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7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发育不能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不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区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知识点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⑴蜗牛的生活习性:①陆生动物,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
②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内,喜欢夜间活动。
③主要吃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
⑵放大镜的使用①结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③使用:靠近物体。
(可移动放大镜也可移动被观察物体)⑶观察蜗牛的外形:标出图中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⑷观察蜗牛的爬行①蜗牛爬行了吗?②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足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有痕迹③粘液有什么作用?润滑,有助于蜗牛爬行⑸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爬向阴影部分。
结论:蜗牛能对光线的强弱产生反应(有视觉)。
⑹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①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②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足;③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④为何要轻触?避免对蜗牛造成伤害,同时可检验出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结论:蜗牛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⑺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结论:蜗牛无听力⑻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①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蜗牛有反应,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②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尝蔗糖溶液。
结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蜗牛小结:(1)外形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蜗牛头部眼:长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腹部:有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粘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第二章观察生物一、本章概述本册教科书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存在的自然”中“物质系统的层次”的起始章节内容。
本章内容是按照微观(细胞水平)→中观(生物个体水平)→宏观(生物多样性)次序编排的,然后通过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走向宏观的更深层次。
本章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之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构成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器官(植物的六种器官和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人体的八大系统);常见的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认知和思维领域。
在学生的认知领域,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许多生物,也学习过不太系统的生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内容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人了微观层次细胞的学习,并将教学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本章认知领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习得”。
教科书较多地设计了学生必须“习得”的过程(如细胞分裂中的玩橡皮泥、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等),“习得”的收获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学得”的。
另外,教科书还强调了科学史(如细胞学说、显微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内容至少揭示了下列规律:科学的发展常常是同代人或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科学本身业已存在谬误的过程;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者改进,将会对科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在学生的思维领域方面,教科书强调了分类策略的学习,其中隐含着这样的分类理念:对于复杂事物的区别,可以采用分类的策略一一分类必须建立明确的标准;同时,分类也可以逐级进行。
另外,教科书还设置了比较多的问题,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等;有些是相对开放的,如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制作略较多的问题,有些是封闭性的,如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时装片时你认为应特别注意什么等;有些是开放性的,如尽可能多地说叫你所知道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名称、谈谈技术和工具的进步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如蜗牛)非生物(如木茶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不能生长需要摄取营养物质不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不能进行呼吸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不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二、观察蜗牛:1.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使用放大镜是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
2.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包括眼、壳、口、足、触角等部分,如图所示。
(1)蜗牛的壳呈螺旋状,壳内紧贴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
(2)蜗牛的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蜗牛的眼睛长在较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
(4)蜗牛的口位于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长有小齿,齿舌前端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5)蜗牛的足是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腺,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4.蜗牛的感觉(1)视觉:蜗牛的眼位于后一对触角的顶端,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2)触觉:蜗牛有两对触角,前一对短,后一对长,触角的触觉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
(3)嗅觉和味觉:蜗牛的后一对触角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4)听觉:蜗牛没有听觉,实验时用力鼓掌它也没有反应。
题型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判断5.蜗牛的活动和生存环境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第2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课题:第2章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2.介绍周围的世界,自然环境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动物和植物的区分3.通过观察,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放大镜2.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3.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情感目标: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5.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安排本节建议三课时《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观察蜗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蜗牛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放大镜,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
[教学准备]关于蜗牛的采集及饲养方法的小资料、盛放蜗牛的解剖盘、放大镜、滴瓶、黄瓜、酒精、白醋、30%蔗糖溶液、30%食盐溶液、电筒、镊子、教师购买的大蜗牛、八张汇报用的纸。
《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思索,认识周围的世界,自然环境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动物和植物的区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和对比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基本特征【典例精讲】1.生物与非生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动物、细菌、真菌等往往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生长【答案】D【解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
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能够生长的特征。
3..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小孩打针时会哭C.蜗牛受到刺激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答案】A【解析】BCD都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4.下表中生物的特征与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答案】B【解析】B中庄稼需要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而并不是说明需要呼吸。
