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单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舍五入法的概念。
2.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 四舍五入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通过PPT和黑板演示,向学生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3. 演示四舍五入法的应用:通过PPT和黑板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 练习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四舍五入法的应用:通过PPT和黑板演示,向学生总结四舍五入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步骤。
2.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示例。
3. 四舍五入法的练习题目。
作业设计:1.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舍五入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步骤,学生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趣味数学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原理,能够正确进行四舍五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近似数和四舍五入的概念及求法。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PPT。
2.学生练习题。
3.小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1: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一下什么是整数,让学生通过题目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近似数。
比如:如果你花了1元钱买了一支铅笔,1元钱可以买多少个铅笔?显然,我们知道1元钱只能买一支铅笔,但是如果这支铅笔的价值有0.999元,那我们就可以算上一点点找零,再计算一下1元能买几支铅笔了。
这就提示我们,我们需要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Step2:近似数的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近似数,通过实例加深理解,让学生知道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近似数。
Step3:近似数的求法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求法,比如:如果我们想知道1米等于多少英尺,精确值是3.28083989501312英尺,很难记忆,所以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近似值:1米差不多等于3.28英尺。
2米差不多等于6英尺。
5米差不多等于16英尺。
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记忆这些近似数,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了。
Step4: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什么是四舍五入,例如:小明有10根筷子,他想把筷子分成3组,每组数量应该是多少呢?如果我们直接使用小学数学知识得到的答案是3.3333......,但是,我们不能把他分成这样的组,所以我们需要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Step5:四舍五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原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Step6:小组练习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理解了四舍五入的原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最终能够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操作,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参考教案二)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一)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求近似数的实用性.(二)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难点:掌握近似数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即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物中引出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的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表示.如:我们国家的领土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大约12亿;我们学校有学生大约1200人等等.这样做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接近200)206≈200用“≈”连接,“≈”叫做约等号.读作:206约等于200.讨论下面几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求的?314≈300(十位上的1不满5)325≈300(十位上的2不满5)336≈300(十位上的3不满5)347≈300(十位上的4不满5)那么我们进一步讨论284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怎样想的?284≈300(十位上的8满5,把十位、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向百位进1)继续进行小组讨论:395,486,573,264,358的数大约是几百?395≈400486≈500573≈600264≈300358≈400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归纳小结:要求三位数的近似数,关键是看它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也就是4或3,2,1)就把位和个位上的数去掉写成0.如果满5,(也就是5或6,7,8,9)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作“四舍五入”法.(三)巩固反馈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投影)(1)386≈400(2)247≈200579≈600739≈700462≈500305≈300758≈800428≈400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组讨论)相同点:两组题都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不同点:第(1)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满5,(大于或等于5),所以都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第(2)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不满5,(小于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舍掉改写成0.请同学们强调:把一个三位数改写成整百的近似数关键是什么?关键是看十位上的数是否满5,来决定四舍五入.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呢?出示:6250大约是几千?6250≈60006250百位上是2(小于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2.做一做.(投影)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独立写在本上)3845≈40002489≈20005290≈50004562≈50002908≈30008397≈8000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求一个四位数的近似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否满5,百位上的数不满5,直接把千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如果百位上的数满5,把千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向它的前一位进1)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总结: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作业:看书第20、21页.小资料〔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经常遇到.在多位数读写之后,教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与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小数取近似值做准备.取近似数的时候,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主要讲常用的把一个多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例如751872和754920,755830和758850,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751872和75492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1和4,不足一万的一半,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751872≈750000,754920≈750000.755830和75885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5和8,等于或大于一万的一半,把尾数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755830≈760000,758850≈76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可以依此类推.〔四舍五入法〕这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数按需要截取指定数位后,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称为“四舍”),这样得到的近似数值叫不足近似值;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为“五入”),这样得到的近似值叫过剩近似值.