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病变影像
- 格式:ppt
- 大小:9.70 MB
- 文档页数:58
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肺小气道病变患者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刘鲁;高天虎;冉林浩;刘颖【摘要】目的探讨肺小气道病变患者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irt-1、NLRP3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TNF-α、IL-8、TGF-β1水平.探讨低剂量CT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TNF-α、IL-8、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将病例组根据CT影像学特征再分组比较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水平,结果显示有无空气潴留、有无磨玻璃样密度影、有无肺大泡、有无小叶中心肺气肿、有无肺实质微结节等组间的Sirt-1、NLRP3、TNF-α、IL-8、TGF-β1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气潴留、磨玻璃样密度影、肺大泡、小叶中心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等低剂量CT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Sirt-1、NLRP3、TNF-α、IL-8、TGF-β1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肺小气道病变患者空气潴留等低剂量CT特征与Sirt-1等多种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相关.可将低剂量CT与上述特异性标记物联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9(024)001【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肺小气道病变;低剂量CT;Sirt-1;NLRP3;TNF-α【作者】刘鲁;高天虎;冉林浩;刘颖【作者单位】401320 重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401320 重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401320 重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401320 重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小气道疾病是一种以阻塞性病变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1]。
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治疗:气道病变的病因较为复杂,气道病变的发生将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饮食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在诊断确诊后,及时为气道病变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
本文作者从气道病变的种类入手,对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标签:气道病变;影像学诊断;介入放射学治疗气道病变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在为患者带来不适感受、痛苦体验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干扰。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患者要求医院在较短时间内为气道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将其疾病类型、病灶部位精确确定出来,并结合诊断结果制定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摆脱气道病变各种临床症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对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作者就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和报道。
1气道病变的种类1.1残端瘘病变隆突瘘是目前我国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残端瘘气道病变,其病变位置主要发生在患者的支气管末端、中间支气管、叶支气管以及主支气管4个部位。
1.2壁瘘病变食管瘘是临床上气道病变患者的常见壁瘘之一,食管瘘包含颈部瘘、纵膈瘘以及胸腔胃瘘3种。
1.3狭窄病变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气道病变之一。
其中,恶性气道狭窄病变主要包含壁外性狭窄病变、腔内性气道狭窄病变以及壁内性气道狭窄病变3种。
良性气道狭窄病变较恶性狭窄病变的类型相对较多:1)良性软骨性气道狭窄病变:以淀粉样变性、创伤性以及TB性较为常见;2)良性瘢痕性气道狭窄病变:以TB性和创伤性居多。
2气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2.1 CT影像学诊断CT影像学诊断方法是当前我国临床上诊断鉴别气道病变的最佳技术手段。
与多排螺旋CT连续扫描影像学诊断方法相比,普通CT间歇扫描诊断影像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诊断结果准确性:事实上,患者的呼吸状态与吸气状态下气道在伸缩性方面有着一定差异。
由于临床诊断过程难以控制气道病变患者的呼吸幅度,因此CT影像学诊断结果常常会出现不精确问题。
小气道病变的CT表现
张晔;孔杰俊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34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方法:45例临床可疑小气道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小气道病变在多排螺旋CT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5种表现,包括树芽征、边缘不清的小叶中心结节、局限磨玻璃密度影,气腔样实变,或二者并存、肺密度减低和马赛克灌注和小叶性呼气相空气潴留.结论:临床上小气道疾病的诊断非常困难,胸片正常,也可有一些非特异性表,多排螺旋CT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上有这很大优势.
