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舍六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五入调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入调商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
3. 培养学生估算和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除法计算及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和检查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五入调商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五入调商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尝试运用五入调商的方法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3)总结五入调商的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1)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五入调商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估算和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学生学习资料。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第二课时为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和总结提升。
十一、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6.3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除法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课中,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如何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运用这一方法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
然后,我会详细的讲解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巩固他们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步骤和关键点进行详细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235 ÷ 12382 ÷ 17268 ÷ 232. 解释为什么在四舍五入法试商中,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将除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十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这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对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准备6.3“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这一课时,我,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提升他们的除法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课中,我注意到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如何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而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运用这一方法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五舍六入(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第五章《四则运算》的第三节《五舍六入》。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五舍六入的概念和运用,学会如何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五舍六入的概念,掌握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能够运用五舍六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五舍六入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五舍六入的概念,掌握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发现价格中存在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五舍六入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五舍六入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进行五舍六入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五舍六入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五舍六入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老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五舍六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五舍六入1. 五舍六入的概念2. 一位小数的五舍六入3. 两位小数的五舍六入4. 五舍六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1.2精确到十分位为1.2;3.6精确到十分位为3.6;4.8精确到十分位为4.8;5.1精确到十分位为5.1。
答案:1.23精确到百分位为1.2;3.67精确到百分位为3.7;4.89精确到百分位为4.9;5.11精确到百分位为5.1。
五舍六入(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五舍六入”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在四则运算中近似值的处理方法。
学生将学会在加减乘除运算中,如何根据末尾数字进行舍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五舍六入”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五舍六入”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五舍六入”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五舍六入”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五舍六入”的规则。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准确运用“五舍六入”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五舍六入”的规则和示例。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用于计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近似值,从而引入“五舍六入”的概念。
2. 讲解规则:教师详细讲解“五舍六入”的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并记忆规则。
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巩固对“五舍六入”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4.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五舍六入”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果。
5. 总结:教师对“五舍六入”的概念、规则和应用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五舍六入2. 正文:- 教学内容:介绍“五舍六入”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五舍六入”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规则,准确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规则,练习,实例分析,总结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关于“五舍六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五舍六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五舍六入”的概念、规则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了在四则运算中近似值的处理方法。
五舍六入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五舍六入〞的方法来求凑整。
2.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等凑整的方法外还存在其他不同的方法。
3.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4.初步体验凑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
用“五舍六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用“五舍六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作业要求:
根底层面:用“五舍六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拓展层面:灵活运用用“五舍六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6单元第4课时用“五入”法试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五入”法进行除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2. “五入”法试商的方法3. 运用口算、估算等方法进行除法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口算、估算等方法进行除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
1.2 提问:在除法计算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探究“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2.1 解释“五入”法的概念,即把被除数或除数四舍五入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然后进行除法计算。
2.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五入”法的原理。
3. 学习“五入”法试商的方法3.1 介绍“五入”法试商的步骤:将被除数或除数四舍五入,然后进行除法计算。
3.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五入”法试商。
4. 练习巩固4.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4.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提升5.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5.2 提问:如何运用口算、估算等方法进行除法计算?6. 课后作业6.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时间,按时提交。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避免死记硬背。