例如:20÷7=2.85714……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20÷7≈2.857(四舍)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20÷7≈2.86(五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新知识.教学例9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由于数字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说出206接近200,情绪自然很高,老师接着出示314,325,336,347这几个数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自己悟出“四舍”的方法,至于“五入”学生自然是自己获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这是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关键.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十八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2)明白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的算理;(3)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9)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能应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关键: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新授。
1、揭示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2、近似数的概念。
(1)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
而只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表示。
这样描述起来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2)准确数与近似数。
第20页第二自然段实例中的613是准确数。
600就是613的近似数;495是准确数,500就是495的近似数。
(3)谁能说出下面每个实例中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准确数的近似数,①一头肥猪重210千克,有时说大约200千克。
②一株大树高19米,有时说大约20米。
③一幢楼房高75米,有时说大约80米。
3、教学例9。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
浇了284棵杨树。
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9。
(2)读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求什么?(3)提问:206的近似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206接近哪个整百数。
(1)再问:如果把206变成216、226、236、246后,怎样求它们的近似数呢?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求这些三位数的近似数,就要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舍去。
改写成0,这叫“四舍”。
就求出了它们的近似数。
教师板书“206≈200”,并告诉学生“≈”叫约等号。
“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
(5)教写约等号“≈”。
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几遍。
(约等号写法,上坡下坡又上坡。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求近似数与四舍五入法目标年级: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值的近似计算。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程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超市购物时找零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有时候并不需要精确到每一元钱,而是可以用“大约”、“大概”的方式来描述。
从而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1. 近似数的概念:不是完全准确的数值,但能够反映物体的数量或大小的一种数字表示方法。
2. 四舍五入法:当一个小数部分是5或者大于5的时候,我们就向上一位进1;当小数部分小于5的时候,我们就不做任何改变。
(三)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将一些小数四舍五入到整数,或者将一些长的数字四舍五入到两位小数等。
(四)作业布置: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的实际应用题目,例如估算一下家里一个月的电费是多少,或者估计一下学校操场的周长等等。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使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机会运用这些知识,以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帮助。
《近似数》教学设计(9篇)近似数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舍五入”法是截取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知识源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实际灵活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四、新授(一)导入(复习导入)师: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之前小数乘法学习了哪些内容?生:小数成整数和小数成小数。
师:今天学习积的近似数。
一说到求近似乎,想一想,我们四年级学过求什么数的近似数?生:求小数的近似数。
师:还都记得怎么做吗?生:记得(忘了)。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看看谁掌握的最为牢固。
(PPT展示题目)求下列小数的近似数,并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要求:1、(精确到十分位)2、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通过做题,总结规律:1、先确定保留的数位,在要保留的数位下划条横线;2、将下一位上的数同“5”作比较,如果小于5,则舍掉;如果大于5或者等于5,则向前进1。
(四舍五入法)3、取近似数时,若末尾的“0”起到占位的作用,则不能去掉(二)情景导入例: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找同学读题两遍,让同学自己提取信息、列式,让同学到黑板上做题板书,并说出思考过程。
0.049×45=2.205≈2.2(亿个)竖式略答:此处强调两点,一个单位,一个答句不能丢。
(三)经典练习0.95×0.95(得数保留一位小数)0.95×0.95=0.9025≈0.9(竖式略)想一想,若此题改为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做?(做在练习本上)0.95×0.95=0.9025≈0.90(取近似数)(四)做一做(书上)P11现学现练,加深印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 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数,如123.456,要求学生将其近似到整数。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近似。
3. 教师总结:近似数是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四舍五入,使其成为一个更简单的数。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数,如123.456,要求学生将其近似到十分位。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近似。
3. 教师总结:在进行四舍五入时,我们要看保留的位数的下一位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保留的位数要进位;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则保留的位数不变。
4. 教师出示一个数,如123.456,要求学生将其近似到百分位。
5.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近似。
6. 教师总结:在进行四舍五入时,我们要看保留的位数的下一位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保留的位数要进位;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则保留的位数不变。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案式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近似数的概念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在算术和数学中准确性是必不少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用到近似数来得到一个大致的答案。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连续不断的数字串942974771847,我们需要得到这个数字串中的数字的近似值,并将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
这个放入一个计算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件挑战性的任务。
