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电磁加热器频率
- 格式:doc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4
微波的工作频率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工作频率通常指的是微波炉中使用的频率。
微波炉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利用微波的特性来加热食物。
本文将从微波的工作频率、微波炉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微波的工作频率一般指的是2.45 GHz,即2.45×10^9 Hz。
这个频率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水分子对2.45 GHz的微波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从而能够将微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使食物加热。
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的特性来加热食物的一种电器。
它主要由微波发生器、微波耦合腔、转盘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通过微波耦合腔传输到食物上,食物吸收微波能量后产生热能,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波能量进入食物后,会引起水分子的振动和摩擦,产生热能。
由于水分子在食物中普遍存在,所以微波炉可以迅速将食物加热,节省烹饪时间。
微波炉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加热食物外,微波炉还可以用来解冻食物、蒸煮食物和烘烤食物等。
由于微波炉加热的速度快,所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使用微波炉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使用微波炉时要遵循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其次,由于微波炉加热的过程是不均匀的,所以在加热食物时要经常搅拌或翻动,以保证食物受热均匀。
此外,由于微波炉对金属有反应,所以不能将金属容器或金属制品放入微波炉中。
最后,加热液体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液体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爆溅现象,造成烫伤。
总结起来,微波的工作频率是2.45 GHz,在微波炉中应用广泛。
微波炉利用微波的特性来加热食物,工作原理是微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微波炉在加热食物方面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安全和食物受热均匀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微波的工作频率和微波炉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60KW电磁感应加热器说明书(高效率谐振式工作,非一般定频或恒功率模式)一、产品电气规格:1、额定电压频率:380VAC 50Hz /60Hz2、电压适应范围:330V-430V3、额定功率:根据工件加温要求4. 额定电流:90A4、工作频率:12-28KHz 最佳段10KHz5、安全工作环境温度:-20℃-45℃;6、工作湿度:≤95%7、热效率≥95%8、接线示意图9、线圈与被加热体间距为20-25MM。
二、基本性能概述:1、有软启动功能,在频繁启动的情况下,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2、有缺相保护功能3、有IGBT过流保护功能4、有IGBT过温保护功能5、有加热线圈短路保护功能6、全桥串联谐振电路拓扑,抗干扰能力强7、采用高性能IGBT驱动芯片驱动8、自动识别负载及锁相功能,以使负载端得到最高功率因数,也使电路精确控制在弱感性区高效率工作9、数台机芯并联安装在同一个加热管上,互不干扰10、节电效果好:与目前采用的电热圈相比,节电可达30%以上11、安装方便:可接桶型和平盘型等等结构方式感应线圈12、运行成本低,维修量少,产品保修1年,终生维护13、产品尺寸:机壳长610*宽350*高230三、产品使用所接负载特性:5130号钢以及45号钢类,线圈与工件距离2CM-2.5CM厘米(特殊材料要特殊调试)60KW:所接铁质150- 180uH,感应线圈线径不小于35—16*2平方毫米,电流90A线约38米.注意:电感量只是应用的其中一个参数而已,具体要实测工作频率和电流,通过增减线圈匝数来匹配功率,加热温度要求高的感量适当减小,工作频率在12-28KHz范围内,保持加热到所需最高温度时频率不低于13KHz(工件温度升高时等效串联阻抗R上升,RLC的谐振频率会降低, 同理R上升,母线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有所下降是正常的)五、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工业加热设备如塑胶机械注塑机、造粒机、吹膜机、拉丝机,锅炉等等的节能改造中; 民用加热产品如电磁热水器,电磁热水瓶,电磁炉等高效加热电器中。
电磁加热技术一、原理电磁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
它由电磁控制器和加热圈两部分组成。
电磁控制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逆变成20~50kHz 的高频高压电流,高速变化电流经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料筒或模头)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自行快速发热,从而达到高效加热目的,同时,配合高效能的隔热保温装置,最大程度减低热损耗,这样就能达到大幅节电的效果。
使用这种发热方式,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0~95%。
加热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电磁加热原理图二、技术指标工作电压:交流单相220V±10%三相380V±10%交流频率: 50HZ或60HZ输出功率: 1.5KW~3KW/220V、5KW~30KW/380V温度/湿度:-10~+50℃/90 %RH以下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小时以上三、技术优点1、大幅度节约电能塑料机械料筒所用的加热方式为传统的电热圈(即电阻丝)加热,通过接触传导方式把热量传到料筒上,只有紧靠在料筒表面内侧的热量传到料筒内,电热圈外侧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热能损失,造成车间高温闷热。
而电磁加热系统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感应线圈和料筒之间加装一层隔热层,料筒内部的热量微量辐射到空气中,料筒表面的温度在50℃以下,经过严格的实验测试,节约电能在30%-70%,特别对于大功率注塑机节电效果更为明显。
