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 格式:ppt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和思潮,后来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和思潮,它迅速取代浪漫主义,发展成全欧性的文学潮流。
由于其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1.社会历史背景:资产阶级的全面胜利、劳资矛盾、资产阶级内部矛盾;2.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空想社会主义3.文学原因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摹仿说文艺复兴莎士比亚——举起镜子照自然启蒙文学以文学作为工具浪漫主义文学细节描写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以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第一,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同情苦难,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
人文主义向人道主义转变第四,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第五,现实主义文学扩大了文学题材的范围,革新了艺术表现手段。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
在法国出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出现了狄更斯;俄国出现了果戈理等一批伟大作家。
60、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
此时,西欧虽然出现过一些著名作家,但他们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力量已经减弱了。
在俄国,由于兴起了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现实主义仍在发展和深化,出现了象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伟大作家。
此外,现实主义文学在北欧和美国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出现了易卜生、马克·吐温等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第7章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7.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1.历史背景(1)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
随后,它迅速发展成为全欧洲性的“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
(2)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是这一时期激荡复杂的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
(3)批判现实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主要特征(1)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它基本上采取唯物主义态度,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2)较之过去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3)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4)批判现实主义在继承以往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他们使这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从而成为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样式(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就全欧而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以1848年为界,可以大体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从30年代始,其发源地为法、英等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东欧、俄罗斯等国扩展。
1.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诞生,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却并非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标志着浪漫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和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司汤达的《红与黑》的出版,同是发生在1830年。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开始就显示出锋利的批判威力,特别是以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浪漫主义作品相形见绌。
第7章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填空题1.司汤达把《红与黑》的副标题设为“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案】1830年纪事【解析】《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
小说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
小说展现了“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
作品的题目富有象征意义:红,象征革命;黑,意味着王政复辟时期的黑暗统治。
2.__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斯丹达尔【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
《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3.苏联文论家巴赫金从________的小说创作中提炼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解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二、名词解释1.《人间喜剧》(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
《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第7章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填空题1.司汤达把《红与黑》的副标题设为“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案】1830年纪事【解析】《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
小说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
小说展现了“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
作品的题目富有象征意义:红,象征革命;黑,意味着王政复辟时期的黑暗统治。
2.__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斯丹达尔【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
《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3.苏联文论家巴赫金从________的小说创作中提炼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解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二、名词解释1.《人间喜剧》(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
《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第8章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8.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1848年至1870年,可视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二阶段(后期),其发展一直延续到世纪末。
2.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1848,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
法国的二月革命,特别是六月革命,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直接对抗中显示出自觉的阶级意识;1847、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新高潮,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2)在西欧革命浪潮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东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更大的高潮。
(3)在欧洲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欧各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4)在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解放运动和思想界、进步文学的领导力量。
50年代末期,农民运动又高涨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速了。
(5)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的胜利,结束了英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统治。
经过南北战争,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6)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发展和扩大,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在美国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二)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1.19世纪中后期,在日渐激化和深化的社会矛盾的催动下,欧美各国文学都有长足发展,出现了全面的繁荣,并显示出与前期不尽相同的特点。
法、英等国的文学在持续发展,题材扩大,形式精巧,但批判的锋芒已不如前。
挪威和美国,都是在摆脱殖民状态后寻求独立的文化意识,其文学都十分贴近本民族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并表现出特有的锐气。
俄罗斯文学则在深入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大放异彩,进入辉煌时期。
2.法国的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19世纪50年代走上文坛的福楼拜是承前启后的一位杰出的作家。
(2)阿纳托尔·法朗士是法国世纪之交的重要作家。
他的《现代史话》四部曲,包括《场边榆树》、《人体服装模型》、《红宝石戒指》和《贝日莱先生在巴黎》四部长篇小说,反映了第三共和国时期广阔的社会政治生活。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简介(象征主义艾略特、意象派诗歌、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名称国别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英果戈理《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美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英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1、英国TS艾略特:《荒原》(1922)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
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5、勃洛克: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十二个》(长诗)意象派1、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
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惠特曼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惠特曼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
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名言:“我不愿意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树立任何学派。
……不过我愿意把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带到窗前……我用左臂搂着你们的腰,用右手把无止境无源头的路指给你们看。
……我不能——上帝也不能——替你们走这条路。
……”——其中有真理,路是自己走的,无人可以代替,人生如此,文学也是如此。
不过其中也能透露出作者本身的另一些信息。
(请读原文)。
1、“man and woman”,“hook you round the waist”,性别意识,不是肩膀,惊世骇俗的大胆,还有潜藏的同性恋倾向。
2、“right hand”,“not I, not God”,将自己与上帝并提的狂妄和自信。
3、“beginningless”,自造生词,诗人的自由不羁。
他是超验主义的信徒,他一生的目标,用他自己那句出名的话来说,“主要是自由、充分和真实地记录一个人(生活在十九世纪下半世纪的我)”。
他要作一个“人的诗人”,人类的代言人,为全体美国人甚至为全人类说话,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人都差不多和他自己一样。
--多少有些自命不凡。
让人不喜欢。
惠特曼的另一个特征,是他沸腾的爱国主义。
这也许是遗传,因为他的父亲给他的三个长兄起的名字,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和安德鲁.杰克逊。
激情所趋,他常常把质与量等量齐观,不顾逻辑。
有人嘲讽他:“因为草原辽阔,所以放荡值得钦佩。
因为密西西比河长,所以美国人个个都是上帝。
”语汇上,他的词汇是《薄伽梵歌》和《纽约先驱报》的奇妙结合。
他过分使用一些词语,如copious(丰饶的)、orbic (圆满的),他闹过大笑话,•如想用“种子的”(seminal),结果却用了“犹太族的”(semitic)。
他创造一些奇怪的字尾,借用外国文字,尤其是法语,他使用骨相学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