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2-3、4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作业手册 中图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7
(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三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科考队员多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赴南极.他们在登上南极“冰盖之巅”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减少、不变 B.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降低3.[2016·淮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4.[2017·扬州模拟]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第4题图A.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较高,作用高效B.寒冷及低血糖的刺激都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C.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5.某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6.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第6题图A.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B.胰岛B细胞受损C.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D.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或胰高血糖素受体7.[2016·徐州模拟]如图为某糖尿病犬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第7题图A.注射胰岛素后,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加强B.B点后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度有所减慢C.给健康狗注射胰岛素可能引起休克D.注射后6h左右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低8.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a、b曲线所示。
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最新考纲] 1.血糖调节(Ⅱ)。
2.水盐调节(Ⅱ)。
3.体温调节(Ⅱ)。
4.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血糖平衡及其调节(5年10考)1.血糖的平衡2.血糖平衡的调节(1)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
另外,其他一些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均具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2)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又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①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②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升高。
③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3.血糖平衡的意义(1)餐后、应激状态或饥饿等暂时性的血糖升高或降低对人体一般没有损害,但是长期的血糖过高、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
(2)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①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②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③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
1.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请思考:(1)图中激素①、②分别是什么?其靶细胞范围如何?除此之外还有何类激素参与血糖调节?(2)激素②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饭后6 h,②的分泌量应增加还是减少?(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水盐调节一、非标准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肾上腺和下丘脑解析: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是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
答案:A2.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过量饮水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可有效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症状缓解。
答案:A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故A项错;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增加,故B项错;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高,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会增强,因此C项对,D项错。
答案:C4.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解析: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B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C为渴觉中枢,引起口渴感觉,主动饮水。
答案:C5.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第4讲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考纲考情血糖调节,B,17年—非选—T28综合考察血糖调节17年—单选—T15考查了血糖调节16年—单选—T15考查了血糖的调节15年—非选—T28结合图像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14年—单选—T9以文字形式考查血糖调节中的激素13年—非选—T30结合图像考查血糖调节模拟尿糖的检测,a,——知识整合一、体温调节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动态平衡。
2.热量来源:体内有机物________(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能。
3.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另外,________收缩也能产生少量热量。
散热器官:主要是________。
皮肤________,血流量增加;汗腺________增加,都可增加散热。
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增加产热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
5.人体的体温调节有________双重调节机制。
体温相对恒定是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水盐调节1.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渴觉中枢在____________。
2.调节途径(1)渴感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________→产生________,主动饮水。
(2)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尿量________。
三、血糖调节1.________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可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另外,________________也能升高血糖浓度。
2.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1)激素缺陷型糖尿病病因:________受损伤,________分泌不足,________出现障碍。
受体缺陷型糖尿病病因: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素靶细胞膜上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障碍。
高三生物一轮限时规范训练 313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含解析)中图版(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
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K+ B.水C.水和Na+ D.水和Na+、K+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解析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
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食盐,就会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当时应当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这样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
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Na+。
答案 C2.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解析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
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 C3.人处于高温环境中,下列关于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这将通过增加排尿量来增加散热B.由于温度高,有氧呼吸酶失活,此时身体供能主要靠无氧呼吸C.因气温过高,将通过大量的排汗增加散热,调节体温D.因大量排汗,将丢失水和Na+,这将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解析人处在高温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尿量减少;由于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人体的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各种代谢正常进行;大量排汗后,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
答案 C4.(2012·济南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B.某流感患者的体温持续维持在38 °C,说明其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要较其他过程更早更强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量的过程只受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控制解析体温恒定,则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活动要较其他过程更早更强;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活动的结果。
3.1.2.3、4水盐调整体温调整(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下丘脑的功能( )A.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整内分泌腺的活动B.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C.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调整内分泌腺的活动D.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2.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C.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削减3.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 D.都可以4.(易错题)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英勇者的运动”。