2、降低维护费用本产品加热部分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电缆材料制造,加热电缆本身产生热量低,不存在原线圈的发热丝在高温状态下老化而缩短寿命的问题,所以,其使用寿命很长。
3、明显降低车间的温度通过以上的节能分析,使用电磁加热系统节约了传统加热方式辐射到空气中的能量,车间不再出现高温闷热,大大改善工作环境。
4、发热功率大注塑机料筒的传统电阻丝功率过大后对电阻丝本身的伤害会大大增加,电阻丝金属本身在高温下会快速挥发,迅速老化而失效,所以传统电阻丝需要不定期的更换,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效率;而高频节能加热系统的特点是只有被感应的料筒金属内部才产生高温而加热系统本身温度很低,自身电损耗微不足道,所以即使功率较大时也不影响加热系统的使用寿命,根据需要还可以方便的随时调节使用功率。
【科普】关于电磁加热,这些知识点必须了解说起电磁加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电磁炉、电磁灶等就是电磁加热产品,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工业电磁加热。
工业电磁加热进入国内已有数年,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相较于同类型电加热方式,电磁加热在安全、稳定及节能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不过,目前仍有不少客户对于电磁加热产品存在不少疑虑,为此深圳普能电气为大家科普下关于电磁加热的几大知识,相信能让更多客户更全面的了解电磁加热。
关于电磁加热原理:电磁加热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体的效果。
关于电磁加热器:电磁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装置,电磁加热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高压电,或者是380v 50/60HZ的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10~30KHZ的高频低压大电流电,用于工业产品的加热。
关于电磁加热线圈: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具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
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
即是通过把电能转化为磁能,使被加热钢体表面产生感应涡流一种加热方式。
关于电磁加热必须了解的知识点:知识点一电磁加热的加热体外壁经高频电磁作用发热,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
热量聚集于加热体内部,电磁线圈表面温度略高于室温,可以安全触摸,无需高温防护,安全可靠。
电磁线圈为定制专用耐高温高压特种电缆线绕制,绝缘性能好,无需与罐体外壁直接接触,绝无漏电,短路故障,安全无忧。
知识点二电磁加热采用内热加热方式,加热体内部分子直接感应磁能而生热,热启动非常快,平均预热时间比电阻圈加热方式缩短60%以上,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在同等条件下,比电阻圈加热节电30-7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80千瓦电磁加热器线圈匝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电磁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场产生热能的设备,它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线圈匝数作为电磁加热器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对其加热效果具有关键影响。
本文章将探讨80千瓦电磁加热器中线圈匝数的概述、计算方法以及与功率关系的解释,同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和明确文章结构,然后进入第二部分介绍电磁加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场产生与传递以及线圈匝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并提到80千瓦电磁加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将详细定义线圈匝数并介绍计算方法,包括相关考虑因素和常见计算公式示例。
第四部分将进一步解释线圈匝数与功率之间的关系,并分享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线圈匝数的建议和经验总结,同时说明其他影响因素对线圈匝数选择的考虑因素。
最后,在第五部分进行总结与展望,对80千瓦电磁加热器线圈匝数的概述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或改进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述80千瓦电磁加热器中线圈匝数的重要性以及与功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实践经验。
通过深入理解线圈匝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电磁加热器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线圈匝数来达到预期的加热效果。
此外,本文还将提供一些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或改进进行展望,以促进该领域更深入、全面地发展。
2. 电磁加热器的工作原理2.1 电磁场产生与传递电磁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
它通过在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然后将这个变化的磁场传递给被加热物体,从而使被加热物体内部分子活动加剧并产生热量。
在电磁加热过程中,线圈内部通过交流电源通入的交流电流会形成一个由正负两极交替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对被加热物体中存在可导电性的材料(如金属)的自由电子进行作用力的施加。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当自由电子在外加交变电场中受到作用力时,它们会进行运动并具有相应初始速度和位移。
电磁感应加热器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电磁感应加热器(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er):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造出的加热控制器。
电磁感应加热来源于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即交变的电流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
