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建设项目建议书
- 格式:doc
- 大小:328.50 KB
- 文档页数:13
民族营造技艺建筑案例那我给你讲讲侗族的鼓楼建筑吧。
在侗族的村寨里,鼓楼就像一个超级明星建筑。
你看啊,侗族的能工巧匠们全靠自己的双手和世代相传的营造技艺来打造鼓楼。
鼓楼一般都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哦,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大积木。
这些工匠们从挑选木材开始就特别讲究。
他们会找那种质地坚实又耐腐蚀的木材,就像给鼓楼选最棒的“骨架”。
然后呢,鼓楼的造型也很独特,有多层的飞檐,一层一层往上叠,就像要冲破天际似的。
飞檐的角还向上翘起,就像鸟儿展翅欲飞一样,特别灵动。
比如说贵州从江的增冲鼓楼,它可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站在村寨中间,那气势,高大又雄伟。
里面的结构那叫一个巧妙,榫卯相接得严丝合缝。
村民们平时都聚集在鼓楼下面,聊天、议事、唱歌、娱乐,鼓楼就像是侗族村寨的心脏,把大家都凝聚在一起。
这增冲鼓楼啊,就是侗族营造技艺的一个超级棒的案例,向全世界展示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建筑审美呢。
再说说傣族的竹楼。
傣族生活的地方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就是他们适应环境的杰作。
傣族的工匠们用竹子编织出一个个居住的小天地。
竹楼的建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竹子,那些粗细均匀、柔韧性好的竹子是首选。
竹楼一般是两层的,下层架空,用来饲养家禽家畜或者堆放杂物。
上层住人,周围还有宽敞的露台。
从外面看,竹楼就像一个精致的大竹笼。
整个竹楼的搭建全靠竹篾绑扎,就像给竹子们来一场精心的“捆绑派对”。
竹楼的屋顶坡度很大,这样在雨季的时候雨水就能很快流走啦。
像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些傣族村寨里的竹楼,那就是傣族营造技艺的鲜活展示。
人住在里面,通风又凉快,还能听到竹子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特别有自然的感觉,感觉就像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
关于建议建设老鼓文化广场的议案近年来,东华镇政府高度重视老鼓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在政府的支持下,已对老鼓文物进行了大量保护措施。
今年又将原东华镇老鼓文化历史展览馆扩建为老鼓文化广场,这既是对原老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提高乡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老鼓古韵犹存,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和保护好老鼓文化,以老鼓乐作为主要展示载体,东华镇政府将拟在老鼓文公园内新建一座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广场。
该广场以纪念老鼓为主题,集文化性、休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一、广场布局广场按照文化性、休闲性、趣味性三大要素进行布局,充分发挥老鼓文化广场的独特作用,努力把老鼓文化广场建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是设立在老鼓文公园内。
二是规划在老鼓文公园内增设一个大型的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
三是将现有的3个入口广场改造为老鼓公园入口广场,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小亭、凉亭等观赏性植物。
四是根据原有老鼓文公园内古树参天、亭台楼阁等建筑材料作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风格设计,主要为仿古风格,增加一些绿色景观植物种植等。
五是增加小亭、凉亭及部分老鼓文景观小品,以凸显老鼓文化主题。
六是在广场东侧规划设置一个小型停车场(约100平方米)。
二、主题设计广场将分为三个区域:主要以鼓乐表演为主,同时配套具有一定休闲功能的小广场;主要以休闲平台为主,同时配套具有一定趣味功能的休闲椅;主要是休闲娱乐、健身活动为主。
即:1、文化区:广场上将设置老鼓广场,供游人休息,有文字介绍;通过对古老鼓资料进行收集,可以展示老鼓的起源、发展、传承以及东华镇老鼓发展历程;通过设置老腔唱段展示;通过举办老鼓民俗活动,将丰富群众娱乐生活;还可以展示东华镇的老鼓文化;以纪念老鼓为主题,建设老鼓文化展示馆;对部分老鼓史料进行收集,进行陈列和展示,供游人阅读和鉴赏;还可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举办。
2、休闲区:通过设置健身小径、休闲椅、石桌椅、花池和喷泉等设施作为休闲空间;安装供游客休息的座椅、石凳等设施;以增加广场的趣味性;在休闲空间内设置有老鼓文碑刻等相关文化宣传材料及文化展牌;以游客喜爱且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景点为主,并设置有关景点或标志;结合东华镇老鼓古韵景观,建设内容有老鼓广场、休闲亭、石桌椅、花池等设施建设内容。
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研究与传承探索作者:李立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侗族作为湖南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建筑形式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侗族传统文化和建筑营造技艺由于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有很大一部分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传统建筑的构件形式、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研究;传承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140-01作为侗族传统的建造技艺代表建筑,鼓楼、风雨桥、寨门、戏台的营建技艺代表了侗族建筑技术和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侗族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鼓楼更是在侗族文化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本文研究鼓楼建筑对于了解和推广侗族文化,保护侗族民族风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侗族鼓楼建筑概述(一)鼓楼的文化意义关于鼓楼的历史由来目前无权威史记或者文献可作考证,根据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记载推断,最早期的鼓楼并非以现在的形式出现,它只是用于祭祀的一堆对垒的建筑物,侗语又称“百”,其造型简单粗糙,远不能与现在的鼓楼相提并论。
在侗族人眼中,鼓楼是村寨的核心,侗族人自古便有“未建寨,先立楼”之说,没有鼓楼的地方,人们便临时砍一棵杉树,代替鼓楼立于基址或场地中央。
鼓楼形如杉树,且由杉木建造而成,侗族人看见鼓楼就如看见心中的杉木一样,有鼓楼在村寨里,它能给村寨的人们带来安定,保佑家族人丁兴旺,给侗族人一种精神寄托和向上的力量源泉。
鼓楼立架在夜间进行,主架立好后要求天刚好大亮,太阳冉冉升起,象征生命的勃勃生机、蒸蒸日上的态势。
鼓楼平面檐角都是四边形、六边形或者八边形,全为偶数,象征天地、阴阳、男女的组合。
鼓楼的檐层均为奇数,属可变之数,取其“活”意,比如一座鼓楼是由一根雷公柱、四根主柱和十二根檐柱建成的话,它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其结构寓意“日久天长”。
