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存映射文件的数据共享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14 KB
- 文档页数:5
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研究一、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任务的数量和复杂性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
传统的单处理器计算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并行计算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包括共享存储模型、分布式内存模型和图形处理器模型等。
这些模型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对这些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硬件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新并行计算模型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改进,如多核处理器、GPU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等,也为新并行计算模型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在并行计算编程模型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共享存储模型、分布式内存模型和图形处理器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分布式内存模型方面,本文将介绍一致性哈希、目录一致性协议等相关技术。
在图形处理器模型方面,本文将探讨通用计算GPU和图形处理器编程模型(GPGPU)的发展及其在密码学、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
在并行计算系统架构方面,本文将分析多种计算系统的结构,如层次结构、众核计算系统和可扩展计算系统等。
本文还将关注如何提高并行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性能和容错性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对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进行深入的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并行计算的重要性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并行计算逐渐成为解决复杂计算问题和提高计算效率的关键手段。
并行计算不仅能够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为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持,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提升计算效率:并行计算通过在多个处理器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显著提高了计算速度,缩短了问题的解决周期。
第29卷第2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29,No.2 2005年4月GE OPHYSI CAL&GE OCHE M I CAL EXP LORATI O N Ap r.,2005 地球物理测井数据格式及面向对象的数据读取李河,王祝文,李舟波,丁永浩(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在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处理或解释软件开发时,只有知道所处理的测井数据的格式,才能正确地进行读取、格式转换、数据处理以及绘图等工作。
在对EC L I PS5700数控测井系统XTF文件格式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内存映射文件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了XTF文件数据读取类,实现了大数据量XTF文件数据的快速读取,也可为其它格式测井数据的格式转换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数据读取;XTF文件格式;内存映射文件中图分类号:TP311;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5)02-0174-05 在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处理或解释软件开发时,了解测井数据文件的记录格式非常重要,只有知道所处理的测井数据的格式,才能正确地进行数据的读取、格式转换、数据处理以及绘图等工作[1-3]。
我们在开发Geo W ell测井解释系统时,要处理ECL I PS5700数控测井系统XTF格式文件。
当测量井段很深时,数据量一般比较大,如果XTF文件中含有各类成像测井数据,数据量就更大,会出现数据读取和处理速度慢、内存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研究XTF文件的格式,研究快速读取数据的技术,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1 XTF文件格式分析ECL I PS5700数控测井系统在国内各油田使用较为广泛。
虽然ECL I PS5700操作手册中提供了关于XTF文件的数据格式说明,但是许多关键参数的说明并不清楚,对数据块的存放也没有提及[4],这就使得直接对XTF格式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格式转换等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162014年5月上 第9期 总第189期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成为各大网站和商家关心的问题。
网络交易安全事件的根源是计算机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所以检测和修正软件中的安全漏洞就可以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1]。
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1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概述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指的是计算机软件自身存在的编写缺陷,黑客利用这些漏洞非法访问系统资源,或者对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造成损害。