自从发现电流通过导线发生热效应后,世界上便出现了很多从事研究制造电热器的发明家。
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发明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893年,美国出现了电熨斗雏形;1909年,电灶的出现实现了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有芯炉,电磁感应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
中文名电磁感应加热器外文名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er 时间1890年来源电磁感应现象目录1 加热原理▪节电原理▪优势2 技术性能3 注意事项4 是否有害加热原理编辑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是感应加热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器(即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导磁性物体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
即是通过把电能转化为磁能,使被加热钢体感应到磁能而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
这种方式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热片,电热圈等电阻式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的效率低下问题。
原理图原理图加热圈加热圈节电原理传统的加热行业,普遍采用是的电阻丝和石英加热方式,而这种传统的加热方式,其热效率比较低,电阻丝和石英主要是靠通电后,自身发热然后再把热量传递到料筒上,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这种加热效果的热量利用率最高只有50%左右,另外的50%左右的热量都散发到空气中,所有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的电能损失高达50%以上。
而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是通过电流产生磁场,使得铁质金属管道自身发热,再加上隔热材质,防止管道热量的散发,热利用率高达95%以上,理论上间节电效果可达到50%以上,但考虑到不同质量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是不太相同的,以及不同的生产设备和环境,所有电磁加热节能的效果一般至少能够达到30%,最高能够达到70%。
射频加热频率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射频加热是一种利用射频电磁波将物体加热的技术。
它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食品加热、材料处理、医疗治疗等。
射频加热的原理是通过将物体置于射频电磁场中,使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产生热能,从而实现加热。
射频加热的频率范围是指在射频加热过程中所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
这个频率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射频加热的频率范围涵盖了从几十千赫兹到几十兆赫兹的范围。
在射频加热的应用领域中,不同频率的射频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较低频率的射频电磁波可以更有效地渗透和穿透物体,适用于需要深度加热的应用。
而较高频率的射频电磁波则能够更精准地加热物体的表面,适用于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均匀性的应用。
射频加热的频率范围的选择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特性、加热效率和成本等。
不同的材料对射频电磁波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射频加热频率范围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电磁参数。
此外,不同频率的射频加热设备的成本和性能也有所不同,这也是选择频率范围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射频加热频率范围的研究和应用在不断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应用出现。
因此,深入研究射频加热频率范围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于促进射频加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这样: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对射频加热频率范围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的第一章中,将介绍射频加热的基本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射频加热频率范围的概念。
第二章将探讨射频加热的应用领域,展示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随后,在第三章中,将详细定义射频加热频率范围,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射频加热频率范围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系统地了解射频加热频率范围的相关内容,从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定义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FOOD INDUSTRY ·97(2)较之微波加热方式。
射频加热技术与微波加热技术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设备建设投资少、能量穿透能力强两方面。
由电磁波穿透一般规律可知,电磁波的频率与其在物体中的穿透深度为反比例关系,射频的频率范围为3.0kHz-300.0kHz,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00.0MHz-300.0GHz,故而射频加热的穿透能力更强。
此外,使用微波对大块食物进行加热时,会产生边角集中效应,这是由于当物料厚度大于1.5倍的电磁波穿透深度时,微波能量会在食物表面下1倍穿透深度区域集中,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出现食物边角焦糊但中并未熟透的现象。
射频发生器的最大功率为900Kw,相比之下微波发生器的功率普遍偏低,如2450MHz的微波发生器的最大功率为10Kw。
在微波加热设备设计过程中,为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通常需设计多个微波发生器,从而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
