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的宋庆龄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8
宋庆龄简要评述宋庆龄被誉为我们的国母,国家的瑰宝,民族的精英,时代的英雄,人民的儿女。
我想在这里对于她过多的赞美之辞可以省略,简要的阐述下我对宋庆龄这位革命的志士的一些简介。
一、情感上的宋美女根据一些史料,宋庆龄出生于一个生活方式相当欧化的传教士家庭,家中三姐妹三兄弟,并且在美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童年时期就有幸摆脱了当时青年难以摆脱的封建思想的禁锢而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光照。
这样一个家境富裕、文化素养超群,衣食无忧的富家小姐却也饱受了爱情的考验。
家庭的阻拦没有成为她的阻碍,年龄的差距也没有阻止她的脚步,毅然决然的同志同道合也是她少时就崇拜的偶像孙中山结成连理。
在感情上,不得不说,宋美女是个开放,为追求自己真爱而愿付出一切的时代真女性。
爱情上,她是独立的,至今也不会有多少人有勇气选择自己的爱情,但是在那个年代,她面对了,这值得我们钦佩。
并且在往后的经历中,她用行动表明了对于孙中山至死不渝的爱。
(史料: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在这次叛乱中,宋庆龄完全抵抗,却也因极度紧张和疲劳,在逃难中小产,此后在无生育)。
二、革命上的宋斗士只有民族革命运动兴起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才为中国妇女施展自己的才智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宋庆龄就是在中国旧民族主义革命中受到陶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特殊身份作出了独特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建树了光辉业绩的杰出历史人物。
她承担了她所生活的时代提出了一些重大历史任务。
(1)促成、坚持和发展了孙山的革命三民主义;(2)促成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呼吁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3)在救济福利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宋庆龄生前说过:“假如一切事情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愿意同样地生活。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宋庆龄鞠躬尽瘁,奋斗不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她给我的最大启示,其奋斗如此、其激情如此,对于这样一位标志性的时代女性,我想她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她的高风亮节、她的睿智勇敢、她的不屈不饶是在我读完《宋庆龄传》给我最大的感受,革命尚的宋斗士不愧为这一称号。
《宋庆龄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作为一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一直以坚忍、智慧的形象享誉国内外。
7岁那年,她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去中西女塾上学时不曾哭泣;14岁,她携妹妹宋美龄离开亲人赴美留学时不曾哭泣;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期间,叛军的子弹两次掠过她的鬓角,她没有哭泣;孙中山逝世后,她也没有哭泣。
可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也有十分柔情的一面,她曾有过4次不为人知的哭泣……第一次哭泣:家人反对自己与孙中山的婚事1915年6月,宋庆龄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
她这次回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探望自己的双亲,二是向父母坦陈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
到家后的第二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就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征求父母的意见。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老朋友,这一年他已49岁,而宋庆龄才22岁。
宋嘉树无法接受这门婚事,他望着站在一旁的女儿,毫不留情地说道:“孙先生是一位伟人,可他又是一个老人,你怎么能同他结合呢?这完全不可能……”一向听话的宋庆龄却执著地说:“不,他才49岁……”“女儿啊,你真是不尊重自己,不爱惜自己。
你的未婚夫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你为什么偏偏要和他结婚?你为什么不怕亲朋好友耻笑?你为什么硬要坚持这门极不合适的亲事?”宋嘉树生气地说。
宋庆龄憋红了脸说:“孙博士年纪大了点,这又怎么样?年岁大点就不能和年轻女子结合吗?他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个卓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现在是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领袖,正在为实现他所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重,不值得爱吗?”宋嘉树摆摆手,打断宋庆龄的话,发出了最后通牒:“宋家门里容不下老女婿,你要和孙中山结婚,就别进宋家的门!”宋庆龄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如此“无情”,而且自己的母亲和大弟宋子文都反对这桩婚事,想到这里,她鼻子一酸,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这是宋庆龄记忆中的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离家出走远走高飞1915年10月,宋庆龄从东京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她的父母不仅反对她和孙中山结合,甚至把她软禁在家中,还为她匆忙地另择门婿。
革命先烈故事宋庆龄的勤学精神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先烈,她以勤学精神闻名于世。
本文将着重介绍宋庆龄的勤学精神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宋庆龄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她在中国近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她对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痛苦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随着她觉醒于社会问题,她决定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宋庆龄深知自己缺乏知识与经验,她意识到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于是,她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学术研究。
她努力攻读外国语言和政治经济学,以便更好地了解西方的先进思想与制度。
通过不断地学习,她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倡导者。
宋庆龄的勤学精神不仅体现在她个人的学术成就上,更体现在她对于教育事业的追求与关怀上。
她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她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进步与改革。
她积极参与并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倡导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培养有国家责任感和社会伦理的新一代青年。
她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法规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她在政府中的位置,为教育事业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宋庆龄的勤学精神在她的政治生涯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她担任过多个政府要职,并在这些职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通过深入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状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她关注农民问题,积极推动土地改革,提倡农民的权益。
她也关注劳动者的权益,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争取劳动者的权益。
她的政治智慧和学术素养使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通过对宋庆龄的勤学精神的了解,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她个人的奉献和贡献,更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勤学精神不仅意味着不断追求知识,更意味着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勤学精神,我们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总之,宋庆龄以她的勤学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我们的时代英雄宋庆铃读后感摘要:一、引言:时代英雄宋庆龄的背景介绍二、正文:一、革命事迹宋庆龄出生于一个爱国家庭,她的父亲宋嘉树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家。
受家庭影响,宋庆龄青年时期便投身革命事业。
