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八课敬畏生命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5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个方面阐述了敬畏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但对于生命的敬畏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通过引导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敬畏生命的原因和意义。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命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
认识到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行为能力。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生命,与他人休戚与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践行敬畏生命的行动。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命至上的内涵。
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的意义。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休戚与共,敬畏生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奇迹或生命救援的视频,如地震救援、抗洪救灾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生命至上展示一些生命面临危险的案例,如交通事故、疾病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讲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即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珍视生命。
8.2 敬畏生命一、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3.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二、自主预习1.敬畏生命的原因(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情怀。
2.生命至上的内涵(1)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2)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1)敬畏生命,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意识层面)(2)敬畏生命体现在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个人。
(行为层面)(3)当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向走向了道德生活。
(道德层面)三、合作探究2016年4月15曰下午至4月16日凌晨,广东消防官微一连更新五条微博,言辞极为严厉地回应了一段名为《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的视频及其拍摄者。
该视频记录了4月14日发生在广州市花都区一场大火中,一名男子哀嚎丧生的画面。
“消防哥”诘问,“消防哥谴责在面对这么绝望呼救时他竟然能淡定拍下还发出来。
这是彻彻底底袖手旁观,拍摄者记录下的是这个人最没有尊严和最无助的时刻,这样的做法对吗?难道,一个生命感受到的烈火灼肤之痛,竟然比不上发一条热点视频所引发的满足感?”(1)你如何评价视频拍摄者的行为?(2)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都是主持人,“传播至上”的规则与公序良俗相悖时应如何抉择?四、随堂演练1.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
他对此举不以为意: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服小强的是(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B.人们全都是为了自己活着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2.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从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联系和敬畏生命四个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理解生命是无价之宝,要珍惜和敬畏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意识还不强烈。
在生活学习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对生命产生疑惑。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增强敬畏生命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联系性,掌握敬畏生命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无价之宝,要珍惜和敬畏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联系性,掌握敬畏生命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增强敬畏生命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联系性。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4.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敬畏生命的意义。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感悟文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探问生命——敬畏生命1.生命的多样性2.生命的独特性3.生命的联系4.敬畏生命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发言、讨论参与度来评价。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是一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意义,树立正确生命观的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面临着对生命价值的困惑和迷茫。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命现象有所观察和体验,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敬畏生命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等概念,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珍惜和保护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等知识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敬畏生命的意义和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课堂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8.2《敬畏生命》教案【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第二框题,在第一框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体会生命的坚强和脆弱,感悟生命的宝贵,以生命平等的视角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以“生命至上—敬畏生命—休戚与共”为主线,通过学生体验生命的坚强和脆弱,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并能推己及人,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待人。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上一段新的旅途,从未思考过生命的问题:既未曾留心体验过生命的美好,也未曾思考过因困难就放弃生命的遗憾。
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体会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宝贵。
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平等的视角来认识周围的亲人和同学,推己及人,能以善待生命的心态来处理生命问题,关爱他人。
生命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如何以平等的视角来善待周围的人?这些是本课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
【三维目标】道德修养: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法治观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23年10月上旬,一次震撼世界的冲突发生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产生了武装冲突,冲突战争之下,最令人心疼的莫过于平民百姓之伤亡。
巴勒斯坦的死亡人数中,大约70%是老人、儿童、妇女,他们无辜地卷入了这场暴力冲突。
所谓敬畏,简而言之就是“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8.2《敬畏生命》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这一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明白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一方面,他们可能对生命的脆弱性缺乏认识,不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出现一些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对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认识不足,无法充分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出现一些消极对待生命的行为。
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明白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3.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明白生命的重要性。
因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脆弱性,增强生命意识。
4.视频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命的珍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珍贵。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5.情景模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脆弱性,增强生命意识。
第八课生命可贵《敬畏生命》(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上册)一、课程介绍《敬畏生命》是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情感。
二、学情介绍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生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但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能会出现轻视生命的行为。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生命、敬畏生命。
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情感共鸣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核心素养目标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生命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关爱他人、保护环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敬畏生命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和敬畏生命的必要性。
故事讲述法:讲述关于生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统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生命可贵8.2《敬畏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以“敬畏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教材结构:引言:以“新冠疫情”为背景,引出“敬畏生命”的主题。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拷问生命价值、选择生命态度、担当生命责任三个方面展开。
结语:总结全文,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并呼吁学生将敬畏生命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特点:案例丰富:教材选取了大量与生命相关的案例,例如抗疫英雄事迹、自然灾害中的生命救援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活动多样:教材设计了多种活动,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
情感共鸣:教材通过诗歌朗诵、名言警句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价值导向:教材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教材与学情的契合: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命充满好奇,但认知水平有限,对生命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
教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
教材的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敬畏生命的理念。
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结合时事热点:将教材内容与当前时事热点相结合,例如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补充相关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例如校园霸凌、网络暴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2课时敬畏生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
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回答。
师:是呀,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崇高__的、__神圣_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敬畏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高于一切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_同样重要_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尊重__、__关注__、__关怀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内心的自愿选择__。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
敬畏的情怀。
探究二: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探究三: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答案提示:不是。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
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探究四:教材P96阅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我是一个生命”,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提示:感悟: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探究五: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
(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学生分享P97相关链接,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
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
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
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
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C )
①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③生
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④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爱心》栏目的“知心姐姐”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痛苦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知心姐姐”的行动是( D )
①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②当他人生命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
了援助之手③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④肯定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 C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
4.生命哲学家史怀译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我们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六.这节课我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