教案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教案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注重观察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风格和知识背景等方面,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的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何应用教案式学法来教授小学三年级学生如何求近似数,并将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呢?下面,我们将提供一份详细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3.掌握将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近似数的概念教师将数字串942974771847展示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计算其中数字的近似值。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数字串的规律来大致猜测每个数字的值。
例如,这个数字串中以9开头的数字显然是最大的数字,而以0结尾或以0开头的数字可能较小。
学生可以用这些规则来估算数字的大致值,然后将这些数字相加得到数字串的近似值。
第二部分:教师介绍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将向学生讲解计算近似数的方法。
教师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数字来演示计算近似值的过程。
例如:在计算642.34和848.56的和时,我们可以将642.34近似为700,将848.56近似为800,然后加上后得到150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近似值。
第三部分:教师讲解将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的方法教师将向学生讲解将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的方法。
教师可以用一个实例来演示四舍五入的过程。
例如:将数字85.6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首先我们将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与5进行比较。
教案名称:近似数的四舍五入一、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掌握近似数的四舍五入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近似数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1.掌握近似数的四舍五入的原理和方法。
2.运用近似数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近似数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十位数和百位数的示例卡片。
3.实际问题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数的加减运算,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近似数来进行计算。
请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吗?2.听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3.解释:近似数是指一个数和它最接近的整数。
比如,将3.6近似为4,将3.4近似为3Step 2:教学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方法1.出示十位数示例卡片:“67.8”。
2.询问学生这个数应该近似为哪个整数。
3.搜集学生的回答,并解释:这个数是67.8,它与最近的整十数相比较,如果小数点后的数大于或等于5,则近似为这个整十数;如果小于5,则近似为这个整十数减一4.将“67.8”近似为“70”,并解释近似数的意义。
Step 3:巩固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方法1.出示其他的十位数示例卡片,让学生进行四舍五入。
2.引导学生修改答案,并解释过程和原则。
3.出示百位数示例卡片,让学生进行四舍五入。
4.引导学生修改答案,并解释过程和原则。
Step 4:运用近似数四舍五入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1.出示实际问题练习题:小明到商店购买文具,共花费62.4元,近似为整数,应该是多少元?2.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答案的意义。
3.出示其他实际问题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答案的意义。
Step 5:总结与延伸1.对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方法进行总结和复习。
2.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哪些场景需要使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3.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实际问题计算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得并把握近似数的概念.2.使学生初步把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604=57-20=364=3006=729=3070=234=25+8=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教师明确:假如我们不需要专门准确的结果,能够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形.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1元,我们能够说花去了2元左右;又如:小明家路学校495米,我们能够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那个地点,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1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3)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专门广泛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96 0万平方千米)哪位同学明白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2.教师:以上一些数据,差不多上一些近似数.那么,怎么说如何样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呢?(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教师依照学生回答情形,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 0相差94,因此206最接近200,也确实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板书:206200(2)讲授约等号.教师:那个地点的是约等号,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3)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自己类推284的近似数是284300.3.讲授四舍五入法.(1)二百几十几的近似数有的是200,有的是300,讨论一下,什么缘故显现这种情形?依照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二百几十几的数,十位上的数是0、1、2、3、4时,它们都比较接近于200,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时,差不多上把百位后面的尾数会去,同时把会去的数位用0补足.假如二百几十几的数,十位上的数是5、6、7、8、9,它们比较接近于300,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是把那个数百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一.因此,284年的近似数确实是300,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板书)(2)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比如求几百几十几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第一看它十位上的数.假如十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的数,就把百位后的尾数舍去,改写为0;假如十位是5或者比5大的数,就把尾数改写为0,并向百位进一.4.反馈练习.(1)694大约是几百,并说出理由.引导学生明确:先看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9比5大,把尾数改写成0,还要向百位进一,写作694700.(2)6250大约是几千?三、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即依照要求省略它的尾数:假如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不满5,就把尾数舍去,改写为0;假如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为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四、随堂练习.1.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89 419 581 6792 88702.填空.(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_______页.(2)我班有学生43人,大约有_______人.(3)今天,小明买学习用具花去大约10元钱,小明可能花去了_____ __元或_______元.3.(1)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189 203 451(2)下面各数大约是几千?1120 5906 3005要练说,得练看。
教案名称: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合理判断和使用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四舍五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近似数的应用。
2.四舍五入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粉笔、纸张、铅笔、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近似数和四舍五入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处理方法,并概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近似数(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相邻的整数,比如23和24,并询问学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其他数字。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能存在其他数字。
