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156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病因。
方法46例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造成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和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43例(93.48%)患者分离出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33例(71.74%),包含铜绿假单胞菌12例(26.09%),肺炎克雷伯菌10例(21.74%),大肠埃希菌6例(13.04%),鲍曼不动杆菌3例(6.52%),洋葱假单孢菌2例(4.35%);革兰阳性菌10例(21.7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3.04%),溶血葡萄球菌2例(4.35%),屎肠球菌2例(4.35%)。
①>60岁患者分离菌株率高于7 d患者分离菌株率高于使用呼吸机治疗60岁患者26例(占总病例数的56.52%),分离菌株26例,占>60岁患者的100.00%;60岁患者分离菌株率高于7 d患者39例(占总病例数的84.78%),分离菌株39例,占使用呼吸机治疗>7 d患者的100.00%;使用呼吸机治疗7 d患者分离菌株率高于使用呼吸机治疗60岁患者分离菌株率高于7 d患者分离菌株率高于使用呼吸机治疗<7 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0,P<0.05)。
表明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肺部感染患者应针对性使用抗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药物治疗[5],确保尽早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ICU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治疗应采用敏感抗生素。
参考文献[1] 陈晓梅,韩辉,董世笑,等. 危重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时气管切开时机的回顾性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2015(9):832-836.[2] 徐磊. 循证护理对降低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探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7):226-228.[3] 宋青,何蕾,黄晓明,等.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89-390.[4] 刘晓娴,朱伟雄. 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07-1408,1621.[5] 翟翔,张金玲,刘钢.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4):196,199.[6] 钱吉琴,郭新瑛. ICU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7):783-785.[7] 叶锦威. 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80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11-113.[8] 黎艳晖. 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92例临床分析. 中外醫疗,2014(14):158-159.[9] 刘珊珊,苏春娴,王轶,等. ICU重症颅脑外伤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处理策略. 医学信息(旬刊),2010,23(6):121.[10] 李荣华. 51例ICU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中国校医,2013,27(11):842-843.。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增多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症颅脑损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治疗的影响,易感染并发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给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危险因素分析1. 机械通气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而机械通气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降低呼吸道的清除能力,使呼吸道细菌易于侵入,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2. 导管相关性肺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需要留置导管进行治疗及监护,而导管留置也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气管插管、胃肠造瘘管等留置时间过长、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不到位等都是导致导管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
3. 免疫功能降低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治疗多,长期卧床、过度使用抗生素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使之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4. 鼻部插管为保持气道通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需要进行鼻部插管,这种操作也易导致肺部感染,因为插管过程中会破坏鼻黏膜,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5. 食管反流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由于重力作用使胃内容物易倒流进入气管,也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6. 颅内感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重,易发展为颅内感染,而颅内感染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并需要大量抗生素的辅助治疗,这种情况下也易致肺部感染。
二、护理对策1. 确保导管及呼吸道的清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留置导管、维护导管及呼吸道的清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细菌滋生。
2.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对于不必要的导管及时拔除,减少留置导管的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临床高发疾病,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此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一、病因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患者因颅脑外伤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类细菌和病毒;二是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肺部通气功能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
患者长期在医院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也是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1. 颅脑外伤方面,患者可能表现为头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2. 肺部感染方面,患者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
三、诊断1. 临床表现方面,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常表现为上述颅脑外伤和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
2. 影像学检查方面,CT或MRI检查可明确颅脑外伤的情况,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明确肺部感染的情况。
四、治疗1. 对于颅脑外伤,早期手术治疗是关键,包括去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压等措施。
2. 对于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是关键,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对于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疾病复杂的临床病例,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以期尽早恢复患者的健康。
对于此类病例,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临床诊疗规范,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常常给医生们带来巨大挑战。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而肺部感染则是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侵入肺部引起的感染。
此类病例常常导致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临床上对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该临床情况作一综合分析,旨在为医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我们来分析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
颅脑外伤常常导致颅内压增高、血液循环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使得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易感染各类病原微生物。
由于长期卧床、机械通气等原因,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常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接着我们来谈谈临床表现。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头部外伤明显、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同时伴有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脑脊液或血液中的感染指标升高,如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对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诊断。
我们来探讨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颅内损伤程度;同时进行血常规、炎症指标等检查,评估感染情况。
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也至关重要,用以确定肺部感染的范围与情况。
