,再求导;(3)复杂公式:通过分子上凑分母,化为简单分式的和、差,再求导; (4)不能直接求导:适当恒等变形,转化为能求导的形式再求导.求复合函数的导数,一般是运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将问题转化为求基本函数的导数解决. ①分析清楚复合函数的复合关系是由哪些基本函数复合而成的,适当选定中间变量; ②分步计算中的每一步都要明确是对哪个变量求导,而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中间变量;③根据基本函数的 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出各函数的导数,并把中间变量转换成自变量的函数; ④复合函数的求导熟练以后,中间步骤可以省略,不必再写出函数的 复合过程.3.函数的导数与导数值的区间与联系:导数是原来函数的导函数,而导数值是导函数在某一点的函数值,导数值是常数.考点03 曲线切线的斜率、倾斜角问题【典例05】(2023上·辽宁葫芦岛·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奇函数()()()324f x ax a x x =+-∈R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斜率为( )()()1,1f 处切线方程为 .【规律方法】以曲线上的点(x 0,f (x 0))为切点的切线方程的求解步骤: ①求出函数f (x )的导数f ′(x ); ②求切线的斜率f ′(x 0);③写出切线方程y -f (x 0)=f ′(x 0)(x -x 0),并化简.考点05 求过一点的切线方程(斜率)【典例09】(2023·全国·模拟预测)过原点与曲线()2ln ,2,1,2x x f x x x ≥⎧=⎨+<⎩相切的一条切线的方程为 .【典例10】(2023下·江西萍乡·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3234f x x x =--.(1)求曲线()y f x =在1x =处的切线1l 的方程; (2)求过原点O 与曲线()y f x =相切的直线2l 的方程. 【总结提升】如果已知点(x 1,y 1)不在曲线上,则设出切点(x 0,y 0),解方程组⎩⎪⎨⎪⎧y 0=f (x 0),y 1-y 0x 1-x 0=f ′(x 0),得切点(x 0,y 0),进而确定切线方程.求切线方程时,要注意判断已知点是否满足曲线方程,即是否在曲线上;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不一定是曲线的切线,曲线的切线与曲线的公共点不一定只有一个.考点06 求切点坐标【典例11】(2023·高二课时练习)曲线33y x x =-+在点P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21y x =-,则点P 的坐标【典例12】(2019·江苏·高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在曲线y =ln x 上,且该曲线在点A 处的切线经过点(e ,1)(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点A 的坐标是____. 【总结提升】已知斜率求切点:已知斜率k ,求切点(x 1,f (x 1)),即解方程f ′(x 1)=k .考点07 切线的平行与垂直ln230x y -+=平行,则实数=a ( )A .ln22-B .ln2-C .2ln2-D .3ln2-考点08 曲线的公切线问题【典例15】(2023下·四川绵阳·高二校考期中)若直线y kx b =+是曲线ln 2y x =+的切线,也是曲线()ln 1y x =+的切线,则k =( )A .2B .3C .1【规律总结】1.解决此类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其中一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与另一曲线相切,列出关系式求解;二是设公切线l 在y =f (x )上的切点P 1(x 1,f (x 1)),在y =g (x )上的切点P 2(x 2,g (x 2)),则f ′(x 1)=g ′(x 2)=1212()()f xg x x x --.2.处理与公切线有关的参数问题,通常根据曲线、切线、切点的三个关系列出参数的方程(组)并解出参数,建立方程(组)的依据主要是:①切点处的导数是切线的斜率;②切点在切线上;③切点在曲线上.考点09 求参数问题【典例17】(2023·海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函数()()1e xf x x =+,过点(),0P m 作曲线()y f x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a f a 和()(),B b f b ,若0a b +=,则实数m =( )A .0B .1C .2D .3【典例18】(2023下·广东汕头·高二统考期末)已知直线(,0)y ax b a b =+∈>R 是曲线()e x f x =与曲线已知曲线的切线条数求参数范围问题时,需要明确的是,曲线存在几条切线,就会相应的有几个切点,因此就可以将切线条数问题转化为切点个数问题;也就是说抓住“切点”这个“牛鼻子”,将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关于相应函数零点个数问题.考点10 导数几何意义相关的应用问题【典例1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0,0a b >>,直线y x a =+与曲线1e 21x y b -=-+相切,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18ab ≤B .218a b+≤C D .3a b +≤求解与导数的几何意义有关问题时应注意的两点 (1)注意曲线上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谨记切点既在切线上又在曲线上.2.(2020·北京·高考真题)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治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设企业的污水排放量W 与时间t 的关系为()W f t =,用()()f b f a b a---的大小评价在[,]a b 这段时间内企业污水治理能力的强弱,已知整改期内,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在[]12,t t 这段时间内,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强;②在2t 时刻,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强; ③在3t 时刻,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都已达标;④甲企业在[][][]112230,,,,,t t t t t 这三段时间中,在[]10,t 的污水治理能力最强.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3.(2022·全国·高考真题)若曲线()e x y x a =+有两条过坐标原点的切线,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2022下·安徽滁州·高二统考期末)已知函数()2ln f x x x =-,()f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1f '的值为( )A .1-B .0C .1D .22.