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系馆C楼简析
- 格式:ppt
- 大小:6.33 MB
- 文档页数:17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一、填空题1.赖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______。
【答案】几何形构图2.高层建筑按体型可分为塔式和板式,从______来说,板式高层抵抗水平力的能力不如塔式高层。
【答案】结构性能3.公共建筑设计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空间组合形式。
【答案】分隔性;连续性;观演性;高层性;综合性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设计商住楼平面时的做法,错误的是()。
A.厨房卫生间尽可能集中靠边布置B.利用住宅楼梯,帮助疏散商业人流C.尽量使住宅进深轴线尺寸规格统一D.尽量采用住宅外凸楼梯间形式【答案】B【解析】商住楼是指该楼的使用性质为商、住两用,商住楼一般底层(或数层)为商场、商店、商务,其余为住宅的综合性大楼。
设计商住楼平面时不允许利用住宅楼梯帮助疏散商业人流。
2.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展厅布置方式是()。
A.多线式B.簇团式C.串联式D.并联式【答案】C【解析】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展厅,是逐层向上悬挑增大展廊空间的,这样处理调整了因透视变化而产生后退变薄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空间尺度效果,布置方式是串联式,展线布置在外围螺旋形坡道上。
3.1927年美国的佩里提出的概念是()。
A.邻里单位B.田园城市C.光辉城市D.卫星城市【答案】A【解析】1927年美国的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是较早地从理论上以居住地域作为基本的构成单元。
4.下列关于建筑疏散设计的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低层建筑考虑平面疏散,高层建筑考虑垂直疏散B.疏散设计是指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交通联系的设计C.疏散设计是以功能要求疏散作为出发点的D.有大流量的人流集散主要依靠自动扶梯【答案】B【解析】高层建筑也要考虑平面疏散;人流疏散分为正常疏散和紧急疏散两种情况,疏散设计应以紧急疏散作为出发点;自动扶梯不能用作火灾时的紧急疏散口。
5.下列图示三个展览馆的展览空间组合的类型,从左到右分别是()。
同济大学老电气大楼建筑风格分析位置与概况综合楼位于校园的东北部,东临主干道四平路,北临国康路,南侧与行政楼之间有一块大型的景观绿化广场,整个占地面积为15615平方米。
广场下部有一面积为7859平方米的停车场。
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塔楼27层(包括21个标准层,层高4m;6个设备层,层高2m),建筑高度98m,总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
背景与功能综合楼是为了纪念同济百年校庆的一个作品,主要的功能是集办公与教学一体,并体现了同济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授予综合楼的设计教育与医疗建筑类大奖,成为自1968年奖项设立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获奖项目。
作为百年校庆的标志性建筑,综合楼高度近100米。
由于是21世纪的代表性作品,所以设计为21层。
大楼从外型看是一个方正的建筑,边长近50米的正方形以16.2m*16.2m为一个单元,将教学、科研、接待、办公、会议等多种功能集中在7个L形单元,每个单元高度为3层,在楼内顺时针旋转叠置上升,中央形成一个通高的中庭。
中庭的大跨度空间中分布了多个造型各异的单体,单体包括了会议厅、多媒体室等进行教研会议的场所。
透过围绕楼体旋转上升的玻璃幕墙能够清晰地看到楼内颜色丰富的单体,产生了楼中楼的效果。
大楼的整体方正造型和楼内单体的造型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正是楼中中庭并不规则的中空空间使整个大楼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空间感。
结构与构造综合楼的建筑空间组织复杂但是却不显错乱。
其间功能单元可进行多种使用方式的转换。
建筑形体盘旋而上,虚实相间。
复杂的建筑空间给结构体系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带来了挑战。
设计采用由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和外围粘滞阻尼支撑组成的耗能支撑框架结构体系。
从结构抗震的角度出发,大型复合中庭导致每层楼板的开动较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楼板薄膜效应削弱。
“L”形体块的螺旋上升设置,致使各体块单元的质心亦呈螺旋上升排列。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将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设备层的设置使结构的侧向刚度不规则。
建筑系馆是培养建筑师的场所,建筑系的学生们从这里开始一生的建筑师职业生涯,其建筑形式和空间构成不可避免的也影响学生对建筑的认识。
随着建筑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建筑系馆的使用者———建筑系学生对建筑空间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空间———建筑系馆的空间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由于建筑系馆直接影响着建筑系教学思想的贯彻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更加影响着未来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因此对其设计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1建筑教育理念建筑系馆的空间与建筑教育理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系馆空间演变是受建筑教育理念的影响而变化,建筑教育的起源在建筑师这种职业的出现就形成了,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建筑教育的学院化是从17世纪开始的直到现在。