侗族文化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侗族文化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手工艺等方面。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变迁,侗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推动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我们策划了这个侗族文化项目。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培养侗族文化传承人才,提高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3. 打造侗族文化品牌,推动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三、项目内容1. 建立侗族文化博物馆收集、整理和展示侗族文化遗产,包括建筑模型、服饰、乐器、工艺品等。
设立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侗族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开展侗族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侗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举办侗族文化节每年定期举办侗族文化节,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民俗展示、美食体验等活动。
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游客等参加,扩大侗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侗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
3. 开发侗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具有侗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服饰、工艺品、食品等。
推出侗族文化旅游线路,包括参观侗族文化博物馆、体验侗族民俗、品尝侗族美食等。
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推广侗族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培养侗族文化传承人才设立侗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基金,支持侗族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侗族文化。
开展侗族文化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对侗族青少年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
建立侗族文化传承人才库,为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 1])完成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开展项目宣传和推广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 2])启动侗族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包括选址、设计、装修等。
侗寨鼓楼研究报告一、引言鼓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贵州地区的侗寨鼓楼尤为著名。
本篇研究报告将对侗寨鼓楼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了解其特点、历史背景以及与侗族文化的关系。
二、侗寨鼓楼的历史背景2.1 侗族的起源与发展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历史悠久。
他们以水稻种植和手工艺制作为主要生计,生活在山区和水乡地区。
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社会制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
2.2 鼓楼在侗族社会中的地位侗族社会中的鼓楼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
鼓楼通常建在侗族聚居的村落中心,作为村民们举行庆典、集会、表演和祭祀等活动的场所。
鼓楼具有宗教、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多重功能,对于侗族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侗寨鼓楼的特点3.1 建筑结构侗寨鼓楼通常由石头、木材等材料建造而成,高耸挺拔。
鼓楼一般有三层或五层,每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
鼓楼的顶部通常有一个大型鼓,可以用来鸣放音乐。
3.2 装饰风格侗寨鼓楼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
外部墙壁常常用彩绘和雕刻进行装饰,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花纹。
内部的柱子和梁木也经常被雕刻成精美的造型,展示了侗族的传统美学观念。
3.3 社会聚集地侗寨鼓楼作为社会聚集地,经常举办各种庆典和集会活动。
这里是人们互相交流、传递信息、聚集心情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参加舞蹈、歌唱以及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体验侗族的独特魅力。
四、侗寨鼓楼与侗族文化的关系4.1 宗教与信仰侗寨鼓楼是侗族人民开展宗教和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鼓楼中,人们举行祭祀和祈福仪式,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虔诚。
鼓楼也是侗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传承地。
4.2 文化传承侗寨鼓楼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鼓楼中,人们举行传统舞蹈、歌唱、戏剧等表演,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
同时,鼓楼也是侗族文化交流和传统技艺传授的重要场所。
4.3 社会组织侗寨鼓楼在侗族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组织功能。
通道县侗族鼓楼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作者:李立蛟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通道侗族鼓楼的营建技艺代表了侗族技术和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侗族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文探讨了通道鼓楼的建筑形式与营建技艺,并对其传承和保护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通道;侗族鼓楼;营造技艺;建筑形式;结构形式;传承;策略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139-02侗族是湖南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之一,其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通道县作为湖南侗族文化的重要保留地,留存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手工技艺,其中侗族传统建筑最具代表。
