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67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不仅开展了室内实验,而且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
89年我国开始了注氮气开发油田的实验,到90年代中期,由于膜分离制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氮气在油田开采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注氮气开采机理1.注氮气开发油田通常通过以下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1.1多次接触混相驱(包括作为驱替CO2、富气或其它驱替剂与地层原油混相段塞的后缘注入或者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1.2多次接触非混相驱或近混相驱;1.3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1.4顶部重力驱。
混相驱或非混相驱适于油层物性较差、原油中含一定溶解气、原油重度在38~51oAPI(0.8348~0.7753)、油气藏埋藏较深的轻质油藏;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适于注水效果差、低孔隙、低渗透、原油重度在31~60oAPI范围、埋藏较浅的油藏;而重力驱适合于油层物性好、埋藏较深、闭合高度大的盐丘或背斜油藏。
2.混相驱2.1连续注入氮气混相驱氮气很难与油藏原油发生一次接触混相,但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可与许多油藏原油达到蒸发气驱动态混相,即注入的氮气与油藏原油之间经过多次接触和多次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组分不断蒸发到气相中,当气相富化到一定程度时便与原油达成混相。
2.2注氮气推动易混相气体段塞混相驱注氮气要求原油的轻烃和中间烃含量高,故一般来说实施的难度比较大且适用范围较窄,但却较之于注CO2和烃类气体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
为了充分利用CO2和烃类气体易混相的特点,同时也为了降低使用CO2和烃类气体的成本,可通过注氮气推动CO2或烃类气体段塞混相驱来提高采收率,其开采机理与CO2和烃类气体混相驱机理相似。
如果易混相气体段塞的尺寸选择合理,则用氮气推动混相段塞的驱油效果会比连续注入氮气效果较好,经济效益会更高。
2.3交替注氮气注水混相驱在注氮气驱过程中,由于氮气的粘度远低于油藏原油,产生的流度比会造成前缘气体的粘性指进。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成为了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
油田注气是指向油层中注入天然气或其他气体的一种采油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气体的溶解和膨胀性质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在中国,由于油田的老化和深度开采,注气开发技术已经成为了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其意义。
一、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是指在油田开发中向油层中注入气体,通过气体的溶解和吸附作用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具体来说,注气开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采收率:1.增加油层压力:注入气体可以增加油层的压力,从而驱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
2.减小原油的粘度:气体的溶解可以减小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更容易被开采。
3.提高原油的置换率:气体的膨胀性质可以使原油与岩石孔隙中的水分离,从而提高原油的置换率。
二、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技术研究1.气体选择和优化注气方案:不同的气体在油田注气中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在选择注气气体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膨胀性以及相对常压条件下的粘度等因素。
需要通过模拟和优化注气方案来确定合适的注气量和注气周期,以达到最佳的采收率提高效果。
2.注气井的选址和井筒设计:注气井的选址和井筒设计对注气开发的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选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气气体的利用率,而合理的井筒设计可以保证气体顺利注入到目标层位中。
3.表征和评价注气效果:通过地质勘探、物性实验和地震监测等手段,可以对油层中的气体分布和运移进行表征和评价,从而指导注气开发的实施和调整。
4.注气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新型气体的注气作用机理,改革传统注气方法,探索新的注气技术是提高油田注气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改善气体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采收率:通过注气开发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延缓油田的老化。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而油田注气技术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注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油井中注入气体(如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促进油井中原油的驱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从石油产业的角度看,实现提高采收率对于延长油田的产能,减少开采难度,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油田注气技术的背景是非常迫切的。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油田注气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油田注气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油田注气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油田注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油田注气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效率、减少地下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注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通过注入气体进入油田,可以提高油井内部的压力,促进原油的开采。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产量,也可以延长油田的寿命,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油田注气技术可以减少地下资源的浪费。
在过去,很多石油资源因为采收率低而被浪费掉,通过采用注气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油田注气技术还可以保护环境。
传统的采油方式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而注气技术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提升油田开发的环保水平。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油田注气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对油田注气技术的原理、方法、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了解这一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注气技术在实际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验证其在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闫方平气驱采油技术是已有80多年历史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之一。