5.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下列各种生命现象中,能够体现此待征的是()A.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质出墨汁,染黑海水,借机逃跑B.茉莉花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C.马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汗D.黄鼬遇到危险时会放臭气【答案】C5.科学家在浙江某山区发现大型海绵生物化石群,海绵是一种海洋生物。
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________(填字母)。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繁殖后代 C.能在水中运动【答案】AB【解析】A、海绵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以说明海绵是生物;B、海绵能繁殖后代,可以说明海绵是生物;C、能在水中运动不能说明是生物,如纸片也在水中顺水流动。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第二节细胞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内有细胞液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结构: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4 液泡5 叶绿体6 细胞壁5、显微镜的构造:1 目镜 2 镜筒 3 物镜转换器 4 物镜5 载物台 6 通光孔 7 遮光器 8 压片夹 9 反光镜10 镜座11 粗准焦螺旋 12 细准焦螺旋 13 镜臂 14 倾斜关节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4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8、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调节光线强弱;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像清晰;注意: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10、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染色:滴加亚甲基蓝溶液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最显着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2细胞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3细胞分化: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3、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同一种组织;4A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E分生组织5、动物组织动物组织结构特点分布功能上皮组织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等运输、支持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在脑、脊髓、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 肌肉组织6、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8、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10、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四节常见的动物1、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2、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最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种类越多; 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3、根据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1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动物分类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海蛰、海葵、珊瑚、水螅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钩虫、蛲虫环节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蚂蝗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蜗牛、螺、蚌、乌贼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3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4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第五节常见的植物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无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的区别如下:被子植物:苹果、橘子等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铁树等;蕨类植物:蕨、胎生狗脊等;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等;藻类植物:紫菜、海带、水绵等;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1、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衣藻和草履虫等;2、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等;原因是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3、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为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为被子植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为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为昆虫;4、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丧失了栖息地造成的;5、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6、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7。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主要元素是:CHONPS基本元素是:CHON最基本元素:C(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0其次是C,H,N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C其次是0,N,H.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2•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化合物的鉴定:(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O.lg/mlNaOH;斐林试剂乙液:0.05g/mlCuSO;③斐林试剂由斐4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 液);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蛋白质+双缩脲试剂f紫色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0H;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4滴,摇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Wf红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淀粉+碘液f蓝色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1•组成元素:C 、H 、0、N (主)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 非必需氨基酸:12种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右图) 4•通式的特点:①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NH 2)和一个羧基(一C00H )②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③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 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 —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0来自羧基二:氨基酸(以下氨基酸简称AA )形成蛋白质5.构成方式:脱水缩合;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由2个AA 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大写).由多个AA 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AA 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 6. 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条数=水解需水数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个羧基(-C00H ),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27•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假设AA 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AA 数为n 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aXn —18(n —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脫去的水分子总量8.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③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④肽链的折叠,盘曲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9. 性质:空间结构不稳定,一旦改变,蛋白质就失去活性,变性不可逆(但盐析可逆)♦重金属10. 大小: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章《观察生物1》复习讲解一、生物与非生物考点1: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的特征区别1知识梳理1、放大镜的使用:一手拿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
2、(1)蜗牛的外形特征:蜗牛有壳、触觉、眼点、口、足等结构。
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
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
2典型例题例题1、我们为了更仔细地观察蜗牛往往要借助工具,我们使用_________观察蜗牛的结构发现蜗牛有______对触角,并填写右图例题2、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 __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吗?__________________ 。