西方建筑系馆是建筑教育学院化的产物,因此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系馆应该是巴黎美术学院。
巴黎美术学院所遵循的建筑教育理念也被国人习惯的简称为布扎(Beaux-Arts),对建筑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一所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在德国魏玛建成了,它就是国立魏玛建筑学校(oasStaatli-chBauhauSweimar),简称包豪斯(Bauhaus)。
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对建筑教育的发展而言,它在教学中贯彻一套新的方针、方法,开启了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大门。
我国建筑教育于20世纪初由留学生引进开始而形成。
国内的建筑教育理念继承了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派的教育体系,受到苏联的影响自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建筑教育。
国内大学的建筑系馆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建成的建筑馆作为服务于建筑教学的这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楼,在空间形态上有时代的印记,不仅受到了国际流行思潮的影响,也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近几年来,国内建筑学专业教学体制有了很大变化,建筑学专业的学习需要很多配套设施的设立,学生对学习的空间领域已经超越了教室。
大三建筑系馆设计作业一、关于建筑系馆的初步想法。
咱大三的建筑系馆设计作业可真有点让人又爱又怕呢。
爱呢,是因为终于能把自己这么多年学的东西好好展现一下,怕呢,就是怕自己设计得不够好。
我就想啊,建筑系馆得是个特别有创意的地方。
它可不能像那些普通的大楼,方方正正、毫无生气的。
我想象中的建筑系馆,得是那种一进去就让人感觉充满活力和艺术氛围的。
比如说,大厅得是那种特别宽敞明亮的,天花板高高的,阳光能从大大的窗户洒进来,地上的地砖可以是那种有点艺术感的花纹,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幅画里。
而且啊,大厅里得有一些特别的展示区,就像一个小型的建筑艺术展览厅一样,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还有一些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复制品放在那儿展示。
这样一来,大家一进系馆就能感受到建筑的魅力,也能互相学习借鉴。
二、功能区域的规划。
1. 教学区。
教学区肯定是系馆的核心部分啦。
教室得有大有小,大教室可以用来上那种大课,像建筑历史、建筑理论之类的课。
小教室就适合做一些设计课,这样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同学的设计进展。
教室里面的桌椅也不能太普通,我觉得可以设计成那种可以自由组合的,方便同学们小组讨论或者做模型的时候能有更大的空间。
而且每个教室最好都有一个大大的黑板,旁边还有那种可以挂图纸的板子,方便老师画图讲解,同学们也能随时把自己的草图贴上去展示。
2. 工作室。
工作室对我们建筑系的学生来说可太重要了。
这里得是我们挥洒创意的地方。
每个工作室可以按照不同的年级或者设计方向来划分。
工作室里面要有足够的绘图桌,而且这些绘图桌得是那种可以调节高度和角度的,毕竟我们有时候要站着画图,有时候又想坐着画。
除了绘图桌,还得有一些放模型材料的柜子,这些柜子得分类明确,方便我们找东西。
另外,工作室里最好还有一个小的休息区,放着舒服的沙发和茶几,当我们画累了的时候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喝杯咖啡,和同学们聊聊设计灵感。
3. 图书馆。
建筑系的图书馆那可得有点特色。
书架不能摆得太密集,要留出一些空间让人能在书架之间自由穿梭。
结构与建筑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建筑学基本的问题,一方面结构是人类从事建造活动以来保证房屋基本使用空间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结构亦是促使建筑形式变革和空间创新的内在技术动力。
此次re-joe和samoon带小伙伴们去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c楼A.N.D.设计展,从百余个世界著名建筑的结构模型中,初探建筑与结构的互动关系。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结构在建造活动中大体扮演两种角色:一是结构作为实现空间设想的技术手段,二是结构参与空间形态的塑造和空间情感的表达。
此二者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仅是功能角色不同。
在人类从事建造活动之初,结构总是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基本目标,使用要求包括对尺度,材料,气候,社会环境等方面问题的回应。
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地区石顶房(trulli)叠涩的石砌尖屋顶取材当地火山岩,满足主屋跨度和高度的要求,回应当地过剩的日照和降水资源。
为躲避当时征收的房屋税,屋顶可在征税时方便的整体搬下。
(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地区石顶房)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设计优化,逐渐朝经济的合理性,自然的往对称性、向心性和序列性的方向发展:对称体系有效平衡两侧的结构受力,向心布局减小扭矩产生的结构变形,重复的构件减少结构单元的种类。
结构设计的优化趋势亦是原始精神性空间塑造的设计方法。
以万神庙为例,为建造43.3M直径的穹顶空间,设计师阿格里巴采用双层拱券+砖模混凝土穹顶的结构体系,阵列向心布局的结构构件平衡各方向向的外侧推力,减轻基础的负担。
同时阵列向心的拱形结构以非日常尺度在室内构成重复的韵律,强化中心的8.9m的圆形洞口。
光斑透过圆洞照射在拱形构件和壁龛上,静谧神秘的纪念性氛围得以渲染。
自觉或巧合,结构设计开始参与空间形态的塑造和空间情感的表达。
(万神庙结构模型)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出的认为结构需扮演的两种角色,作为空间形态塑造和空间情感表达的手段,结构设计无法绕过这样一个问题:结构的表现力和以经济效率为原则的真实性,在这两者之间应如何取舍?换言之,是否因为空间表现的需求对结构体系作出调整,哪怕这是赘余或违背结构合理性原则的?从中日木结构佛塔的结构设计对比中可对此略作探讨。
