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探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概述•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现状分析•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优化策略•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仓单质押融资逐渐成为物流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
然而,当前我国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背景通过对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融资方式,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这一模式。
具体包括:1)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2)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3)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4) 优化和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中,文献资料法将用于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案例分析法将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深入剖析;专家访谈法则将邀请业内专家就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02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概述1 2 3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将其所拥有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
在该模式下,物流企业需将其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并获得仓库出具的仓单。
金融机构根据仓单的价值和其他因素,向物流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静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指物流企业将其持有的静态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
动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指物流企业将其持有的动态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
反向保理业务模式指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为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
对于资金短缺的物流企业来说,仓单质押融资模式能够提供一种快速的资金来源,帮助其缓解资金压力。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活动心得在本次活动中,使我对标准仓单质押融资这一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该种贷款方式与银行信用类似但又有所不同:1、通过交易商协会等专门机构来确定各个贸易商的货物品种和价格基础,并要求每家企业必须提供符合基础价值的特殊物权凭证作为质押担保;2、整体流程简便快捷;3、无需增加抵押物和第三方担保人。
目前已经受到广大客户尤其是制造型中小企业的青睐。
相比传统的融资方式而言,它更灵活、高效且适应性强,具备政策优势、规避风险能力强等多重优点,以及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另外还可以选择电子质押或者纸质质押进行融资。
实际上,这样做也有利于交易商的积累资产和现金流,从而促进贸易的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之所以能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主要原因就是满足了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创新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迫切需求。
一直以来,很多成熟的国内知名企业都纷纷借助中国工商银行的平台向市场推出了他们自己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如海尔集团、联想控股等,极大的丰富了交易商融资的手段,完善了商业模式。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导致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很难拿到银行贷款,甚至连融资的愿望都变成奢侈。
鉴于此,中国工商银行创新推出了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对符合条件的标准仓单予以核销,使标准仓单这项质押物的价值转化为贷款。
此次活动让我对“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有了更深的认识。
它弥补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帮助了一些缺少抵押物的公司获得银行贷款。
而且操作简单,只要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后,买方即把购货定金存入指定帐户,将仓单交给卖方,然后卖方凭仓单和所付定金收据向工行申请贴现,随后工行再将票面金额扣除相关费用划入卖方帐户,最后取回货款。
整个过程最长一般不超过两周时间。
虽然不像银行信用贷款那么严谨,但却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特别适合经营良好的生产型企业。
作为一种低门槛、纯信用的新型金融服务,它与银行贷款比起来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是当今银行贷款中的一块新领域。
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输、仓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仓单资产。
仓单质押业务是指物流企业将其拥有的仓单作为质押品,取得资金或融资。
二、仓单质押业务模式1.物流企业质押给银行该模式下,物流企业将自己拥有的仓单作为质押,向银行融资。
银行贷款给物流企业,同时物流企业将仓单转移到银行进行监管。
当物流企业还款后,银行将仓单返还给物流企业。
2.物流企业模式该模式下,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企业直接合作,将仓单质押给其贸易伙伴或供应商,以获取资金或提升信用额度。
质押后,仓单仍由物流企业保管,贸易伙伴或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返还资金。
3.仓单质押平台模式此模式下,第三方平台提供仓单质押服务,物流企业将仓单上载至平台,并选择质押给哪些金融机构。
平台评估仓单质量、风险等因素,并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信息。
金融机构融资给物流企业,并由平台进行仓单的监管工作。
三、业务模式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资金周转的便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仓单质押获得资金,提高流动性,满足日常运营和扩张的资金需求。
-促进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仓单质押业务,物流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通过仓单质押,可以将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散到金融机构。
2.挑战-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验证:仓单的质押需要确保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避免出现假货或重复质押的情况。
-仓单价值评估:根据仓单的质量和市场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质押金额和融资额度,并确保平台的评估公正、客观。
-监管和保险问题:仓单的监管和保险需要有可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确保仓单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四、建议1.加强合规管理:物流企业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2.建立行业标准和信用体系:物流企业和第三方平台可以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建立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验证机制,促进业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与风险分析首先,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风险在于仓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企业使用虚假的仓单进行质押融资,可能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按时收回质押物,进而造成资金损失。
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融资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仓单审查,确保仓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风险还包括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质押物的价值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及时变现质押物,造成资金损失。
