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及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导学案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课本P1—7页内容,标记重点。
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授课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观察快乐场景,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学习重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学习难点】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学习方法】老师带领观看视频,谈感想阅读相应材料询问家长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1、快乐是(),快乐是一种()。
2、快乐有很多,有()的快乐,也有()的快乐,有()的快乐,也有能()的快乐,有些快乐()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才能获得。
3、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
4、当我们尽情玩耍,唱歌时,()就伴随着我们。
5、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一种()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获得快乐?2、一个人能没有烦恼吗?有了烦恼怎么办?第 1 页3、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挫折和失败及我们的成长是什么样的关系?4、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
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快乐,再观察一下其他人都有哪些快乐?5、阅读p4、5内容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哪些快乐会使我们感到更兴奋,更回味无穷?6、阅读p6内容回答问题:你感受过这样的快乐吗?7、阅读p7的信回答问题:读读这封信,说说你怎么理解“给”水远比“拿”愉快。
三、【系统总结,知识梳理】感受快乐生活中的快乐汗水换来的快乐给予的快乐四、【巩固练习,查缺补漏】1、下列属于用“汗水换来的快乐”的是()A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桂冠 B学校里我刻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C春节期间,我收到许多压岁钱 D工厂车间,叔叔阿姨辛勤劳作2、下列不属于“给予的快乐”的是()A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B为灾区捐助钱物,帮助他们C体弱多病的小明,坚持锻炼D奥运会期间,志愿者为大家服务3、试着写出几句表达心情愉快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冀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主要介绍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本单元共包括3篇课文,分别是《现代工业的崛起》、《高科技的丰硕成果》和《走向现代化的工业》。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的发展状况,认识现代工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和工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现代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现代工业的认识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途径,掌握现代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学会提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和工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工业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现代工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现代工业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3.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现代工业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收集现代工业的案例资料、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现代工业?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现代工业的崛起》,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现代工业是如何崛起的?2.现代工业的发展特点有哪些?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个现代工业案例进行分析,从发展特点、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7 艰辛的求索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向那些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致敬,并学习、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学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典型材料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初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全面认识事物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等方法。
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知道林则徐禁烟,孙中山组织民主革命等抗争事例,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知道林则徐禁烟,孙中山组织民主革命等抗争事例,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分析清末的对外阻挡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罂粟花的图片,解说鸦片战争的音频,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被掠夺的中国国宝的图片及它们的拍卖价格,背景音乐。
收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自强维新的相关史实。
准备武汉旅游地图,重在武昌起义纪念馆和遗迹的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毒品的相关资料,了解现实生活中毒品给人们、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的事例。
学生分组查阅“虎门销烟”、“三元里民众抗英”等文字资料或影视片断。
收集孙中山的少年故事和革命故事。
调查了解当地民主革命活动的遗址或有关辛亥革命的纪念馆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七嘴八舌话鸦片1.师:(师生问好)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配乐欣赏图片)2. 师:大家觉得这花怎么样?生1:这花真漂亮!生2:它们的色泽真艳丽,太美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罂粟花。
3.师:这确实是被人们誉为天底下最美丽的花,也是引人走入地狱的死亡之花——罂粟花。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初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
4、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享、调查采访交流、参观等系列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道德教育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法治教育点:知道国家主权和我国行政区划:知道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法与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思考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
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1840鸦片战争)1、学生齐读教材,第56页课题下这段文字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出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虎门销烟。
3.1.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
2.初步了解这里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1.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采访,知道当地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是如何过冬的。
2.搜集关于东北地区的资料,如:冬天的图片、生活习惯、文化娱乐等。
3.准备课件(北国风光),一张中国地图活动过程: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精美的图片(课件播放)师一边介绍,你看,田野、村庄、群山都是一片雪白,还有美丽的雪雕……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多么壮丽雄伟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介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
特别是冬季漫天的风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景色迷人优美。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关于林海雪原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同学们补充的资料。
(鼓励学生发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
(是啊!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热带风情,也有万里冰封的北国风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北国风光,去领略它的魅力吧!)二:走进冰雪世界,感受快乐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东北地区,了解它们独特的风格。
1.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当地你见到的最美的冬季现象?2.在这样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和邻近的同学讨论),是啊!这样的季节是美丽的、迷人的。
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3.小组交流。
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为“我们生长的家园”,主要围绕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等内容展开。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他们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家乡有较为深厚的感情。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仍较片面,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可能导致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有所不同,教学中应注重尊重和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认识环保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环保案例和家乡文化资料;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主要围绕“我们的家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课时,分别是《美丽的山东》、《山东的传统文化》和《家乡的人们》。
本教学设计将以这三个课时为基础,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家乡信息有限,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了解家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山东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家乡人们的生活,提高对家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家乡,提高对家乡的认识。
2.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好。
2.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对家乡的认识。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乡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用于营造教学情境。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准备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料和工具。
4.准备教学评价表,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山东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家乡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