就一般情况而言,如加热要求相同,射频加热系统的建设成本仅为微波加热系统的一半左右。
射频及时应用劣势及缺点分析(1)热偏移现象。
在射频设备实际加热过程中,目标物体的介电损耗因子会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而不断增大,从而导致目标物体吸收的射频能量不断增多。
在这一过程中,如目标物体内部出现局部温度较高的现象,就会使射频能量在该区域内集中,从而导致目标物体出现局部过热问题,即热偏移现象。
因此,在射频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电磁场分布及初始温度均匀情况,以满足系统均匀加热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电磁场做功模式,射频技术(RF)即Radio Frequency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热处理技术,通过将3.0kHz-300.0kHz的高频电磁波穿透至目标物体内部,使目标物体内部带电粒子发生振荡迁移产生热能,进而完成对目标物体的加热处理。
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人尝试将射频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及食品加工领域,主要方向为给面包、肉制品加热以及蔬菜脱水。
工频电磁加热器原理工频电磁加热器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加热设备,其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涡流热效应。
以下是关于工频电磁加热器原理的详细介绍:1.电磁感应原理:工频电磁加热器通过工频交流电(50Hz或60Hz)产生磁场。
当金属材料放入磁场中时,磁场会在金属材料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
2.涡流热效应:当感应电流在金属材料中流动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涡流热效应。
涡流热量与金属材料内部的电阻率有关,电阻率越大,涡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铁磁材料作用:工频电磁加热器通常使用铁磁材料(如铁、钴、镍等),这些材料具有高磁导率。
当磁场穿过这些材料时,会在其表面产生大量的感应电流,从而快速地加热金属材料。
4.频率与加热效率:工频交流电的频率(50Hz或60Hz)对加热效率有直接影响。
较高的频率会导致涡流更快地产生,从而使热量更快地产生。
但过高的频率可能不会进一步增加加热效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频率。
5.加热均匀性控制:为了使金属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均匀受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例如,可以在加热器周围设置适当的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散失;同时,可以控制金属材料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使金属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均匀受热。
6.功率密度与热效率:功率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产生的热量。
较高的功率密度意味着加热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金属材料进行快速加热,从而提高热效率。
但过高的功率密度可能导致金属材料的热疲劳或损坏。
7.绝缘材料选用:为了保护工频电磁加热器的电子元件和控制线路,需要选择适当的绝缘材料。
这些绝缘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8.安全保护措施: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工频电磁加热器应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例如,过热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
9.设备维护与保养:工频电磁加热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例如,清洁加热器表面、检查电线连接、更换损坏的元件等。
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设计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加热设备。
其主要特点是加热效率高、操作稳定、加热均匀等,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热处理、烘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设计要点和关键技术。
首先,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设计要点之一是选取合适的工作频率。
一般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工作频率在1kHz到100kHz之间,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提高加热效果。
频率过低会导致加热器体积庞大、功率损耗大;频率过高会导致加热效率下降、设备成本增加。
因此,在设计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加热物质的导电性和加热深度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工作频率。
其次,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设计关键技术之一是电路设计。
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主要由功率电源、逆变器和感应线圈等组成。
功率电源是提供电能的源头,逆变器负责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感应线圈则负责产生磁场。
在电路设计时,需要考虑功率电源的输出功率、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以及感应线圈的参数选择和布置方式等。
第三,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设计还需要注意冷却系统的设计。
由于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设计有效的冷却系统进行热量排放。
