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游园惊梦(陈振凯)
- 格式:ppt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26
论《游园惊梦》的艺术价值《游园惊梦》是独具艺术性,艺术价值丰富的小说。
全篇引人入胜,跌宕起伏,艺术特色鲜明,让我回味无穷,让我深究。
小说《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创作于1966年。
自出版后,引起了白先勇小说研究的高潮。
欧阳子女士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来论”,它“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1],现在它也是各大专院校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必授”篇目。
在笔者看来,《游园惊梦》之所以能引起这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这部作品的经典性。
刘象愚先生在《经典的解构与重建——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中指出,所谓经典性就是指经典的本质性特征: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实质上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以及无限的可读性。
[2]《游园惊梦》讲述了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将军夫人在迟暮之年应当年南京唱曲时的姐妹窦夫人之邀前往台北赴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向读者传达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叹息,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小说在遵循传统写作的同时大胆运用意识流手法,跨越时空的限制,使小说有了无限的可读性。
本文就从这部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手法两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白先勇从小接触、喜爱、熟悉《红楼梦》,小说《游园惊梦》就是在《红楼梦》的影响下写成的。
他曾说过:“我觉得中国文字不长于抽象的分析、阐述,却长于实际象征性的运用,应用于symbol(象征),应用于实际的对话,像《红楼梦》,用象征讨论佛道问题,用宝玉的通灵玉,用宝钗的金锁……”[3],在《红楼梦》的影响启发下,白先勇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笔下的人物以象征的意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自然而然地寓象征于现实的描写之中。
首先,作者给女主人公起了“蓝田玉”这个名字,这具有相当明显的象征含义。
蓝田之玉是中国神话中最美最贵的玉石,李商隐就有一句诗曰:“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他月月红、天辣椒等艺名,亦有象征性:月月红即月季花,每月开,贱花也。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1. 引言1.1 创作背景《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融合了音乐、歌舞和戏剧元素的经典作品,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其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
汤显祖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明代以唱本戏剧《牡丹亭》中,首次将旧曲引入文学形式创作,开创了文学戏曲的先河。
在他死后,清代戏曲文学家蒋宝瑞根据《牡丹亭》改编了《牡丹亭·游园惊梦》,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汤显祖和蒋宝瑞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创作背景充满了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这部作品不仅富有戏曲艺术的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审美理念。
通过对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之作,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
1.2 作者简介《牡丹亭·游园惊梦》的作者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长卿,号樊山,浙江嵊县人。
他是明朝末年至清初中国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明代戏曲四大家”之一。
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创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包括《牡丹亭》、《紫钗记》等。
他的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华剧祖”。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婉约风格见长,内容多以爱情悲剧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汤显祖被尊为“戏曲文学宗师”,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戏剧内容概述《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室内乐戏剧作品,其戏剧内容主要围绕着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
在戏剧中,杜丽娘误饮情药,梦中遇见了柳梦梅,二人相爱并约定终身。
梦醒后,杜丽娘却发现自己已嫁给他人。
她决定食割断肠草,以求与柳梦梅在地府团聚。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一、昆曲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
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
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
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
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
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
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
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
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
《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
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
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
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
游园惊梦知识与技能:1、思考其中融合的中国传统表现方法。
2、把握小说吸收西方意识流、暗喻、象征等现代主义小说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合作,体会饱含的历史兴衰感和人世命运沧桑感和本文“人生如梦”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饱含的历史兴衰感和人世命运沧桑感。
2、领会本文“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学重点:1、领会意识流、象征、平等手法等现代小说的技巧。
2、领会本文“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学难点:思考其中融合的中国传统表现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昆曲和《牡丹亭——游园惊梦》,了解作者白先勇;感知小说内容:本文主人公游了什么园,惊了什么梦?对人物做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一、昆曲简介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始于元代末年的江苏昆山一带,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内容:至情至性(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很高,许多唱词其实就是婉约凄美的诗词。
)形式:载歌载舞如何欣赏昆曲呢?——曲词、声腔和舞台艺术。
1、曲词有人说:要捕捉音乐的美,必先撒下文字的网。
2、声腔因为是雅文化,其声腔就不可慷慨而更趋向缠绵悱恻。
笛是昆曲重要的伴奏乐器,其声疾徐顿挫、柔丽妩媚,演唱者更要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转音若丝、流丽幽远。
3、舞台艺术昆曲的舞台艺术——戏曲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描写特别多,我们很容易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是个率真的世界:爱到深思恍惚,恨到咬牙切齿;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昆曲全在情境二字。
因为情境,两三个龙套穿梭,便是千军万马;因为情境,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岭,攻城掠地,活生生演尽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生的悲欢离合。
昆曲实在是心的幻术。
台上的表演家和台下的观众在艺术的殿堂相逢,电光石火间,便有云垂海立的震撼。
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
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把昆剧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
游园惊梦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琴曲烟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荫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
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
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桃花扇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
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
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
空留桃花香。
拯救昆曲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
其剧目丰富、文词典雅;表演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
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怜香伴》之所以选择在已经演了300多场厅堂版《牡丹亭》的皇家粮仓举办发布会初露真容,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有着“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是中国现存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此外,人们也从各种报道中了解到,昆曲艺术是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
解读《游园惊梦》的思旧心理《游园惊梦》作为《台北人》这部小说集中最沉重的音符,一向被视为白先勇小说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作者复杂的情绪几经解构和图释,最终汇为一条主旋律的精神内涵——怀旧,或者说乡愁。
这种怀旧包含几个层次结构,一则是对过去生活的怀恋与追忆,一则是对故国心理情感的眷念,还有就是对故旧文化传统的依恋。
白先勇在《台北人》这部集子的扉页上题有晚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的气氛构成了《台北人》这部小说集整体的情绪,在《游园惊梦》中尤为强烈。
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
”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与没落,构成刺激性的对照。
对于没落,是无奈的现实,钱夫人无力去改变,于是就只剩下追忆与怀恋,自己并不能超脱出来,把这一切视若浮云。
窦公馆门前两旁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停了下来”。
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
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作者白先勇在创作钱夫人的形象时,很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他的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白先勇曾经也是乌衣公子,然而到国民党退走台湾,旧贵族衰落,新贵族崛起,白氏家族的衰败必然对白先勇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通过这样一篇小说寄寓作者对旧有生活的怀恋情绪是十分自然的。
然而我们不能认为作者怀恋的就是那种豪奢靡烂的生活。
白先勇并不缺乏勇气来批评和抨击上层社会的腐败和堕落,但是他终究是对他们的衰败充满了同情,他本身就是上层社会的一分子。
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和怀恋,更多和是对富足、适意、烜赫的渴望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