(2023上·山东济宁·高三统考期中)若曲线()1e xy ax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是210x y -+=,则=a( ). A .3B .2C .1D .03.(2023上·陕西西安·高二长安一中校考期末)若曲线2ln 1y x x =++在点(1,2)处的切线与直线10x ay +-=垂直,则实数a 的值为( )A .-4B .-3C .4D .34.(2023下·湖北·高二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校联考期中)若直线0x y a ++=是曲线()314f x x bx =+-与曲线()23ln g x x x =-的公切线,则a b -=( ).A .26B .23C .15D .11二、多选题5.(2023下·湖南·高二期中)过点(2,6)P -作曲线3()3f x x x =-的切线,则切线方程可能是( )A .30x y +=B .24540x y --=C .9240x y --=D .12240x y --=匀速旋转(到OB 处为止)时,所扫过的圆内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时间t 的函数,它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若把图中的圆改成如图(1)所示的半圆,正确的答案是哪个?如果改成图(2)中的三角形呢?12.(2010上·黑龙江双鸭山·高三阶段练习)已知函数()316f x x x =+-.(1)求曲线()y f x =在点()2,6-处的切线方程;(2)直线l 为曲线()y f x =的切线,且经过原点,求直线l 的方程及切点坐标.。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阶段检测初一语文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 24道小题,满分60分。
2. 考试时间70分钟。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近几年,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盛行,《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
同学们据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整理出不少资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吟咏诗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形式活泼新颖,深受学生喜爱。
一学生看过节目后,喜欢上了描写雨的诗歌,写了一段感想。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四季之雨各有韵味。
①春雨无声飘落,犹如贵客 (lì)临人间,滋润万物。
“小楼一夜听春雨”,淅淅沥沥的雨声 (hōng)托出一室舒徐的静(mì) ,心便也似有了着落般,陷入柔软的梦里。
夏雨寻常,“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久等友人不至,那便挑一抹黄晕的灯光。
闲敲棋子,沙沙细雨中亦得自在。
②秋雨凄冷,“巴山夜雨涨秋池”“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每一滴都浸满思念与无言的忧愁。
“江阔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③冬雨如泣如诉,与雁声寒气沉沉应和……真想在这北风咄咄逼人之日,和友人共赴毡炉,约一场温暖。
冬寒渐深,冬雨渐消,但这不是永远的 (jué)别,它将以雪的姿态重临世间。
④这雨、这浸润着雨之情思的诗词,怎能不让人喜爱呢1.《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康震教授有诗云:“古韵新妍竞芳菲”,写出了诗词大会的盛况。
请你用正楷字将这句诗准确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2.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着落(zháo) 黄晕(yùn) 应和(hè) 咄咄逼人(duō)B. 着落(zhuó) 黄晕(yùn) 应和(hè) 咄咄逼人(duō)C. 着落(zháo) 黄晕(yūn) 应和(hè) 咄咄逼人(duó)D. 着落(zhuó) 黄晕(yùn) 应和(hé) 咄咄逼人(duó)3. 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莅临烘托静谧决别B.莅临烘托静谧诀别C.莅临哄托静密决别D.位临哄托静谧诀别初一语文第 1 页共 8 页 4. 听完分享后,同学们分析了这段感想。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
“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过失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
“园林之胜,重在山水。
〞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趣味。
静宜园占地149公顷,1677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
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65公顷。
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
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上下相映。
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为一层,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
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
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别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
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
有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叠嶂....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表达出其治国理念。
2023北京三十五中高二(上)期中语 文2023.11班级姓名学号试卷说明: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共九个大题,25个小题。