2.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其他数字应该是多少,为什么。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适当引导。
3.教师梳理学生们的观点,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近似数。
三、巩固与拓展(10分钟)在小组合作下,让学生设定一些难题,参照所学方法求出近似数。
然后学生交换题目,验证彼此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近似数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学习四舍五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例如1、2、3、4、5、6、7、8、9、请学生根据这些数字卡片的规律,思考如何将小数或多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2.引导学生从两位数进行四舍五入的例子开始,逐渐掌握四舍五入的概念和规则。
3.通过多个实例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与拓展(10分钟)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然后交换题目,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四舍五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四舍五入的应用。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一)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求近似数的实用性.(二)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难点:掌握近似数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即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物中引出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的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表示.如:我们国家的领土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大约12亿;我们学校有学生大约1200人等等.这样做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接近200)206≈200用“≈”连接,“≈”叫做约等号.读作:206约等于200.讨论下面几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求的?314≈300(十位上的1不满5)325≈300(十位上的2不满5)336≈300(十位上的3不满5)347≈300(十位上的4不满5)那么我们进一步讨论284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怎样想的?284≈300(十位上的8满5,把十位、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向百位进1)继续进行小组讨论:395,486,573,264,358的数大约是几百?395≈400486≈500573≈600264≈300358≈400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归纳小结:要求三位数的近似数,关键是看它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也就是4或3,2,1)就把位和个位上的数去掉写成0.如果满5,(也就是5或6,7,8,9)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作“四舍五入”法.(三)巩固反馈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投影)(1)386≈400(2)247≈200579≈600739≈700462≈500305≈300758≈800428≈400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组讨论)相同点:两组题都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不同点:第(1)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满5,(大于或等于5),所以都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第(2)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不满5,(小于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舍掉改写成0.请同学们强调:把一个三位数改写成整百的近似数关键是什么?关键是看十位上的数是否满5,来决定四舍五入.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呢?出示:6250大约是几千?6250≈60006250百位上是2(小于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2.做一做.(投影)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独立写在本上)3845≈40002489≈20005290≈50004562≈50002908≈30008397≈8000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求一个四位数的近似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否满5,百位上的数不满5,直接把千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如果百位上的数满5,把千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向它的前一位进1)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总结: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作业:看书第20、21页.小资料〔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经常遇到.在多位数读写之后,教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与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小数取近似值做准备.取近似数的时候,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主要讲常用的把一个多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例如751872和754920,755830和758850,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751872和75492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1和4,不足一万的一半,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751872≈750000,754920≈750000.755830和75885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5和8,等于或大于一万的一半,把尾数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755830≈760000,758850≈76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可以依此类推.〔四舍五入法〕这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数按需要截取指定数位后,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称为“四舍”),这样得到的近似数值叫不足近似值;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为“五入”),这样得到的近似值叫过剩近似值.例如:20÷7=2.85714……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20÷7≈2.857(四舍)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20÷7≈2.86(五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新知识.教学例9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由于数字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说出206接近200,情绪自然很高,老师接着出示314,325,336,347这几个数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自己悟出“四舍”的方法,至于“五入”学生自然是自己获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这是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关键.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课题:做个精明旅游者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三章第二节旅游中的数学教学目标(能力渗透点):(1) 通过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感受到乘法的含义,把抽象的符号生活化、现实化,让学生更容易接收(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展学生个性(3) 制定旅游计划知识渗透点:100以内的乘法德育和情感渗透点:培养生活中利用数学的能力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作用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录像带(大连风景,2分钟)、旅游资料教学过程:一、温故算一算:① 2 3 ②7 4×1 5 ×1 4 ̄ ̄ ̄ ̄ ̄ ̄ ̄ ̄③31×30=④教师旅游团有28人去游览世界公园,每张门票60元,应付多少元?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五一”已经过了,“五一”的时候有谁去了旅游?请学生说一说旅游的情况。
《近似数》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
