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组合(十四)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64.63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课时作业(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022·成都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人对世界的征服,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
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
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
就在这不是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
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
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
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
“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专题十一炼字、炼句题的思考角度1.[2023·济南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解析:答题步骤如下: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表现手法);第三,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诗句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思考这一句与上一句同为对偶句,结构相同,而且都用了比喻,再想想这一句中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其次,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都是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之类;然后再思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轮复习定向】“炼字"炼句”既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考点四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突破高考第4题(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材料一: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现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
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
比如,很多人都说,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
恩格斯也认为,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上学时从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也有很多人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当作历史书来读。
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文学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
其实,文学中虚构的真实有时比现实的真实更鲜活,更可靠。
中国过去一直否认小说的地位,把小说视为小道、小技,显然是一个文学错误。
那些现实中的材料、物证,都是速朽的,经由虚构所达到的心理、精神的真实,却可以持续地影响后世。
曹雪芹生活的痕迹早已经不在了,但他创造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现在读起来还如在眼前,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因此,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还要有小说家所书写的历史——小说家笔下的真实,可以为历史补上许多细节和肌理。
如果没有这些血肉,所谓的历史,可能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只剩下时间、地点、事情,以及那些没有内心生活的人物。
历史是人事,小说却是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
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呢,写的更多的是小民的生活史——这种生活,还多是俗世生活。
俗世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
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
《史记》也运用了很多文学笔法,来增添历史写人叙事的魅力。
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写“霸王别姬”时项羽唱歌的情景,“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是《项羽本纪》里很著名的一段。
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文档版_题型组合滚动练30 语基+语言运用+名句填空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题型组合滚动练30(建议用时:20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湍急(tuān)僭越(jiàn)皈依(bān)大梦初觉(jué)B.荫凉(yìn)怯懦(qiè)蛊惑(ɡǔ)潜移默化(qián)C.蓬蒿(ɡāo)虔诚(qián)厮杀(sī)徇私舞弊(xùn)D.绯闻(fēi)包扎(zā)攫取(jué)敷衍塞责(fú)B [A项,“皈”应读ɡuī;C项,“蒿”应读hāo;D项,“敷”应读f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妄图在其他生命的遗骸之上建立起文明乐园,而沙尘暴、赤潮、厄尔尼诺以席卷之势迎面扑来,向不可一世的人类发出最后通谍。
B.该品牌沙发融中西文化之精粹,质量上乘,造型现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最近荣膺“长三角市场年度最畅销家俱”的称号。
C.文化臻于成熟的宋王朝携带百余年的积淀南迁,雅正的文化与明秀的山水相逢,杭州从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天堂,她不会随朝代的更迭而褪色。
D.足球市场曾经一度乌烟障气,假球、赌球、黑哨甚嚣尘上,球迷一谈起足球就唉声叹气,说明整个足球体制非得下大力气改革不可。
C [A项,“通谍”应为“通牒”;B项,“家俱”应为“家具”;D项,“乌烟障气”应为“乌烟瘴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四)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养鸭人筱敏①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
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
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
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的痉挛一下。
③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
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
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⑤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
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
⑥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
因为远方总是好的。
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⑦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
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
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
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
⑧忽然他开始喊叫——⑨“……啊!-—啊,啊……——啊……"⑩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
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
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但非贤不理,唯在得人。
”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
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指出相应位置的标号。
人皆知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
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专题组合(十四)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妈妈好,还是爸爸好?”这种排斥性选择往往会误导孩子挖空心思揣摩大人心理,养成随机应变....的性格。
②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③NBA总决赛结束,金州勇士队以总比分4:2击败了骑士队,历经40载终于旗开得胜....,再次夺取总冠军。
④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⑤90后女孩小姬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搭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⑥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举行,莱昂纳多凭《荒野猎人》中不瘟不火....的表演成为奥斯卡影帝得主。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①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褒义贬用,应为“见风转舵”。
②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
