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 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8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基本步骤:①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②设—合理设未知数③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④解—解出方程(组),注意检验⑤答—答题八年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篇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照相机的原理幻灯片的原理放大镜八年上册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二、乘法的公式平面镜平面镜八年上册知识点总结第5篇(1)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2)多边形也可以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注意∶一个多边形任意一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均在此直线的同旁(不在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凸多边形(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是特殊的凸多边形。
(3) n边形的性质∶ n边形的顶点的个数、边数、内角个数都是n。
(4)常见的正多边形:常见的正多边形有正xxx、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其中它们的内角分别是60°、90°、108°、120°八年上册知识点总结第6篇(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xxx全等(可简写成“SSS”)(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xxx全等(可简写成“SAS”)(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xxx全等(可简写成“ASA”)(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xxx全等(可简写成“AAS”)(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xxx全等(可简写成“HL”)注意:SSA和AAA不能判断两个xxx全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1. 整数与有理数:
正整数、负整数、零及其运算规则;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和相互转化;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
2. 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数和完全平方根的概念;
立方数和立方根的概念;
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
3. 代数基础: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公式的运用和推导。
4.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概念和解的含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几何基础: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角的概念及角的分类;
相关角的性质和计算。
6. 图形的认识与运动:
二维图形的命名和性质;
图形的旋转、平移和翻折等基本变换;
利用坐标进行图形的描述和判断。
7.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实数1. 有理数与无理数:理解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无理数则不能表示为这种形式。
2. 实数的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了解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
3. 绝对值: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即一个数距离0的距离,掌握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4. 估算:学会对无理数进行近似计算,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二、代数式1. 单项式与多项式:理解单项式是由数字和字母相乘组成的,多项式则是单项式的和。
2. 同类项:识别并合并同类项,即具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
3. 代数式的加减:掌握代数式加减的运算规则,注意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4. 代数式的乘除: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以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过程。
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方法。
2. 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代入法和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4.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在解集表示中使用大于、小于符号。
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会找到不等式组的解集。
四、几何1. 平行线与角: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2.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分类,包括等边、等腰和直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4. 四边形:学习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 圆的基本性质: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弦、弧等。
6. 圆的性质:理解圆周角定理,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 频数与频率:学会计算频数和频率,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概率的初步认识: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4.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概率的加法原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整理】复资料、知识分享】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称为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线。
3) 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这个性质称为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生产生活中,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三角形有三条线段,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按边的关系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按角的关系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并相互制衡。
•中国的政治制度以人民民主为核心,通过选举产生国家机关的代表人士。
2. 中国的国家机关组织•中国的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国务院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检察机关,负责检察工作和公安工作的监督。
3. 中国的政治参与•中国的政治参与包括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政治咨询和群众团体的参与等形式。
•中国的公民可以通过选举方式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中国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
4. 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恪守宪法法律、诚实守信、勤政为民、清廉守正等。
•公共职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忠诚于人民、勤勉履行职责。
•公民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 政治研究的方法•政治研究的方法包括考察、记述、分析、比较、评价等。
•政治研究要科学客观、实事求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政治研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各种因素对政治的影响。
6. 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是联合国会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下面对每个学科的知识点做简单归纳。
语文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组成、结构、语法等;3. 古诗词欣赏:诗歌的节奏、意境、意蕴等;4. 句式改写:根据语境改写句子,注意逻辑关系的变化。
数学1. 代数式化简:多项式乘法、因式分解、同类项合并等;2. 相似与全等:图形的比例、相似、全等性质;3. 一次函数: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含义等;4. 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斜率、截距、垂线斜率等。
英语1. 时态和语态:各种时态和语态的构成、含义、用法等;2. 阅读理解:短文理解、长篇阅读、填空选择等;3. 写作表达:写作的基本结构、句式、词汇用法等;4. 单元语法: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
物理1. 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等;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分解、平衡等;3. 动量定理:动量的定义、质量、速度、动力学公式等;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化学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平衡等;2. 金属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物理和化学变化等;3.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氢离子浓度、酸碱指示剂等;4.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氯化钠、氧化铁、碳酸钙等。
生物1.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界、门、纲、目等分类系统;2. 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生态问题等;3. 植物的自我保护:光合作用、排水作用、保护机制等;4. 动物生殖与发育:雌雄生殖器官、配子、受精等。
