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110
·油气开发总论·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杨普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 介绍了国外提高油气采收率(EOR )方法的应用现状、应用规模、增油量及其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支持的三次采油基础研究情况;分析了EOR 方法与油价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聚合物驱、复合驱、注气、微生物采油等方面的技术状况和应用规模,对近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主题词 提高采收率 方法 研究 分析1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据1998年美国《油气杂志》(O il &Gas J ou rnal A p r .20,1998)资料,在1998年初,全世界来自提高采收率(EOR )和重油项目的石油产量大约为213×106b d ,比1996年初的212×106b d 稍有增长,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产量的315%。
美国EOR 产量比两年前增加5%,达到760000b d ,为美国石油年产量的12%。
其他各国的EOR 和重油产量为:加拿大,400000b d ;中国,280000b d ;前苏联,200000b d ;其他国家,700000b d 。
111 热采热采(蒸汽,地下燃烧)仍是最主要的方法。
美国EOR 产量中约60%来自热采,其他绝大多数来自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
化学驱主要在我国得到发展,其他国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热采,尽管实施的项目数有所减少,但自1986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在EOR 产量中始终保持在60%以上。
图1 美国EOR 产量112 注二氧化碳近年来,在低油价下,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实施的项目都在减少,只有二氧化碳混相驱项目一直在稳定增加(见图1)。
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有十分丰富的天然二氧化碳气源,并在高油价下已修好了三条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可以把二氧化碳从产地直接输送到二氧化碳的用地T exas 州;另一方面,二氧化碳驱的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其成本大幅下降,使一些较小的项目也有利可图,从而促进了二氧化碳驱收稿日期:1999207201 改回日期:1999208223杨普华,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层物理和提高采收率科研工作,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采收率研究所所长。
提高采收率:过去、现在和未来25年的应用前景 George J1Stosur 翻译:尹玉川(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钻采工艺研究院)校对:胡淑娟(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对全球石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重点对EOR增产水平及其相关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热采、注气驱、化学驱和其他方法做了介绍。
北美地区各种三采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采油工艺对稳定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已力不从心,EOR仍然是提高石油产量的有效选择之一。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与EOR有关的新项目数量迅速递减,石油产量指标重新进行调整,甚至在2002年,EOR产量开始下降。
尽管热采对EOR总产量的贡献比例在递减,但它继续保持最大的份额。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热采技术对高黏重质原油的开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气驱工艺将继续在未来石油开采中发挥明显优势。
化学驱油受利润递减和产量微薄的困扰,举步维艰。
借助于剖面储渗控制的流体转向技术在短期内将具有很大潜力。
EOR对美国石油产量的贡献已达到顶峰,除非石油价格相当可观并保持稳定,否则EOR产量是不会突破当前水平的。
世界范围内的EOR产量在经历了下降期后,高峰很可能在2030—2035年间再次出现,或者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中期。
主题词 提高采收率 二次采油 热采注气驱 化学驱一、定义人们对EOR术语的使用十分混乱,尤其是IOR术语。
文献1提及在SPE协会的支持下组建一个工业委员会的愿望和为寻求概念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坚持石油开采阶段关于EOR和IOR两个不同内涵的定义。
IOR指的是除一次采油之外所有的提高采收率措施。
EOR主要指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不包括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增产措施。
一次采油是利用地层天然能量来生产油气。
二次采油是通过向地层注入流体,恢复油藏压力来驱替原油。
EOR的主要目标是油藏剩余油。
EOR的研究重点是储层、原油和注入流体所形成的系统以及毛管力和黏滞力的相互影响。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当前技术应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来了解一下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采收率是指从资源中采集到的有效产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对于各种资源的开采过程而言,采收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提高采收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情况。
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油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
在矿山开采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岩爆破、露天采矿、浮选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矿石的采收率,减少矿石的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然而,当前的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资源的开采过程和环境条件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地开发和应用技术。
其次,一些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另外,一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在未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型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优化采收过程,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采矿的要求,将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再次,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将促进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共同发展,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更加全面和综合。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行业已经应用了一些技术来提高采收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采收率的提升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目标。