在寒冷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头训练时在生理上毁灭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整中枢兴奋性增加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5.(易错题)在外界环境发生猛烈变化的状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整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具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0 ℃升到35 ℃时,体温、甲状腺激素、尿液量的变化依次为( )A.上升、增加、削减B.不变、削减、削减C.上升、削减、增加D.不变、增加、削减6.(猜想题)争辩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试验小白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大脑皮层,破坏乙鼠下丘脑,其他结构保持完整。
再把甲、乙两只小鼠放到-5℃的环境后,则(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整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削减尿的排出A.①→②→④和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④或②→①→③→⑤8.如图是人体体温调整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一、选择题1.关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能自主调节水的平衡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解析: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大致相当,而不是绝对相等的。
水的来源有食物、饮水和代谢水(线粒体中有氧呼吸、核糖体中蛋白质合成等);可通过肾、皮肤、肺和大肠排出,其中只有肾脏能通过对水分的重吸收来调节水平衡。
答案:A2.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与下丘脑有关B.抗利尿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该补充淡盐水D.无机盐的调节与肾上腺无关答案:D3.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去路相同的是()①饮食②物质代谢③汗液④尿液⑤肺⑥粪便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
水的来源有①②、去路有③④⑤⑥,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分别为①和③④⑥。
答案:D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解析:Na+的排出途径有汗液、粪便、尿液,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K+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冬天的皮肤也排出少量的水,只是没有夏天排出的多而已。
5.(2009·安徽合肥质检一)下图是人体内K+的动态平衡模型,试推断①②③分别依次代表()a.细胞中的K+b.随粪便排出的K+c.血钾A.abc B.bca C.bac D.cba解析:题图中①表示的是随粪便排出的K+;在人体内,血液与组织液中的K+,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K+,都在不断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保持动态平衡,图中②、③分别表示血钾与细胞内液中的钾。
答案:B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行实验所得到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盐度小于0.5 mol·L-1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B.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C.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物体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同时考查识图分析能力。
解析:从3条曲线整体变化分析,调节血液浓度能力乙最弱,甲较弱,丙最强。
但在盐度小于0.5 mol·L-1时,甲调节能力最强,在盐度大于0.5 mol·L-1时,丙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A7. (2010·辽宁五校期末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是同时进行的B.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口渴,同时排尿量减少C.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D.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解析: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对无机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以不是同时进行的,因此A错误。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不是降低,因此B错误。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是调节无机盐代谢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分泌的,因此D 错误。
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寒冷环境中出现“寒颤”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D.在炎热环境中大量排汗并未带走热量答案:A9.(2009·聊城模拟)下图中能表示正常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而导致中暑的是()解析:正常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高温潮湿环境中长时期工作,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体温升高而导致中暑。
答案:C10.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11.(2008·广东高考)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答案:B12.(思维拓展题)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火炬手(身背氧气瓶)携带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奇迹。
请从人体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当时火炬手的体温调节状况()①皮肤血管血流量上升②身体耗氧量上升③肾上腺分泌量上升④汗腺分泌量上升A.②③ B. ①④C.②④ D. ①③答案:A13.下列皮肤的成分中,与散热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汗毛②立毛肌③感受器④汗腺⑤血管⑥皮脂腺A. ①④B.①⑤C.③⑥D.①⑤答案:C14.(2009·哈尔滨模拟)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解析:本题以恒温动物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恒温动物的细胞呼吸、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题易错选D,但要是注意到人是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变,那就可快速排除D。
答案:B15. (2009·菏泽模拟)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
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答案:A▲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B.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D.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解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再经下丘脑的分析、综合使相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从而使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同时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不由自主地战栗,使产热增加,同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也会增加。
不论人处在何种环境中,体温都要保持稳定的,那么酶的活性才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B二、非选择题16.下图为皮肤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该图是皮肤对_______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体内的产热量将________,产热的热量增加部分主要来自________。
(3)在此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___,[]汗腺分泌汗液________,以减少________。
此时皮肤产生“鸡皮疙瘩”是因为[]________的结果。
(4)写出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________。
(5)参加该过程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生理作用为________。
(6)综上所述,人体体温之所以恒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答案:(1)寒冷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少皮肤血管收缩(2)增加骨骼肌不自主战栗(3)3收缩4减少热量散失1立毛肌收缩(4)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5)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使代射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6)神经调节和体液17.如图是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①~⑦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产生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
(4)严重腹泻时会导致[]________,此时应及时补充________。
解析: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相反,当人因饮水过多或是盐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严重腹泻时既丢失水,又丢失Na+、K+等无机盐离子,并使胃肠道对水、无机盐的吸收功能减弱,最终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因此,严重腹泻时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1)①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②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大脑皮层④下丘脑神经细胞⑤抗利尿激素⑥肾小管、集合管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2)通过饮水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神经调节体液(4)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生理盐水18.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