她曾陪同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活动,担任他的英文秘书,为推翻满清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广州革命政府时期,她担任要职,积极参与政治决策。
二、教育事业贡献宋庆龄深知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她致力于创办高质量的教育机构。
1927年,她创立了宋庆龄基金会,致力于培养优秀青年。
她还关心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
她的努力使得众多优秀人才得以涌现,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宋庆龄关心妇女儿童的福祉,她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妇女解放。
她曾多次发表演讲,呼吁保障妇女权益。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儿童福利工作,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她的推动下,我国的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
四、外交事务参与宋庆龄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曾多次代表我国出席国际会议,宣传我国的主张,争取国际支持。
她的卓越表现为我国赢得了尊重,促进了国际合作。
【宋庆龄的精神品质解读】宋庆龄身上展现出了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她的一生都在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奋斗。
她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宋庆龄对我们的启示】宋庆龄的一生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坚定信仰,为国家民族的事业奋斗终身。
其次,我们要关心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
最后,我们要具备国际视野,为我国的发展争取国际支持。
【结束语】时代英雄宋庆龄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让我们怀念她的丰功伟绩,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宋庆龄:献身革命的“国之瑰宝”作者:江北来源:《妇女》2019年第03期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回国后接任姐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近70年的革命生涯。
当宋庆龄走进孙中山的生活后,她说,“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
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
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
”1915年10月25日,22岁的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乘船到日本,与大自己27岁的正在流亡中的孙中山在东京结婚。
二十多岁的她在总理夫人的位置上,衣着打扮都偏向端庄稳重。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叛变革命,袭击孙中山。
“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宋庆龄坚持让孙中山先行安全撤离,后撤离的宋庆龄躲避不及,為此劳累奔波流产,终身不育。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她于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了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
在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给他写信鼓励说:“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物资,支援抗战,运往抗日根据地。
她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如白求恩等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
1941年1月,宋庆龄到达重庆后,开展“保盟”工作。
宋庆龄生平简介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学习宋庆龄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继承和发展她的未竞事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她光辉的革命一生,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她的一生做以下概括介绍。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
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
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
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
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
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
宋庆龄关键词:奉献品质生平摘要:毕生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之后担任妇联主席。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称为“国之瑰宝”。
她晚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人民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捐献房屋、汽车和稿费1928年,宋蔼龄出资在庐山兴建一幢别墅,赠送给大妹宋庆龄,供她来山休息之用。
宋庆龄在解放前曾三上庐山,都是住在这幢别墅里。
1953年7月,她到江西视察工作,特地来到阔别18年的庐山旧居――河西路51A号私墅,看了后,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好。
现决定从今天起,将此房交给国家,由庐山管理局统管。
”翌日又叫秘书向管理局补缴了从1949年至1953年的房地产税,并补发了看房工人的工资。
接着,宋庆龄又在省、地为她举行的茶会上表示:“登山公路通车了,庐山管理局没有小车,我这次带来的一部黑色福特小轿车,也赠送给管理局使用,作为我在建国后首次来山留下的纪念。
”宋庆龄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将历年稿费的大部分收入,捐献给妇女和儿童慈善事业,自己全靠工资生活。
她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愿将私宅、私车捐为公有,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
因为我有工资生活,其余钱交给救济总会使用,也能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享受“皇家”待遇,心不安建国后,宋庆龄因生活、工作需要,常在上海、北京两地往来,而她是国家副主席,故在北京的时间较多。
最初她的北京寓所是在道路狭窄、环境嘈杂的方巾巷,中央准备为她新建住宅,她婉言谢绝,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需要很多钱,我不能占用国家资金。
”后来国务院于1960年安排她迁入西河沿居所,那里虽然环境好些,但房子潮湿,导致她的关节炎经常发作。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早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了一篇关于宋庆龄的文章:《我不能失信》。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孩童时代的宋庆龄的一句:“我不能失信”,是否使你重新省视自己?我对别人的允诺,每一句都做到了吗?我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吗?“言而不行,言无信也。
”诚实守信,如一根火柴散发的微光,虽弱,却可以燃亮心房;诚实守信,如一片小小的绿叶,虽薄,却可以倾倒季节;诚实守信,如一朵小小的浪花,虽小,却可以飞溅海洋!我对守信的理解是:答应别人办了事,就要把它干好;如果只答应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
有可能,你会因为不守信用失去了一份友谊;有可能,你会因为不守信用失去一份尊敬;还有可能,你会因为不守信用失去一份权力……还有还有,还有很多,你会因为不守信用失去很多很多!!!坚守自己的诚信,这是很难得的品格。
这种品格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
也会赢得别人的友谊和敬佩。
怎么成为一个守信用的人,首先要从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
当不便说真话时,也不要编造谎言,不要去重复一些不真实的流言,不要贪小便宜等等。
这些方法可能是微不足道,但这是建立诚信的第一步。
宋奶奶长得非常端庄漂亮,又出身名门,但却没有一丝的骄、娇二气,她执意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投身到艰苦危险的革命活动之中;宋奶奶坚持革命的目标,历经坎坷,不畏艰难,不顾个人安危创办了“中国福利协会”,全力资助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宋奶奶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兴办实事,创办了《儿童时代》中国第一版杂志,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培养工作,并为之倾注了祖母般的博大爱心;宋奶奶虽位居国家领导,却没有一丁点的官腔官架,一生总是谦逊和蔼、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富有爱心,她始终和人民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