一般可以采用风冷或水冷方式进行冷却,具体选择要根据加热器的功率和工作环境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设计适当的温度控制系统,监测和控制加热温度,以保证加热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设计还需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电路设计合理、绝缘性能良好、接地可靠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验证,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电磁感应原理、电路设计、冷却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的过程。
只有合理设计并注意以上关键要点和技术,才能保证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
产品名称深圳信辉源8Kw电磁加热器产品用途:工业大功率加热节能设备适用负载范围:加热含磁性金属材料线圈接出端软开关控制指示灯变压器输出变压器输入电源C相电源B相电源A相电风扇电路板接线端子图示(电路更新与现货为准)一、产品电气规格1、额定电压频率:AC 380V / 50Hz2、电压适应范围:350V~450V3、额定功率:5KW-8KW- (12A×220V×3)4、采用方案:硬锁相半桥串联谐振方案5、电磁感应线圈规格:≥6平方毫米(工业用10平方毫米)6、负载匹配电感量:5KW 240±5UH8KW195±5UH 线圈高度1.0-1.5(平盘式)。
28-30M 线圈高2.0-2.5(缠绕式)二、环境适应能力1、温度:-20℃~60℃;2、湿度:≤95%三、基本性能概述1、电压与功率特性:350~420V恒定功率输出;2、热效率≥90%;3、IGBT正常工作温升:△F≤15℃(过热保护温度:95℃);4、工作频率:16-22KHz;5、半桥式串联谐振;6、具有软启动加热/停止模式;7、具有加热线圈短路保护功能;8、具有多个线圈叠加功率达120KW以上工作而互不干扰;9、可连机工作;四、运行工作操作方法:1:按上图加热器的外接端口图示正确连接好2:通电检查加热器待机是否正常,此时电源指示灯(红灯)长亮,风扇不转,机器处在待机状态。
3:软开关线接到带有隔离的温度控制器上,当温控器处在接通加热状态时加热器即开始运行加热工作,数码管显示8:00,工作批示灯亮.此时留意加热情况是否正常(正常输入电流为38A)。
并未听到异常的声音。
4:机器工作一定时间后等料管或炮筒发热到350度以上后输入电流备有下降,一般都在10A 到12A每相左右。
个别高温区可能降到10A左右,用功能键查询工作频率大概为16Khz-18Khz此属正常现象。
如加热料管到450度后工作电流在10A以下或查询工作频率小于14Khz时可以判断缠绕感应加热线圈电感量略偏大.但不会影响机器基本加热工作5:如有需要设置工作输出功率大小时可按功能键进入设置功率大小,.如软开关处于接通加热工作中可随时按开关键停止或加热工作.五、故障排除:1、有按要求正确接线上,开通电源而无任何显示,加热器不通电时解决方法如下:(1)用测电压器测试输入各相电源电压是否正常,(2)确定输入电源跟变压器没接错和未损坏(3)测试供芯片工作电源是否正常2、待机正常但软开关接通并未正常加热工作:(1)无故障灯亮无故障智能报误码:确认软开关连接温控器线路有没接触不良;(2 ) 冷机显示E3 确认电磁线圈电感量偏大已超出可基本工作范围.测试电感量方法:数字电桥按电感参数1KHZ频率串联模式在冷机情况下直接测试(注意其它同料管的机器禁止工作中测试)。
目前各行业人士越来越意识到了,如果能够将传统加热方式转换为电磁加热,那么将对于自己的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由于现阶段市场上的塑胶机械所用的加热方式普遍为电热圈加热,通过接触传导方式把热量传到料筒上,只有紧靠在料筒表面内侧的热量才能传到料筒上,这样外侧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存在着热传导损失,并导致环境温度上升。
一、首先我们说电磁加热器能够节电,那是相对比加热圈等电阻式加热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节电效果。
因为加热圈表层与空气接触,就会造成热能量的损失,也就比较耗电了。
电磁加热器的表层有包上了一层保温棉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防止温度散失到空气当中,所以电磁加热器能够起到节电的效果。
同时也是因为电磁加热器的保温棉能够起到保温效果,热量不容易流失,所以电磁加热器相比加热圈加热方式加热的速度更快,节电效果更好。
以水料造粒机来说,通常冷机启动10分钟就可以加热到400多度的高温。
至于加热的温度是可调节的,由温控器来控制这个加热的温度,最高的温度可以调节到500~600多度。
一般塑胶机台温度要求在200多度到400多度左右。
因此电磁加热器用在塑胶机台上加热效果是非常好的,具有加热速度快,节电效果好,温度具有可调节等特点。
二、有人问电磁加热器和传统电阻式加热在同功率的条件下哪一种加热速度更快一些?那肯定是电磁加热器加热速度更快的了,因为传统电阻式加热热效能通常只在60%左右,而电磁加热器热效能利用率在90%以上。
加热速度自然是电磁加热器要快很多。
三、电磁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
电磁控制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高压电,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金属材料料筒内的东西。
四、正常工程中电磁加热控制器的输出线难免是需要延长的,但最好不要超过2米,否则对整个线圈的电感量会造成影响,而且同时线拉太长也容易对环境造成干扰,或者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样就不好了。
高频加热工作原理
高频加热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场对物体进行加热的工艺。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物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使物体发热。
具体原理如下:
1. 高频电磁场产生:通过高频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一般采用300kHz至10MHz的频率范围。
高频电磁波通过感应线圈
产生高频电磁场。
2. 高频电磁场传播:通过电磁感应,高频电磁场在工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
由于高频电磁波的特性,它可以穿透物体表面进入内部。
3. 感应电流生成:当高频电磁波穿过物体时,物体内的导体(例如金属)会受到感应作用,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电阻和高频电场的强度。
4. 感应电流发热:根据焦耳定律,感应电流在物体内部产生热效应。
具体来说,感应电流与物体的电阻相乘,产生的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
高频加热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于多种行业和领域,例如金属加热、塑料加热、封口、烤瓷等。
与传统的加热方法相比,高频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精确度高等优点。
它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局部加热,避免了过度加热或能量浪费的问题。
此外,高频加热还可以通过调整高频电磁场的频率和功率来实现对物体的精确控制加热。
