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4、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5、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
二、复习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复习难点: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2010年中考命题趋势(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如两地区的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与特点、、城市、交通线路、资源等。
(2)重视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如:说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本区人民是如何趋利弊害发展经济的。
(3)西部大开发、干旱、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问题、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重大工程旅游贸易等热点问题,四、复习过程:[复习指导一]读课本P11---P12内容及图5.14,图5.15,图5.16填写下列知识点: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
2、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以为主。
3、西北地区的植被以和为主,本区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沙漠,植被自西向东的变化是→→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4、西北地区的河流很少,多为河,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
5、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是。
[复习指导二] 读课本P13内容及图5.17,图5.18,图5.19,图5.20填写下列知识点: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有之称。
2、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以为主。
3、青藏地区的植被以为主4、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复习指导三] 读课本P15内容及图5.21,填写下列知识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畜种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牧场,其代表牲畜是;新疆主要是牧场,其代表牲畜是;青海和西藏主要是牧场,其代表牲畜是。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得出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显著递变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水平,能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使用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2、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藏羚羊”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环境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三节中的内容。
包括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两大地理分区。
青藏地区这个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对西北地区的介绍,教材也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建议安排2—3个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难点: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本课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展示、讲述、讨论、引导等教法,循序渐进地实行教学。
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资料收集工作。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青藏地区》教材属于八年级中国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部分,在全书中起着总结的作用,它把本书前面所学的有关青藏地区的行政区划、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内容,在此做了个汇总。
同时对学生下学期继续学习中国的农业、交通及省级行政单位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材内容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了解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了解青藏地区人们的生活及风土人情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是河谷农业,并分析其成因。
5、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的今昔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
②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③了解青藏地区的畜牧业的发展,河谷农业及成因。
④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⑤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的今昔变化。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看图了解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
②通过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③通过分析找到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成因。
④通过观看图片,感性的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
⑤通过阅读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的今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识图逐步学会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
②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④通过对比青藏地区交通今昔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⑤通过对可可西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气候对青藏地区产生的影响,丰富的资源及开发,脆弱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法与学法:教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学法:识图、阅读、讨论、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授新:(一)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1.青藏地区的位置读图1:指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读图2.:指出青藏地区四周的山脉并说出相对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1.我国可分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区域。
2.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大体以400mm降水量线为分界限。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大体以以秦岭、淮河为分界限,还与1月0℃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最接近。
4.青藏地区的范围大致与地势第一阶梯的范围一致。
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6.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7.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8.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地势高,造成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
10.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牧区、牧区。
1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主要畜种的区别列表比拟:12.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水灌溉的地区。
例如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宁夏平原的灌溉水主要来自黄河,甘肃的河西走廊的灌溉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天山山麓的灌溉水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
1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
14.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自治区的首府____。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北京15.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课本P19〕16.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职能〕。
17.党中央、国务院的所在地是北京的中南海。
18.北京在70万年前已有人居住。
中国古代有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此建都。
19.北京最早叫蓟城,民国时叫北平,建国后叫北京。
20.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有故宫、八达岭长城、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洞遗址、圆明园遗址等。
21.北京的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凸”字轴线型的城市格局。
22.北京的科技园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繁华的商业街是王府井商业街。
23.北京在城市的建立和开展中怎样对待旧城?〔课本P25〕答:北京在城市建立和开展中,注意保持旧城根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与考点口诀五、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4.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南方地区:1.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3.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4.风俗习惯人民主食:大米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1、知道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记住主要城市:兰州、包头、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
3、理解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原因。
4、知道灌溉农业的条件和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布,知道畜牧业发展条件和主要
牧场分布。
一、课前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的地形特点可概括为。
(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昆仑山一线以北。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4)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位于盆地的沙漠。
阅读课本P95-9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5)塔克拉马干沙漠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和。
(6)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往东直通南京,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7)沙漠之舟是,高原之舟是指。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助提升
(1)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指什么
四.快乐心得
(2)新疆生产的棉花纤维长,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地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B.地处我国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C.全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D.是我国跨经度最多的地区
(4)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7)“塞外江南”是古人对哪个地区的赞誉()
A.新疆的绿洲
B.河西的走廊
C.河套、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10)晓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莫、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11)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盆地为主
B.西北地区著名的水果是哈密瓜、桂圆、葡萄
C.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12)读图填写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邻国:①②
2、邻省:③④
3、山脉:⑤⑥
4、农业区:⑦⑧
5、矿产区:⑨ ⑩
(13)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山脉
B 平原
C 山脉
D 盆地
2、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本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演变规律大致为:
、、,请分析原因。
3、从地理角度分析,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五、快乐心得
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且受高山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地表植被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