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直译与意译
- 格式:ppt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10
法汉翻译“直译”与“意译”第八章永恒的争吵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不对等,译者常常会被迫做出选择:要么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要么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
这种选择实际就是“直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
如果选择前者,译文虽然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却有可能被目的语读者批评为“生硬、晦涩、难懂”;如果选择后者,译文虽然通顺易懂,却又可能被指责为“不准确、不忠实”。
无论译者做出哪种选择,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取舍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节,直译与意译关于直译和意译,在翻译界,国内外学者或大师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各自的倾向。
该问题之争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是因为二派都有充分的理由。
鉴于双方都一致主张“忠实”地再现原语文本,那么就不能给直译和意译划出明确的分界线。
如有区别,也仅仅是在对“忠实”的诠释上。
主张“直译”的学者们坚持语言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得到完整的保留,哪怕是原语和译入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
而主张“意译”的学者则认为:既然二种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均存在着不同,二者之间便是不可克隆的。
既然在翻译原语文本时经常遇到语义的缺损,其结果自然是以意补损。
我们之所以想在此探讨直译和意译,是因为译者所持的态度可能影响到翻译文本的风格。
再有,既然直译和意译双方都按各自的方式诠释“忠实”,那么“忠实”这个标准便是翻译实践中的“绝对目标”。
正如前面多次讲过的那样,翻译需要把握主旨,至于使用什么方法,那就属于次要问题了。
下面,我们就直译和意译各自的一些优点或缺点进行一些探讨。
一、直译对主张直译的学者而言,保留原语的言语形式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它本身就具备着相应的功能。
因为它不仅能够在内容上向译入语读者传递着“异国情调”,而且在语言形式上也是如此。
即使今天,译入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收新的语言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
以汉语为例,“五四”以来,随着外国作品的大量译入,外语结构和表达方式不断地冲击或影响着汉语,从而给汉语带来新的营养,不仅丰富了词汇,而且在结构形式上也有新的发展。
理论篇第一章总论一、翻译的定义二、翻译的目的三、翻译的标准四、翻译的条件第二章语义翻译一、理解中的选义二、表达中的选词三、翻译中的灵活性四、翻译中的多样性五、直译与意译第三章词法翻译一、对等译法二、具体译法三、抽象译法四、增词译法五、省词译法六、合词译法七、转性译法八、换形译法九、褒贬译法第四章句法翻译一、换序译法二、断句译法三、转句译法四、合句译法五、缩句译法六、转态译法七、正反译法第五章成语与翻译一、英语成语汉译二、汉语成语英译三、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四、翻译中英语成语的使用五、谚语的翻译六、惯用语的翻译七、歇后语英译八、俚语的翻译第六章辞格与翻译一、直译法(一)明喻;暗喻;拟人;夸张(二)讳饰;转喻;省略;折绕(三)移就;呼告;递升;递降;反语(四)跳脱;排比;设问;反问;谲辞二、意译法(一)拟声;对偶;断取;脚韵(二)析数;同字;双关;顶真(三)统括;列锦;拈连;精警(四)借代;倒装;摹形;反复三、弥补法(一)联边;头韵;转品;歇后(二)回文;别解;换义;镶字(三)析字;析词;叠字;仿词;紧缩第七章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一、高频词(一)原作的高频词(二)译作的高频词二、特色词三、独特词研究篇第八章多种译本研究一、《理想的丈夫》二、《哈姆雷特》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割麦女五、当年我俩分手时附加练习:丁尼生短诗多种汉译比较六、《傲慢与偏见》(节选之一)七、《傲慢与偏见》(节选之二)八、《飘》(节选之一)九、《飘》(节选之二)十、怎样读书十一、葛底斯堡演说词十二、《魂断蓝桥》(选段)十三、《泰坦尼克号》(选段)附加练习:一句电影台词的多种汉译比较十四、画蛇添足十五、苛政猛于虎十六、嗟来之食十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节选之一)十八、《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节选之二) 十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节选之三) 二十、瑞云二十一、邓颖超致宋美龄的信二十二、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第九章译者的风格一、杨宪益、戴乃迭翻译风格研究(一)阿Q逞强(《阿Q正传》节选)(二)孔明借箭(《三国演义》节选)(三)悟空借扇(《西游记》节选)(四)宝玉诉衷肠(《红楼梦》节选之一)(五)黛玉吐真情(《红楼梦》节选之二)(六)促织二、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一)谈读书(二)谈美(三)《雷雨》(选段)三、许渊冲翻译风格研究(一)静夜思(二)春晓(三)登鹳雀楼(四)虞美人(五)卜算子(六)声声慢(七)钗头凤(八)长恨歌(九)林黛玉葬花辞第十章比较文学与翻译一、MISSU.S.A二、漂亮的三丫头第十一章回译练习实践篇第十二章文体与翻译附录fdsfFCVX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