请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按对应题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主观题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I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4小题,共12分)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4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粹诨名咄咄怪事屈尊府就B.斜睨步履水火不容窘态毕露C.蹂躏苍皇蜂拥而至养精续锐D.狡黠杜馔秘不示人混不在意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与海》是法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表达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主题。
B.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先天固有;荀子主张“性恶论”,所以重视通过后天学习使人向善。
C.“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
《过秦论》一文即是通过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得出结论,以作为汉王朝统治的借鉴。
D.《屈原列传》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其文夹叙夹议,评传一体,是一篇富有特色的人物传记。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恶其声而然也恶:厌恶B.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护D.屈平伐其功伐:夸耀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礼,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
B.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实行“连横”的策略,和各诸侯国争斗。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齐起事,灭亡了秦朝。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二、默写(共1小题,共8分)(选作其中4题)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显示出了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
17-18第一学期三十五中学期中质量检测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9分)①“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是在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举办的第二期主题数字展。
②该展依托于养心殿专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又借助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人机交互等科技技术,弥补了因养心殿正在进行研究性修复保护而暂.时无法接待观众参观。
③观众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手机参与到多种有趣的交互环节中:召.见大臣、朱批奏折、亲制御膳、穿搭服饰……④也可以体验与朝中重臣共商国shì,度过浓缩版的“养心殿里的一天。
”1.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横线处应填入的字形、加粗字的笔顺均正确的一项是(2分)A. zhào 是“虚”第六笔是“竖弯钩”B. zhào 事“虚”第六笔是“横”C. zhāo 是“虚”第六笔是“横”D. zhāo 事“虚”第六笔是“竖弯钩”2.文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加以修改。
(2分)标点符号修改:句子修改:3.养心殿旁的乾清宫里有一幅乾隆皇帝手书的对联,意思是对别人能够宽厚仁慈,广泛地建立起使国家中正的法则;要全心全意专注在治理国家上,道德品质的修养由他人和自身共同累积。
(2分)克宽克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于厥躬请根据意思,依次补写出上下联中欠缺的两个字:、4.养心殿正中悬挂着雍正皇帝亲手书写的匾额“中正仁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端庄典雅,丰腴饱满,运笔稳健,笔力遒劲,有欲凌驾雄强的气概。
B.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一贯,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
C.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D. “仁”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5.“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在某一评论平台上人们纷纷留言,其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主题数字体验展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故宫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风貌,再现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
高一语文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2015.11 试卷说明:试卷分值150,分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共100分,为必修一模块检测;第二部分50分,为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I卷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舟楫.jí寒伧.chuàng 手镯.zhuó绸缪.móuB.糟粕.pò赡.养shàn 笨拙.zhuō气氛.fēnC.髭.须zī磅.礴páng 剔.除tī狩.猎shòuD.狡黠.xiá思忖.cǔn 沉疴.kē癫痫.xián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迤逦慷慨攫住急公好义B.匮乏誊写赘言卧薪尝胆C.琐事斋戒懊恼矫揉造作D.幽静松驰赝品金壁辉煌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船弦磨砺俯瞰鳞次秩比B. 窠臼停舶账薄迫不急待C. 摇曳臃肿倨傲痛心疾首D. 拜谒惆怅驽钝闻名暇迩4、选择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她脱下披在肩膀上的衣服,站在镜子前边,为的是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一下自己。
