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4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陈某,男,63 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

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

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

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

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

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 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 “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

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

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

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

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

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

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 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案主类型:自愿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评估途径:

通过案主老伴、儿女、朋友、邻居、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

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

虽然案主是主动求助于机构,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会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儿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而社会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案主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案主、案主家人以及案主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案主。

(二)评估问题

1.收集资料:

(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

(2)与案主的老伴及儿女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

(3)与案主的邻居和朋友谈话,收集案主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附注:需了解的情况:(1)案主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生活习惯

(2)案主平时的活动和交际

(3)案主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对自身情况的想法

2.理论分析

(1).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

式,它是人们以具有特定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而社会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打击和压力,使行为人无所适从。

案例中,案主原本有着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案主觉得这份工作是对他价值的肯定。退休后在这较急剧的变化中,案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生活亦似乎失去了意义。因而我们社工应该注意给予案主这方面的帮助,解决社会失调问题。

(2. 从理论上认为一个人适应的良好与不好,是常以个体与环境中是否能取得和谐的关系而定,同时也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

在案例中,案主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乏子女的生理及心理的关怀,与老伴相依为命。尤其是退休后,突然一下子闲下来,他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社工应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其与儿女的接触交流,使老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3). 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每一个人都有同等价值。个人的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与社会联系及社团参与的基础上。如果老年人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就会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这种情况无论是自愿还是所迫,最终将导致其放弃身份,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也会变得模糊。因此,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形式,才能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

在本案例中,案主随着退休,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因而社工注意让案主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拓展兴趣爱好,把案主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

(4) . 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表现特征来推测其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对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归因理论对于科学地认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改进个体的行为有很好的作用。归因的类型可以外归因和内归因。

在本案例中,外归因是案主退休,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也不如以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主的行为。而内归因则是案主主观心理因素的作用,案主缺乏积极的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亦造就了案主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