通过以上多项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肺栓塞、胸膜炎等。
然后,我们来谈谈治疗原则。
对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治疗原则是早期积极抗感染、保持颅内环境稳定。
首先是对肺部感染进行治疗,应选择对引起感染的细菌具有敏感性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并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同时要积极清除痰液,改善呼吸功能。
对于颅脑外伤,应当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减轻颅内压,维持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与氧供。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
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50例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对原因的分析和护理,痊愈25例(占50%),恢复良好18例(占36%),死亡7例(14%)。
结论ICU重症颅脑损伤是我院ICU常见的急危重症,因发病和救治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引起院内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甚。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轻者影响恢复,重者促进死亡,严重影响着重症颅脑损伤的病程与预后。
因此,开展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有重要意义。
标签:ICU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原因;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病情重,病程长,因此其并发症也较多.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0%.[1]如患者因呕吐、脑脊液漏、颌面部外伤出血、胃管鼻饲等误吸容易引起吸人性肺炎;自身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易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长期卧床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昏迷患者机械通气也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现就本院5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40.5岁。
损伤类型:硬膜下和颅内血肿40例,肺挫裂伤6例,脑干损伤4例。
其中合并有颅底骨折4例,胸部损伤6例,原有肺部疾病8例。
治疗结果:痊愈25例(占50%),恢复良好18例(占36%),死亡7例(14%)2 原因分析2.1 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不畅: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的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排除不畅,细支气管被分泌物阻塞,造成小叶膨胀不全。
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并发肺部感染。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重症颅脑外伤与肺部感染的关系重症颅脑外伤与肺部感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
重症颅脑外伤是指脑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或者功能丧失的一种严重外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坠落、暴力伤害等意外事件。
在重症颅脑外伤的患者中,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肺部感染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感染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增加病死率。
重症颅脑外伤与肺部感染之间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肺部感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机会。
【2008字】。
1.2 研究背景重症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剧烈力量作用而引起的严重颅骨、脑组织损伤的一种临床状态。
肺部感染是指机体呼吸道受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往往因为长时间卧床休息、免疫功能下降、气道清洁困难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对这一临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关注病理生理机制、靶向治疗和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重症颅脑外伤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坠落、工伤和暴力攻击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头部遭受外力打击,造成颅骨、脑组织和血管等受损,进而引发严重的脑部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肺部感染的风险。
肺部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险因素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功能低下:由于颅脑损伤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使得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2. 长期卧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样容易导致肺部分泌物积聚,增加感染的风险。
3. 呼吸道清洁不及时:患者由于吞咽困难或人工气道置入,容易使得呼吸道清洁不及时,从而易于滋生病原体。
4. 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5. 使用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炎症反应,这样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以上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
二、护理对策1. 加强免疫调节:通过提供营养支持、合理用药等措施,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2. 定期翻身和体位转换: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翻身和体位转换,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5. 监测并控制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避免过度使用导致感染的发生。
通过以上护理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提高其康复的效果和生存率。
三、护理实践在实际的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可以结合上述的护理对策,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1. 定期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并加强免疫调节。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通常需要紧急处理和综合治疗。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分析这种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对临床医生在处理类似病例时提供一些参考。
一、病例特点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严重头部损伤,包括颅骨骨折、脑挫伤、颅内出血等,导致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
2. 肺部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影像学表现多为炎症病变。
3. 生命体征不稳定,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需要进行积极的监护和治疗。
二、诊断方法对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 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呼吸状态、肺部听诊等。
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炎症指标(CRP、PCT等)检查,以及痰培养、血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查,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
3. 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评估颅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同时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评估肺部感染的情况。
三、治疗方法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颅脑损伤和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 颅脑损伤的处理:积极控制颅内压、保持脑血流畅通、纠正脑水肿等,通常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和神经功能监测。
2. 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和血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
3. 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呼吸功能。
4. 并发症的处理:注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包括肺栓塞、脑血栓栓塞等。
四、临床病例临床中遇到的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典型病例如下:患者,男,45岁,因车祸导致严重颅脑外伤,入院后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发现痰中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感染病灶。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是指外伤导致颅骨破裂并伴有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肺部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感染。
当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时,将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