历史1. 中古时期: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玄奘取经等;2. 近代史:列强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文化建设等;4. 世界史:工业化、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人教版新编八年级上册数学笔记重点归纳在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新的概念和技能,这些内容不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持。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代数基础1. 代数表达式代数表达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简化代数表达式,包括合并同类项和使用分配律。
例子:简化(3x + 5x 2) 得到(8x 2)。
2. 方程与不等式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的处理。
例子:解方程(2x + 3 = 11),步骤为:(2x = 11 3) →(2x = 8) →(x = 4)。
3. 函数概念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学生需要理解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如图像、表格和公式)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关系是否为函数。
例子:函数(y = 2x + 1) 表示每个(x) 值对应一个(y) 值。
二、几何知识1. 平面几何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特别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例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 面积与周长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常见图形的公式包括:矩形:面积= 长×宽,周长= 2(长+ 宽)圆:面积= πr²,周长= 2πr3. 立体几何学生需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例子: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长×宽×高)。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包括使用频数表、条形图和折线图等。
例子:通过频数表整理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
2.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些统计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 词语积累: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2. 文学常识: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流派、风格等。
3. 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语法。
二、阅读理解
1.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阅读方法:学会运用略读、扫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文学鉴赏: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和文学魅力。
三、写作
1. 作文技巧: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
2. 作文类型:了解并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 语言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四、口语交际
1. 口语表达: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注意语言规范和礼貌用语。
2. 听力理解: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听取信息、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3. 交际技巧:掌握基本的交际技巧,如倾听、回应、引导话题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八上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下面就各个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语文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古文阅读: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如《滕王阁序》、《鸡鸣寺》等。
3.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在读箭》等。
4. 作文技巧: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写作技巧。
5. 诗歌鉴赏:了解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如《将进酒》、《沁园春·长沙》等。
数学1. 分式:分式的定义、分式的简化、分式的加减乘除等。
2. 整式:整式的定义、整式的加减乘除等。
3. 方程和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等。
4. 几何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
5. 统计与概率:频率分布、抽样、事件的概率等。
英语1. 时态和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等。
2. 名词: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名词的所有格等。
3. 动词: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式、情态动词等。
4. 基本句型: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双宾等句型的构成。
5.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短文阅读、长篇阅读、图表阅读等。
物理1. 力和压强: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压强的计算等。
2. 音质和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频率、音调等。
3. 电路和电流: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电路的电阻等。
4. 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
5. 热学:热的传播、热的扩散、热的传导等。
化学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物质的分类。
2. 常见物质的性质:金属的性质、非金属的性质、气体的性质等。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平衡等。
4. 溶液和离子反应:溶液的构成、离子反应的性质、离子反应方程式等。
5.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设计、化学实验的操作、化学实验的观察等。
生物1. 细胞结构: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器官、细胞的功能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关系、高、中线、角平分线、内角和、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二、知识清单: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读作“三角形ABC”)。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8.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八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一、语法知识1. 时态英语语法中时态是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八年级上册语法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时态的用法,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语态英语语法中语态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掌握英语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
3. 省略省略是指在句子中有些单词或成分可以被省略,八年级上册语法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省略的用法和规则。
4. 倒装倒装是指把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或者将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现象,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倒装语法。
5. 连词英语语法中的连词是连接各种语言单位的重要词汇和语法结构之一,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连词的作用和用法。
二、词汇知识1. 同义词同义词是指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单词,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近意义单词的用法和区别。
2. 反义词反义词是指正好相反的词,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反义词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3. 词根、词缀词根是一个词基础,词缀是一个前缀或后缀,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单词的缀和缀的用法和组合方式。
4. 词组英语中的词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英语词组及其表达方式。
三、句型知识1. 简单句简单句是指只含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的句子,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英语简单句的构成和用法。
2.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成的句子,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并列句的构成和用法。
3. 复合句复合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句子,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复合句的构成和用法。
四、写作知识1. 段落段落是指文章中自成一段的一部分,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写好一个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过渡。
2. 修辞修辞是指演讲或文学作品使用的技巧,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修辞和使用方法。