2. 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五入”法试商的掌握程度。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10篇)近似数教学教案篇一… …一。
教学内容:求出积的近似数和有关它的一些内容。
二。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四。
教学过程:(一)复习:1.保留一位小数2.345.682.保留两位小数4.25634.7083.保留整数5.676.502(二)导入课:1.老师出示几个语句,你知道那些句子表达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你是根据句中的哪些字词来判断的呢?(1)我们班有28人(2)这个箱子里大约有23个苹果。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约60千克。
2.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生:四舍五入法3.师:现在就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思考并回答: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去它们的近似值?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4.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积的'近似数(三)探求新知: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列式计算,板书:0.04945(2)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3)按要求,积保留一位小数,怎么保留?结果怎样?0.49×45≈2.2(亿个)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谁来归纳一下?生答,互相补充,归纳概括:我们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07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
二、教学重点1.“四舍五入”的定义和原则。
2.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练习题。
2.学生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除法概念的基础之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的概念,并说明其作用及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示范1.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举例,演示如何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
2.鼓励学生参与示范过程,引导他们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自行尝试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通过多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在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批改与讨论,共同总结答题技巧。
第四步:拓展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四舍五入”法求商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商,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四舍五入”法求商的方法。
但在实际问题应用能力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下节课将结合更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延伸阅读提供一些相关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加深对“四舍五入”以及数学求商方法的理解。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引导他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商的技巧。
五舍六入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五舍六入的方法来求凑整。
2.初步体验到凑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凑整方法1。
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凑成整万数.2.交流以上三种凑整方法的异同点.教师小结:找准尾数是关键,是舍是入要分清,尾数部分零占位。
二、引入观察,学习“五舍六入”法.师:在数学计算中,我们常用四舍五入法来凑整.在日常生活中,除去尾法和进一法,有时还用五舍六入的方法来凑整.1.看课本P77 提问(1)生活中那些地方要用“五舍六入”法?(有些超市和医院结算时自设“五舍六入”法)。
(2)如何理解?(等于五小于五的尾数舍去,大于五的尾数向前一位进一)。
2.试一试:用“五舍六入”法将下列小数凑整到十分位.17.09 123.12 67。
67 55.553。
指导看医药费单子上的各项名称与计算方法计算:148.10-139。
25=8。
85(元)思考:为什么现金支付8。
80元?反馈:8.85的百分位上是5,根据“五舍六入"法,把尾数5分舍去.后是8。
80元。
4. 读::P77。
了解尾数小于或等于5的舍去;尾数大于或等于6的就向前一位进1。
三、独立应用:P77上的表格。
(用五舍六入法结算)1.75+2.96=4。
71元≈( 4。
70 )元四、总结:四舍五入与五舍六入的区别。
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某天家得利超市收银机出现故障,请你帮着算一算。
小胖的妈妈买了下列东西,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五舍六入(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题是“五舍六入”。
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如何使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让他们能够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技能。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73页至第74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如何应用这一方法取近似值。
学生们将会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来取近似值。
我还希望他们能够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四舍五入法,以及在取近似值时如何判断是四舍五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和粉笔,用于进行板书设计。
学具包括练习本和铅笔,供学生们随堂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课题,比如计算体重时如何取近似值。
我会让学生们思考,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65.4公斤,我们应该怎么告诉别人他的体重呢?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们一起解答。
我会解释为什么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要使用四舍五入法,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这些内容,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
1. 78.232. 36.873. 45.12答案:1. 78.22. 36.93. 45.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舍六入(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1. 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定义及小数的读法。
2.掌握小数和数的大小关系的比较方法。
3.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形成初步的计算能力。
4.理解小数进位、退位的实质,掌握五舍六入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小数进位、退位的实质及五舍六入的方法及其应用。
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2.2 教学难点1.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实质及五舍六入的方法。
2.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实例演练法。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小数的分解形式,让学生尝试快速读出这个小数,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小数的读法。
4.2 新课展示1.展示一个小数和一个整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大小关系。
2.讲解小数的进位和退位的实质,并通过示意图展示这一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
例如:$45.9=\\boxed{4}\\boxed{5}.9$ ,进一位后变成46.0,也就是46。
$78.451=\\boxed{7}\\boxed{8}. 451$ ,退一位后变成78.45。
3.讲解五舍六入的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实例让孩子们自己感受一下五舍六入的实质:当小数点后第六位的数字小于5时,舍去;大于等于5时,进一位。
例如:1.2365,小数点后第六位的数字是5,舍去后为1.236;9.4569,小数点后第六位的数字是9,进一位后为9.457。
4.3 练习1.根据上述教学,让学生自己尝试进位、退位,五舍六入的方法。
然后让他们自己编一些练习题,互相交换做。
2.练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注意要带有小数点的对齐。
4.4 讲解小结回顾上述知识点,并根据关键点进行概述。
5.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小数的进位、退位的实质及五舍六入方法。
这是认识小数概念和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同时对后面的学习包括百分数、比率等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小朋友喜欢的实例和生活中的情境,让他们很快能理解新知识点,而且也容易接受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上册凑整——四舍五入法教
案京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凑整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用方法;
3.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四舍五入法。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背后的运算规则;
2. 掌握四舍五入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
2. 小黑板或白板;
3. 教学图片或实物示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问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凑整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对于近似数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
解释凑整的概念和意义,即在进行数值运算时需要对数值进行近似处理,以便于计算和理解。
3. 四舍五入法的基本步骤
1. 找到需要近似的数值;
2. 确定近似位数,即要保留几位有效数字;
