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材料折射率测试方法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396.41 KB
- 文档页数:5
超高精度折射率测量方法
1. 激光干涉法,这种方法利用干涉仪测量光束穿过样品和空气
时的相位差,从而计算出折射率。
通过精密的干涉仪和稳定的光源,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测量精度。
2. 混频法,混频法利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激光束在样品中产生差
频信号,通过测量差频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变化来确定折射率。
这种
方法通常需要高稳定性的激光器和精密的频率测量设备。
3. 晶格常数测量法,利用X射线或电子衍射技术测量晶体的晶
格常数,然后根据晶格常数和波长的关系计算出折射率。
这种方法
适用于晶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
4. 模式匹配法,利用光子晶体或其他周期性结构的光学特性,
通过模拟和匹配实验数据来确定材料的折射率。
这种方法需要复杂
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处理。
5. 超声声速法,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来计算折射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超高精度折射率测量方法,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材料类型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需求、样品特性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测折射率的方法
折射率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比值,是光学中的重要物理量。
测量折射率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折射角法
折射角法是最常用的测量折射率的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利用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来计算折射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透明的固体和液体。
2. 菲涅尔反射法
菲涅尔反射法是利用光在介质表面反射的现象来测量折射率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偏振角度和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折射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透明的固体和液体。
3. 光程差法
光程差法是利用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光程差来测量折射率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光程差和两种介质的厚度,计算出折射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透明的固体和液体。
4. 晶体法
晶体法是利用晶体的双折射现象来测量折射率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
通过测量晶体中光线的双折射角度和晶体的厚度,计算出折射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透明的晶体。
测量折射率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测量对象来确定。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仔细操作,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折射率的方法
1. 折射角法:利用菲涅尔公式,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折射率。
2. 普朗克法:将样品放在两个平行板之间,测量通过样品前后两个平行板时的干涉现象,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折射率。
3. 莫尔法:利用激光经过样品后的光程差(或光程变化),通过干涉实验得出样品的折射率。
4. 折射光角度法:在样品中央垂直于样品平面方向上,射入一束足够小的光斑,观察出射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出射角计算出样品的折射率。
5. ATR法:采用全反射原理,利用样品与棱镜的接触面发生反射,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差与样品折射率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折射率。
6. 位移法:通过比较两种介质中一个光点的位置变化,计算出样品的折射率。
具体方法包括折射平台法、折射浸渍法等。
实验5—16 固体折射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进一步学习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测量折射率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3.利用测量显微镜测量固体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当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2112sin sin n n n r i == 式中1n 和2n 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介质的绝对折射率,而21n 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对光密介质底部一物体A 来说,它发出的光线经界面而折射,由于空气是光疏介质,因而折射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γ大于入射角i 。
我们自空气中看去,物体好象升高到B 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i 和γ很小时,由△DCA 及△DCB 可得:C A DC tgi i =≈sin C B DC tg =≈γγsin代入上面公式可得出空气对介质的相对折射率,C A C B i n ==γsin sin 21式中AC 为固体(或液体)的厚度,BC 为固体(或液体)的视厚度,它们的值可用显微镜测出来。
因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n 为21n 的倒数,故可得C B C A n =物质的折射率随光波波长而改变(此现象叫色散)。
因此,实验时应当用单色光来进行测量。
通常用对钠黄光nm 3.589=λ的折射率来标明介质的特性。
大多数液体的折射率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很大,因此,测液体的折射率不仅要标明波长,而且还要标明温度。