最初以注液化石油气为主,后来发展为注干气。
近年来该技术发展很快,广泛用于油田的开发方式有注气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还有注气维持地层压力驱油等。
该技术使用的气体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CO2、N2、烟道气和空气等。
气驱采油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中包括抽提、溶解、蒸发、凝析、增溶等能改变原油相态特征的作用机理。
目前在国外,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从室内研究到先导性试验,再到工业推广,形成了从注气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工艺设计、效果预测等一整套理论实践作法。
注气驱油在国外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世界上已有上千个各类注气采油工程项目。
气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注CO2提高采收率和注空气提高采收率两个方面。
一、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1、研究现状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提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室内实验开始于五十年代,并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矿场试验。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都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CO2驱可以延长水驱近衰竭油藏寿命15-20年,提高采收率7-25%,是石油开采,特别是轻质油开采的最好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1)世界老油田开发问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当前各大产油国中,加大新油藏的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作的重要方向;另外,提高已发现油田的采收率,是各国石油工业的焦点所在。
当前世界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过了产量高峰期,在非OPEC 国家中,成熟油田的产量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2)世界CO2提高采收率概况世界CO2提高采收率潜力为1600×108—3000 X108桶,世界CO2驱油产量占世界提高采收率产量的15%,CO2驱油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另外,在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也有CO2驱油项目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高含水油藏注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我国油藏资源十分丰富,社会发展对油藏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油藏资源的开发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油藏资源的开发中,一般都是通过注水开发,但到了中后期后,往往注水就不能够维持高效和稳产的效果。
为了提高其油藏资源的采收率标签:高含水油藏;注气驱;采收率;驱油效果1.实验流体的性质在本实验中,所用原油以及天然气均取自某一油井内,并按照开发的初期阶段此油藏区域内原始性PVT的数据和汽油比等资料,对原油实施配制。
所得原油的饱和压力是18.22 MPa,其单次脱气的原油所溶解的气油比是135. 828 m3 /m3,其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是1. 34,且地层油溶解气体的系数平均是7.493 m3 /(m3·MPa),体积的收缩率是26. 012%;活油的密度是0. 696 g/cm3、死油的密度是0.826 g/cm3。
其中的活油主要是在地层的压力下所溶解存在气体的一种液态烃物质,而死油主要是油气藏的烃类流体通过单次脱气至大气条件状态所得的一种液态烃物质[1]。
通过对原油物性实施分析,则原始的地层条件中是挥发油物质。
2.高压物性的实验按照研究需要,分别针对富气以及CO2会对流体的相态产生影响的实验实施开展,对注入不同的摩尔分数富气以及CO2的气体会对流体的膨胀性能力、粘度和饱和压力等影响实施测试。
在高压物性的测量系统中,主要包括气体体积的计量计、PVT斧和毛细管的黏度计等,还有一些真空泵和压力泵等设备的软件。
2.1分析对流体的相態影响在实施不同比例的CO2以及富气注入时,能够得到液相相对的体积和压力存在的关系。
对两图实施对比观察,不同注气的比例下两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大致一样,则在相应注气的比例下随压力发生降低,在初始阶段的相对体积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曲线,而在压力下降至某一个点后,其曲线就会发生快速地上升,此点对应压力就是泡点的压力。
若处在泡点的压力下,其流体会出现相变,自纯液相朝气液两相实施转变,因此在压力比泡点的压力低后,其压力会继续下降,相对体积的增大速率也会变大。
CO2注入技术在油田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与优化摘要:CO2注入技术是一种有潜力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高级方法。
它基于增加压力、降低黏度和改进驱替效率的原理,但需要精心规划、监测和优化,以确保其成功应用于油田开发。
同时,应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油田开发。
关键词:CO2注入技术;油田提高采收率;应用;优化1CO2注入技术在油田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原则CO2注入技术,也被称为二氧化碳驱替法,是一种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高级采收率方法。
这项技术的原则是在油田中注入二氧化碳(CO2),以增加油藏中的压力,减少原油黏度,并促使原油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以下是CO2注入技术在油田中应用的原则。
1.1增加储层压力CO2注入通过增加储层内部的压力来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
这种增加的压力有助于克服地层中的阻力,使原油更容易流向生产井。
1.2降低原油黏度CO2与原油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降低原油的黏度。
这有助于减少黏度阻力,使原油更容易流动,提高采收率。
1.3提高驱替效率CO2注入改善了驱替效率,因为CO2具有较低的相对渗透能力,可以将原油中的残余油推出来。
此外,CO2还可以提高油藏中的原油的可驱性,使更多的原油可被驱替出来。
1.4选择适当的注入策略选择适当的CO2注入策略非常重要。
这包括确定注入速率、注入压力、注入气体浓度和注入周期等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1.5监测和优化持续的监测和优化是CO2注入成功的关键。
通过定期监测注入后的油田性能,可以识别任何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注入策略。
CO2注入技术虽然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但也需要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确保CO2来源可持续和环保,并考虑气候变化政策对CO2排放的影响。
2CO2注入技术在油田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措施CO2注入技术在油田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技术有效实施和最大程度地提高采收率。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应用措施。