3. 判断近似位后一位数字是否大于等于5,如果是,则将近似位数加1,否则保持不变;
4. 将其他位数全部舍去。
4. 运用四舍五入法
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近似数计算和估算问题。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四舍五入法在其他实际场景的应用,如购物折扣、体重测量等方面。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凑整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四
舍五入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用方法,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四舍五
入法进行近似计算。
六、教学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举例解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于四舍
五入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涉及到数学中的四舍五入法。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既可以通过理论的方式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四舍五入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和运用场景;•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值计算;•掌握四舍五入法相应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3.1 课前预热在课前的预热环节,我将以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复习加减乘除的操作。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
3.2 概念讲解在本节课的第一部分,我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包括四舍五入法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我将给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四舍五入法,以及为什么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四舍五入法是很有必要的。
3.3 计算演示在第二部分,我将为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数值计算。
我将准备一些具体的例子,以不同的计算方式来说明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应用。
3.4 练习活动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我将安排一些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我们将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并开始练习活动。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概念讲解;•计算演示;•练习活动;•游戏形式的预热。
结合以上的各种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评估方面,我将采用两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准备一份课后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节课主要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在预热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
在计算演示环节中,我注重了演示方式的多样性,运用了多种不同的例子,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场景。
9、五入调商-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五入到十、百的简单应用。
2.能够熟练运用五入到十、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口算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五入到十、百的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深入理解五入到十、百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使用五入到十、百的实例,例如计算超市购物时的零头,或者补足一些测量长度或面积时的数量。
2.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提出本课要学的知识。
2. 概念讲解1.五入的概念:指一个整数,如果末尾数是5或以上的,它就比这个数小一些;如果末尾数是4或以下的,它就比这个数大一些。
例如,16 和 14.3 五入到个位数是20和10,20.5时五入到个位数则是21。
2.调的概念:在将数值变成一个大约值时改变原来的数值,增加或减少一些数值,通常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例如,把32.61 调到十位数是30。
3. 示范操作1.在板书上写出一些整数,如85、65、45等,要求学生五入到十的位数,看谁最快完成。
2.继续将整数换成小数,例如35.8、75.3、64.5等,要求学生五入到百的位数,比较答案,并找出错误的地方。
3.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一些购物实例,例如购买三个89元的物品和一个38元的物品,学生思考如果使用五入到十的方式求得总价,来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4. 练习时间1.给学生几个练习题,以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五入调商的方法。
2.让学生自行解决五入到百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给予反馈。
5. 教学总结1.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五入调商的掌握程度。
2.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表现,并提醒学生今后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利用五入调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生活实例成功引出五入调商的概念,通过布置练习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游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五入调商这个方法。
【同步备课】第六单元第4课时用五入法试商(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六单元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用五入法试商。
教材中包含了关于五入法试商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操作,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为五入法试商的原理和运用,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2. 讲解五入法试商的原理:解释五入法试商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五入法试商的原理。
3. 演示五入法试商的操作: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五入法试商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五入法试商的过程。
4. 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五入法试商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示例题目。
七、作业设计例1: 235 ÷ 17例2: 382 ÷ 292. 答案:例1: 13例2: 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探索其他试商方法,如四舍五入法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五入法试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除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五入法试商的原理讲解“五入法试商的原理讲解”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用“五入”法试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入”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五入”法试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五入”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五入”法试商的原理。
2. 灵活运用“五入”法试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在除法计算中,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商?二、探究“五入”法试商(15分钟)1. 讲解“五入”法试商的原理。
2. 通过实例演示“五入”法试商的计算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五入”法试商的计算步骤。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五入”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进步。
四、拓展与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五入”法试商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互相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五入”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提前了解新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五入”法试商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讨论的态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五入’法试商”这一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五入”法试商的原理,并通过实例来掌握计算过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80页数学广场------五舍六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五舍六入"的方法来求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等凑整方法外还存在其他不同的求近似数方法。
2.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探索、合作、讨论、验证等学习过程,培养合理的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验凑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五舍六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在应用题中能正确灵活地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某位家教利用计算器为一个学生辅导数学,请你们也来尝试算一算,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互相讨论一下)(备注:小数除法虽没学,但计算器能算出小数结果.)
1、应用:一辆卡车一次最多可运送水泥25吨,现有水泥110吨需一次运完,至少需要派出几辆卡车?