油田注气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开发油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介绍油田注气的原理、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油田注气原理油田注气是通过在油田地层中注入气体,使原油层中压力增加,原油与岩石孔隙中支持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降低油泥的黏滞性、升高润滑性,使原油在孔隙内能够流动更容易,提高采油效率,增加采收率。
注入的气体有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选取合适的注入气体可以提高采收率。
二、油田注气技术现状油田注气技术是石油工业中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注气技术的效率和适用性逐步提高。
(一)注气方式目前油田注气技术主要分为直接注气和间接注气两种方式。
直接注气是将气体注入到油井中,通过压缩空气等设备将气体直接压入油井管道,沿着井眼垂直注入地下油藏。
直接注气的优点是注入速度快,注气效果显著。
间接注气是在地层内建立气体区域,然后用压力差将气体推入油层中。
常用的方法是在油藏水深处设立气幕,使气体充满整个油藏水深,经过几次推压和加气,形成均匀的气带,压力梯度增强,从而使注入的气更加均匀,采收率提高。
间接注气的优点是可控性强,注入节奏可控,可以减少因直接注气引起的泥层破坏。
(二)注气气体注气气体的选择是影响油田注气效果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气体有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其中,天然气是最常用的注入气体,其成分简单,渗透能力强,同时含有的天然气成分有助于原油的上升,增加了注气效果。
氮气常用于高渗透油田和中深层油层的注气,可以提高油层的压力和渗透性。
二氧化碳注气适用于高黏度油藏,有助于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采油效率。
三、油田注气未来发展前景油田注气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在油田注气技术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注气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注气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选取合适的注入方式,提高注气效果。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成为了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
油田注气是指向油层中注入天然气或其他气体的一种采油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气体的溶解和膨胀性质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在中国,由于油田的老化和深度开采,注气开发技术已经成为了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其意义。
一、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是指在油田开发中向油层中注入气体,通过气体的溶解和吸附作用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具体来说,注气开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采收率:1.增加油层压力:注入气体可以增加油层的压力,从而驱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
2.减小原油的粘度:气体的溶解可以减小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更容易被开采。
3.提高原油的置换率:气体的膨胀性质可以使原油与岩石孔隙中的水分离,从而提高原油的置换率。
二、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技术研究1.气体选择和优化注气方案:不同的气体在油田注气中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在选择注气气体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膨胀性以及相对常压条件下的粘度等因素。
需要通过模拟和优化注气方案来确定合适的注气量和注气周期,以达到最佳的采收率提高效果。
2.注气井的选址和井筒设计:注气井的选址和井筒设计对注气开发的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选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气气体的利用率,而合理的井筒设计可以保证气体顺利注入到目标层位中。
3.表征和评价注气效果:通过地质勘探、物性实验和地震监测等手段,可以对油层中的气体分布和运移进行表征和评价,从而指导注气开发的实施和调整。
4.注气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新型气体的注气作用机理,改革传统注气方法,探索新的注气技术是提高油田注气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改善气体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采收率:通过注气开发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延缓油田的老化。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而油田注气技术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注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油井中注入气体(如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促进油井中原油的驱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从石油产业的角度看,实现提高采收率对于延长油田的产能,减少开采难度,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油田注气技术的背景是非常迫切的。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油田注气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油田注气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油田注气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油田注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油田注气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效率、减少地下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注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通过注入气体进入油田,可以提高油井内部的压力,促进原油的开采。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产量,也可以延长油田的寿命,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油田注气技术可以减少地下资源的浪费。
在过去,很多石油资源因为采收率低而被浪费掉,通过采用注气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油田注气技术还可以保护环境。