2.1地质和储层评估在应用CO2注入技术之前,需要对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条件进行详细评估。
1 注烟道气、二氧化碳驱油机理1.1 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由于烟道气驱的成本较氮气驱高,因此发展缓慢。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烟道气驱油技术又有了发展的空间。
因为如果考虑环境效益,烟道气驱要比氮气驱经济划算。
所以烟道气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1.1 烟道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烟道气通常含有80%〜85%的氮气和15%〜20%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 也称排出气体,处理过的烟道气,可用作驱油剂。
烟道气的化学成分不固定,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烟道气中所占的比例。
烟道气具有可压缩性、溶解性、可混相性及腐蚀性。
根据烟道气中所含气体的组成,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二氧化碳驱和氮气驱机理。
1.1.1.1 二氧化碳机理由于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所以不容易达到混相驱的要求,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非混相驱机理。
即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膨胀、降低界面张力、溶解气驱、乳化作用及降压开采。
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 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
CO2 在原油中的溶解还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及形成酸性乳化液。
CO2 在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降低时,饱和了CO2 的原油中的CO2 就会溢出,形成溶解气驱。
与CO2 驱相关的另一个开采机理是由CO2 形成的自由气饱和度可以部分代替油藏中的残余油[18] 。
1.2.1.2 氮气驱机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有:(1) 氮气具有比较好的膨胀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驱替、气举和助排等作用;可以保持油气藏流体的压力;(2) 氮气可以进入水不能进入的低渗透层段,可降低渗透带处于束缚状态的原油驱替成为可流动的原油;(3) 氮气被注入油层后,可在油层中形成束缚气饱和度,从而使含水饱和度及水相渗透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4) 氮气不溶于水,微溶于油,能够形成微气泡,与油水形成乳状液,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文章编号:1000-2634(2000)03-0041-05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X李士伦,郭平,戴磊,孙雷(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南充637001)摘要:提高采收率(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
当今世界,蒸汽驱仍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由于油价低,化学驱下降,而注气驱则连续增加。
中国东部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又比较高,含水上升很快,水驱采收率比较低,约33%。
近期发现的石油储量又多属低渗透及高粘度等难采储量,发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陆上石油工业继续发展的一项迫切战略任务。
1998年,全国开展了三次采油潜力的二次评价工作,据初步统计,适合于注气(CO2)混相驱的地质储量在10.57@108t以上。
综合研究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三采潜力分析和评价,认为目前我国东部油区有条件的油田要侧重发展注非烃气驱,而西部则侧重发展注烃气驱技术。
发展非烃气驱的关键在气源,要重视寻找天然CO2气源。
探索发展制N2、注N2、脱N2和制CO2等技术。
注意发展国产的压缩机装备。
抓好注气驱先导试验和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回注干气的试验。
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好技术储备,培养好人才。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注气;混相驱中图分类号:TE357.45文献标识码:A1世界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综述1.1回顾与展望1.1.1注气已成为国外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¹世界范围EOR提高的产油量1998年与1996年相比略有上升,它占世界石油总产量2.3%。
其中美国与1996年相比EOR产油量增长5%,这占全美总产油量的12%。
美国的CO2驱产油量占总EOR产油量的23.6%。
美国有丰富的CO2气源,储量近1012m3。
º美国注气项目数变化见表1。
»美国1998与1996年相比各种EOR方法增油量变化率和项目变化率见表2。
1.1.2美国注气项目分析根据美国能源部门1992年4月全美采收率项目数据库资料统计,进入数据库的共有1388个提高采收率项目,来自568个油田。
关于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调研1 前言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综合含水率上升,油田开发难度加大,注气采油逐渐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驱替实验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注气可明显改善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国内外现状近年来,国内外注气技术发展很快,注气类型、注气方式、注气时机、适宜注气的油藏类型不断发展,已成为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目前,注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美国和加拿大注气技术极为成熟。
在美国,注气项目中以二氧化碳混相驱为主,而加拿大以注入烃类溶剂混相驱为主导。
2006年,美国、加拿大等石油生产大国仍把蒸汽驱作为EOR(或IOR)主导技术,加拿大掀起了以蒸汽重力驱(SAGD)技术为主的开采油砂热,化学驱的应用仍很少。
注气驱仍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而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和前景的技术。
在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天然气气源紧张,供不应求,CO2气源目前还比较少。
尽管如此,注非烃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
1963年首先在大庆油田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研究,1966、1969、1985、1991、1994年先后开展了注CO2先导试验,很受重视。
华北油田在雁翎油田开展注N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在吉林油田开展CO2吞吐和CO2泡沫压裂已在100井次以上。
1996年江苏油田富民油田48井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驱替试验。
吐哈葡北油田已开始实施注气混相驱。
大港大张坨凝析气田和塔西南柯克亚凝析气田注气成功。
西南石油学院以气为特色,长期开展了油气体系的相态研究,早在1984年,为大庆、中原开展了混相驱实验,引进了当时全国第1台混相驱细管实验装置。
随后与华北油田合作,配合雁翎油田注N2试验,模拟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在全国比较系统地开展了系列注N2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