②月月都得来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清偿的时日。
③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这点()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相称的。
A.端详延续淡薄B.端详延缓淡泊C.查看延续淡薄D.查看延缓淡泊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如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23.0分)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鶡(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生动描绘舟中江上之景,蝶鸥往来自如,蝴蝶翻飞,白鸥飞翔。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2)杜甫的诗句写愁情时,常常境界阔大,如“云白山青万馀里”。
下列诗句不符合。
这一特点的一项是______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诗中常有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且写景手法多样,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①______,②______”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远处村落炊烟缭绕的景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③______,④______。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天姥山之高;杜甫《蜀相》“⑤______,⑥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写出了蜀相祠堂徒有春色、无人欣赏的景象;陆游《书愤》中“⑦______,⑧______”两句,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了壮阔的战争场面。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文学作品总是要“歌颂美或鞭挞丑”的。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6.11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
《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
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的话,“流寓”可视为“流寓”。
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
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
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
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
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原上王安忆一九七七年的大学招生开始了。
地区教育局在下面设了好几个考场,老魏是负责城郊大李公社中学的考场的。
这一带,老魏挺熟的,淮海战役时,他带的一个连就在这儿和敌人交过手。
临死挣扎的敌人,是百倍的疯狂。
那次战斗,虽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老魏时其中每个细节都还记得。
解放后,他偏偏又转业到这个地区文教局,每次来列这里,他就要重温一次那次的战斗,一想到那次战斗,老魏眼前就会出现一个极年轻的战士,戴着顶软不拉塌的军帽,扑眨着眼睛望着他,好像在问:“我们的阵地呢?”阵地,老魏留心过,找过,他记得阵地前有一条小沟,面对着敌人的工事。
而具体的位置却想不起来了,也可能是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你看,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是什么公社农机厂,明儿那边又破土动工,说要挖养鱼塘。
反正,老魏找不到当年那块打得翻过个的阵地了。
初试这天,天不亮,人就从四西八方涌向大李中学考场,有插队知识青年,有回乡的学生,有走来的,有骑自行车来的。
教室里开始发试卷了,老魏却发现门口一块石头上坐着个姑娘,浅蓝色的褂子上,系着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她双手托着腮,在想什么。
“咋不进考场?”老魏朝她走过去问道。
“我不考,他考,我等他。
”姑娘没抬头。
“他是谁?”姑娘抬起眼睛,不满地瞅了老魏一眼,好像说,操那么多心干啥?随即又掉过脸,专心致志地等起来。
“嘀嘀!”一阵汽车喇叭声,公社粮站里驰出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车上载满了鼓鼓的粮袋,往市区方向开去。
姑娘直起身子,轻轻地数着:“一、二……十一、十二……”“是大李公社上缴国家的粮吗?”老魏惊讶地说。
“这有啥。
”姑娘说了一句,又恢复了刚才的姿势,手托着腮出神。
可老魏很高兴,一个公社,一个秋季能交给国家那么多粮食,怎么不高兴!要知道,为了这,当年和蒋介石争得可是你死我活哪!老魏又想起了他的小鬼。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试卷高三数学(文科)I 卷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已知集合{}|01A x x =∈<<R ,{}|(21)(1)0B x x x =∈-+>R ,则A B =( ).A .10,2⎛⎫ ⎪⎝⎭B .(1,1)-C .1(,1),2⎛⎫-∞-+∞ ⎪⎝⎭D .(,1)(0,)-∞-+∞【答案】D【解析】∵集合{}|01A x x =<<,集合{}{|(21)(1)0|1B x x x x x =-+>=<-或12x ⎫>⎬⎭,∴{|1AB x x =<-或}0(,1)(0,)x >=-∞-+∞.故选D .2.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偶函数是( ). A .21y x =+B .lg y x =C .||y x =D .cos y x x =【答案】C【解析】A 项,21y x =+是偶函数,值域是[1,)+∞,故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lg 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值域是R ,故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y x =是偶函数且值域是[1,)+∞,故C 项符合题意;D 项,cos y x x =是奇函数,故D 项符合题意.故选C .3.