电脑用户通过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来保护系统自身的安全[2]。
目前,使用最多的第三方软件是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以及瑞星防火墙等等,但是这些软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软件自身的漏洞。
如果这些软件自身运行不好,还会给软件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分析计算机安全漏洞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出现,可以提高软件漏洞的检测效率。
目前,计算机安全漏洞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为动态检测技术和静态检测技术。
动态检测技术指的是在源代码不变的前提下对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检测。
动态监测技术主要是对运行环境进行修改,虽然能对存在的漏洞进行有效的检测,但会造成一些新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对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主要包括非执行栈、非执行堆、内存映射、安全共享库、沙箱以及程序解释等等。
以非执行栈为例,应对栈攻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栈停止工作,可以有效的拦截黑客恶意代码,但在应用中有致命缺点,即需在操作层中进行相应的设置或修改,运用不当可能会对计算机系统性能造成伤害,特别是当栈漏洞与堆溢出漏洞同时出现时更易出现问题。
又如内存映射,利用内存映射技术可以将黑客所要攻击的代码页映射到随机地址上,会给黑客造成困扰,让黑客花更多的时间查找地址(可能找不到),所以该技术不用修改代码,而只需要重新链接。
再如沙箱,该技术阻止黑客攻击主要是限制访问,其效果主要由定义策略全面与否决定,若定义策略合理且严格就能有效的防止黑客攻击,但过于严格又会影响程序的正常利用,除此以外,若黑客利用本地变量进行入侵,则沙箱技术就失去作用。
大数据存储方式概述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尤其是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数据呈爆炸式增长。
从存储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存储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存储容量的急剧膨胀,从而对于存储服务器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其次是数据持续时间的增加。
最后,对数据存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的多样化、地理上的分散性、对重要数据的保护等等都对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多媒体传输等用的不断发展,数据从GB、TB 到PB量级海量急速增长。
存储产品已不再是附属于服务器的辅助设备,而成为互联网中最主要的花费所在。
海量存储技术已成为继计算机浪潮和互联网浪潮之后的第三次浪潮,磁盘阵列与网络存储成为先锋。
一、海量数据存储简介海量存储的含义在于,其在数据存储中的容量增长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用户需要不断地扩张存储空间。
但是,存储容量的增长往往同存储性能并不成正比。
这也就造成了数据存储上的误区和障碍。
海量存储技术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单台的存储设备。
而多个存储设备的连接使得数据管理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统一平台的数据管理产品近年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
这一类型产品能够整合不同平台的存储设备在一个单一的控制界面上,结合虚拟化软件对存储资源进行管理。
这样的产品无疑简化了用户的管理。
数据容量的增长是无限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添加存储设备,那么无疑会大幅增加存储成本。
因此,海量存储对于数据的精简也提出了要求。
同时,不同应用对于存储容量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应用所要求的存储空间往往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也造成了浪费。
针对以上的问题,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两项技术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重复数据删除通过文件块级的比对,将重复的数据块删除而只留下单一实例。
这一做法使得冗余的存储空间得到释放,从客观上增加了存储容量。
二、企业在处理海量数据存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企业存储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存储数据的成本在不断地增加,如何削减开支节约成本以保证高可用性;二是数据存储容量爆炸性增长且难以预估;三是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使得存储的数据无法管理。
Windows共享内存C++及C#实现FileMapping⽤于将存在于磁盘的⽂件放进⼀个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并在该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产⽣⼀个区域⽤于“存放”该⽂件,这个空间就叫做File View,系统并同时产⽣⼀个File Mapping Object(存放于物理内存中)⽤于维持这种映射关系,这样当多个进程需要读写那个⽂件的数据时,它们的File View 其实对应的都是同⼀个File Mapping Object,这样做可节省内存和保持数据的同步性,并达到数据共享的⽬的。
当然在⼀个应⽤向⽂件中写⼊数据时,其它进程不应该去读取这个正在写⼊的数据。
这就需要进⾏⼀些同步的操作。
下边来看⼀下具体的API。
CreateFileMaping 的⽤法:HANDLE CreateFileMapping( //返回File Mapping Object的句柄HANDLE hFile, // 想要产⽣映射的⽂件的句柄LPSECURITY_ATTRIBUTES lpAttributes, // 安全属性(只对NT和2000⽣效)DWORD flProtect, // 保护标致DWORD dwMaximumSizeHigh, // 在DWORD的⾼位中存放File Mapping Object // 的⼤⼩DWORD dwMaximumSizeLow, // 在DWORD的低位中存放File Mapping Object // 的⼤⼩(通常这两个参数有⼀个为0)LPCTSTR lpName // File Mapping Object的名称。