3. 写作类型写作类型是指不同种类的写作方式,例如叙述、说明、议论等,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写作类型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写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 (,)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②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⑵幂的乘方:()n m mn a a = ⑶积的乘方:()nn n ab a b =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③立方和:3322()()a b a b a ab b +=+-+④立方差:3322()()a b a b a ab b -=-++⑶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第十五章 分式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 B,A B 、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c c c±±= 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 a c ad cb b d bd±±=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 b d bd⨯=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 b d b c bc÷=⨯= 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n n n a a b b⎛⎫= ⎪⎝⎭ 8.整数指数幂:⑴m n m n a a a +⨯=(m n 、是正整数)⑵()nm mn a a =(m n 、是正整数) ⑶()n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⑷m n m n a a a -÷=(0a ≠,m n 、是正整数,m n >) ⑸nn n a a b b⎛⎫= ⎪⎝⎭(n 是正整数) ⑹1n n a a -=(0a ≠,n 是正整数) 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八年级上册最新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大局部在北温带,小局部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集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陆界线:2万多千米6、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8、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10、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11、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12、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p813、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2023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15、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16、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兴旺等地区人口多〕17、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国人口的根本国策:实行方案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2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③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变化。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5.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6.浮力: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1).方向:竖直向上(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液g v排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单位为:kg/m³,v排单位为:m³)7.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V物8.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物,上浮②ρ液 <ρ物,下沉③ρ液=ρ物,悬浮9.计算浮力:F浮=G物-F拉(称量法)F浮=ρ液gν排液(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10.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特征名称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1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1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1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15.溶解度曲线: 1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 .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 .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 .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17.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18.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19.水的净化(1)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20.粗盐精制过程:溶解、过滤、蒸发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第一节 大气层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B 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C 两极薄, 赤道厚D 占3/4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C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中间层 陨石在此燃尽暖 层 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 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2. 如果没有大气层:A、地球上没有生命B、地球上没有声音C、昼夜的温差大D、受陨石袭击E、受紫外线直接照射第二节气温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基本要素),气压,湿度,风,降水等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5.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 大气压强的存在: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2.大气压强的大小:A、1标准大气压P=1.01x105帕 (即760毫米汞柱)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C、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就越小;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压区:中心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中心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气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4.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5.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第四节风和降水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往北吹:南风 O——东风3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4.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5. 降水的条件:A 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B 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C 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6.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第五节天气预报1.天气系统:A 高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晴朗干燥B 低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阴雨天气C 冷锋: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大风、降温天气D 暖锋: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E 台风:低压气旋(强低压系统),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第六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
如沙土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
如水3.地形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4.季风A、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风向: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D、我国气候可以分为:季风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第七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台风、洪水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的感应性:1、向性运动:生长运动,不可逆;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2、感性运动:刺激消失后恢复到原状态;如:向触性二、生长素:1、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2、生长素具有背光性:受单侧光照射会使它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3、生长素的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二、激素分泌不足带来的疾病。
激素分泌情况疾病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幼年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幼年甲状腺激素不足呆小症幼年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成年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 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第三节神经调节一、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3.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4.④的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二、中枢神经系统1、脑的结构和功能:(1).大脑○1、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
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2、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