此外,如果质押物的流动性不高,也会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变现质押物的难度,进而增加风险。
另外,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风险还包括政策风险。
由于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融资操作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可能会调整仓单质押融资的监管政策,对质押物的种类、质量要求、融资比例等进行限制,从而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操作风险。
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选择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时需要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除了上述风险之外,仓单质押融资模式还存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质押人在还款期限内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而操作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质押物管理和变现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的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征信查询、风险评估等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对于操作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机制。
综上所述,仓单质押融资模式虽然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时,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从仓单真实性和可靠性审查、市场价格波动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变化的关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强管理,降低风险,确保自身的盈利和稳定经营。
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仓单质押融资风险分析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是指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质押其仓单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电子仓单作为质押物,提供给贷款机构进行融资,以解决企业资金周转不足的问题。
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首先,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仓单真实性上。
由于电子仓单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容易被伪造或复制,从而导致贷款机构接受伪造的仓单作为质押物,进而产生损失。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贷款机构需要加强对仓单真实性的核实,例如与仓库进行确认,并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对仓单进行追踪和验证。
其次,质押物的价值波动也是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的风险之一、农产品价格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天气因素、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如果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质押物的价值就会下降,贷款机构无法通过出售质押物来回收贷款本金。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贷款机构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合理评估质押物的价值,并控制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
此外,政策风险也是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政府对于农产品市场有一定的干预政策,例如控制农产品价格、实施进口禁令等。
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对农产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运营和质押物的价值。
为了降低政策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贷款机构也应该关注政策动态,根据政策的变化调整贷款条件和风险控制措施。
此外,信用风险也是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贷款机构对其质押物的信任程度。
如果贷款机构怀疑企业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对质押物的价值进行折扣处理,从而减少对企业的贷款额度。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和资金周转能力。
贷款机构需要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并设立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设立风险准备金或要求提供担保物等。
CATALOGUE目录•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概述•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模式•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定义与特点010*******业务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需求。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
重要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拓展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提高市场份额。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业务背景与重要性业务流程1. 借款人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交申请,并提供标准仓单作为质押物。
2. 银行或金融机构对标准仓单进行审核和评估,确认其合法性和价值。
0102参与方1. 借款人:持有标准仓单的企业或个人。
2. 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4. 其他相关方010*******定义:动态质押融资模式是指借款人以标准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委托第三方监管人对质押物进行监管,并根据借款人的要求进行质押物置换,同时允许借款人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质押物。
特点 1. 借款人需提供符合要求的质押物,并委托第三方监管人进行监管。
2. 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质押物的价值和流动性等因素进行融资决策。
3. 借款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质押物,但需经过银行审核。
统一授信模式010*******借款人信用风险质押物的价值波动可能影响融资企业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因此需要对质押物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确保其价值和合法性。
质押物风险质押物处置风险利率的波动可能影响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因此需要对利率进行监测和控制,以避免利率波动对融资企业的影响。
利率波动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内部欺诈风险国内外市场情况及对比分析国内市场对比分析发展趋势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的思考与建议摘要:仓单既是物权凭证,也是有价证券。
仓单质押作为生产和流通企业缓解短期资金困难的融资手段,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但仓单质押融资在我国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和信用平台。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努力,积极启动,形成良性的发展环境和健康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仓单质押;融资;思考;建议仓单是仓储企业将货物收存入库后,向存货人签发的提取委托寄存货物的证明文件,是仓储货物所有权的合法物权凭证。
仓单持有人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货物。
仓单又可以分为标准仓单和普通仓单,标准仓单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单据,经交易所注册后,可用于实物交割;普通仓单是非标准化单据,是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商品流通中凭以提取实物的单据。