);1) 物理⽂件句柄任何可以获得的物理⽂件句柄,如果你需要创建⼀个物理⽂件⽆关的内存映射也⽆妨,将它设置成为 0xFFFFFFFF(INVALID_HANDLE_VALUE)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和物理⽂件关联,要确保你的物理⽂件创建的时候的访问模式和"保护设置"匹配,⽐如: 物理⽂件只读,内存映射需要读写就会发⽣错误。
Linux内存管理分析与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开源操作系统领域的佼佼者,Linux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服务器、桌面、嵌入式系统等。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之一,对于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Linux内存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Linux内存管理采用分页和分段技术,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大小不同的页框或段框,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内存资源。
Linux通过将内存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实现了内存的隔离和保护,同时允许用户进程使用不同的内存空间。
Linux内存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内存分配不均。
由于内存分配是基于页框或段框的,当某些进程需要更多内存时,操作系统会从空闲的内存页框中分配内存。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页框大小固定,当需要分配大量内存时,可能会造成内存分配不均的情况。
另一个问题是浪费空间。
Linux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采用了一种称为内存分页的技术。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进程不再需要使用内存时,操作系统并不会立即将内存页框回收,而是保留在内存中以备将来使用,这可能会导致内存空间的浪费。
针对内存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是一种将进程使用的内存部分移至磁盘上,以腾出更多内存供其他进程使用的方法。
在Linux中,可以使用瑞士文件系统(Swiss File System,SFS)作为交换设备,将不常用的内存页框交换到磁盘上,以便在需要时重新加载。
为了解决内存浪费问题,可以优化内存分配算法。
Linux中使用的内存分配算法是基于伙伴系统的,该算法会跟踪每个内存块的空闲状态。
当需要分配内存时,伙伴系统会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空闲块,并将其划分为所需的内存大小。
为了避免内存浪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空闲内存块的大小,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内存需求;引入动态内存分配机制,使操作系统能够在需要时分配和回收内存;定期清理不再使用的内存块,以便及时回收内存空间。
Hadoop基础(习题卷3)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大数据的简单算法与小数据的复杂算法相比()A)更有效B)相当C)不具备可比性D)无效答案:A解析: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CouchDB的复制中的特点是:A)使用优先列表B)复制过程是逐步进行C)允许分区复制D)支持智能文档模式答案:A解析:3.[单选题]从HDFS下载文件,正确的shell命令是()。
A)-getB)-appendToFileC)-putD)-copyFromLocal答案:A解析:4.[单选题]关于HDFS集群中的DataNode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存储客户端上传的数据的数据块B)一个DataNode上存储的所有数据块可以有相同的C)DataNode之间可以互相通信D)响应客户端的所有读写数据请求,为客户端的存储和读取数据提供支撑答案:B解析:5.[单选题]在Java中,一个线程如果调用了sleep()方法,能唤醒它的方法是A)notify()B)resume()C)run()D)以上都不是,时间到了会自动继续执行答案:D解析:6.[单选题]软件是大数据的_________。
A)核心解析:7.[单选题]_______模式,只适合于Hive简单试用及单元测试。
A)单用户模式B)多用户模式C)多用户远程模式D)单用户远程模式答案:A解析:8.[单选题]下列关于Hive描述错误的是()。
A)hive学习成本低,支持标准的SQL语法B)hive运行效率低,延迟高C)HQL的表达能力有限D)Hive支持迭代计算答案:D解析:9.[单选题]下面哪个选项不是我们需要Hadoop的主要原因()A)我们需要处理PB级别的数据B)为每个应用建立一个可靠的系统是很昂贵的C)几乎每天都有结点坏掉D)把一个任务分割成多个子任务的方式是不好的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为了让集群中的机器能够正常通信,所有集群的IP必须设置成静态IP,防止机器重启之后而找不到机器的情况,那么IP地址配置需要修改那个文件()A)ifcfg-loB)network-functionsC)ifcfg-ens33D)network-functions-ipv6答案:C解析:11.[单选题]Spark生态系统组件Spark Streaming的应用场景是?A)基于历史数据的数据挖掘B)图结构数据的处理C)基于历史数据的交互式查询D)基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处理答案:D解析:12.[单选题]关于HDFS集群中的DataNode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DataNode之间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不会有通信B)存储客户端上传的数据的数据块C)响应客户端的所有读写数据请求,为客户端的存储和读取数据提供支撑13.[单选题]Hadoop2.x版本中的数据块大小默认是多少? ()A)64MB)128MC)256MD)512M答案:B解析:14.[单选题]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特点为____________。
◎研动态旷"使用Windows共哮内存毎术实现Python与C/C卄程序|聖叙樹递梁斌I臨沁J,)療敷療錨莎Python是一门高级编程语言,它具有简单易懂、开发效率高的优点。