2.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 近似数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似数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 教学难点:四舍五入法的运用,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2. 采用讲解法,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4. 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3. 学生用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钱的近似计算,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近似数的概念,介绍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七、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近似数的应用,进行实践操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近似数应用能力,如购物找零钱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是否有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十、拓展活动1. 开展近似数估算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分享调查成果。
3.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近似数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整数和分数的比较,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吗?生:近似数就是与准确数相近的数。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
2.讲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四舍五入的概念。
四舍五入是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它的原则是:如果要保留的位数的下一位数大于等于5,就向前进一位;如果小于5,就舍去。
例如:我们要保留整数10的个位数,它的下一位数是0,小于5,所以我们舍去,得到10的近似数为10。
3.演示四舍五入的过程师: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四舍五入的过程。
(1)保留整数10的十分位,下一位是0,小于5,舍去,得到10.0。
(2)保留整数12的个位数,下一位是2,小于5,舍去,得到12。
(3)保留整数14的十位数,下一位是4,小于5,舍去,得到10。
4.练习四舍五入师: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四舍五入。
(1)保留整数15的个位数。
生:15的下一位是5,大于等于5,所以我们要进一位,得到20。
(2)保留整数18的十位数。
生:18的下一位是8,大于等于5,所以我们要进一位,得到20。
(3)保留整数23的百位数。
生:23的下一位是3,小于5,所以我们要舍去,得到20。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们掌握了四舍五入的规则了吗?生:是的,老师。
6.应用四舍五入解决实际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明的身高是1.45米,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他的身高近似数。
生:保留整数1的十分位,下一位是4,小于5,舍去,得到1.4米。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篇1课题:近似数第8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求近似数、四舍五入》四舍五入近似数教学目标:1.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 掌握四舍五入的原则;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近似数和四舍五入。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求近似数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二、讲授(15分钟)1. 解释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指一个数以一定的精度逼近另一个数的过程。
2. 解释四舍五入的原则:如果一个数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大于等于5,那么这个数就要取整数部分加上1;如果小于5,那么这个数就取整数部分;如果等于5,并且后面还有其他数字,那么这个数也要取整数部分加上1;如果等于5,并且后面没有其他数字,那么这个数就要看整数部分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进位,偶数不进位。
3. 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别计算并应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计算出以下算式的近似数,并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取整操作:a. 4.2 + 3.8b. 7.6 - 3.4c. 2.5 × 1.8d. 9.9 ÷ 2.42. 随机抽几组同学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拓展(10分钟)1.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到四舍五入和近似数?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一个小数保留若干位小数。
五、总结(5分钟)1. 要求学生回答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2.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的原则;3.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的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范文最新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案——《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能应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关键: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1 / 6
一、新授。
1、揭示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2、近似数的概念。
(1)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
而只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表示。
这样描述起来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2)准确数与近似数。
第20页第二自然段实例中的613是准确数。
600就是613的近似数;495是准确数,500就是495的近似数。
(3)谁能说出下面每个实例中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准确数的近似数,
①一头肥猪重210千克,有时说大约200千克。
②一株大树高19米,有时说大约20米。
---------------------------------------------------------------范文最新推荐------------------------------------------------------
③一幢楼房高75米,有时说大约80米。
3、教学例9。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
浇了284棵杨树。
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9。
(2)读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求什么?
(3)提问:206的近似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206接近哪个整百数。
(1)再问:如果把206变成216、226、236、246后,怎样求它们的近似数呢?
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求这些三位数的近似数,就要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舍去。
改写成0,这叫四舍。
就求出了它们的近似数。
3 / 6
教师板书206≈200,并告诉学生≈叫约等号。
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
(5)教写约等号≈。
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几遍。
(约等号写法,上坡下坡又上坡。
)
(6)再问:284接近哪个整百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
刚才前面举的数都是十位上不满5的数,而284十位上的数满5了吗?284超过了250,更接近300,所以如果十位上的数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的数改写成0。
同时要向百位进一,这叫五入。
这样就求出这个数的近似数。
284的近似数是300。
教师板书:284≈300读作284约等于300。
(7)试比较求206和284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相同点是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改写成0。
不同点是尾数最高位上的数不满5时,舍去尾数、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满5时,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范文最新推荐------------------------------------------------------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题目。
(1)学生独立做完第1、2两题。
(2)指名学生报出结果,集体订正。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79288213247450760063998990
3、小结。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也就是4或3、2、1,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也就是5或6、7、8、9,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检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21页所学的内容。
5 / 6
四、作业。
做练习五的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