110÷25=4.4(辆)答:至少需要派出4.4辆卡车。
(应使用进一法:≈5辆)
2、应用:体育超市手球16元/个,王老师用1000元最多能买几个手球?
1000÷16=62.5(个)答:1000元最多能买62.5个手球。
(应使用去尾法:≈62个)
3、填空:樱桃小丸子在母亲节为妈妈买了价值200日元的一条丝巾。
目前银行汇率100日元可换人民币5.9413元,照此计算,这条丝巾在中国相当于人民币售价(11.8826 )元。
(应使用四舍五入法≈11.88)
4、判断:1.4 m和1.40 m不但长度相等,精确度也相等。
(√)(应打×精确度不同)
学生讨论,反馈。
师生共同小结:求近似数的方法有: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
在求近似数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表示精确度,不能化简去掉。
(二)练一练:
将下列小数“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17.09 123.12 67.67 55.55 30.04 40.95
≈≈≈≈≈≈
教师小结: 凑整时,找准尾数是关键,是舍是入要分清,零占位表示精确度。
新知引入: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凑整方法吗?
看书P80页:有些超市和医院结算时自设“五舍六入”法。
二、探究新知:
(一)主动探究,大胆尝试。
1.你认为“五舍六入”凑整该怎样求近似数?(小组讨论)
结论:尾数最高位小于或等于5的舍去。
尾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6的就向前一位进1。
学生自主尝试,练一练:P80(同前面习题,比书上多两题有关0的凑整。
)
将下列小数“五舍六入”到十分位。
17.09 123.12 67.67 55.55 30.04 40.95
≈≈≈≈≈≈
与前面的“四舍五入”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2.讨论解决例题:
有些超市和医院结算时自设“五舍六入”:(兰溪路164号普陀区中心医院)一共要付148.10元,医保卡里扣了139.25元,还需支付多少元现金?
1.审清题意。
2.根据题意选择凑整方法。
4.列式计算。
148.10-139.25=8.85(元)≈8.8(元)
4.讨论:对这一题,老师有个疑问,你们有疑问吗?为什么发票上是8.80元,而不是8.8元?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可能因为电脑设置了人民币自动保留两位小数,它不会因为凑整到十分位而调整为一位小数。
)
(二)独立思考解答。
这家超市结算时自设“五舍六入”到0.1元,小白兔实际支付多少元?
7.67元≈7.7元
小结:解题时,只能对最后的计算结果进行凑整,不能在计算过程中先凑整,后计算。
(备注:用近似数计算是以前学的估算,而五舍六入是对一个准确数进行求近似值.)
(三)会钻空子的小狐狸:
小白兔支付了7.7元,可小狐狸说,它只付了7.6元就买到了同样的冰红茶和果酱,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狐狸分两次结帐。
)
1.7+5.9=7.6(元)
小狗熊听说分开结帐能少付钱,它每样都分开,分三次结帐,结果会怎么样?
1.7+3.0+3.0=7.7(元)
小结:学好数学很重要。
三、巩固应用:
1.“六一”节到了, 小亚、小巧、小胖和小丁丁去超市买学习用品送给低年级小朋友。
这家超市结算时采用的是“五舍六入”法到0.1元。
小亚买了每本2.48元的笔记本3本;
小巧买了每支3.59元的钢笔2支;
小丁丁买了每支 1.53元的铅笔5支;
小胖买了每个3.76元的笔袋2个。
他们实际各支付多少元?
2.48×3=7.44(元)≈7.4(元)
3.59×2=7.18(元)≈7.2(元)
1.53×5=7.65(元)≈7.6(元)
3.76×2=7.52(元)≈7.5(元)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反馈。
(备注:简单的小数乘法相信学生能自学运用.)
2.猜想验证:
先每人分别结帐“各”支付,再回校后自己求总数;与直接在超市“共”支付由收银机求总数,有区别吗?(日常生活中,要不要为一点点小钱而纠结,你们自己考虑吧。
)
7.4+7.2+7.6+7.5=29.7(元)
7.44+7.18+7.65+7.52=29.79(元)≈29.8(元)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备注: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四舍六入五成双等)
板书设计:
五舍六入
尾数最高位小于或等于5的舍去。
尾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6的就向前一位进1。
求近似数的方法有: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五舍六入法等。
凑整时,找准尾数是关键,是舍是入要分清,零占位表示精确度。
解题时,只能对最后的计算结果进行凑整,不能在计算过程中先凑整,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