传统的采油方式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而注气技术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提升油田开发的环保水平。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油田注气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对油田注气技术的原理、方法、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了解这一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注气技术在实际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验证其在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目前,改善水驅、稠油热采、化学驱和气驱4类技术已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热采和气驱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驱技术主要应用在中国,而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技术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出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攻关方向和发展趋势。
研究认为,改善水驱技术通过层系细分重组和井网井型立体优化气驱技术应用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CO2驱油埋存项目不断增加。
化学驱技术向高温高盐油藏、大孔道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发展。
标签:改善水驱;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即国外通常指的强化和改善采收率技术,可概括为改善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气驱、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等六个方面。
目前,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集中在热采、气驱和化学驱三大类。
改善水驱技术在我国已提到了战略高度。
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通过对改善水驱、化学驱、热采和注气等技术的总结和展望,希望对我国尤其是中石化提高采收率战略决策有所启示和借鉴。
1 改善水驱技术水驱是应用规模最大,开采期限最长,调整工作量最多,开发成本最低的一种开发方式。
改善水驱技术按中、高渗透高含水油藏和低渗透油藏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高含水油田储层以中、高渗透为主体,所占储量规模最大。
随着开发程度的越来越高,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高含水、地面设施老化和套管损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给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带来了严峻的技术与经济挑战。
开发调整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随着多层砂岩油藏不断的层系细分和井网加密,注采系统不断完善与强化。
一方面,水油井数比逐渐增加,井距逐渐减小。
核心是增大驱替压力梯度,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另一方面,在油田开发后期,实施强化采液的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无效注水量和产水量,通过提降结合,优化注采结构。
调堵调驱技术以扩大波及体积为核心。
调堵调驱技术除机械方法的井筒控制外,化学方法得到高度重视。
文章编号:1000-2634(2000)03-0041-05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X李士伦,郭平,戴磊,孙雷(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南充637001)摘要:提高采收率(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
当今世界,蒸汽驱仍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由于油价低,化学驱下降,而注气驱则连续增加。
中国东部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又比较高,含水上升很快,水驱采收率比较低,约33%。
近期发现的石油储量又多属低渗透及高粘度等难采储量,发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陆上石油工业继续发展的一项迫切战略任务。
1998年,全国开展了三次采油潜力的二次评价工作,据初步统计,适合于注气(CO2)混相驱的地质储量在10.57@108t以上。
综合研究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三采潜力分析和评价,认为目前我国东部油区有条件的油田要侧重发展注非烃气驱,而西部则侧重发展注烃气驱技术。
发展非烃气驱的关键在气源,要重视寻找天然CO2气源。
探索发展制N2、注N2、脱N2和制CO2等技术。
注意发展国产的压缩机装备。
抓好注气驱先导试验和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回注干气的试验。
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好技术储备,培养好人才。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注气;混相驱中图分类号:TE357.45文献标识码:A1世界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综述1.1回顾与展望1.1.1注气已成为国外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¹世界范围EOR提高的产油量1998年与1996年相比略有上升,它占世界石油总产量2.3%。
其中美国与1996年相比EOR产油量增长5%,这占全美总产油量的12%。
美国的CO2驱产油量占总EOR产油量的23.6%。
美国有丰富的CO2气源,储量近1012m3。
º美国注气项目数变化见表1。
»美国1998与1996年相比各种EOR方法增油量变化率和项目变化率见表2。
1.1.2美国注气项目分析根据美国能源部门1992年4月全美采收率项目数据库资料统计,进入数据库的共有1388个提高采收率项目,来自568个油田。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传统的开采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差异和发展趋势,为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
然后,从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限制因素。
本文展望了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为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行业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油田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注水技术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注水质量和注水效率,国内油田成功实现了油藏的有效驱动和采收率的提升。
同时,针对注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注水井堵塞、注水压力不足等,国内油田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了注水技术的顺利实施。