(3)野生的蜗是农业的_______。
(填害虫或者益虫)(4)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例题3、将蜗牛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这是因为()A 体内失水过多B 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C 是穴居动物,怕光D 无法进行呼吸,窒息而死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蜗牛有视觉和听觉吗?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对于蜗牛的感觉,曾做过许多有趣的实验。
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1、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观察蜗牛有放大镜,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六点,它们也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生物体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4、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其实他也只是看到细胞壁,布朗发现细胞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2)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3)液泡含有大量的细胞液。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5、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1)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进行复制,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细胞生长是子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3)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6、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类
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它有视觉、触觉、味觉、但无听觉
2、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生物可以新陈代谢。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现象。
(3)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4)生物体都有生长、繁殖后代的能力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6)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
(7)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的能力
3、生物又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第2节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可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
性
呼吸体表体温生殖、
受精
代表动
物
鱼类终生水
生鳃磷片不恒定卵生、
水中受精
鲫鱼
两栖类幼体水
生
成体两
栖
幼体用
鳃
成体用
肺
皮肤
裸露
不恒定
卵生、
水中受精
青蛙
爬行类陆生肺鳞片或
甲不恒定卵生、
外有硬壳
蛇
鸟类陆上飞
翔肺被羽毛恒定卵生、
外有硬壳
鸽子
哺乳类水、陆肺被毛恒定胎生、
哺乳
兔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类别主要特征动物代表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是最低等的动物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呈辐射对称水螅、水母
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蜗虫、血吸虫
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体节蚯蚓、水蛭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
寄生虫蛔虫钩虫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蚌蜗牛乌贼章鱼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体表有棘皮突起,生活在海洋中海星海胆海参
节肢动物
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生长过程有
“蜕皮”
蝴蝶蚊蝇
4、地球上约有125万种动物,无脊椎动物占地球的大多数约为120万种,无脊椎动物都无内骨骼,个体较小。
脊椎动物只占4.7万种
5、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
第3节常见的植物
1、常见的植物可以分为两类: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根茎叶花
果实
种子(孢
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有有有有
有种子青菜
裸子植物有有有无
无种子银杏
蕨类有有有无
无孢子蕨
苔藓类无有有无
无孢子葫芦藓
藻类无无无无
无孢子海带
3、有种子植物有可分为两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特征: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特征: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只有发达的根系树干高大
4、生物学分类方法:
(1)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种是分类的最小的基本单位。
第4节细胞
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最先发现细胞的人“罗伯特·胡克,其实他也是只看到细胞壁。
2、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
(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1)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最引人注目的事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平均分配上)。
(2)细胞生长是子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
(3)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液泡:含有大量的细胞液,可以溶解多种物质。
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5、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其内容是:“动物与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
第5节显微镜下的生物
1、单细胞生物个体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单细胞植物如衣藻;蓝藻等。
2、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
例如: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都是以分裂的方式来繁殖。
、
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螺旋菌,球菌,杆菌。
3、常见的真菌:毒霉、进霉、根霉、酒曲、香菇、蘑菇等大型食用菌。
细胞名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细胞质液泡属于
植物细胞有有有有有有真核生
物
动物细胞无有有无有无真核生
物
真菌细胞有有有无有无真核生
物
细菌细胞有有无无有无原核生
物
4、细菌及微生物滋生的条件:营养、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的条件人们研究出保存事物的方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法国科学加巴斯德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
5、正确使用显微镜:
使用正确的顺序:安放对光调焦观察记录。
(1)对光时:
强光时:用平面镜、较小的光圈
弱光时:用凹面镜、较大的光圈
(2)调焦时:先用粗准焦再用细准焦。
(3)观察: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低倍镜:观察范围大、放大倍数低、细胞数目多、视野明亮。
高倍镜:观察范围小、放大倍数高、细胞数目少、视野较暗。
(4)使用显微镜时两眼同时睁开
6、制作临时装片:把载玻片上滴一滴水。
(1)从洋葱鳞片上取小块洋葱表皮展平放在水滴上。
(2)盖上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3)在盖玻片一侧,家1-2滴红墨水,另一侧用吸水(作用可以清楚看到细胞的结构)
(4)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7、欲使观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将玻片移向左下方。
若观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就要将玻片移向右上方。
8、植物有五大组织:
①保护组织保护功能如:果皮树皮
②输导组织运输营养物质如:植物导管和筛管
③营养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如:肉和叶肉
④机械组织支持和保护作用
⑤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9、动物组织:作用分布
①上皮组织:保护功能分泌和吸收管道内壁内脏表皮
②结缔组织:运输和支持肌腱、血液、软骨。
③肌肉组织:收缩与舒张产生运动平滑肌、胃肠、心脏、骨骼肌。
④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脑、脊髓、神经。
人体内分布最广最多的组织:结缔组织
人的皮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表皮、真皮、下皮组织。
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器官:形态和功能相同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例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系统:多种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所有器官总称为系统。
人体的消化器官可分为: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液腺、胃腺、肝脏、胆肠腺
人体八大系统:
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消化。
八大系统共同作用才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
3、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每一种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的方式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地球上共有生物500万种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哺乳类)被称为动物的活化石
朱鹮(鸟类)濒临绝种,
最珍贵的爬行动物:扬子鳄,娃娃鱼(两栖类)
-------------------------------------------------以上都被称为一级保护动物桫椤最珍贵的蕨类植物珙桐
银杏银杉水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大多数生物的灭绝的原因是:丧失了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