但是在使用Python语言编程的过程中,包括进行RPLIDAR数据通讯和解析时,发现单个工作周期的时长达到了0.4~0.5s,造成采样频率过低,严重影响了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通过对程序各模块进行分析、测试,发现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与RPLI-DAR的数据通讯和解析上,每读取1个周期(360。
)的数据要耗时0.4s左右,大大降低了程序的执行速率。
为了进行耗时对比分析,又使用C++语言编程,并通过调用RPLIDAR的SDK 开发库,完成与RPLIDAR的数据通讯和解析,发现速度明显提升,读取、解析1个周期的数据只需要0.08-0.12s,仅为Python程序的1/4左右。
经过原因分析,发现执行Python程序时,首先会将.py文件中的源代码通过Python解释器翻译成byte code(字节码),然后再由Python Virtual Machine(Python虚拟机)去执行编译好的byte code;而C/C++语言编译完后就是可直接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机器码。
因此相比C/C++而言,Python的运行速度比较慢。
鉴于此,我们可以用C/C++编写需要频繁运行且耗时较长的底层应用程序,而用Python完成数据存储、应用、展示等上层部分,同时使用共享内存技术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传递。
本文进行总结。
方案及其实施解决方案针对应用程序对快速响应与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给出解决方案:(1)用C卄语言编写RPLIDAR数据通讯、解析程序。
由于此类应用的运算量大、耗时长,对运行速度要求高,因此,使用运行速度更快的C++语言来完成,以满足程序对速度的要求,并将运算结果按照一定格式写入共享内存块中。
(2)用Python语言编写数据后期处理功能模块。
android sharedmemory用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Android SharedMemory是一种用于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数据的机制。
它允许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大块内存,这对于需要高性能数据交换的应用程序非常有用,比如多媒体应用程序或游戏。
在Android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地址空间,因此默认情况下进程之间不能直接共享内存。
但是Android SharedMemory 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不同进程之间可以共享内存块。
这种共享内存块创建的共享内存区域可以由不同进程映射到自己的地址空间中,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SharedMemory的用法非常简单,首先需要创建一个SharedMemory对象,然后使用该对象创建一个共享内存区域,并将数据写入其中。
接着,其他进程可以通过SharedMemory对象来访问共享内存区域,即可以将这个内存区域映射到自己的地址空间,并读取其中的数据。
在Android中,可以使用SharedMemory API来实现SharedMemory的功能。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SharedMemory用法示例:1. 创建SharedMemory对象SharedMemory sharedMemory =SharedMemory.create("shared_memory_name", 1024);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名为"shared_memory_name",大小为1024字节的共享内存区域。
2. 写入数据这段代码将"Hello, SharedMemory!"这个字符串写入了共享内存区域中。
3. 读取数据SharedMemory sharedMemory =SharedMemory.create("shared_memory_name", 1024);ByteBuffer byteBuffer = sharedMemory.mapReadOnly();byte[] data = new byte[1024];byteBuffer.get(data);通过上面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到SharedMemory的基本用法。
虚拟内存技术不仅仅可让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内存,它还提供了以下功能:巨大的寻址空间操作系统让系统看上去有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内存空间。
虚拟内存可以是系统中实际物理空间的许多倍。
每个进程运行在其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
这些虚拟空间相互之间都完全隔离开来,所以进程间不会互相影响。
同时,硬件虚拟内存机构可以将内存的某些区域设置成不可写。
这样可以保护代码与数据不会受恶意程序的干扰。
内存映射内存映射技术可以将映象文件和数据文件直接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在内存映射中,文件的内容被直接连接到进程虚拟地址空间上。
公平的物理内存分配内存管理子系统允许系统中每个运行的进程公平地共享系统中的物理内存。
共享虚拟内存尽管虚拟内存允许进程有其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但有时也需要在进程之间共享内存。
例如有可能系统中有几个进程同时运行BASH命令外壳程序。
为了避免在每个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内都存在BASH程序的拷贝,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系统物理内存中只存在一份BASH的拷贝并在多个进程间共享。
动态库则是另外一种进程间共享执行代码的方式。
共享内存可用来作为进程间通讯(IPC) 的手段,多个进程通过共享内存来交换信息。
Linux支持SYSTEM 的共享内存IPC机制。
3.1 虚拟内存的抽象模型VIRTUAL M PH7SICA LM &IO RY VIRTU ALM EKIO RY图3.1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射的抽象模型在讨论Linux是如何具体实现对虚拟内存的支持前,有必要看一下更简单的抽象模型。
在处理器执行程序时需要将其从内存中读出再进行指令解码。
在指令解码之前它必须向内存中某个位置取出或者存入某个值。
然后执行此指令并指向程序中下一条指令。
在此过程中处理器必须频繁访问内存,要么取指取数,要么存储数据。
虚拟内存系统中的所有地址都是虚拟地址而不是物理地址。
通过操作系统所维护的一系列表格由处理器实现由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为了使转换更加简单,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都以页面来组织。