【总页数】2页(P254-255)
【作者】张晔;孔杰俊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市胸科医院;210029,江苏南京市胸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吸烟与小气道病变CT表现 [J], 李铁一;肖国文
2.小气道病变的CT表现 [J], 张晔;孔杰俊;
3.低剂量呼气相CT联合外周血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对肺小气道病变的临床诊断研究 [J], 冯光; 杨灵芝; 郑浩; 王新举; 刘树芳
4.小气道病变的高分辨率CT定量研究进展 [J], 李夕彤; 柴军
5.基于双气相定量CT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病变和肺气肿程度的临床研究 [J], 张细星;宋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CT马赛克征及其临床意义英文:Mosaicattenuation。
是肺小气道病变时高分辨力CT或薄层CT所示的一种非特异性征象,表现为肺密度不均匀,通常是片状或呈马赛克样分布,伴有邻近正常肺组织可称为马赛克征。
马赛克征可以由气道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引起。
由于气道疾病导致的马赛克征也即空气潴留,通常在相对较透明的肺组织内异常扩张或管壁增厚的气道,可见于各种各样的气道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缩窄性细支气管炎等。
而血管性疾病引起的马赛克征可见于慢性肺栓塞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局压。
【影像表现】CT表现马赛克征表现为肺密度增高区与肺密度减低区夹杂相间呈不规则的补丁状或地图状。
吸气相上的马赛克征可能由浸润性肺疾病、空气潴留或血管阻塞引起,多数情况下它们可以区分。
呼气相上的马赛克征更加明显,则可确定由空气潴留引起。
即由细支气管腔阻塞等导致换气不良部分的肺缺氧,并引起反射性小血管收缩,气体潴留。
局部血管收缩和气体的潴留会导致受影响区域的肺组织密度减低。
而血流重分配到那些正常肺组织区的密度则增高,表现为呈实变样阴影。
这种异常的低密度和正常肺组织的相对高密度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所谓的“马赛克密度”和“马赛克灌注”。
见图1。
图1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在血管性疾病引起的马赛克征中,表现为肺内灌注减低区、灌注正常及过度灌注区相间,即肺内灌注的不均匀性,形成影像上的密度梯度。
从HRCT上看,病变区域是透亮度增高的区域,而不是透亮度降低的区域。
【病理机制】马赛克征形成因不同的类型的疾病而具有不同的病理机制。
马赛克征可以由气道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引起。
以下介绍这两种疾病引起马赛克征得病理机制。
(1)气道性疾病在气道性疾病中马赛克征的出现是由于呈补丁样分布的狭窄性毛细支气管炎和增殖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造成局部缺氧血管痉挛,使局部血流灌注减少而形成的斑片样分布的气体潴留征象,影像会表现为透亮度增高。
即需要明确的是:从HRCT 上看,病变区域是透亮度增高的区域,而不是透亮度降低的区域。
低剂量CT用于小气道病变患者图像质量的评价临床上通常将直径小于2mm的小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小气道具有气流阻力小,但易阻塞,易受胸腔压力变化影响特点。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使小气道病变的发生率持续走高。
为了探讨低剂量CT标准重建模式对小气道病变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小气道病变患者12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给予不同的电流(200mA、100mA、50mA、25mA),管电压固定在100kV,行呼气相全肺螺旋CT扫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小气道病变患者120例,在CT扫描前一周内肺功能检查提示小气道功能中重度降低,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疾病患者。
年龄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51.9±10.8岁,体重指数为17.6-27.9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1.8±1.3 kg/m2,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各组患者间基础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小气道病变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在扫描前先行呼吸训练,先用力吸气,再用力呼出全部气体后屏气,有助于提高扫描准确性。
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头先进扫描体位,不使用对比剂,于用力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末屏气,由肺尖至肺底进行螺旋CT容积采集,要确保肺尖及双侧肋膈角扫描完整。
扫描参数:x线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分别为200mA、100mA、50mA和25mA;螺距1.375:1,层厚10mm,层间隔10mm,球管转速0.8s/圈,床速27.5mm/圈,矩阵512×512。
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重建,设定重建层厚1.25mm,层间隔1.25mm,窗宽为1000HU,窗位-700HU。
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小气道功能障碍(small airway dysfunction)是指在呼吸道中直径小于2mm的支气管和肺泡管道的功能异常。
它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中。
对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一、临床表现。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气急、喘息、咳嗽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肌肉参与呼吸、胸廓呼吸、喘息音等体征。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气促、活动耐力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并不特异,容易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
X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结构和密度的改变,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小气道的情况。
在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小气道的通畅程度、炎症情况、肺泡损伤等情况。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金标准。
