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1)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5
诗歌发展及演变脉络概述:原始时期:上古歌谣,原始性,诗、歌、舞不分先秦时期:诗经温柔敦厚、楚辞浪漫瑰丽两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陌上桑》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魏: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蔡琰,慷慨悲凉西晋:正始文学(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寄旨遥深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一潘)繁缛雕刻一左: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寒士的不平东晋:玄言诗风(孙绰、许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陶渊明:平淡自然,开创了田园诗,隐逸之宗南朝刘宋: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诗)、鲍照、颜延之南朝齐梁:永明体/新体,周颙四声“平上去入”,沈约“四声八病”,自觉用声韵格律创作诗歌,注重平仄,最杰出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齐梁文学集团,“徐庾体”宫体诗人,《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北朝诗人:庾信,由南(绮丽轻浮宫体诗)入北(深沉刚健),集南北诗风之大成杜甫评价“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敕勒川》,北地三才,邢劭,魏收,温子升《木兰诗》《西洲曲》南北朝民歌最有代表性作品(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隋代:卢思道“思妇——征军”、杨素、薛道衡唐代:初唐贞观诗风清绮、上官体绮错婉媚,宫体诗人应制应和初唐四杰追求壮大昂扬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沈佺期、宋之问对律诗的定型文章四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苏味道、李峤、崔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对唐诗玲珑意境的探索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复古、恢复风雅比兴传统“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诗美理想,影响盛唐诗歌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神来——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风骨诗人群体:山水诗人(王孟)豪侠诗人(王昌龄、崔颢、王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祖咏)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唐诗风的转变——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诗史”中唐大历诗风:元结、刘长卿、韦应物、李益、顾况、大历十才子,寂寞情思,风骨顿衰元和诗风:元白诗歌,追求浅近,通俗易懂,及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籍王建乐府诗,李绅韩孟诗派以丑为美,追求险怪,贾岛姚合孤峭冷僻,李贺瑰丽冷艳,刘禹锡和柳宗元,贬谪情怀晚唐:杜牧咏史诗咏怀诗,纪行诗明朗清新;李商隐爱情和无题诗,朦胧情思,细腻缠绵,对心灵的探索,诗歌格律对仗,辞藻华丽,喜欢用典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杜荀鹤等的晚唐隐逸诗和讽刺小品文宋:晚唐体,寇准,林逋,白体,徐坊徐眩、浅切率直,王禹偁,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刘大筠,学习李商隐的格律形式美,追求辞藻,喜欢用典,华而不实,内容空洞梅尧臣,古淡自然,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诗穷而后工苏舜钦粗犷豪放,上古时期:1.上古诗歌的产生1.产生来源:与原始初民的切身生活密切相关2.产生特点:诗、乐、舞的综合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 的两大源头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 西晋(低谷):左思东晋(复兴):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唐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倡汉魏风骨)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陆游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诗:杨维桢(“铁崖体”,以乐府诗和竹枝词最为著名)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明代——明初:高启(诗才最高) 前七子(以李梦阳为首) 后七子(以李攀龙为首) 明末: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梅村体”)、龚鼎孳清代——清诗:康熙年间 国朝六家(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雍正、乾隆年间 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 晚清 龚自珍(最具忧患意识和哲理色彩,风格瑰丽奇肆)戊戌变法前后 诗界革命(黄遵宪、丘逢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清词:清初三大家:陈维崧(开创“阳羡词派”)、朱彝尊(“浙西派”宗师)纳兰性德(崇尚李煜)、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 黄金时期。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概览
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一些重要的时期和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古代诗歌的起源
古代中国诗歌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这是一部由多位古代诗人所作的诗歌集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曹操、曹丕、陶渊明和谢灵运等。
他们的诗歌风格多样,包括咏史、山水田园、抒怀等多个主题。
3. 唐代黄金时期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
许多伟大的诗人在这一时期活跃,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唐代诗歌以五
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4. 宋代以后的发展
宋代(960年-1279年)和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后续发展阶段。
宋代的诗歌注重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明清时期则更加注重修辞和写作技巧。
5. 现代诗歌的兴起
中国现代诗歌起源于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许多新诗人探索了新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对传统诗歌进行了颠覆和改革。
结语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丰富多样,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对世界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脉络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2. 成就:(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2.成就:(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
(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2.成就:(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2.成就:(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发展源流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民歌,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丰富多彩的诗歌形式。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时间线概述:1. 诗经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作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 风:民间歌曲,反映了各地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 雅:朝廷乐章,多为贵族创作,赞美王室和表达个人情感。
- 颂:祭祀仪式上的乐曲。
2. 楚辞时代(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 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 主要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九歌》等。
3. 汉代五言诗(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五言诗在汉代逐渐成熟并流行起来,成为后世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 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诗的巅峰之作。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 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慷慨激昂的建安诗风,也有陶渊明所倡导的田园诗风。
- 西晋时期出现了律诗的雏形,到了南朝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格律严谨的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5. 唐代诗歌(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 诗歌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乐府等。
-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历史事件。
6. 宋词(公元960年至1279年):- 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体,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语言艺术著称。
-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7. 元散曲(公元1271年至1368年):- 散曲起源于金朝,兴盛于元朝,是一种较为自由灵活的诗歌形式,与诗词相比更注重口语化和音乐性。
-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前者短小精悍,后者由多个曲牌连缀而成。
这些只是大致的分期和介绍,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时期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
《诗经》分三部分。
《诗经》“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二)两汉时期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1. 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构,“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其中《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征》《有所思》)皆为传世名篇。
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如《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皆为传世经典。
(三)魏晋南北朝汉末建安时期,“建安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魏晋之交,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