原来同济只有下面那两层老图书馆,八十年代由于师生的需要又盖了上面十层的新图书馆。
设计施工的难度很大,因为要求在盖新图书馆时,老图书馆还要继续正常使用。
于是我们先在中间建起了两个巨大的混凝土柱,以柱为轴建起了新图书馆。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悬空的??~~~)我们的教学楼一南一北,对称布局,称为南楼和北楼(够朴实吧。
)南北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同济大部分人上课的地方。
这是北楼今年下雪后的样子大礼堂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可容纳3000多人。
大礼堂是拱形结构,跨度达40米,这在今天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建成的时候是东亚地区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人称“东亚第一拱”。
(赞一个!)校庆前夕,大礼堂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大礼堂节能40%,成为了高节能样板建筑。
(再赞一个!)1.29礼堂是最初是日本人为自己需要在这边建的学校用礼堂。
为了纪念同济历史上比较标志性的学生运动解放后礼堂重新命名为1.29,礼堂内部的木结构排架很具日本特色。
礼堂是纯白色的现代建筑,有曲线的房顶,落地玻璃的走廊,看上去很美。
大礼堂和129礼堂承办着许多活动,演唱会之类的基本都在这里举行。
瑞安楼是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全国首座落成的研究生专用教学设施。
瑞安楼由香港瑞安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荣誉市民罗康瑞先生捐资800万元修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各类教学和办公用房。
内部为中空构造,很特别的哦这是同济为了迎接百年校庆而建的大楼,共21层高100米(据说意为迈入21世纪的同济有着100年的历史。
),实际准确高度为98米,总建筑面积为4624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5600平方米,地上部分面积38381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为7859平方米。
该大楼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融合了同济大学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是学科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和展示。
反映了当代国际建筑设计的最先进理念和未来趋势。
概念方案出自我校顾问教授、法国著名建筑师JEAN PAUL VIGUIER,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方案深化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师团队由任力之、张鸿武领衔。
第3篇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一、填空题1.在当前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2.______与______有明确的分工,是框架结构体系最明显的特点。
【答案】承重系统;非承重系统3.在混合结构建筑中,非承重墙又称______。
【答案】隔断墙4.杭州浙江人民体育馆是______结构类型。
【答案】马鞍形悬索5.北京工人体育馆是______结构。
【答案】辐射悬索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组均为采用钢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建成的板式高层建筑?()A.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纽约利华大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B.联合国总部大厦、纽约利华大厦、纽约西格拉姆大厦C.联合国总部大厦、波士顿汉考克大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D.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答案】B【解析】联合国总部大厦、纽约利华大厦、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均为采用钢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建成的板式高层建筑。
其中,纽约利华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大厦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密斯·凡·德·罗一贯的主张,那就是基于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发展出一种强有力的建筑美学,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
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2.我国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下列哪一种建筑与结构体系的选择是正确的?()A.一般低层中小型公共建筑常采用钢木结构体系B.一般多层公共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C.古代或现代仿古的公共建筑常采用砖石结构体系D.一般体育馆建筑常采用混合结构体系【答案】B【解析】目前我国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一般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强度大、刚度好的优点,同时赋予建筑空间组合较大的灵活性,所以适用于高层公共建筑或空间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
同济院建筑方案2019同济院建筑方案1. 项目概况:同济院建筑方案是为同济大学的新建院系综合楼设计的方案。
该综合楼将提供教学、研究、办公、会议等各种功能空间,满足师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地理位置位于同济大学校园内,交通便利。