鼓楼作为侗族建筑最具代表的经典建筑文化,其营建技艺代表了侗族技术和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侗族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道县市侗族鼓楼聚集地,鼓楼数量和形式都是湖南现存最多和保护最完整的,可以说湖南侗族的鼓楼建筑,通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一、通道侗族鼓楼的基本建筑形式和结构形式通道县全称为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的南端。
通道处在一个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
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缘性优势为通道侗族文化的完善保护提供了可能性。
要理解通道鼓楼的营建技艺,必须先来了解它的平面组合方式,以及空间的构成模式等要素。
(一)平面组合模式鼓楼的平面组合模式两种,分别为单个平面模式和组合型平面模式。
单个平面模式又有矩形平面和正方形平面之分,在通道县比较常见。
组合型的平面模式,则是鼓楼与其他建筑式样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鼓楼与门楼;鼓楼与鼓楼;鼓楼与戏台;鼓楼与长廊四种类型。
在现在的通道县,“鼓楼与门楼”和“鼓楼与戏台”尚有迹可循,另外两种则十分少见。
可见复杂的建筑技艺正在消减和消失。
在通道现留存的鼓楼中矩形平面构成的居多。
鼓楼平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开间,一般情况下,两侧开间尺寸相同,中间明间尺寸则不确定性,三个开间尺寸的变化导致矩形平面的鼓楼呈现出横长矩形和纵长矩形两种模式。
一、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侗族鼓楼二、项目概况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
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
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
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
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达二十余米,十三层次;黎平纪堂侗寨一寨就有三个鼓楼,侗寨风光可说十足了。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
未优先标记,其他用材不得取用。
可见打上标记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
鼓楼大都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国际国内的旅游发展倾向,为我们开发鼓楼旅游,建立鼓楼旅游大省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现代旅游过程中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追求神的享受和满足。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30%的外国旅游者认为旅游的第一吸引物是风光名胜和文化古迹。
而认为旅游吸引物是少数民族风情的则占70% 。
早在90年代,独特的民俗风情就以逐步成为国内旅游者的新的吸引点。
1995年中国年民俗风情旅游年的到来,标志这我国民俗风情以进入黄金季节。
2、贵州发展鼓楼民俗旅游前景广阔俗语有云:"越是民俗的,就越是世界的"。
贵州的民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我国是少有的,只要好好开发利用,必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
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色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侗族鼓楼并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进行研究和设计。
研究背景中,我们将从侗族鼓楼的历史演变、文化意义以及现状等方面入手,探讨传统侗族鼓楼与现代公共设施设计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侗族鼓楼的特色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情况。
这一背景下,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侗族鼓楼的特色融入现代公共设施设计中,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同时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在传承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的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通过研究该主题,旨在挖掘侗族鼓楼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其融入现代公共设施设计中,为城市提供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物。
通过研究现代公共设施的设计理论和原则,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侗族鼓楼特色进行设计,提升公共设施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文化内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未来侗族地区的公共设施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推动当地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1.3 研究意义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将侗族鼓楼特色与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方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有助于提升公共设施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侗族鼓楼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融入现代公共设施设计中,能够使公共空间更具文化氛围,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宣恩县侗族鼓楼建设项目建议书一、总论㈠项目名称:侗族鼓楼㈡建设性质:新建民族特色重点工程㈢项目建设单位:主管:宣恩县人民政府承办:县民宗局、县建设局、珠山镇人民政府㈣建设地点:宣恩县珠山镇辖区㈤项目申报单位:宣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㈥项目规模:侗族鼓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为双层宝顶,高49.9米,共29层重檐;房屋等附属工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总投资2000万元。
二、项目背景和必要性㈠项目建设背景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带来的历史机遇。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建设,特别是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及荆州市对我县进行对口支援,给宣恩县带来了的历史机遇。