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DC 的中点,若AE AB AC λμ=+,则λμ+的值为( ).A .12B .12-C .1D .1-【答案】A【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以A 为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0,0)A ,(2,0)B ,(2,2)C ,(1,2)E ,(1,2)AE =,(2,0)AB =,(2,2)AC =, 由于AE AB AC λμ=+,所以12222λμμ=+⎧⎨=⎩,解得12λ=-,1μ=,所以12λμ+=.故选A .4.已知m ,n 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m α⊂,n 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αβ∥,则m n ∥B .若m β⊥,则αβ⊥C .若m β∥,则αβ∥D .若αβ⊥,则m n ⊥【答案】B【解析】A 项,若αβ∥,m α⊂,n β⊂,则m n ∥或m ,n 异面,故A 项错误; B 项,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若m α⊂,m β⊥,则αβ⊥,故B 项正确;C 项,若m β∥,m α⊂,αβ∥则α,β相交都有可能,故C 项错误;D 项,若αβ⊥,m α⊂,n β⊂,则m n ∥,m ,n 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故D 项错误.故选B .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是( ).A.20+B.20+C.16+D.16+【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四棱柱,底面是一个上下边长分别为2,4,高为2的直角梯形,棱柱的高为2,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2211222(12)222162S =⨯++⨯⨯+⨯++=+故选C .6.等比数列{}n a 中,10a >,则“13a a <”是“36a a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若13a a <,则211a a q <,因为10a >,所以21q >,即1q <-或1q >; 若36a a <,则2511a q a q <,因为10a >,20q >,所以31q >,即1q >, ∴“13a a <”是“36a a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故选B .7.已知函数,||1,()πsin ,||1,2x x f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x ∃∈R ,00()()f x f x -≠-B .x ∀∈R ,()()f x f x -≠C .函数()f x 在ππ,22⎡⎤-⎢⎥⎣⎦上单调递增D .函数()f x 的值域是[1,1]-【答案】D【解析】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由图可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即对 x ∀∈R ,()()f x f x -=-,故A 错误;当2x =时,满足(2)(2)0f f -=-=,此时x ∀∈R ,()()f x f x -≠不成立,故B 项错误;函数()f x 在π,12⎡⎤--⎢⎥⎣⎦上是减函数,在(1,1)-上是增函数,在π1,2⎛⎤⎥⎝⎦上是减函数,故C 项错误;函数()f x 的值域是[1,1]-,故D 项正确. 故选D .8.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底面ABCD 上的动点,1PE AC ⊥于E ,且P A P E =,则点P 的轨迹是( ).A .线段B .圆弧C .椭圆的一部分D .抛物线的一部分【答案】A【解析】连结1A P ,由题意知1A A AP ⊥, ∵1PE AC ⊥,且PA PE =, ∴1A AP △≌1A EP △, ∴11A A A E =,即E 为定点, ∵PA PE =,∴点P 位于线段AE 的中垂面上, 又点P 在底面上,∴点P 的轨迹为两平面的交线,即点P 的轨迹是线段. 故选A .II 卷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9.已知复数z 满足(1i)24i z +=-,那么||z = __________.【解析】由(1i)24i z +=-,得24i (24i)(1i)26i13i 1i (1i)(1i)2z -----====--++-,故||z =.10.已知平面向量||1a =,||2b =,a 与b 的夹角为120°,则|2|a b += __________. 【答案】2【解析】因为2221|2|4||||4||||cos1204441242a b a b a b ⎛⎫+=++⋅︒=++⨯⨯⨯-= ⎪⎝⎭, 所以|2|2a b +=.1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πsin cos 2A B ⎛⎫=- ⎪⎝⎭,3a =,2c =,则cos C = __________;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答案】79;【解析】∵πsin cos sin 2A B B ⎛⎫=-= ⎪⎝⎭,3a =,2c =,∴3b a ==,∴222994147cos 2233189a b c C ab +-+-====⨯⨯,sin C =∴ABC △的面积11sin 3322S ab C ==⨯⨯=12.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三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的数学成绩.乙组记录了有一个数字模糊,无法确认,假设这个数字具有随机性,并在图中以a 表示. (1)若甲、乙两个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相同,则a =__________. (2)乙组平均成绩超过甲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__________.【答案】(1)1(2)45【解析】(1)若甲、乙两个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相同,则11(889292)[9091(90)]33a ++=++++,解得1a =. (2)设“乙组平均成绩超过甲组平均成绩”为事件A ,依题意0a =,1,29,共有10种可能,由(1)可知,当1a =时甲、乙两个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相同,所以当2a =,3,49时,乙组平均成绩超过甲组平均成绩,共有8种可能,故乙组平均成绩超过甲组平均成绩的概率84()105P A ==. 13.函数()2cos f x x x =+在区间π0,2⎡⎤⎢⎥⎣⎦上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答案】π6【解析】∵()12sin f x x '=-,π02x ≤≤, ∴当()0f x '>时,π06x <≤,当()0f x '<,ππ62x <≤, ∴函数()2cos f x x x =+在区间π0,6⎡⎤⎢⎥⎣⎦上单调递增,在ππ,62⎛⎤⎥⎝⎦上单调递减,∴当π6x =时,()2cos f x x x =+取最大值为π6.14.