Linux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技术研究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Linux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最受欢迎和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其中,Linux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技术是保证操作系统稳定运行和保障应用程序性能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就Linux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技术进行深度探讨。
一、Linux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概述内存管理模块是操作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模块之一。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在实际的操作系统中,特别是类UNIX系统中,内存大小的高涨加大了内存管理模块的复杂度。
Linux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物理内存与虚拟内存的映射转换问题,为应用程序的使用提供稳定和高效的内存资源。
在现实应用中,Linux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模块的设计应该同时考虑到内核使用内存和应用程序的内存使用问题。
在内核使用内存的方面,内核需要分配内存缓存用于缓存文件I/O、网络I/O等子系统,以及其他内核模块的函数调用。
而在应用程序的内存使用方面,操作系统需要为应用程序分配申请内存并提供合适的内存管理机制。
二、Linux的虚拟内存管理虚拟内存是Linux内存管理模块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将物理内存与虚拟地址空间进行了映射,将应用程序使用的虚拟地址空间与对应的物理内存逻辑上绑定在了一起。
这种映射方式使得Linux操作系统可以将所有内存当做受限的虚拟内存机制使用。
Linux系统利用了虚拟内存的基础机制来为应用程序提供处理器无关的内存视图。
这些虚拟地址空间被用于标识可用的程序内存。
虚拟内存的实现需要依靠MMU(内存管理单元)硬件,它负责查找物理内存和VM的映射关系,并将物理地址转换为虚拟地址,从而能够访问目标内存。
在Linux系统中,MMU实现是分页的,并且Linux内核中的页大小通常为4K字节。
三、Linux的内存映射机制在Linux系统中,进程可以通过内存映射机制将文件或其他进程中的内存映射到自己的内存空间。
Linux内核管理这样的内存映射,使得内存映射区域的内容在文件和内存之间自由传递。
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的使用方法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native层的ashmem_create_region函数的使用方法。
ashmem_create_region是Android系统中一个用于在进程间进行共享内存通信的API,通过该函数可以创建共享内存区域并将其映射到用户空间。
本文将详细探讨ashmem_create_region函数的使用步骤、参数解析及注意事项,并提供示例代码和实例分析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该函数。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的使用方法、示例代码和实例分析、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讨论以及结论与展望。
其中,在“2.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 的使用方法”部分,我们将对ashmem_create_region函数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描述了通过该函数创建共享内存区域的具体步骤;在“3. 示例代码和实例分析”部分,我们将提供两个代码示例以及相应的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ashmem_create_region;在“4. 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讨论”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并对ashmem_create_region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它的一些限制和缺点;最后,在“5.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native层ashmem_create_region函数的详细讲解,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该函数,并能够在实际开发中灵活应用共享内存通信机制。
通过示例代码和实例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ashmem_create_region函数的具体用法和注意事项。
浅析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摘要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电力的供给、需求已经可以十分精确的掌控。
而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及时的了解管理调度的相关信息,提高执行调度指令的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又对配电系统做了一系列的改造。
本文就针对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做出研究。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交换;处理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47-02在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过程中,新技术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与发展,使得配电系统无论是在配电网络的管理与监控方面,还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的服务水平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管理交界,为了使得数据资源、通信网络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在建设网站时都会通过一定的方法,在二者之间实现系统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1 调度系统与配电系统为了进一步了解配电自动系统与调度自动系统数据是如何实现数据交换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种系统对应的功能:1)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实现对整个试点网络的实时监控,从而保证电供应以及电力调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一步的保证电力供应运行水平安全可靠。