〔实验仪器〕1 测量显微镜,钠光灯,薄玻璃片,待测厚玻璃片,小烧杯,粉末或纸片等。
图1 实验仪器概貌 〔实验内容〕测玻璃的折射率(1)把涂有绿漆作为标记的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钠光灯把它照亮,并把显微镜调焦于绿漆线上,记之为A 的坐标。
(2)把待测的厚玻璃板放在薄玻璃上,再用显微镜对绿漆标记调焦记之为B 的坐标。
(3)在厚玻璃表面上做标记,对其调焦记之为C 的坐标。
以上都需要反复测量,取平均值计算出AC 和BC 代入公式内计算n〔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调节测量显微镜,以观察到尽量清楚的像,这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折射率的测定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的量度,是光线从稀薄介质中穿过厚介质时偏折角度的比值。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每种物质的折射率都是固定的。
测量物质折射率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
1. 折射角法折射角法是最基本的测定折射率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折射率。
首先将待测物质制成薄片或条形,将光线垂直入射,然后用减小折射角的方法逐步调整角度,当光线穿过物质时,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然后,可以根据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计算出物质的折射率。
2. 波长法波长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折射率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不同波长下测量物质的折射率,并利用光的色散性质对其进行分析。
先将测定物质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光学路径中,设定不同波长的光源,测量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到物质的折射率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物质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并可以得到物质的色散性质。
3. 全反射法全反射法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之间的全反射现象测量其折射率。
将一束光线从空气照射到待测物质的表面上,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全部发生反射,形成一束完全反射的光线。
此时,测量出偏转的角度和反射角度,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折射率。
4. 峰位法峰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凝聚态物质折射率的方法。
将测定物质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光学路径中,向其中引入一束宽带光,然后通过光谱仪将不同波长的光线分离出来。
随着波长的变化,光线穿过样品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在不同波长下测量出光谱图的峰位,就可以得到物质的折射率。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物质折射率的测定。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测量时需保证精度和准确性,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引发误差。
透明固体折射率的测量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利用已有实验条件,测量透明固体的折射率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阿贝折射仪侧物体折射率阿贝折射仪利用全反射原理。
能测定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折射率n D 和平均色散n F -n C 的仪器(其中以测透明液体为主),如仪器上接恒温器,则可测定温度为0℃-70℃内的折射率n D 。
优点:采用目视瞄准,光学度盘读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准确度(n D )较高误差率 :±0.00002。
缺点:测量透明固体折射率时需将待测样品加工成规格形状平行六面体,将一个大面磨平抛光,是折射率测量范围有限(n D ):1.3000-1.70002. 利用迈克尔干涉仪测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利用光通过介质,透射光的相位发生变化与折射率密切相关的原理来测定折射率的方法。
操作简便:① 以钠光为光源调出等倾干涉条纹。
② 移动M2镜,使视场中心的视见度最小,记录M2镜的位置;在反射镜前平行地放置玻璃薄片,继续移动M2镜,使视场中心的视见度又为最小,再记录M2镜位置,连续测出6个视见度最小时M2镜位置。
③ 用逐差法求光程差Δd 的平均值,再除以该透明介质的厚度,就是折射率了3. 率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介质折射率利用分管以最小偏向角法测透明固体折射率对物体折射率没有限制,但前提是该介质能做成棱镜,且对棱镜的光学要求较高,故操作尚有难度。
1.按《光学实验基础知识》,对分光仪进行调整2.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3.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2sin 2sin sin sin min 21ααδi i n 准直法测三棱镜顶角——图1352——图35二.与折射率有关的因素1)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电磁性质,其折射率的的大小与该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密切相关。
2)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形成色散现象。
第一篇:《透明薄片折射率测定实验报告》透明薄片折射率的测定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用分振幅的方法实现干涉的光学仪器,设计十分巧妙。
迈克尔逊发明它后,最初用于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
后来,他又首次用之于系统研究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将镉(Cd)的谱线的波长与国际米原器进行比较。
迈克尔逊干涉仪在基本结构和设计思想上给科学工作以重要启迪,为后人研制各种干涉仪打下了基础。
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物理学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如用于研究光源的时间相干性,测量气体、固体的折射率和进行微小长度测量等。