总之,高频加热利用高频电磁场在物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加热。
它是一种快速、高效、精确的加热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0KW-60KW飞度电磁加热器按装说明30-60KW电磁加热说明书:380VAC 50Hz /60HZ电压适应范围:300V-450V额定功率:根据工件加温要求工作频率:14-28KHz 最佳段15-22KHz,最好不要低于12-13KHz安全工作环境温度:-20℃-45℃;工作湿度:≤95%热效率≥95%基本性能概述:有软启动功能,在频繁启动的情况下,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有缺相保护功能有IGBT过流保护功能有IGBT过温保护功能有加热线圈短路保护功能全桥串联谐振电路拓扑,抗干扰能力强采用高性能进口IGBT驱动芯片驱动自动识别负载及锁相功能,以使负载端得到最高功率因数,也使电路精确控制在弱感性区高效率工作数台机芯并联安装在同一个加热管上,互不干扰节电效果好:与目前采用的电热圈相比,节电可达30%以上安装方便:可接桶型和平盘型等等结构方式感应线圈运行成本低,维修量少,产品保修1年,终生维护产品尺寸:机壳长610*宽350*高250MM产品使用所接负载特性:5130号钢以及45号钢类,线圈与工件距离1.5-3厘米保温棉厚度(特殊材料要特殊调试)二台机线圈与线圈之间最好15CM,30KW所接钢质感量约280-330uH, 铁质300-350 uH,感应线圈线径不小于16平方毫米,电流45A,线约41-46米一般是绕线45米40KW所接钢质感量约190-220uH, 铁质220- 250uH,感应线圈线径不小于20-25平方毫米,电流60A线约41–46米一般是绕44米50KW所接钢质感量约150-200uH, 铁质170-220 uH,电流75A,线约41-46米一般绕线43米。
线不小于25-35平方,线径可以采用多根并联获得60KW钢质感量约140-180uH, 铁质160-200 uH,电流85A-90A,线约41-46米一般绕线42米。
线不小于25-35平方,线径可以采用多根并联获得接线:L1、 L 2。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中频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广泛,通常在1 kHz至100 kHz之间。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中频加热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1 kHz至100 kHz,是根据物质热效应和电磁效应的相互作用而确定的。
一般来说,低频电磁场对于导体的电磁感应作用较强,能够有效地产生涡流。
而高频电磁场则更容易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对物质进行加热。
因此,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既能产生涡流加热,又能有效地将电磁能量转化为热能。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业生产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金属加热、塑料热处理、玻璃加热等。
例如,在金属加热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熔炼金属、铸造、热处理等工艺过程。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能够迅速将金属加热至所需温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塑料加热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塑料热处理、塑料焊接等工艺过程。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能够快速加热塑料,并保持其良好的物理性能。
在玻璃加热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玻璃熔化、玻璃加工等工艺过程。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能够将玻璃加热至所需温度,并保持其形状和透明度。
除了工业生产,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应用还涉及到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材料研究、物理实验等。
例如,在材料研究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材料的相变研究、热力学性质研究等。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能够提供稳定的加热条件,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在医学领域,中频加热可以用于医疗设备、治疗器械等。
例如,在医疗设备中,中频加热可以用于体温调节、热疗等治疗过程。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能够提供安全、舒适的加热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广泛,应用领域广泛。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中频加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频加热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将电磁能量转化为热能,并实现对物质的加热和处理。
新型的电磁加热器频率、相位、控制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市面上的电磁加热器普遍存在的易烧毁、功率不稳定等技术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1. 频率和相位跟踪技术
目前电磁加热产品频率和相位跟踪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靠纯硬件锁相环实现,系统框图如下:
此类方式结构简单,但是锁相环不能实现逐周期相位检测,且易受干扰出现无法锁定频率而导致烧毁的情况,功率输出也受输入电源影响,无法实现实现恒功率输出。
第二类依靠高性能处理器实现频率和相位跟踪,系统框图如下:
本电路利用预处理电路对输出电流、电压相位进行预处理,当频率和相位未锁定时,输出高电平,锁定时输出低电平,可以实现逐周期的相位检测,为电路的实现高可靠性提供了条件。
微处理器根据高低脉冲信号进行计算,控制振荡器,实现频率和相位跟踪。
由于对输出电流、电压相位进行预处理,减轻了微处理器的工作量,这样低性能的微处理也能胜任,大大降低了成本。
系统框图如下:
下面是技术验证模块:
采用变压器隔离驱动IGBT,可用于5KW半桥加热电路!
正常工作时,UCE-电流波形:
开机前,线圈强制短路,开机后保护过程波形:红色曲线为驱动芯片使能脚,蓝色为驱动波形。
工作时,线圈强制短路保护过程波形:红色曲线为驱动芯片使能脚,蓝色为驱动波形。
目前测试的工作频率是43KHz, 目标是300KHz以上,这样就能加热铜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