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发芽率低的原因发芽率低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发芽的比例较低。
种子发芽率低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对于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因:1.种子质量差:种子可能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或贮藏时间过长等,导致种子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发芽率。
2.刺激缺乏:有些种子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发芽。
例如,一些种子需要特定的温度、光线、湿度等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种子就不会发芽。
3.外界环境不适宜: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土壤质量等。
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寒冷或者土壤质量不合适,种子就难以发芽。
4.储存条件不当:储存条件不当会导致种子失去活力,进而降低发芽率。
例如,种子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种子死亡或受到损伤。
5.种子休眠:有些种子具有休眠特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破除休眠状态。
如果种子处于休眠状态,发芽率就会降低。
6.种子老化:种子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老化,老化的种子发芽率低,甚至不发芽。
因此,及时使用新鲜的种子是提高发芽率的关键。
7.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种子具有不同的发芽率。
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例如:2.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根据种子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储存种子:将种子储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例如低温、低湿、干燥通风的地方。
4.促进种子发芽:对于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促进其发芽,例如处理种子的外壳,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等。
总之,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由于种子质量、环境条件、储存条件、种子休眠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阐述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措施【摘要】种子在农业生产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产和效益。
种子发芽率的高低是由种子之中胚所具有的活力及贮存足够的胚乳决定的。
一般来说,具有高活力的胚加上足够的胚乳营养作保证的种子发芽率高,相反发芽率则较低。
本文从选用良种、种子处理、催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就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各项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水稻;发芽率;措施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发芽率则是衡量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种子生命力的具体方式,在杂交水稻种子中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子的销售与应用,还关系着种子企业的形象与效益。
每到水稻下秧播种的季节,经常会出现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烂种烂芽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造成了农户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企业和单位的形象损失,同时更是耽误了农时。
而造成这种问题和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在浸种、催芽的过程中操作技术不当,使得杂交水稻种子出现发臭和腐烂现象,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1.水稻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影响原因1.1水方面在农户浸种过程中,杂交水稻种子多数在制种个过程中采用喷施920、调花灵、米醋等激素和药物,同时在加上母本颖角度大,颖壳上吸附了各种激素和微生物,如果在浸泡的过程中出现水质问题或者换水不勤的现象,那么很容易在浸种之中产生气泡,进而出现发酸发臭现象,同时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率,甚至出现烂种现象。
1.2催芽工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户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常都采用各种催芽工具来对种子进行催生。
而一些农户为了减少成本和降低催生投入,采用通透性交叉的化肥和农药塑料袋浸种,这就造成了种子之中有毒物质难以及时排出,而新鲜氧气也无法及时进入,进而出现了毒害种子的现象与问题。
1.3水分和温度控制不合理在催芽工作中对水分和温度控制不够精确,一般在种子出售给农户之后,工作人员便不再关注种子的催芽工作,都是由农户自行进行催芽和浸种。
这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催芽方式,而催芽之中没有测量温度,也不曾具备相应的检查制度,拼接经验和感觉催芽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水分和温度的控制不够合理,极容易造成少芽和烂种现象的产生。
杂交粳稻浸种催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杂交粳稻在浸种催芽中存在着种子本身的质量、药剂种类、浸种浓度、浸种时间及方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确保种子在浸种催芽时的发芽势、发芽率。
关键词杂交粳稻;浸种催芽;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s3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35-01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的特点,在大面积种植中,已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在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中,常存在着浸种催芽中发芽率不高或烂种等问题,已威胁到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及高产的实现。
1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子质量问题。
备用的种子收获时曾遭雨淋或没有及时晒干或烘干,入仓后,常因种子含水量过高而导致仓库内种子发热变质,应用此类种子浸种催芽,常造成发芽势、发芽率不高等问题。
其次种子过度成熟,收脱时因机械操作等原因导致米粒过多,影响种子发芽率。
(2)浸种时药剂浓度过高。
浸种时因药剂浓度过高而导致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此类事例往往出现在一家一户。
浸种催芽时因面积不大,种子数量较少,没有正确掌握好药剂浸种浓度,常因浸种浓度过高导致浸种催芽时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等问题。