已知A 、B 两所大学的专业设置都相同(专业数均不小于2),数据显示,A 大学的各专业的男女生比例均高于B 大学的相应专业的男女生比例(男女生比例是指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 据此, 甲同学说:“A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一定高于B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 乙同学说:“A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不一定高于B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丙同学说:“两所大学的全体学生的男女生比例一定高于B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 其中,说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 【答案】乙【解析】根据A 大学的各专业男女比例均高于B 大学的相应专业的男女比例可知甲、丙不一定正确,A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可能等于B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即A 大学的男女比例不一定高于B 大学的男女生比例,故说法正确的同学是乙.三、解答题(共6道题,共80分.每道题要写出必要的演算步骤和计算过程) 15.(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2()2sin cos 2cos (0)f x x x x ωωω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ω的值及()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求()f x 在区间π0,2⎡⎤⎢⎥⎣⎦的最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2π()2sin cos 2cos sin 2cos21214f x x x x x x x ωωωωωω⎛⎫=+=++=++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ππ2T ω==,1ω=,∴π()214f x x ⎛⎫=++ ⎪⎝⎭,令ππππ22π242k x k -+++≤≤,k ∈Z ,得3ππππ88k x k -++≤≤,k ∈Z , ∴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3πππ,π88k k ⎡⎤-++⎢⎥⎣⎦,k ∈Z .(2)∵π0,2x ⎡⎤∈⎢⎥⎣⎦,∴ππ5π2,444x ⎡⎤+∈⎢⎥⎣⎦,∴当π5π244x +=时,即π2x =时,()f x 取得最小值,min π()02f x f ⎛⎫== ⎪⎝⎭, 当ππ242x +=时,即π8x =时,函数()f x取得最小值,man π()18f x f ⎛⎫= ⎪⎝⎭.16.(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4项的和45S =,且14a ,232a ,2a 成等差数列.(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设{}n b 是首项为2,公差为1a -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T ,求满足10n T ->的最大正整数n . 【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题意,设{}n a 的公比为q ,∵14a ,232a ,2a 成等差数列,∴12243a a a +=,整理得122a a =,故2q =,又414(12)512a S -==-,解得113a =, 故{}n a 的通项公式为:1123n n a -=⨯.(2)由(1)得113a -=-,∴172(1)33n nb n -⎛⎫=+--= ⎪⎝⎭,∴72(13)3026nnn n T n -+-=⨯=>, 又∵10n T ->, ∴[13(1)](1)06n n --->,整理得(1)(4)0n n --<,解得114n <<, 故满足10n T ->的最大正整数为13. 17.(本小题满分13分)某学校为了解高三年级学生寒假期间的学习情况,抽取甲、乙两班,调查这两个班的学生在寒假期间每天平均学习的时间(单位:小时),统计结果绘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甲、乙两班学生人数相同,甲班学生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在区间[2,4]的有8人.(1)求直方图中a 的值及甲班学生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在区间(10,12]的人数.(2)从甲、乙两个班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大于10小时的学生中任取4人参加测试,则4人中恰有2人为甲班同学的概率.【答案】见解析.【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0.1500.1250.1000.100)21a ++++⨯=, 解得0.025a =,因为甲班学习时间在区间[2,4]的有8人,所以甲班的学生人数为8400.2=人, 所以甲、乙两班人数均为40人,故甲班学习时间在区间(10,12]的人数为400.2522⨯⨯=(人), 乙班学习时间在区间(10,12]的人数为400.0524⨯⨯=(人).(2)由第(1)知甲班学习时间在区间(10,12]的人数为2人,甲班的2人记为1X ,2X ,乙班的4人记为1Y ,2Y ,3Y ,4Y ,设“四人中恰有2人为甲班同学”为事件A ,从两个班学习时间大于10小时的6名同学中抽取四人的所有可能情况为:1212(,,,)X X Y Y ,1213(,,,)X X Y Y ,1214(,,,)X X Y Y ,1223(,,,)X X Y Y ,1224(,,,)X X Y Y ,1234(,,,)X X Y Y ,1123(,,,)X Y Y Y ,1124(,,,)X Y Y Y ,1134(,,,)X Y Y Y ,1234(,,,)X Y Y Y ,2123(,,,)X Y Y Y ,2124(,,,)X Y Y Y ,2134(,,,)X Y Y Y ,2234(,,,)X Y Y Y ,1234(,,,)Y Y Y Y 共15种,其中四人中恰有2人为甲班同学的所有可能为6种, 故62()155P A ==. 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AD DC ∥,2CD AB =,AD CD ⊥,E 为棱PD 的中点.(1)求证:CD AE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3)试判断PB 与平面AEC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PD ⊥底面ABCD ,DC ⊂底面ABCD , ∴PD DC ⊥,又AD DC ⊥,AD PD D =, ∴CD ⊥平面PAD , ∵AE ⊂平面PAD , ∴CD AE ⊥.