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常识课程》课程标准 -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5
金属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学习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了解金属加工中的工具、切削参数、刀具和夹具等的选择与使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加工质量。
二、设计内容1. 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知识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教学目标•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如晶体、晶粒、取向等。
•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电导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
•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如强度、韧性、硬度等。
2.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与加工工艺知识点•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的变形与破坏•金属加工的工具、刀具与夹具•金属加工的切削力与切削参数教学目标•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过程,并掌握控制加工硬化的方法。
•掌握金属材料的变形与破坏机理,如断裂、疲劳、塑性屈服等。
•了解金属加工的工具、刀具与夹具的种类、选择及使用方法。
•掌握金属加工的切削力与切削参数的计算方法。
3. 金属加工工艺的实践操作知识点•钻孔、铰孔、攻螺纹等加工操作•铣削、车削等加工操作•光洁度、尺寸精度的控制与检测教学目标•掌握钻孔、铰孔、攻螺纹等基本加工操作的方法。
•掌握铣削、车削等常见金属加工操作的方法。
•掌握金属工件的光洁度、尺寸精度的控制与检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实践课采用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可自行制定实践计划并进行加工实践。
四、考核办法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期中考试占40%的成绩,实践操作占60%的成绩。
实践操作包括自制简单零件的加工和成品的检测,考核内容包括工件的光洁度、尺寸精度、外观质量等。
五、教材•《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度技术》•《金属加工刀具与夹具》六、参考文献•王某某.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5, 31(2):105-109.•李某某. 钻孔加工中切削力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4, 32(4):101-105.•张某某. 车削加工中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机械加工. 2006, 39(3):36-40.以上是本课程设计的框架,具体内容仍需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调整。
一、课程名称:金属加工技术二、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金属加工技术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理论、工艺方法、设备操作技能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我国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金属加工人才。
三、课程目标:1. 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理论、工艺方法、设备操作技能;2. 熟悉金属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3. 具备金属加工工艺设计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1. 金属加工基本理论1.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2 金属的热处理原理1.3 金属的切削原理2. 金属加工工艺方法2.1 金属切削加工2.2 金属成形加工2.3 金属焊接与连接3. 金属加工设备操作3.1 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3.2 金属成形设备的操作3.3 金属焊接与连接设备的操作4. 金属加工质量控制4.1 质量管理基本理论4.2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4.3 质量检验与检测5. 金属加工工艺设计5.1 金属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5.2 金属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5.3 金属加工工艺设计的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金属加工基本理论、工艺方法、设备操作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金属加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实验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学生动手操作金属加工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金属加工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5.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数据分析等进行评价;3. 期末考试:对金属加工基本理论、工艺方法、设备操作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核;4. 课程设计:考核学生的金属加工工艺设计能力。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00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0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围绕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牌号及其用途。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应用钢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的能力、具有鉴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在工艺与夹具》、《CAM软件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2设计思路《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特点,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职业技术应用作必要知识准备;通过课内教学,专项技能训练,强化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合(协)作;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先进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知识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本课程的知识内容。
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有十一章,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共22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建设负责人:______杨燕______联系电话:___ __系(教研室)负责人:_____徐明_______联系电话:____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2016年8月23日《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机械加工适用专业:数控、焊接、机电授课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学时:67编写执笔人:杨燕杨燕 2016年5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许明学制:三年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加强实践性性教学环节,以构件“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3.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 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00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0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1.1 课程定位《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围绕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牌号及其用途。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应用钢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的能力、具有鉴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在工艺与夹具》、《CAM软件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2 设计思路《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特点,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职业技术应用作必要知识准备;通过课内教学,专项技能训练,强化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合(协)作;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先进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知识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本课程的知识内容。
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有十一章,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机械加工常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加工常识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4(理论××,实践××)适用专业:(一)前言1.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或基础)课程)。
例: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等)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前续课程为《xxx》,后续课程包括《xxx》、《xxx》和《xxx》。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XXXXXXX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XXXXXXX(2)能力目标XXXXXXX(3)素质目标XXXXXXX(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三:XXXXXX.........注:“课程内容及要求”中,要分别体现技能内容及要求、知识内容及要求。
(四)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选用教材(2)参考教材说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高职高专教材)或自编教材。
