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 格式:doc
- 大小:62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单元、说明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字词。
理清课文的说明要素,使学生有较系统的把握。
1.掌握事物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学会阅读一般事物说明文。
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内容:重要字词:1.《中国石拱桥》:雄跨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2.《桥之美》:美感史诗驻足3.《苏州园林》:轩谢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4.《故宫博物院》:磬鳌头琉璃藻井蟠龙金銮殿5.《说“屏”》:屏风纳凉帷幕伧俗雅俗之别课文比较:阅读事物说明文的一般方法:1. 说明的对象:事物及其特征2.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分类别,下定义等4. 说明的语言:准确性(模糊语言与限制性语句等)事物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方法以《说“屏”》作为范例:1.本文抓住了“屏”的哪些功能来说明?2.本文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说明?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4.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找出一至两处说明其运用的准确性。
课外阅读遥感卫星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
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a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地质断层,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
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
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的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
b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总提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以它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不断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畅想。
从古至今,时更时新,而这一单元的课文就是“水”带给我们的随想。
学习时要注意抓取景物的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分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纯以写景取胜。
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并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与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尤为精彩,神韵倍出。
《黄果树瀑布》以磅礴的气势,雄浑的笔力结合细腻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立体式的画卷。
作者善于运用独特的感官,寻找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在谋篇布局方面可谓匠心独具。
《绿》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构思,抒发了对“绿”的独特感受。
学习时要注意借鉴作者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以及体会文中精美的语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站立起来的水》凭借精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瀑布的形态点染得有声有色。
学习时要注意诗的炼字炼词。
袁氏兄弟的两篇《游高梁桥记》以及张岱的《白洋潮》,这三篇文言文的学习,除了领略古人写景精湛而洗练的笔法外,应更多地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初步学会辨别词类活用。
《钱塘江的夜潮》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以侧面描写多衬托钱塘江夜潮的雄伟,而后则以自己的观潮经历表现了独特的自我感受。
《水之歌,水之思》以生动的说明文的笔调,翔实地说明了水带给地球,带给人类的巨大财富,结尾也较为冷静地提出了水带给人的沉重思考。
小标题的形式,使得文章内容一目了然,阅读时,应学习概括总结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意。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2第20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周最新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 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识。
2. 能理解、会默写重点的诗句。
3.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虚词、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
二、教师导学:1.下面的字词,你掌握了吗?试试看。
分qí( ) 琐xiè xié音 zhà栏 fù闲交xiè pán 跚狼jí面面相qù马guà( ) 天yá水波línlín tui( )唐chai 使情.于中..簌簌..2.填充下面的词语并注意其意思。
⑴( )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⑵变卖( ) ( )质:(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质,当。
⑶( )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里。
⑷万籁( )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⑸( )转反侧:形容心里有事,躺着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⑹饮( )吞声: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⑺( ) ( )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
⑻( )手( )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⑼热泪( )眶:激动的泪水充满了眼眶。
⑽一妥百妥:文中指一切事情都商量好了。
⑾如数( )还: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⑿失魂落(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⒀无精打(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3.下列作家作品,你都熟悉吗?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
学者。
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
散文代表作品有《》《》《》4.你能熟练的默写下列诗句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 -,。
,。
己亥杂诗,。
,。
三、文言文复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A总是 B竟 C已经⑵语时了不悲()A结束 B可能 C完全⑶子敬素.好琴()A白色B向来C本来的、原有的⑷便径.入坐灵床上()A小路B径直C直径⑸弦既不调.()A协调 B调解C调弄⑹因恸绝.良久()A隔断 B绝对C极⑺便索舆.来奔丧()A轿子B地图C舆论2.王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丧”,反映了什么?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二、介绍作者作品多媒体课件展示:郦道元画像及生平介
绍。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
料介绍作者
培养学生搜集
资料的能力,提
高语言表达力
三、
检查
预习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
2、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4、学生相互质疑。
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
音.掌握字音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
具书,疏通文意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
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学生相互质疑。
落实字词,理解
文意。
夯实基础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9 三峡【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描写的就是三峡的风光,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资料助读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1.生字注音。
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襄.(xiāng) 御.(yù)溯.(s ù) 湍.(tu ān) 啸.(xi ào) 属.(zh ǔ) 涧.(ji àn)2.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2)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声)3.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另外)(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实在,真的)(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三峡第1课时课型讲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教学目标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走近作者及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
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阙.(quē)溯.(sù)· (yǎn)属.(zhǔ)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A.沿溯阻绝.(断)B.绝.多生怪柏(极)C.哀转久绝.(消失)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
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
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则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知道、积存词语;培养学生迅速挑选信息的能力 ;知道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竹苞松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根据。
2、进程和方法目标:观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摸索的大脑,视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控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浏览知道能力。
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二观赏落日谈谈感受三基础知识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美丽绚丽殷红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
听写了:幻觉、吟咏、千变万化、日薄西山、气味奄奄夕阳无穷好4、抢答:“夕阳无穷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
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成效。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说句,体会其表达成效。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说句,体会其表达成效。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引导大家浏览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干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
完成课后表格.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