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有:主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断路器以及高压室开关和主控室电源盘、控制盘盘面等等。
2)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配电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及管理。
为了进一步满足监控的需要,配电自动化系统对调度系统的部分监控对象也要做相应的管理,比如母线开关以及变压器低压侧开关等装置。
2 设备数据的接入方式在建立调度自动系统及配电自动系统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设备数据的接入:其一,直接经过子站将信息传送至配电系统;其二,利用调度系统中的前置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向配电系统中的传递;其三,调度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利用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接口,将数据信息直接传递出去。
【转载】Windows下内存映射⽂件的⼯作原理及使⽤⽅法⼀、引⾔ WIN32 API为我们提供了⼀种进⾏⽂件操作的⾼效途径,即内存映射⽂件。
内存映射⽂件允许我们在WIN32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保留⼀段内存区域,把⽬标⽂件映射到这段虚拟内存之中。
我们可以⽤存取内存数据的⽅式直接操作⽂件中的数据,就好像这些数据放在内存中⼀样。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也不需要调⽤API函数来读写⽂件,更不需要⾃⼰提供任何缓冲算法,操作系统将会为我们完成这些⼯作。
使⽤内存映射⽂件能给程序开发⼯作提供极⼤的⽅便,程序的运⾏效率也⾮常⾼。
内存映射⽂件在Windows NT和Windows95中的实现机制略有不同,下⾯主要介绍Windows95下内存映射⽂件的⼯作原理及使⽤⽅法。
⼆、Windows95如何管理WIN32进程的内存空间 内存映射⽂件的实现与Windows95的内存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先讨论⼀下Windows95在运⾏WIN32进程时的内存管理与划分。
在Windows3.x下,所有Windows应⽤程序共享单⼀的地址空间,任何进程都能够对这⼀空间中属于其他进程的内存进⾏读写操作,甚⾄可以存取操作系统本⾝的重要数据。
在这种环境中,编写不当的应⽤程序或者带有恶意的应⽤程序,就可能破坏其他程序的数据或代码,使得系统运⾏不正常,严重时甚⾄会导致系统崩溃。
在实现了WIN32的操作系统Windows NT和Windows95中,每个WIN32进程拥有⾃⼰的地址空间,⼀个WIN32进程不能存取另⼀个进程地址空间的私有数据,两个进程可以⽤具有相同值的指针寻址,但所读写的只是它们各⾃的数据,这样就⼤⼤减少了进程之间的相互⼲扰,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另⼀⽅⾯,每个WIN32进程拥有4GB的地址空间,但并不代表它真正拥有4GB的实际物理内存,⽽只是操作系统利⽤CPU的内存分页功能提供的虚拟地址空间。
在⼀般情况下,绝⼤多数虚拟地址并没有物理内存与之对应,在真正可以使⽤这些地址空间之前,还要由操作系统提供实际的物理内存。
03将明文信息通过特定算法和密钥转换为密文,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加密使用正确的密钥和相应算法将密文还原为原始明文信息的过程。
解密基于密码学原理,通过加密算法和密钥对明文进行转换,使得未经授权的第三方无法轻易获取明文信息。
加密原理加密解密定义与原理01数据传输安全在网络通信中,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02数据存储安全对于存储在本地或云端的敏感数据,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03身份验证与授权加密技术可用于实现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受保护资源。
加密解密应用场景Windows Crypto API是微软提供的一套用于加密、解密、数字签名等安全功能的编程接口。
该API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功能,如AES、RSA、SHA等,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安全功能支持。
Windows Crypto API可以与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集成,方便开发者在应用程序中实现加密解密功能。
Windows Crypto API简介03加密模式与填充方式提供多种加密模式和填充方式选项,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01对称加密Windows Crypto API 支持多种对称加密算法,如AES 、DES 、3DES 等,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
02非对称加密支持RSA 、ECC 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可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场景。
签名生成使用私钥对数据进行签名,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来源可信。
签名验证使用公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确认数据未被篡改且来自可信来源。
时间戳服务支持时间戳服务,为签名数据提供时间证明,防止重放攻击。
提供证书存储服务,用于管理用户的公钥证书和私钥。
证书存储支持证书颁发机构(CA )的证书申请、颁发和吊销操作。
证书颁发与吊销验证证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链式信任关系,确保通信安全。
证书验证支持证书的导出和导入功能,方便用户在不同设备或应用间共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