化学驱油技术在国内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性质和油藏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目前,国内油田已经成功应用了多种化学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等,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气驱技术也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形成气液混相或气水交替驱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于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调研1 前言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综合含水率上升,油田开发难度加大,注气采油逐渐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驱替实验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注气可明显改善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国内外现状近年来,国内外注气技术发展很快,注气类型、注气方式、注气时机、适宜注气的油藏类型不断发展,已成为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目前,注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美国和加拿大注气技术极为成熟。
在美国,注气项目中以二氧化碳混相驱为主,而加拿大以注入烃类溶剂混相驱为主导。
2006年,美国、加拿大等石油生产大国仍把蒸汽驱作为EOR(或IOR)主导技术,加拿大掀起了以蒸汽重力驱(SAGD)技术为主的开采油砂热,化学驱的应用仍很少。
注气驱仍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而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和前景的技术。
在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天然气气源紧张,供不应求,CO2气源目前还比较少。
尽管如此,注非烃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
1963年首先在大庆油田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研究,1966、1969、1985、1991、1994年先后开展了注CO2先导试验,很受重视。
华北油田在雁翎油田开展注N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在吉林油田开展CO2吞吐和CO2泡沫压裂已在100井次以上。
1996年江苏油田富民油田48井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驱替试验。
吐哈葡北油田已开始实施注气混相驱。
大港大张坨凝析气田和塔西南柯克亚凝析气田注气成功。
西南石油学院以气为特色,长期开展了油气体系的相态研究,早在1984年,为大庆、中原开展了混相驱实验,引进了当时全国第1台混相驱细管实验装置。
随后与华北油田合作,配合雁翎油田注N2试验,模拟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在全国比较系统地开展了系列注N2实验。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油田注气是一种注入气体到油层中的增产技术,以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气体来改变油层的物理性质,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驱替效果,提高采收率。
油田注气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层气驱,即利用地层自然存在的气体进行驱油;另一种是人工注入气体,包括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研究表明,油田注气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尤其对于高含硫、高粘度油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注气可以通过增加油层内部的压力,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提高油相的流动性,使原本无法开采的油藏变得可开发。
注气还可以改变油层中的相态,如使原本以液态存在的油变为气相,从而提高采收率。
油田注气技术的开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注气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气方式。
地层气驱适用于地层气资源丰富的区域,人工注入气体适用于气田或有可供注入的天然气资源的区域。
2. 注气剂的选择:根据油田的特点和开发目标,选择合适的注气剂。
对于高含硫油田,可以选择氮气注气,通过减少油中硫的溶解度提高采收率;对于气田,可以选择天然气注入,以增加气相驱替效果。
3. 注气过程参数的优化:包括注气速度、注气压力、注气周期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达到最佳注气效果。
4. 油田注气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油田注气过程中的物理机制和流动规律,为注气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油田注气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增产技术,通过合理选择注气方式、注气剂和优化注气过程参数,可以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注气的机理和流动规律,提高注气技术的应用效果。
《提高采收率文献综述》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 即提高石油采收率。
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
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 ), 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 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 左右。
当天然能量衰竭时, 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 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 (二次采油 )。
它的采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 最终采收率通常为 30%~ 40% 。
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 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 而使纯收益减少时, 则进入了三次采油的阶段, 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 (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Recov ery”, 即 EO R)。
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 40%, 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 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 目前备受国内外重视[1,2]。
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
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1. 国内外提高采收率发展情况(1)国外发展情况①美国美国的提高采收率研究于二十世纪初起步,但初期发展较慢。
直至1973年,由于阿拉伯石油禁运,美国将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为其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并对提高采收率项目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使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1986年,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达到高峰,全年共实施512个项目。
1986年后,随着油价急剧下跌,提高采收率项目持续减少;而EOR产量在1992年调查时居最高,达760907桶/天,以后略有下降,近几年又稍有回升。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每两年一次的提高原油采收率调查结果,美国2006年热采产油量占EOR产量的46.46%,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约占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