对县城进行“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园”的整体建设,充分利用宣恩侗族传统文化厚重底蕴,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精品,为发展民族经济增添新活力,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整体提升民族工作素质。
㈡投资的必要性⒈是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需要。
“旅游升温战役”正在宣恩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宣恩县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突出以侗族文化为主的民族特色来实施“贡水民族风情走廊”建设,将形成地域性强、特色浓郁、品位较高的民族特色旅游项目亮点工程,有力推动宣恩“旅游升温战役”的施行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⒉是贯彻省政府“适度集中、突出重点、综合平衡、办成大事”的十六字方决策的需要。
宣恩县侗族鼓楼建设项目是宣恩县城镇建设和改造总体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建设民族特色旅游景点和民族风情景观将是一大创新举措,将大大提升宣恩县城的民族传统文化品位。
⒊是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利用贡水河资源,开发建设“贡水民族风情走廊”项目,彰显宣恩地域特色,以侗族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发民族特色旅游,把宣恩游融入三峡—恩施—湘西—张家界大民族风情游中,开发民族工艺品市场,促进民族饮食游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等,从而使民族特色旅游成为宣恩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让当地广大群众创业增收,加速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又好又快发展。
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研究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公共设施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将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与现代公共设施相结合,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黔东南侗族鼓楼的特色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聚居区的重要标志和文化载体,其独特的建筑形式、精美的雕刻工艺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形式:黔东南侗族鼓楼一般为木结构,多层,高大而雄伟,建筑形式独特,通常分为底层、中层和顶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2. 雕刻工艺:黔东南侗族鼓楼的外墙、门窗等部分通常进行精细的雕刻,雕刻内容多为民俗图案、花草植物等,造型精美,寓意深远。
3. 文化内涵: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鼓楼下设有侗族文化陈列馆,陈列着鼓楼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游客提供了了解侗族文化的机会。
二、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的研究方向现代公共设施设计旨在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实用性:现代公共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实用性,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例如提供舒适的座椅、便捷的通道、规范的标识等。
2. 美观性: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应注重美观性,使人们在使用时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例如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增添艺术感。
3. 文化融合: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特色,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使用设施时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三、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黔东南侗族鼓楼作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的创作灵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研究:1. 建筑形式:可以借鉴黔东南侗族鼓楼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将其运用于公共设施的设计中,通过多层次的空间结构,增加功能空间和空间层次感。
2. 雕刻工艺:可以将黔东南侗族鼓楼的精美雕刻工艺运用于公共设施的装饰中,例如在座椅上雕刻出民俗图案或者文化元素,以增加设施的艺术感。
侗族鼓楼重大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传统文化中,侗族的鼓楼脍炙人口,成为了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鼓楼是侗族聚居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集合民族文化、艺术、宗教、社区生活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中心。
每年,侗族鼓楼都会举办一系列的重大活动,吸引着大批侗族民众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侗族的丰富文化。
为了丰富鼓楼的活动内容,提升侗族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侗族的独特魅力,特制定了本次侗族鼓楼重大活动的策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传承侗族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保护和传承侗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侗族文化的认同感。
2. 提升侗族文化影响力:通过本次活动的宣传推广,提高外界对侗族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扩大侗族文化的影响力。
3. 促进侗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举办活动,吸引游客来访,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侗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三、活动内容本次侗族鼓楼重大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阶段一:准备阶段(前期准备工作)1.成立组织策划团队:指定一支专业的组织策划团队,包括活动策划者、执行者、宣传者等,负责整个活动的筹备与执行。
2.制定活动方案:组织策划团队根据当地侗族文化特点和参与人群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内容等。
3.营销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阶段二:活动开展阶段1.开幕式:在鼓楼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幕式,由鼓楼楼顶上的鼓手表演一曲激昂的鼓乐,标志着活动的正式开始。