③不合语境,“旗开得胜”比喻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④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⑤对象错误,指有地位的人。
⑥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是临汾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头戏,各相关部门能否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影响着该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
B.清晨,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刚一打开,一身戎装的民警们在例行检查各种设备后便和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一起守在了进站口。
C.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辛勤扫雪的环卫工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棉衣厚实,但长时间户外作业,多厚的衣服都会被冻透。
D.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企业代表来到忻州一中校园,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以“快乐阳光行,温暖健康年”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
专题组合(十四)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妈妈好,还是爸爸好?”这种排斥性选择往往会误导孩子挖空心思揣摩大人心理,养成随机应变....的性格。
②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③NBA总决赛结束,金州勇士队以总比分4:2击败了骑士队,历经40载终于旗开得胜....,再次夺取总冠军。
④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⑤90后女孩小姬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搭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⑥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举行,莱昂纳多凭《荒野猎人》中不瘟不火....的表演成为奥斯卡影帝得主。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①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褒义贬用,应为“见风转舵”。
②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
③不合语境,“旗开得胜”比喻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④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⑤对象错误,指有地位的人。
⑥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是临汾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头戏,各相关部门能否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影响着该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
B.清晨,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刚一打开,一身戎装的民警们在例行检查各种设备后便和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一起守在了进站口。
C.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辛勤扫雪的环卫工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棉衣厚实,但长时间户外作业,多厚的衣服都会被冻透。
D.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企业代表来到忻州一中校园,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以“快乐阳光行,温暖健康年”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项,不合逻辑,“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并列不当,概念有包含关系;C项,成分残缺,在“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前加介词“和”;D项,成分赘余,“齐聚一堂”与“在学校报告厅”语意重复,可把“齐聚一堂”改为“相聚”。
答案 A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艰苦奋斗__①__是一种进取的积极精神,__②__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__③__一个民族,__④__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__⑤__它暂时也可能很富有,__⑥__是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解析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
第①处和第②处之间构成递进关系;第③处不需要关联词;第④处和第⑤处之间构成假设关系;第⑤处和第⑥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答案 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英国的研究人员观察了一种常见的土壤真菌与水稻根部的共生关系,将来____①____,来取代目前大量使用的磷肥。
研究发现,这种真菌能附着在水稻根部,并从细胞层面促进根部的生长。
同时,真菌会长出细小的卷须深入土壤内部,____②____。
研究人员说,通过真菌的卷须能直接吸收作物所需磷酸盐的70%到100%。
如果未来能利用真菌与作物根部的特殊关系来研发生物肥料,____③____,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语言连贯要求:首先要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其次要保持结构、句式一致。
再次要保持前后照应。
再次要保持情景(境)一致。
答案①有望以此为基础开发出生物肥料②从中抽取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③就能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5.下面是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图,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25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表格的题目,注意分析各项的数字,然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结论。
统计表的分析注意标下的说明,然后进行比较,注意数字之间的比较,此题有利有弊,利的数值比弊的数值要高。
然后通过结论提出建议。
答案结论:微信对生活的影响各有利弊,其中利大于弊。
建议:(能就其中弊端提出具体建议即可)(示例一)合理使用微信,不要沉迷其中。
(示例二)与朋友微信热聊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人。
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对于理解性默写,应先理解题干所设情境,然后写出对应语句。
注意易错字词,如“幽愁”“澹澹”“耸峙”等,对于第(3)题散文中的句子,注意虚词,不要有添字漏字。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水何澹澹山岛耸峙(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
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
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
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
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
”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
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
逮居丧,哀毁骨立。
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
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
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
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
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
有《遂初堂集》。
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
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
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先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然后进行断句。
可采用排除法来做。
“上书总裁”意思完整,可以独立成句,先排除C、D两项,“总裁善其说”意思完整,不可拆开,再排除A项,故本题应选B。
答案 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这一说法有误,“布衣”应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故本题应选A。
答案 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潘耒很有才干。
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
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
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
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认真比对,找出差别,从而做出判断。
D项,“思想上师承顾炎武”这一分析有误,根据原文“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可知,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潘耒并没有在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故本题应选D。
答案 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