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度计测水温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2.78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用温度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温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温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温度测量方法:1. 液体膨胀法:利用液体受热膨胀、冷却收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2. 热电偶法: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电动势(热电势)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3. 半导体热敏电阻法: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三、实验器材1. 恒温水浴锅2. 比重瓶3. 温度计(液体膨胀式、热电偶式、热敏电阻式)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软件6.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夹具等四、实验步骤1. 液体膨胀法测量温度(1)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将比重瓶取出,立即用温度计测量比重瓶内的液体温度,记录数据。
(4)计算液体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化,根据液体膨胀系数计算温度变化。
2. 热电偶法测量温度(1)将热电偶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电偶的电动势值,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法测量温度(1)将热敏电阻传感器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根据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温度值。
五、数据处理1.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实验条件、测量值、计算结果等。
2.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计算实验误差和相对误差。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液体膨胀法、热电偶法和热敏电阻法在温度测量中的可靠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四____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解读一.初中升学本实验理论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兼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考试时间:10分钟)【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5.估测冷水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评分表【实验目的】练习估测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分度值1℃),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二.本实验中考命题视觉1.对使用温度计测量时应注意问题的认识.2.巩固学生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的理解.3.巩固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认识.三.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的是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解析] 使用温度计应注意三个方面,即测量范围、使用、读数。
注意测量范围,即先估计待测温度的最大值,选用的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应超过此值,否则不仅读不出温度,还有可能使温度计损坏;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注意使用方面的技能,即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充分与被测液体接触,且要接触一定的时间,否则温度计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可能不相等;注意读数,即要测出液体的温度,应当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时,才可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脱离被测液体。
图A的错误在于温度计没有竖直放置,不利于读数,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图B的错误在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应该放在液体中间。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2、将温度计的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和;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5、读数时温度计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二)记录数据:评估交流: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①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②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③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3)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并描绘出图像: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min温度/℃实验结论: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体验探究过程,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小学生测水温实验报告引言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水的温度,并了解水温对人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热水和冷水(两杯)2. 温度计(1支)3.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预热实验室,确保室温稳定。
2. 准备好实验材料。
3. 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4. 先测量热水的温度。
将温度计完全插入热水中,静置片刻直到温度计的显示数据趋于稳定。
5. 记录热水的温度。
6. 将温度计彻底清洗干净,避免影响后续的测量。
7. 再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方法和步骤同上。
8. 记录冷水的温度。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的描述,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水温热水XXC冷水XXC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热水的温度比冷水高。
这是因为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比冷水快,分子之间的空隙也更大。
而冷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较慢,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
结论小学生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了水温对人体的影响。
热水有助于排汗和舒缓疲劳,而冷水则有助于退水解毒,收缩毛孔,使人精神焕发。
此外,水温对于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有重要的影响。
水温过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如鱼类和浮游动物受到热水伤害后可能死亡。
而水温过低则会使某些水生生物难以繁殖和生存。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水温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通过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加深了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并获得了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做试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一杯温水、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烧瓶刷、抹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3.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几分钟,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实验结束后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的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6.记录实验数据。
7.整理实验器材。
二、热水温度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烧杯、计时器、烧瓶刷、抹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并调整与温度计的位置,是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到热水中,但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99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表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4.记录实验数据。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当降至室温时,温度不再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室温相同。
三、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名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目的:正确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实验器材:合适规格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水、烧瓶刷、抹布。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量筒放置平稳。
先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水,当量筒内液体接近目标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刻度位置。
3. 读数,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相平,写下体积数。
4.整理实验器材。
【说明】1、水面接近刻度线时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2、读数时,要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能用手拿起。
四、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实验目的: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实验名称,探究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海拔和压力下的沸点变化,了解水的沸点受压力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加热器、高度计、压力计。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水的温度。
2.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用温度计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3. 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下,用高度计记录海拔高度,再次测量水的沸点。
4. 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下,用压力计测量压力,再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1. 在室温下,水的温度为25°C。
2. 在室温下,水的沸点为100°C。
3. 在海拔1000米高度下,水的沸点为97°C。
4. 在海拔2000米高度下,水的沸点为94°C。
5. 在海拔3000米高度下,水的沸点为91°C。
6. 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压力为1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C。
7. 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压力为0.5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95°C。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和压力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的沸点逐渐降低;而随着压力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海拔和较低的压力下,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使得水的沸点降低。
实验结论:1. 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的沸点逐渐降低。
2. 水的沸点受压力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和压力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来烹饪食物和煮水,更加科学地控制水的温度,保证食物的烹饪质量。
同时,也让我们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海拔和压力下的沸点变化,探究了水的沸点受压力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和压力的影响,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和科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于温度的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实验原理: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表征,不同温度下物体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温度越高,物体的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物体性质发生改变。
实验材料:1. 温度计2. 温水3. 冷水4. 铁片5. 蜡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温水和冷水准备好,并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水的温度。
准备一张干净的实验报告单。
2. 实验一:将温水倒入一个容器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并记录在报告单上。
3. 实验二:将冷水倒入一个容器中,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并记录在报告单上。
4. 实验三:将一个铁片放入温水中,并测量铁片的初始温度。
待铁片完全被温水加热后,取出铁片并测量其最终温度。
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四:将一个铁片放入冷水中,并测量铁片的初始温度。
待铁片完全被冷水冷却后,取出铁片并测量其最终温度。
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五:点燃一支蜡烛,并将手掌靠近蜡烛火焰,感受火焰的热量。
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火焰的温度,并记录在报告单上。
实验结果:实验一中,温水的温度为XX℃。
实验二中,冷水的温度为XX℃。
实验三中,铁片的初始温度为XX℃,最终温度为XX℃。
实验四中,铁片的初始温度为XX℃,最终温度为XX℃。
实验五中,蜡烛火焰的温度为XX℃。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越高,物体的性质发生的改变越大。
实验三中,温水使铁片升温,铁片的颜色变亮、变热等现象说明热能传递到铁片上,使其性质发生变化。
2. 温度越低,物体的性质发生的改变也越大。
实验四中,冷水使铁片降温,铁片的颜色变暗、变冷等现象说明热能从铁片流向冷水,使其性质发生变化。
3. 火焰具有高温,接近火焰时能明显感受到其热量。
同时,火焰的温度也通过温度计得到了实验数值。
结论:温度对物体性质有显著影响,高温可以使物体发生变热、颜色变亮的现象,低温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冷、颜色变暗的现象。
火焰具有高温,能够传递大量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