(2)证明:AB DC ∥,CD ⊥平面PAD , ∴AB ⊥平面PAD , 又AB ⊂平面PAB , ∴平面PAB ⊥平面PAD . (3)PB 与平面AEC 不平行, 假设PB ∥平面AEC ,设BD AC D =,连结OE ,则平面EAC 平面PDB OE =,又PB ⊂平面PDB , ∴PB DE ∥,∴在PDB △中有OB PEOD ED =, 由E 是PD 中点可得1OB PEOD ED==,即OB OD =, ∵AB DC ∥,∴12AB OB CD OD ==,这与OB OD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PB 与平面AEC 不平行.19.(本小题满分13分)设函数()ln f x x =,()1g x ax =+,a ∈R ,记()()()F x f x g x =-.(1)求曲线()y f x =在e x =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3)当0a >时,若函数()F x 没有零点,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见解析.【解析】(1)1()f x x '=,1(e)e f '=,∴函数()f x 在e x =处的切线的斜率1ek =,又(e)1f =,∴函数()f x 在e x =处的切线方程为11(e)e y x -=-,即1ey x =.(2)()()()ln 1F x f x g x x ax =-=--,11()axF x a x x-'=-=,(0)x >, ①当0a ≤时,()0F x '>,()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②当0a >时,令()0F x '<,解得1x a>;令()0F x '>,解得10x a <<,综上所述,当0a ≤时,函数()F x 的增区间是(0,)+∞,当0a >时,函数()F x 的增区间是10,a ⎛⎫ ⎪⎝⎭,减区间是1,a ⎛⎫+∞ ⎪⎝⎭.(3)依题意,函数()F x 没有零点,即()()g()ln 10F x f x x x ax =-=--=无解,由(2)知,当0a >时,函数()F x 在区间10,a ⎛⎫ ⎪⎝⎭上是增函数,区间1,a ⎛⎫+∞ ⎪⎝⎭上是减函数,由(1)10F a =--<,只需111ln 1ln 20F a a a a a ⎛⎫=-⋅-=--< ⎪⎝⎭,解得2e 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1,e ⎛⎫+∞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e x a f x x x ⎛⎫=+ ⎪⎝⎭,a ∈R .(1)当0a =时,存在[2,0]x ∈-,使得()f x M ≥,求M 的取值范围. (2)当1a =-时,求证:()f x 在(0,)+∞上为增函数.(3)若()f x 在区间(0,1)上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见解析.【解析】(1)存在[2,0]x ∈-,使得()f x M ≥,等价于max ()f x M ≥, 当0a =时,()e x f x x =,()(1)e x f x x '=+, 当[2,1)x ∈--时,()0f x '<,()f x 单调递减, 当[1,0]x ∈-时,()0f x '>,()f x 单调递增, 又2(2)2e f --=-,(0)0f =,∴max ()0f x =, 故0M ≤,即M 的取值范围为(,0]-∞.(2)证明:当1a =-时,3221()e xx x x f x x+-+'=, 设32()1g x x x x =+-+,则2()321(31)(1)g x x x x x '=+-=-+, 故()g x 在10,3⎛⎫ ⎪⎝⎭上是减函数,在1,3⎛⎫+∞ ⎪⎝⎭上是增函数,所以122()0327g x g ⎛⎫=> ⎪⎝⎭≥, 所以当(0,)x ∈+∞时,3221()e 0xx x x f x x +-+'=>恒成立, 所以()f x 在(0,)+∞上为增函数.(3)322()e xx x ax a f x x ++-'=, 设32()h x x x ax a =++-,则2()32h x x x a '=++,①当0a >时,()0h x '>恒成立,故()h x 在(0,)+∞上为增函数, 而(0)0h a =-<,(1)20h =>,故函数()h x 在(0,1)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故这个零点为函数()f x 在区间(0,1)上的唯一的极小值点.②当0a =时,(0,1)x ∈时,2()320h x x x '=+>,故()h x 在(0,1)上为增函数, 又(0)0h =,故()f x 在(0,1)上为增函数, 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0,1)上没有极值. ③当0a <时,32()(1)h x x x a x =++-,当(0,1)x ∈时,总有()0h x >成立,即()f x 在(0,1)上为增函数, 故函数()f x 在区间(0,1)上没有极值. 综上所述,0a >.。
2017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本试卷共12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请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说,《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
也就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
《红楼梦》问世,既是对帝王将相的历史之颠覆,又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万字的红学著作,他对《红楼梦》更是推崇倍至。
他认为《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与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
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
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
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遍《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
材料二《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红楼女儿结海棠诗社,写下海棠诗,其中以宝钗黛玉二人的诗作最为突出。
曹雪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既要写出二人出类拔萃的才华,又要通过她们不同的诗作出色地表现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诗)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
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
“淡极始知花更艳”,承“胭脂”句发挥,白海棠淡极更艳,颇和艺术辩证法,实亦自写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
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白海棠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
庚辰本此处有脂批:“讽刺林、宝二人。
”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