(3)浸种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种子发芽率。
在我镇一些农户常因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吸水量过大而导致种子发生酒酿味、不发芽或烂种等问题。
还有些农户因浸种时间过短,种子没有吸足发芽所需用的水分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4)催芽方法不当。
在浸种催芽时,有些农户将种子放入蛇皮袋内浸种,取出后将种子放在太阳下靠晒种催芽,因没有掌握科学测温,而导致袋中种子增温过量而导致烧种。
有些农户浸种后,将种子放在墙角处催芽,因温度不够,时间过长,种子慢慢发生酒酿味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还有些农户因种子数量太少,一户人家仅1~2kg种子,浸种后催芽温度不够,干脆将种子放在锅内烧水加温催芽,一不小心就烧坏种子,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2对策2.1适时收脱,认真抓好种子出晒或烘干要确保杂交粳稻种子发芽势或发芽率,关键是要适时收脱。
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生活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种子质量的一个关健性指标。
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有相当部分往往达不到80%的发芽率指标,主要是由于贮藏时间延长、浸种时间过长以及两优培九等到种子中小糙米过多等到因素引起,从而影响了杂交水稻的生产和发展。
通过近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1 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1.1 裂颖种子
杂交水稻种子裂颖较多,一般为10%--22%。
裂颖种子是由不育系的特性决定的,在制种时强势花异交产生的种子生长势强,颖壳闭合紧;而弱势花异交产生的种子生长弱,颖壳闭合度差。
浸种过程中前者吸水慢,病菌入侵难;后者吸水快,易受病菌侵染,胚乳养分易外渗,使种子发粘、变酸、发臭,影响发芽率。
1.2 种子饱满度较差
杂交稻种子不饱满籽粒比例大,一般占12%--20%。
杂交稻在制种时,授粉时间长达10—15天。
先授粉结实的种子先成熟,形成的谷粒饱满、比重大,发芽势强,发芽率高,发芽快又整齐,幼苗正常,成秧率高;后授粉结实的种子在收获时往往谷粒不饱满,催芽时根、芽长短不一致,幼苗不正常。
尤其是杂交早稻种子,播种时(3月份)气温较低,部分成熟度差或低活力的种子,由于抗
逆性弱而影响其发芽率。
1.3 穗发芽种子
杂交水稻种授粉时间长达10—15天,如果这时遇上阴雨天气或台风暴雨,田间湿度大,种子在穗上就会发芽,正常年份占1%--3%,不正常年份占5%--15%,严重年份占30%。
芽谷严重影响发芽率,经浸种催芽后,即使发芽,也长不出种根或侧根,不久就变黄枯死。
1.4 激素的大量使用
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920”的使用量过大,严重影响发芽率。
目前杂交稻制种“920”的使用量,从原来的每公顷150克增加到300—375克,“920”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种子的休眠期,异致种子穗上发芽可能性增加。
同时,为提高异交结实率,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还使用各种生物制剂来调节花期,使种子上残留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容易诱异穗芽的产生,影响种子活力,导致发芽率下降。
1.5 稻粒黑粉病粒
谷粒黑粉病粒也影响种子发芽率。
杂交稻制种过程中,母本受粉期间长(15天左右),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就会发生稻粒黑粉病,一般占3%--5%,重的达5%--15%。
黑粉病粒形似饱满,其实谷壳内部都是病原物“黑粉”,本身不能发芽,还严重影响其它正常种子的发芽,导致发芽率降低。
1.6 湿种子堆沤
杂交稻制种收割时,遇到阴雨天气,农户往往冒雨收割。
如果湿谷不及时摊晒,就会造成种子发热,致使种子被“烧死”或“闷死”,或部分种子萌动丧失了生命力,从而影响种子发芽势。
如果湿种子堆积20小时以上,种子发芽势就会直线下降。
1.7 种子含水量高,贮藏期长
杂交稻种子制种如果遇上减产年份,由于杂交稻种子价格较高,许多制种农户往往翻晒不彻底,就把水分偏高或未充分晒干的种子(籼稻种子水分超过15%以上)贮藏起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必然降低。
同时,高水分种子比低水分种子更容易发生虫害和霉变,从而丧失发芽力。
此外,种子贮藏期间仓库害虫和微生物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危害严重时会使贮藏的种子完全失去利用价值。
1.8 浸种时间过长
许多农户至今仍采用老方法催芽,浸种时间长达48小时,甚至更长,而且不换水不洗种,这样长时间浸种造成供氧不足,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影响种子发芽。
即使发芽,幼根也明显萎缩,或无根毛,中间呈纤维状,并出现幼根、幼芽水肿等现象,造成烂种,影响成苗率。
1.9 催芽方法不当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32度。
但有些农户常用塑料编织袋或薄膜袋包裹种子,放在阳光下取温催芽;也有的用编织袋装种子,放在锅里或煤炉上利用余热催芽。
由于杂交水稻种子萌动
期间呼吸旺盛,产生的热量多,稍有疏忽,未能及时淋水和翻动种子,很容易造成温度过高而烧芽,影响种子发芽率。
2提高发芽率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制种田管理
杂交水稻种子制种要选用抗稻粒黑粉病的不育系作母本,同时加强对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的综合防治。
“920”的使用量要适当,提倡使用花调灵和“920”混合喷施。
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和翻晒。
收购时要严格控制种子水分,种子水分不达标,不予以收购入库,谁收购谁负责。
2.2 掌握浸种摧芽技术
2.2.1 浸种前不宜晒种子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种子浸种前(3—7天)晒种,不但不能提高生活力,反而有使种子发芽率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生活力较低的陈种子,或穗发芽多、裂颖多的种子,晒种后发芽率大大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种子暴晒后进一步失水,尤其是裂颖种子、青谷种子细胞膜容易破裂,浸种时细胞内含物出入失去控制,导致发芽率下降。
因此,杂交稻种子浸种前最好不要晒种,相反,浸种前几天将袋装种子拆封,让其自然回潮吸湿,有利于防止种子细胞膜损伤,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2.2.2 采用清水选种子浸种时用清水选种,可以将漂浮在水上面的青谷、秕谷、芽谷和黑粉病谷粒等除去;在种子紧张年份,可以将清选出来的种子单独浸种催芽且单独播种,以利用其中能发芽的种子。
采用日浸夜露或夜浸日露间歇换水的浸种方法,浸
种量种子厚度不超过30cm(中间层浸透力差),且日浸种8—12小时,夜露种12小时,或夜浸种12小时,日露种12小时,摊晾露种时种子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
可大大提高正常幼苗与成秧率,同时提高秧苗素质。
2.2.3 催芽催芽应掌握“干长根,湿长芽”的需水原则,采取少浸多淋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冷库陈种、裂颖多、芽谷多、萌动过的低活力的种子,采用此项措施效果特别明显。
这种催芽新方法可以使种子出苗快且壮而整齐,根粗芽壮,幼苗素质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2.3 进行种子包衣
包衣种子有两个优点,一是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和成苗率;二是适宜直播和旱育秧。
秧田通气好有利于秧苗扎根,防止烂种和烂秧。
包衣种子可以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多种病菌,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恶苗病、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