【实验目的】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熟悉白光的干涉现象学习一种测量透明薄片折射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小孔光阑,透明薄片,白光光源【实验原理】一、透明薄片折射率的测量原理干涉条纹的明暗决定于光程差与波长的关系,用白光光源只有在d=0的附近才能在M1 和M2′交线处看到干涉条纹,这时对各种光的波长来说,其光程差均为?/2(反射时附加?/2),故产生直线黑纹,即所谓中央黑纹,两旁有对称分布的彩色条纹。
d稍大时,因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满足明暗条纹的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明暗互相重叠,结果就显不出条纹来。
因而白光光源的彩色干涉条纹只发生在零光程差附近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利用这一点可以定出d=0的位置。
利用白光的彩色干涉条纹可以测量透明薄片的M2用眼睛观察图1 透明薄片折射率测定二、点光源干涉条纹的特点不论平面镜M1往哪个方向移动,只要是使距离d增加,圆条纹都会不断从中心冒出来并扩大,同时条纹会变密变细。
反之,如果使距离d减小,条纹都会缩小并消失在中心处,同时条纹会变疏变粗。
这表明d?0(即两臂等长)是一个临界点。
当往同一个方向不断地移动M1时,只要经过这个临界点,看到的现象就会反过来(见图2)。
因此,实现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后,最好先把两臂的长度调成有明显差别(d0),避免在移动M1时不小心通过了临界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实验10 固体介质折射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偏振光基本知识;2、测量激光源的偏振度,确定偏振片的偏振方向;3、用布儒斯特定律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4、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1、线偏振光用于产生线偏振光的元件叫起偏器,用于鉴别偏振光的元件叫检偏器,二者可通用,仅是放在光路前后不同位置而已。
偏振片产生线偏振光的原因:某些晶体(如硫酸碘奎宁和电气石等)对互相垂直的两个分振动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能,只允许一个方向的光振动通过,于是透射光变为线偏振光。
偏振度的定义:m inm ax m in m ax I I I I P +-=,线偏振光1P =,自然光0P =,部分偏振光1P 0<<。
2、布儒斯特定律当自然光入射到折射率分别为 n 1和n 2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都是部分偏振光,当入射角改变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程度也随之改变。
当入射角0θ满足:120tan n n =θ时,反射光就成为线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即只剩S 光,P 光消失。
本实验采用P 光入射,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强度为0。
利用这种“零值法”可以测出玻璃介质的折射率。
3、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材料的折射率当一束光斜入射于棱镜表面时,其光路如下图:图1棱镜折射率测量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其偏转角 γ为:n i /sin sin =γ( n 为材料的折射率) (1)同理出射角 γ'为: n i /sin sin γ'='根据几何关系可以证明人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夹角为:A i -'+=γδ ,而且δ 有一个极小值min δ,可以证明:当光束偏转角为 min δ 时,有γ'=i ,i '=γ ;此时A i -=2δ,即 2/)(A i +=δ;而 γγ2='+=i A , 有2A =γ;带入(1)式可得:n=sin[(A 十δmin)/2]/sin(A /2) (2)因此,只要我们测量出min δ,就可得到材料相对于该测量光的折射率 n 。
物理实验: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实验方法引言物理学涉及许多令人着迷的实验,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其中之一是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实验。
折射率是材料对光的传播速度的衡量,它能够影响光线在不同介质间的弯曲和偏折。
测量光的折射率对于研究光学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几种常见实验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H2:实验方法1:布儒斯特角法布儒斯特角法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它基于当光线通过两种介质界面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时光线不发生折射的原理。
1.实验材料和设备:•光源:激光器或白光源•透明介质样品:例如玻璃、水或透明塑料•三棱镜或折射计•能够测量角度的仪器:例如量角器或旋转光学台2.实验步骤:3.选取一块透明介质样品,如玻璃片。
4.将光源对准样品,使光线垂直于样品表面入射。
5.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通过玻璃片。
6.将三棱镜或折射计放在光线路径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光线经过样品后通过三棱镜或折射计。
7.旋转三棱镜或折射计,同时记录角度。
8.当光线在样品中发生不折射时,记录此角度,该角度即为布儒斯特角。
9.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计算折射率的近似值。
10.原理解释:布儒斯特角法基于光线折射发生的界面条件,即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时光线不发生折射。
通过调整角度,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测量到的角度即为折射角度。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使用布儒斯特角的正切值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折射率的近似值。
H2:实验方法2:光程差法光程差法是另一种测量光的折射率的方法。
它利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相位差。
1.实验材料和设备:•光源:例如白光源或单色激光器•介质样品:例如透明均质玻璃片•平行板:可调节厚度以改变光程差•干涉仪:例如迈克耳孙干涉仪或薄膜干涉仪2.实验步骤:3.准备一个透明均质玻璃样品和一对平行板。
4.将光源对准样品,并通过一个平行板使光线通过样品。
5.调整平行板的位置,改变光程差,观察干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