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
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诗)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持重相反,黛玉笔下的种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潇洒活泼,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
“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
“月窟仙人”不恰似“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
其时黛玉正居父丧,孝服在身,满腹的哀愁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
”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李纨以“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宝钗四平八稳的诗作评为第一了。
材料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说的是香菱学诗的故事。
林黛玉问香菱喜欢什么诗,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黛玉听罢,极不赞成,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黛玉为什么不喜欢这句诗?因为这句诗直露浅俗,缺少诗人自己的情感投入。
大凡一篇优秀的诗词,在文字上无不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熔铸而成的。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写过一首非常好的《谒金门》,全词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中刻画了一位思妇在春风乍起、春色迷人的时节,盼望丈夫归来的场景。
从“终日望君君不至”这句话可推测,对于女主人公夫君回来的日子,她应是事先知道的。
所以在这一天,处于思念状态中的她,就显得特别敏感。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表面看似写景,其实是深闺少妇心灵的敏感与波动。
然后通过“闲引鸳鸯”、“手挼红杏蕊”、“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这一连串的动作与形象,来表现她的狂喜、矫饰、不安、失落等等复杂的心情。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都契合少妇春心萌动的形象。
“闲引鸳鸯”,有意无意地戏弄鸳鸯,“闲”字用得很传神。
因丈夫即将归来,女子内心喜悦而不知所措,故以它事掩饰排遣,打发这段最为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然终只是心猿意马,投射出内心的惆怅,故看似无意实却有情。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转入下阕,作者进一步刻画外在的形象以表现少妇内心的情绪状态。
夫君久等而不回,她孤身只影靠在斗鸭阑干旁,无情无绪地低着头观看鸭子相斗,以致“碧玉搔头斜坠”,都不曾注意到,她的心绪该是多么低落啊!“终日望君君不至”,低落乃至绝望时,忽又“举头闻鹊喜”,她的神情顿时兴奋起来,词在达到最高潮时便戛然而止。
短短一首抒情小词,有人物,有心理,有转折,有高潮,把古代语言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大千世界的万千景象,都该引起内心的共鸣,都要怀着一颗多情的心来观照万物,是谓之“诗心”。
陆游的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意思大概就是说自己在屋里焚香写字,因为不与外面的世界交通,所以“重帘不卷留香久”;因阅读书写,当然就注意到“古砚微凹聚墨多”了。
这两句虽如香菱所评“真切有趣”,但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没有把“心”放在诗歌里面,太冷静,太客观,真是没有多少言外之意可言。
这是典型的古代知识分子对雅文化的把玩心理。
所以黛玉才说“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诗歌、美,或者文化,乃至一切所要追求的,都需要用生命来悟证,最忌“把玩”心态。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简明扼要B. 推崇倍至C. 毫芒毕现D. 心心相印2. 下列对四位学者有关《红楼梦》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写作手法和观念。
B. 来自华东师大的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文化意味上的中国历史的界碑。
C.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D. 著名作家王蒙说,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读《红楼梦》,并且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原型。
3. 海棠诗社成立时,大观园众人各起别号。
下列人物和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潇湘妃子B. 贾宝玉--神瑛侍者C. 薛宝钗--蘅芜君D. 李纨--稻香老农4. 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告诫”的意思是警告。
B. 文中倒数第二段中“颓丧”和“父丧”的“丧”读音不同。
C. “目无下尘”意即“看不起别人”。
D. “风流”兼有褒贬义,文中为褒义。
5.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宝钗、黛玉所做的两首诗都是七律,且为同一韵部。
B. 宝钗之诗除了标榜自己,还批评了黛玉、宝玉二人。
C. 黛玉以白海棠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处境。
D. 李纨推崇宝钗诗作,等于暗示了二人相同的价值观。
6. “材料三”中黛玉所说的“格局”,具体所指是什么?7. 参考第5段中画线文字,赏析“材料二”中黛玉《咏白海棠》颔联的“偷”或“借”字之妙。
8. 曹雪芹“惊人的天才”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概括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
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
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
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
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鸟集于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