包括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判断小气道的通畅程度和弹性恢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四、痰液检查。
痰液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辅助手段之一。
通过痰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痰液的性质、痰液中是否有细菌、真菌等感染情况。
痰液检查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五、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小气道的情况,包括黏膜炎症、狭窄、痉挛等情况。
在影像科医生对疾病诊断中,捕捉征象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征象往往能起到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的作用,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做出明确诊断。
在肺部CT 的影像学检查中,树芽征就是这样一种影像学征象。
树芽征病变累及细支气管以下的小气道,由于小叶中心性的气道扩张和管腔内粘液、脓液等炎性物质的填充,在肺部薄层CT 或HRCT 上表现为直径2~4 mm 的小叶中心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和与之相连的分支线状影,形似春天里树枝发芽的征象。
图1 树芽征的示意图病理机制肺小叶内的细支气管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辨别的,但当细支气管阻塞扩张,细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周浸润,细支气管管腔被粘液、脓液、流体或癌栓浸润等情况下,薄层CT 或高分辨CT 即可呈现为树芽状。
小气道树形分支状结构是树芽征形成的解剖学基础。
树芽征中的「树」和「芽」分别代表着不同意义。
「树」指的是因阻塞而扩张的细支气管,「芽」指的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内充的粘液等物质。
图2 树芽征示意图图3 典型树芽征CT 图树芽征病因树芽征是由多种影响小气道的病变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征象,它的出现多提示小气道炎症病变。
树芽征最初用于描述肺结核并支气管播散,随后人们发现多种疾病可以伴有这种征象,其中最经典的是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满肺的树芽征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表1 树芽征常见病因(注:参照李贺等人文章及2005 年Radiographics 综述)案例一基本病史:男,15 岁,伴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图4 胸部CT 平扫显示双肺弥漫性高密度病灶,胸膜下病变多呈树芽征改变案例二基本病史:男性,60 岁,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病史。
图5 肺部CT 平扫显示胸膜下支气管扩张梗阻,呈树芽征。
余可见支气管扩张双规征案例三基本病史:女性,66 岁,伴有慢性咳嗽病史。
图6 肺部CT 平扫发现右肺下叶多发小叶中心性结节与扩张梗阻的细支气管相连(箭头所示),呈树芽征。
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案例四基本病史:男,17 岁,伴有慢性咳嗽病史。
气道解剖及其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No.1气管与支气管解剖气管:上界环状软骨上缘(C6 下缘), 下界胸骨角平面(T4 下缘); 全长以胸廓上口为界,分颈部和胸部气管隆嵴(突):位于气管衩内面,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时判断气管分叉的定位标气管由气管软骨、平滑肌、结缔组织和黏膜等构成。
气管软骨为透明软骨,有 14-17 个,呈 C 形,缺口向后。
气管软骨缺口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封闭气管(横断位) 气管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后缘扁平的卵圆形(红箭头)。
40 岁以后常可见气管软骨环钙化,且随年龄增长而更为多见成人气管管径大小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儿童左右主支气管分叉较为对称,成人右主支气管较左侧走行更笔直,气管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No.2气管及支气管断层解剖及影像No.3气管及支气管组织结构1. 二者管壁由内向外均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源自网络图片)2. 肺组织包括肺实质及肺间质,肺实质由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构成(源自网络图片)3. 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细胞:覆盖了肺泡约95% 的表面积,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Ⅱ型肺泡细胞:散在凸起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5%), 产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为主),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早产儿因Ⅱ型肺泡细胞尚未发育完善,生后易呼吸困难No.4常见气道疾病与慢性气道阻塞气管疾病:⒈外伤后气管狭窄;⒉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⒊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⒋气管继发性恶性肿瘤;⒌气管良性肿瘤;⒍Wegener 肉芽肿;7 多发性多软骨炎;⒏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⒐结节病累及气管;10 炎症性肠病累及气管;11 气管支气管软骨病:12 剑鞘气管;13 巨气管支气管症;14 气管支气管软化;15 气管支气管瘘和气管支气管破裂;16 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石病毛细支气管炎COPD哮喘1. 气管疾病外伤后气管狭窄,继发于气管损伤、插管或颈部外伤; 病变包括肉芽组织导致的黏膜和黏膜下纤维化及与之相关的软骨板变形;X 线: 环形或偏心狭窄伴节段性软组织增厚;CT:狭窄范围显示清,多为向心性狭窄55Y/M 气管插管;病理证实肉芽组织增生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慢性传染病(细菌性气管炎、肺结核常见) 累及气管及近端支气管,造成局灶性和弥漫性气道疾病,随后的纤维化致局限性气道狭窄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一文读懂大气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少见(<胸部恶性肿瘤的1%),多为鳞癌和腺样囊性癌;CT:软组织肿块,常无蒂偏心性生长,鳞癌表面多不光滑,腺样囊性癌表面多光滑气管继发性恶性肿瘤大气道继发性恶性肿瘤,可为恶性肿瘤的血源性转移,也可为食管、甲状腺、或肺的恶性肿瘤直接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