2.文化展览:在鼓楼内设立文化展览区域,展示侗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品、手工制品、文化历史等,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说和讲解。
3.传统表演:在鼓楼广场举行各种传统表演,如侗族歌舞、竹竿舞、竹器制作等,吸引人们观赏和参与。
4.侗族美食展销:在鼓楼周边设立美食展销区域,展示侗族传统美食,吸引游客品尝、购买。
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议书修复历史建筑物修复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议书背景:历史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原因,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破损与凋敝的问题。
因此,为保护与修复这些历史建筑,有必要提出相关的项目建议。
目的:本项目旨在修复历史建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并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认知。
项目建议:一、项目背景介绍本项目的背景是基于对历史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旨在保护这些建筑,弘扬历史文化,激发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
二、项目目标与范围本项目的目标是修复历史建筑并恢复其原有的风貌与特色,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保存状况。
项目的范围将涵盖选定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包括建筑物的材料修复、结构加固等。
三、项目计划与流程1. 项目准备阶段:a. 调查与评估: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了解其破损情况,确定修复方案。
b.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资助、企业捐款等途径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
2. 项目实施阶段:a. 材料修复:通过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对历史建筑的破损部分进行修复。
b. 结构加固:针对历史建筑的结构问题,采取增强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3. 项目验收阶段:a. 完工验收:对修复完成的历史建筑进行验收,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b. 文物保护:制定文物保护计划,保证修复后的历史建筑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四、项目预算与资金来源本项目的预算总额为xxx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企业捐赠和社会资助。
五、项目效益与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以下效益与影响:1. 保护文化遗产:修复历史建筑,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
2. 促进旅游与经济发展:修复后的历史建筑将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收益。
3. 增强社会认知与意识:通过修复历史建筑,增强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与意识,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研究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村落建筑中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具备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了黔东南地区的一大文化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公共设施的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探讨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一、黔东南侗族鼓楼的特色与历史背景黔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边缘,丘陵起伏,气候多雨。
由于地形险峻,交通不便,使得当地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村落建筑中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东南地区的一大文化景观。
侗族鼓楼建筑分为三层,主体结构为竹木相扣的结构;底层为市井,二层为过客居住区,三层为住宅区,四面均设有走廊,居民可以在走廊上活动。
这种建筑结构不仅具备防御功能,还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二、现代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满足功能需求,包括使用要求、安全要求、可维护/可操作要求、环保要求等。
(2)美学原则: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具备美学价值,包括、外观设计、空间设计等。
(3)人性化原则: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包括舒适度、人机交互、便利程度、安全度等。
现代公共设施设计需要满足功能性、人性化和美学价值三方面的原则,而黔东南侗族鼓楼具备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如何将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色融入到现代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以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1)黔东南侗族鼓楼的文化元素应用在现代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可以融入黔东南侗族鼓楼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采用竹木结构、飞檐墙体等传统建筑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
同时,还可以在建筑内部采用侗族手工艺品、纹饰等装饰元素,以此展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侗族鼓楼重大活动方案侗族鼓楼是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进一步弘扬侗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计划举办一场盛大的侗族鼓楼重大活动。
一、活动主题和目的主题:侗寨鼓楼文化盛典目的:弘扬侗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预计在侗族传统节日——侗族三月三前后(具体时间另行确定)地点:选择侗族聚居区的一个寨子,以其鼓楼为主要活动场所。
三、活动内容安排1. 开幕式(1小时)- 致辞:由活动组织者代表致辞,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表演节目:选取侗族传统歌舞表演,展示侗族民间艺术的魅力;- 点火仪式:点燃侗族特色火焰,宣告活动正式开始。
2. 鼓楼文化展览(2天)- 展品:展示侗族鼓楼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特色;- 展览形式:图片展、模型展,配以文字和视频介绍。