一、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外伤时颅骨破裂会导致脑组织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感染。
颅脑损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多卧床休息,动力不足,容易引起肺部淤血、气道分泌物积聚,为肺部感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机械通气易导致肺萎陷,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在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其他因素诱发感染,如插管时,细菌容易进入呼吸道并繁殖,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二、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症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症状。
当合并肺部感染时,由于感染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使神经系统症状进一步恶化。
2.呼吸系统症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合并肺部感染时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部感染导致肺泡充气不良,气体交换障碍,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等。
3.全身症状: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感染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使全身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如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
三、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1.早期抗感染治疗:在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时,应尽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的培养结果,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2.呼吸支持治疗:对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维持肺功能,改善气体交换。
3.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在合并肺部感染时易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156例分析
2010-4-25 01:52
作者:余锦刚,陈汉民,廖圣芳,黄国河,尹家和,管定国,王文鑫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经过治疗,医院肺部感染治愈122例(78.21%),显效16例(10.25%),好转10例(6.41%),死亡8例(5.13%)。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空气及物品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医院肺部感染;研究
医院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2002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男121例,女35例,年龄10~78岁,平均(37.2±3.4)岁,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计分:3~5分68例,6~8分88例。
所有病例入院时无肺部感染的表现,在住院过程中出现:(1)呼吸系统症状如咳痰、痰液量多、呼吸急促等;(2)发热;(3)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4)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5)肺部X线片见片状阴影,提示肺部感染;(6)痰中培养出致病菌。
具备上述4项或4项以上者诊断为并发肺部感染。
符合《医院感染》[1]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包括
(1)积极治疗原发病;(2)使用抗生素(病原菌暂未明前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培养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3)早期气管切开;(4)加强全身支持及对症等治疗;(5)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吸氧、吸痰等;(6)加强口腔、呼吸道、气管切开等各项护理。
1.2.2 痰菌培养及药敏
用消毒吸痰管经深部吸痰,置消毒试管中并立即送细菌室培养,阳性结果者进行药敏试验。
2 结果
医院肺部感染治愈122例(78.21%),显效16例(10.25%),好转10例(6.4l%),死亡8例(5.13%)。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易产生医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一旦发生,常使病情急剧恶化,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积极预防和治疗医院肺部感染极为重要。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是:(1)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丘脑下部和脑干受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生早期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使脑组织缺氧,脑水肿加重,形成恶性循环[2]。
(2)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常合并肺挫伤、肺淤血和水肿,在此基础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道内的分泌物排出不畅,积聚的黏稠分泌物既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又可堵塞小气道,使小叶膨胀不全,易于继发感染。
(4)颅内高压呕吐的胃内容物或颅底骨折时血性脑脊液均易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5)由于控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剂以及高热和呕吐等原因,患者处于脱水状态,以及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6)脑受伤后急性期过分消耗,机体处于氮负平衡状态,体内多项免疫功能降低,防御能力下降。
(7)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泡膨胀不全,易继发感染。
(8)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反复吸痰造成损伤等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屏障。
(9)没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消毒不严及污染的器械接触呼吸道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
(10)合并有胸腹部损伤,致病人呼吸困难,痰液不易排出。
(11)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原已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存在,颅脑外伤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
为有效地防治医院肺部感染,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清除颅内血肿,脱水降颅压,有效地控制颅高压,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颅内压增高而出现频繁呕吐,其呕吐物或颅底骨折的出血,渗出的脑脊液,均易被误吸,甚至引起窒息、肺部感染或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另外,脑缺氧,通过神经源性作用直接对肺血管床产生作用,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3],从而导致肺部淤血、感染,可见,迅速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或行脑室外引流术等措施,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避免交叉感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好置于单独隔离病房,并认真做好病房内的空气和物品消毒工作。
(3)加强护理:尤为重视口腔和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吸痰、雾化吸入,翻身叩背。
昏迷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严防误吸以免因呕吐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4)必要时气管切开:对严重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或昏迷短时间不易恢复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以利于吸痰,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同时要加强切开术后的护理,注意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术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附,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也可导致细菌的侵入。
文献报道[4],重度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中80%为革兰阳性杆菌感染,且均为条件致病菌,用羧苄西林稀释液气管滴入等措施,则有利于增加气道湿化程度。
(5)提高机体抵抗力:营养支持。
主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道消化、吸收障碍则行静脉高营养支持。
(6)及时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病原菌暂未明前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培养后根据药敏结果选
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的关键是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控制感染,同时应注意预防真菌感染。
(7)及时纠正呼吸衰竭及缺氧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辅以激素、利尿剂、强心剂,控制好液体出入量。
(8)积极处理胸、腹部复合性损伤,保护肺部功能,以保障肺—脑组织的气体交换,供应充足的氧气,可辅助机械通气及应用呼气期终末正压,以提高血氧分压和减轻肺水肿。
【参考文献】
[1]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8.
[2] 杨志焕,杨志林,王正国,等.颅脑创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82.
[3] 刘胜,徐世杰.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5.
[4] 汤国太.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细菌学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