由于出具标准仓单的仓储企业是期货交易所指定的交割方,一般实力强、行业知名度高,所以标准仓单的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较小。
本文主要讨论大量存在的普通仓单的质押融资业务。
我国《担保法》规定,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等权利凭证都可以质押,因此,普通仓单和标准仓单不仅是一种物权凭证,而且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仓单质押融资方式包括流动资金短期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银行付款保函、信用证等。
一、良好的融资工具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仓单质押融资的作用仓单质押融资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企业融资的手段之一。
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仓单质押融资可以缓解企业因持有存货而造成的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促进商品贸易,加快物资流通,扩大企业销售。
仓储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仓单质押服务,提高收益,改善经营。
金融机构则可以根据借款企业经营灵活、高效、货物周转快的特点,安排短期借款,分散信贷资金风险,提高收益率。
当前,资金短缺几乎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较少,尤其在商贸企业中,自有资金几乎都投入到购销环节,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有限,又缺少保证单位担保,所以常常因库存商品而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在不规则需求的波峰阶段尤其如此。
关于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探讨分析
作者:成志平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仓单质押是物流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仓单质押业务规模不断拓展,仓单质押的模式逐渐多样化。
本文对常见的基本模式、保兑仓、融通仓三种模式分别分析,希望对物流金融实践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所借鉴。
关键词: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
仓单质押是物流金融的一种主要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自身流动性资产质押给银行以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
仓单质押融资本质来看还是抵押贷款,有别于传统固定资产抵押的模式,仓单质押的质押物是企业所拥有的在库商品,银行审核批准之后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在此过程中,允许质押物品正常的市场流动,企业用商品流动回收的资金来偿还贷款,采取滚动操作的模式。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是多方共赢的结果,中小企业通过向银行质押自己的流动资产来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支撑企业业务规模的拓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流动货物监管、储存等物流服务来增加收入;银行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之后,可以有效的减少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继而对融资风险进行严格的预控。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融资风险仍然是影响企业业务拓展的主要因素。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模式基础之上转变而来,起初形成基本模式,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拓展,仓单质押的工作模式已逐渐变得多样化。
1 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
仓单质押最初的模式是融资企业通过在物流公司存放货物获得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然后向银行提供可供质押的仓单以获得银行的贷款,物流公司受银行委托负责货物的监管工作。
这种模式发展比较成熟,其模式也形成了一般的标准,大致流程如下:①融资企业与物流公司签署《仓储保管合同》,将存储物品交由物流公司保管,物流公司开具仓单给融资企业。
②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融资,银行检验仓单并综合评估融资风险,获得许可后,融资企业将银行作为第一受益人向保险公司申请存储物保险。
③信贷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公司共同签订《仓单质押合作协议》,融资企业向银行质押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
④信贷银行和物流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信贷银行和融资企业签订《账户监管协议》。
⑤银行确定融资质押率并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
⑥融资企业追加保证金或者增加物品存储数量,向银行申请部分货物出库。
⑦银行审查之后指令物流企业出货。
⑧融资企业偿还全部贷款后,银行归还仓单给融资企业,融资业务结束。
⑨若融资企业违约,银行对质押物进行处置。
⑩银行和物流公司对仓储物进行拍卖或销售。
随着业务的发展,仓单质押模式经过不断创新,现已从基本模式衍生出保兑仓和融通仓两种仓单质押模式。
2 保兑仓
保兑仓模式的特点是“先票后货”,这种模式中涉及到融资企业的供货商,多适用于融资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委托银行先行垫付的情况。
融资企业向银行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银行向融资企业的供货商开承兑汇票,供货商随即将货物发送至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货物运至物流公司后转为仓单质押基本模式。
供货商在整个流程中承担回购义务。
①融资企业与其供货商签订《购货合同》。
②融资企业与物流公司签订《仓储协议》。
③融资企业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经银行审核后签订《贷款(承兑)协议》。
④融资企业、银行、物流公司、供货商签署《买方信贷四方协议》。
⑤银行接收融资企业支付的保证金后向供货商付款或开承兑汇票,供货商发货给银行制定的物流公司。
⑥物流公司开具仓单并由融资企业背书后直接交给银行。
⑦融资企业向银行追加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申请货物出库。
⑧银行通知物流公司货物出库。
⑨融资企业支付足额的保证金后,物流公司将货物全部出库给融资企业,解除仓单质押协议,银行归还仓单。
⑩若融资企业违约,银行对质押物进行及时处理。
3 融通仓
融通仓模式需要融资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协调、供货商多方协调运作。
最初,银行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一定的融资额度,物流企业参考融资企业的需求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
在供应链上游,融资企业采购原材料或生产资料时,可以参照保兑仓模式委托银行付款,然后再转为仓单质押基本模式。
在供应链的另一端,融资企业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需要托管在内部仓库,或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保管,这种情况下可应用基本模式进行仓单质押融资。
在融通仓业务中,物流企业可以迅速融入融资企业产销供应链之中,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缓解其资金压力,以促进整条供应链高效运作。
从本质来分析,融通仓模式的流程就是从保兑仓业务开始逐渐形成基本模式业务。
在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签订委托监管原材料和产成品协议的基础上,供应链上游采用保兑仓的流程,供应链下游采用基本模式的流程。
综上三种模式,保兑仓和融通仓这两种模式是从最早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随着物流金融的不断发展,为方便信、贷、储三方的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而出现的。
对比来看,三种模式适合不同的经营情境,我们在融资实践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审慎选择模式,从而使得物流流通企业融资更方便更顺畅。
参考文献:
[1]成志平.基于风险对冲机制的仓单质押融资风险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1-03-01.
[2]刘金明.仓单质押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04
-01.
[3]席萍.仓单质押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09-01.
[4]公晶晶.粮食物流企业仓单质押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05-01.
[5]朱长征.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风险控制探讨[J].商业时代,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