2.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秉承“创新、连接、共享”的理念,以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绿色环保的原则,为同济大学师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同时,设计师力求通过建筑的形式和功能设置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学科交叉,促进学术研究和创新。
3. 建筑外观:本设计方案的建筑外观采用简洁现代的风格,结合了同济大学的传统元素。
主楼采用玻璃幕墙,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同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以供电能节约。
外墙采用绿植装饰,增加建筑的生态性和美感。
整体建筑造型简单流畅,展现学院的高雅与现代。
4. 功能布局:本综合楼共设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等功能区域。
教室设置在主楼的中部,面积适中,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演示系统。
实验室位于主楼的底部和顶部,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进行布局,严格按照实验安全标准设计。
办公室设在主楼的侧翼,面积较大,采用开放式办公形式,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会议室设在主楼的中上部,分为大、中、小型会议室,满足不同规模的会议需求。
图书馆设在综合楼的侧翼,面积较大,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和电子资源,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支持。
5. 空间布局:本综合楼主要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通过合理的划分和连接,打破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划分的界限,形成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学术环境。
每个功能区域都设有休息区,提供师生交流和休息的场所。
同时,综合楼内还设置了一个多功能活动中心,可以用于举办学术讲座、展览和文化活动等。
综合楼的内部装修采用简约现代风格,色调以明亮和谐为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各功能区域的设施和设备都选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师生的需求。
6. 绿色环保:本设计方案高度重视绿色环保,从建筑的设计到使用材料的选择,都考虑了节能和环保的因素。
真实与体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创作感想
钱锋;汤朔宁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建筑师在设计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时所坚持的理念,即尊重现有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空间,同时尽力展现钢结构在建筑结构、构造甚至装饰方面上的作用.
【总页数】6页(P136-141)
【作者】钱锋;汤朔宁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251);TU-86
【相关文献】
1.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为例[J], 匡翠萍;刘曙光;钟桂辉;程素斌
2.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J], 鲁正;上官玉奇
3.建设高校服务型研究生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为例 [J], 胡晓依;刘林林;张涛
4.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J],
5.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系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楼·B楼·C楼——同济校园新建筑评述BuildingA,BandC:NewBuildingsinTongjiCampus支文军宋丹峰ZHIWen-jun,SONGDan-feng摘要同济大学校园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个性建筑。
从20世纪50年代的文远楼到80年代的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再到2l世纪的建筑城规学院新楼,代表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并共同坚持着同一种精神.那就是勇于创新、紧跟潮流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同济大学校园建筑特色个性创新时代精神务实作风ABSTRACTTherehasbeenbuildingswithvariousindividualcharacteristicsappearedinTongjicampusinthepastdecades.BuildingA,BuildingBandBuildingCbuildingsfOrthe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completedrespectivelyin950s,I980sand2004,representingdisversecharacteristicsofthreehistoricalperiods.butpersistedinthesamespiritwhichistobringforthnewideasandtokeepabreastwiththetrendsofthetimesKEYWORDSTongiUniversity,CampusBuilding,Characteristic.Individual,Innovation,SpiritoftheTimes,PragmaticAttitude中图分类号:TU一86(25I):TU244.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5—684X(2004)06—0044—08坐落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园I东北角的建筑城规学院新楼(2004年建成)的出现,无疑为平静的校园掀起~阵小小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