3. 鼓楼文化讲座(1天)- 邀请专家学者、鼓楼传承人进行讲解;- 主题包括:鼓楼的建筑特点、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
4. 侗族传统手工艺展示与体验(2天)- 邀请侗族手工艺师展示制作过程和成品;- 提供体验活动,供游客亲自参与制作。
5. 侗族原生态民俗展示(2天)- 展示侗族传统服饰、饮食、民居、民乐等;- 举办舞龙舞狮、打蒲鞭、赛猪等传统民俗活动。
6. 侗族美食节(3天)- 邀请侗族厨师烹制各类传统美食;- 组织美食品尝活动,使游客亲身体验侗族独特的风味。
7. 闭幕式(1小时)- 表演节目:再次展示侗族歌舞艺术,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颁发感谢证书:对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进行表彰; - 点火仪式:熄灭火焰,宣告活动圆满结束。
四、宣传推广1.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2. 线上宣传:创建活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活动信息;3. 活动海报:设计精美的活动海报,张贴在公共场所和社区;4. 宣传栏:在相关人员经常出入的地方设置宣传栏,展示活动海报和宣传资料;5. 口碑传播:通过参与者的口口相传,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展开研究。
在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首先分析了黔东南侗族鼓楼的特色,然后介绍了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并提出了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设计方案,包括技术实现方案和设计效果评估。
最后在总结了设计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当地公共服务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黔东南侗族鼓楼、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实现、设计效果评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设计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黔东南侗族鼓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民族象征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对黔东南侗族鼓楼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利用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为现代公共设施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惑。
开展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深入分析,结合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原则,探索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实现方案和设计效果评估,以期为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通过总结设计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将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黔东南侗族鼓楼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设施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提升设施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基于黔东南侗族鼓楼特色的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黔东南侗族鼓楼的特色和传统建筑风格,可以帮助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宣恩县侗族鼓楼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㈠项目名称:侗族鼓楼
㈡建设性质:新建民族特色重点工程
㈢项目建设单位:
主管:宣恩县人民政府
承办:县民宗局、县建设局、珠山镇人民政府
㈣建设地点:宣恩县珠山镇辖区
㈤项目申报单位:宣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㈥项目规模:侗族鼓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为双层宝顶,高49.9米,共29层重檐;房屋等附属工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总投资2000万元。
二、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㈠项目建设背景
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带来的历史机遇。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建设,特别是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及荆州市对我县进行对口支援,给宣恩县带来了的历史机遇。
对县城进行“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园”的整体建设,充分利用宣恩侗族传统文化厚重底蕴,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精品,为发展民族经济增添新活力,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
步事业,整体提升民族工作素质。
㈡投资的必要性
⒈是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需要。
“旅游升温战役”正在宣恩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宣恩县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突出以侗族文化为主的民族特色来实施“贡水民族风情走廊”建设,将形成地域性强、特色浓郁、品位较高的民族特色旅游项目亮点工程,有力推动宣恩“旅游升温战役”的施行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⒉是贯彻省政府“适度集中、突出重点、综合平衡、办成大事”的十六字方决策的需要。
宣恩县侗族鼓楼建设项目是宣恩县城镇建设和改造总体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建设民族特色旅游景点和民族风情景观将是一大创新举措,将大大提升宣恩县城的民族传统文化品位。
⒊是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利用贡水河资源,开发建设“贡水民族风情走廊”项目,彰显宣恩地域特色,以侗族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发民族特色旅游,把宣恩游融入三峡—恩施—湘西—张家界大民族风情游中,开发民族工艺品市场,促进民族饮食游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等,从而使民族特色旅游成为宣恩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让当地广大群众创业增收,加速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又好又快发展。
三、项目建设条件
㈠项目地区概况
宣恩县侗族鼓楼项目实施地为宣恩县城,属珠山镇辖区。