2.教学建议按学习领域模块和项目教学要求描述“项目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项目(任务)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尤其在教学方法建议上,要根据课程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及评价办法,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考核评价设计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突出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要简要说明平时出勤、作业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权重比例;终结性考核中各教学项目考核内容所占比例、考核标准、考试形式、试题类型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宿州二职高机电专业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3.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 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4. 适应未来的就业形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其自谋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情感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企业状况,善于发现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不断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勇于探索问题的学习风气。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项目,按完成项目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宿州二职高机电专业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经过理论和实践授课,获得常用机械工程资料、金属加工和热办理的基本知识,初步拥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解析为依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认识金属资料特点,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本责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推行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加大学生工程体验的授课方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 -组织 -温度 -性能为主线,认识四者的互有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拥有依照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资料的能力。
3.认识钢材在实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认识各种热办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拥有选择钢材热办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拥有依照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资料的能力。
2.初步拥有选择钢材热办理方法的能力。
3.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本责问题,使学生拥有必然的解决本责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贯通融会,贯通融会。
4.适应未来的就业形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其自谋职业确定优异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感情目标1.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脚扎实地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质的工作方法。
2.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认识企业情况,善于发现本责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子,培养不断创新和积极进步的企业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勇于研究问题的学习风气。
四、课程授课内容和要求项目授课内容授课目的能力参照名称层级课时1.认识金属资料发展A绪论金属资料发展简史1.金属资料的分类一 2. 钢铁资料生产过归纳程归纳3.机械制造过程概述二 1. 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2. 金属的物理性能的性与化学性能能1.金属的晶体结构2.纯金属的结晶3.金属的同素异构三转变简史。
金属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能了解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金属加工过程;3. 学生能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等;4. 学生能了解金属加工中的安全技术及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金属加工操作;2. 学生能运用金属加工工艺流程,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金属制品;3.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金属加工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2. 学生认识到金属加工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实践意识;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遵守工艺规范,树立安全意识;4. 学生关注金属加工领域的环保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加工基本概念:介绍金属加工的定义、分类及用途,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 铸造- 锻造- 焊接- 机械加工2. 金属的性质:分析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影响金属加工过程,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3. 主要工艺流程:详细讲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等,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 铸造工艺- 锻造工艺- 焊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4. 安全技术与环保要求:介绍金属加工中的安全技术及环保要求,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安全技术- 环保要求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金属加工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关联教材实验部分内容。
金属加工基础教案课程名称:金属加工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概念。
2. 了解金属加工的常见方法和工艺流程。
3. 学习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4.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择原则。
5. 熟悉金属加工的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金属加工的概念和分类1. 引入:- 介绍金属加工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加工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金属加工的分类:- 分析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如切削、锻造、焊接、冲压等。
- 介绍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第二课:金属加工的工艺流程1. 引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加工的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2. 金属加工的工艺流程:- 介绍金属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加工准备、加工操作和检验等环节。
- 分析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三课:金属加工常用工具和设备1. 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 讨论工具和设备对加工效果的影响。
2. 金属加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的分类和功能:- 介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具和设备,如钳子、锤子、钻头、车床、铣床等。
- 分析每种工具和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第四课: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择1. 引入:- 介绍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
-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性能对加工质量和使用效果的影响。
2. 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择原则:- 介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 分析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则,包括强度、刚度、耐腐蚀性等。
第五课:金属加工的安全操作规范1. 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加工中的安全问题和重要性。
- 提醒学生注意金属加工的安全操作规范。
2. 金属加工的安全操作规范:- 介绍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和危险因素。
- 教授金属加工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穿戴防护用具、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等。
课堂练习: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金属加工教案教案标题:金属加工教案目标:1.了解金属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培养学生的金属加工技能和创造力。
4.促进学生对金属加工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时间:10分钟)1.向学生介绍金属加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金属加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2.提出以下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a.你知道什么是金属加工吗?它有哪些应用?b.你喜欢制作、加工金属制品吗?为什么?第二步:讲解金属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间:1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金属加工的基本概念,如锻造、冷加工、热加工等。
2.解释金属加工的基本原理,如材料变形、表面处理、加工工艺等。
3.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加工的原理。
第三步:介绍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时间:15分钟)1.展示并讲解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基本工具,如锤子、钳子、锉刀等。
2.向学生展示金属加工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等。
3.解释这些工具和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第四步:示范和实践(时间:30分钟)1.向学生展示金属加工的示范操作,如锻造、冷加工、热加工等。
2.让学生尝试在实验室或工作坊中进行金属加工实践,如制作简单的金属制品或加工样品。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时间:10分钟)1.请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所学到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2.组织学生讨论金属加工的优点和挑战,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看法并与他人分享。
3.鼓励学生思考金属加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并展示他们对金属加工的未来发展的想法。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巧。
2.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包括对金属加工的概念和原理的描述。
3.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金属制品或加工样品,并评估其创造性和技术水平。
