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古诗词分类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51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 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专题二鉴赏古诗读懂始[温馨寄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一)古诗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A.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
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高考语文备考古典诗词分类鉴赏精讲(6类)1.咏物诗词鉴赏要义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14讲:读懂诗歌1★材料信手拈来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
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 )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 )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
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世人所称道。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
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这简直成为一种律令。
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
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背诵日积月累【诗词积累14】《滕王阁序》王勃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3、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字词各个击破常见错别字日练30之(十四)391.磨崖石刻() 392.顶礼模拜()393.穷途没路() 394.莫明其妙()395.莫中一是() 396.末齿不忘()397.谋取暴利() 398.暮蔼沉沉()399.目不瑕接() 400.令人目炫()401.脑羞成怒() 402.能曲能伸()403.泥砂俱下() 404.消声匿迹()405.弄巧成绌() 406.盘根错结()407.判若洪沟() 408.旁证博引()409.如法炮治() 410.篷筚生辉()411.蓬头诟面() 412.披星带月()413.披肝厉胆() 414.披艰执锐()415.披沙捡金() 416.披红带花()417.辟头盖脸() 418.凭心而论()419.破斧沉舟() 420.迫不急待()★每讲精析精练诗歌按题材鉴赏按题材分:山水田园诗(《春晓》《鸟鸣涧》)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王昌龄)送别诗(《送友人》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高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咏史怀古诗《赤壁怀古》咏物诗(王安石《梅花》《蝉》)羁旅行役诗(《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相思》王维)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讲座: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
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
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附一】班固的《咏史》班固不仅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在汉代文学中占重要地位的作家。
在诗歌创作方面,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现存诗10首,其中,《咏史》诗最为突出。
《咏史》诗在内容上咏赞了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免父亲刑罚,请求没身为奴的故事: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
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救父的本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刘向《列女传》等典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指淳于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
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
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
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此诗即咏赞此事。
但是,班氏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寓含现实感慨的。
【附二】左思的《咏史》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的杰出作家,他的诗赋成就很高,《三都赋》使“洛阳纸贵”。
他的诗钟嵘《诗品》列为“上品”,《咏史》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鸣。
《咏史》诗,不始于左思。
东汉初年,班固《咏史》诗的写法只是“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显得“质木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