县城珠山镇,海拔510米,气候适宜,距恩施州府及许家坪机场45公里,距宜万铁路恩施站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入口为46.42公里,距长江巴东港240公里,水陆空交通便利。
国土面积2.24平方公里,辖有3个居民委员会,城内常住人口18000余人,外来人口12000余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70%,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㈡项目建设地区的选择
按照宣恩县城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之详规定位,将宣恩县侗族鼓楼项目建设在“贡水民族风情走廊”区域内,将形成贡水走廊中一段最具特色、靓丽的民族风景线。
㈢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建设,特别是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及荆州市对我县进行对口支援,给宣恩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建设机遇,使宣恩县县城整改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景观有了政策和资金投入保障。
四、市场分析
随着宜万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及恩来恩黔高
速的建成,恩施州独具魅力的生态健康旅游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期,作为离恩施州府最近的宣恩县城,被称为恩施州的后花园,其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前景看好,潜力无限。
㈠离恩施州城最近,作为旅游辐射半径优势明显。
可谓:恩施城内旅游热、宣恩城中热旅游。
㈡宣恩县城巧而精,生态环境优美,四面环山,一条贡水河穿城而过,形成“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之独特景观。
㈢宣恩民族文化资源丰厚,苗族语言和其习俗湖北境内独有;侗族乡全省三个宣恩占其二,这些将是宣恩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业的最大优势,更有“贡水民族风情走廊”项目的实施完成,将有到了宣恩城不看“贡水民族风情走廊”是最大遗憾之评说和感受。
五、项目建设方案
㈠项目建设规模、规划和布局
1.“宣恩县侗族鼓楼”分两部分组成
①主工程侗族鼓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②附属工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主要是侗族风情建筑。
2.项目规划列入宣恩县城城镇规划之中,为“民族风情园”之主要部分。
㈡项目建设标准及具体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标准。
以AAAA级民族旅游景点之标准,设
计、规划、建设“宣恩县侗族鼓楼”。
2.具体建设内容
①主建筑“宣恩县侗族鼓楼”,其具体建设内容为:
该楼设计为全木质结构;为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密檐式29层重檐,双层宝顶,约59.9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外观配以侗族文化彩绘、侗族传统文化各类浮雕,防火、防水、防雷、抗震、抗强风等技术处理。
②附属建筑为侗族传统文化建筑群,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主要是侗族风情建筑。
内设办公接待处、民族工艺品展示展销厅、侗族民俗物品展示厅、侗族文物和古籍展示厅。
介绍、推介侗族历史、人物、风情等多媒体设备和音响设备及灯光设备。
㈢建设时间
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完工,建设期限二年。
六、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㈠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及依据
本项目建设估算,共需资金投入2000万元。
㈡资金投资方向
无偿2000万元
㈢资金来源与筹措
①政府投入1600万元。
②争取项目资金400万元。
七、环境影响评估与劳动安全
㈠环境保护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宣恩县城和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起到积极保护作用,更能提升环保质量。
按照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贡水民族风情走廊”从人行路面、排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全新改造,并配有环保管理制度、环保专门人员、环保监管部门,从而使河岸和步行街“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展现的将是路净水清境美的生态健康环境和独具宣恩民族特色的环保名片。
㈡劳动安全
本项目实施前、中严格按照国家劳动安全的有关规定操作。
实行工程招投标、签定施工合同、购买专项保险、悬挂安全标识、设置安全人员、督办安检制度,杜绝安全事故。
项目竣工后建立严格的安全保障制度,划定安全责任区域,落实安检人员,设置安全标识,确保长年劳动安全。
八、效益分析
㈠社会效益
本项目主要功能是社会公益性,建成后社会效益明显。
侗族鼓楼的建成将成为宣恩城镇建设一道亮丽风景。
侗族鼓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为双层宝顶,高49.9米,共29层重檐;房屋等附属工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侗族鼓楼和侗族传统文化建筑群可让城市居民、外来游客增长民族知识,感
悟少数民族的神奇,激发探求民族知识的动力,增强民族意识,增进民族团结,对打造平安宣恩,促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之作用。
同时,宣恩县侗族鼓楼成为城镇居民和游客休闲、锻炼、游玩的好去处。
㈡经济效益
宣恩县城的城镇建设定位在“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园”的格调,实为恩施城外独具特色的后花园,“山、城、水、人、景”相得益彰,其旅游开发前景可观。
而“贡水民族风情走廊”项目将是其中最亮丽的民族风景线,提升宣恩县城的品位,打造民族亮点景观,从而拉动和影响宣恩乃至恩施州的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㈢环保效益
侗族鼓楼的建成可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和卫生标准的升级提高。
同时,将使城镇居民增强卫生环保意识,提高人们文明行为和规范游人环保行为,从而使“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人们的自觉。
九、结论
综上分析和论证,“宣恩县侗族鼓楼”是一项综合效益好的民族特色精品项目。
本项目将成为地方民族特色浓郁、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民族亮点工程。
在建设管理上严格依
法依规办事,该项目一定会建设成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示范项目。
宣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二○一一年九月
附:主建筑宣恩县侗族鼓楼外形图
图1 宣恩县侗族鼓楼
图2 侗族鼓楼的亭顶为双宝顶。
图3 宣恩县侗族鼓楼顶的精美檐角。
图4 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密檐式29层重檐,双层宝顶,
图5宣恩县侗族鼓楼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和彩绘的叠楼。
图 6 宣恩县侗族鼓楼内富有侗族特色的木雕画“满载而归”和“河边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