教案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企业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了解金属加工行业和职业发展机会。
《金属加工基础与钳工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机械制图》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金属加工工艺、钳工技术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钳工职业技能训练》《机电产品安装技术》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金属加工与钳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金属加工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钳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钳工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钳工金属加工技术为主线,将常用金属材料和金属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结合钳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系统设计学习任务。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金属加工主要工种及其特点,掌握钳工金属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按图加工合格零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生产职业习惯。
1.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能正确识读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2.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能运用工具书、网络等初步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
3.掌握钳工技术的基础知识,能正确选择和使用钳工常用工、量、刃具。
4.了解钳工的基本工艺分析方法,掌握锯、锉、钻、扩、铰等加工方法,能按图完成简单零件的钳工制作。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机床和零件生产过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机械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机械专业切削加工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 .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金属切削加工等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类专业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充分考虑机械类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共性知识需求,通过对金属材料、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制工艺等相关内容的整合,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 .以金属切削加工的类型和特点为课程设计主线,设置了金属切削加工基础、金属切削机床及应用、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等3个模块、14个学习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机械加工岗位基本工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 .熟悉金属切削加工的运动组成和切削要素,理解常用刀具材料性能及适用场合,掌握常见金属切削机床类型及应用范围,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简单工艺知识,了解数控加工基本知识。
2 .会根据切削加工要求正确选用机床、工装、量具、刀具。
金属加工实训课程标准1.1课程的性质金工实习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了解金属基本的加工原理、技能和技巧的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主要金属加工设备,了解常用工、夹、量具的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的方法,增强质量意识,并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为后续课程做铺垫,和平行课程相辅相成,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铺垫和引领作用。
1.3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是学生获得模具制作岗位群模具零件加工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机械图样的表达知识、常用的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知识、公差相关理论知识、机械加工设备的初步知识以及识图和制图技能、材料识别与选择技能、通用量具的使用与几何量检测的初步技能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金属切削加工技能和钳工技能而开设的。
其目的是为今后学习模具制造工艺技术、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方法和设备、机床夹具设计等教学环节和在实际工作中从事模具钳工工种或数控加工工种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教学项目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项目应设置有限目标的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任务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要求由浅入深,逐步巩固提高,螺旋式上升。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体现工作过程导向,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本课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经实训,学生应对车工.钳工工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初步的了解,能掌握车工.钳工工种的基本操作,并对机床.夹具.刀具.工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安经实训,学生应熟练掌握模具钳工工种的常用操作,高效加工出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合格工件。
第三阶段安经实训,学生应能够综合应用金工实训相关知识和技能,自主加工出较复杂的合格工件,通过钳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获得钳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如下目标(1)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行为规范。
(2)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专业金属加工课程金属加工是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金属材料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金属的切削、成型和加工操作。
以下是金属加工课程的详细内容。
1.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在金属加工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将学习有关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金属的性质、特点和分类,以及常见的金属材料的成分和用途。
学生将了解金属的熔点、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等重要参数,并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特定加工需求的金属材料。
2.加工工具和设备在金属加工课程中,学生将熟悉和学习使用各种金属加工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可能包括铣床、车床、钻床、磨床等主要加工设备,以及多种手动工具如锤子、刀具、钳子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技巧。
3.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是金属加工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金属加工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切削加工操作的原理和方法。
这包括钻孔、铣削、车削等常见的金属切削加工方式。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并学习如何进行高效和精确的切削操作。
4.金属成型加工除了切削加工之外,金属加工还包括成型加工。
在金属加工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金属成型加工方法,如冲压、折弯、拉伸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进行金属成型操作,以及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型方式。
5.金属焊接和连接金属加工还包括焊接和连接技术的学习。
在金属加工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焊接和连接方法,如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点焊等。
学生将学习焊接和连接的原理和技巧,并进行实际的焊接和连接操作。
6.数控机床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金属加工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编程技巧。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数控机床的使用,并学习如何编写和调试数控程序。
7.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是金属加工领域的新兴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械加工常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加工常识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或基础)课程)。
例: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
(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等)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为《xxx》,后续课程包括《xxx》、《xxx》和《xxx》。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XXXXXXX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XXXXXXX
(2)能力目标
XXXXXXX
(3)素质目标
XXXXXXX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三:XXXXXX
...
...
...
注:“课程内容及要求”中,要分别体现技能内容及要求、知识内容及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选用教材
(2)参考教材
说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高职高专教材)或自编教材。
2.教学建议
按学习领域模块和项目教学要求描述“项目载体选择、
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项目(任务)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尤其在教学方法建议上,要根据课程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及评价办法,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考核评价设计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突出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要简要说明平时出勤、作业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权重比例;终结性考核中各教学项目考核内容所占比例、考核标准、考试形式、试题类型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教学实验(实训)、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的开发与利用等。
5.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