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置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试述《史记》中人物刻画特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独特的人物刻画方法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即通过许多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中心,让人物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事习惯、智慧和能力,紧张的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表现得分外鲜明。
例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从这场力与智的冲突中清楚的看到,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忠诚勇猛,以及项伯的老实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表现,从而使人物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第二、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司马迁写人物,除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注重提炼和表现典型细节,来体现人物风韵和个性。
其中精彩的行为描写,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项羽本纪》中,在鸿门宴的情节惊心动魄,先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接着是“庄公舞剑,意在沛公”,情况紧急下,樊哙“侧其盾以撞入”。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勾勒出当时紧张激烈的环境场面,也使得人物的性格从中一一凸现,给人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
“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如《陈涉世家》中,陈涉与佣者的对话可表现出他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抱负。
三、创造性地运用“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
即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
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如何写出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总结塑造立体人物的方法在文学作品中,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塑造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每个作家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总结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作家们写出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1. 角色设定在塑造人物角色时,首先要设定人物的基本特征和身份背景。
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应该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经历,因此在设定角色时需要考虑他们的个人成长历程和外部环境对其塑造的影响。
2. 行为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行为描写需要具体、形象,并与人物的心理状态相符合。
例如,如果一个人物是乐观的,作者可以描写他们频繁地笑,积极面对困难。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行为描写,读者可以对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对话表达人物的对话也是塑造立体人物的重要手段。
透过对话,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思维方式、态度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对话更具真实感,作者应该注意掌握每个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和口头禅,使其语言表达能与其性格相符。
4. 内心独白除了行为描写和对话表达,作者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展现其内心世界。
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矛盾,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
内心独白需要体现人物的真实感受,注意语言的精细和情绪的传递,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与人物产生共鸣。
5. 矛盾冲突构建矛盾冲突是形塑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
人物需要有内在的矛盾和外部的冲突,这样才能呈现具有张力和魅力的形象。
不同的人物可以有不同的冲突,这些冲突需要与故事情节相呼应,推动故事的发展。
6. 成长变化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是一个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经历故事事件,人物可以有机会面对挑战、成长,并最终改变自己。
在塑造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时,作者需要注意细腻地描写他们的内心转变和外在行为上的表现,使其变化过程真实可信。
作家如何处理创作中的冲突和矛盾在文学创作的广袤天地里,冲突和矛盾是故事的灵魂所在,它们赋予作品张力、深度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然而,对于作家而言,巧妙地处理这些冲突和矛盾并非易事,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以及精湛的写作技巧。
冲突和矛盾在创作中无处不在。
从人物性格的碰撞,到价值观的差异;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到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的冲突,每一个层面都可能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和转折点。
比如,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封建礼教的束缚之间的矛盾,贯穿了整个故事,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那么,作家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构建这些冲突和矛盾呢?首先,要善于观察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大舞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现象、历史变迁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素材。
作家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捕捉到那些看似平凡却隐藏着深层矛盾的细节。
其次,要深入了解人物。
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多元的需求,这些内心的挣扎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很容易产生冲突。
比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既有改变家庭贫困命运的强烈愿望,又受到农村传统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制约,这种人物自身的矛盾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动人。
当冲突和矛盾被构建出来后,如何在作品中展现它们也是一门艺术。
作家需要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让冲突逐步升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在悬疑小说中,常常通过设置一个接一个的谜团和危机,让读者始终保持紧张的阅读状态。
同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
冲突过于密集会让读者感到疲惫,而过于稀疏则会使故事失去吸引力。
就像一首好的乐曲,要有高潮和低谷,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在处理冲突和矛盾的过程中,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
人物的性格、动机和行为应该与冲突的产生和解决紧密相连。
一个坚强勇敢的人物在面对冲突时可能会选择积极抗争,而一个懦弱胆小的人物可能会选择逃避。
通过人物在冲突中的表现,可以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摘要]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阅读的三个核心要素。
其中,情节更是小说的主体和基础。
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小说的文体特色出发,引领学生在把握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参透人物背后所蕴藏的密码。
教师可以从动静之冲突、整体之冲突、个体之冲突、亲情之冲突等方面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设置情节的精妙,从而更好地提炼小说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炼冲突;人物刻画;设置密码[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9-0060-02小说阅读是夯实学生阅读文学性作品能力的重要载体。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依托小说的文体特点,设置了“抓住情节、环境阅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的语文要素。
其中,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引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板块。
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把握小说情节的特点,紧扣其中蕴含的冲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现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动静之冲突,透过神态走进人物内心小说对于人物刻画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
在推动情节发展时,作者会故意设置人物之间情感和认知上的冲突,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融通,让学生在感受人物之间的冲突的过程中,紧扣人物神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比如,课文中群众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表现出异常的恐惧和混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跌跌撞撞”“乱哄哄”等词语想象人们当时的惊恐状态。
如果顺势发展,群众集体逃生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极其渺茫。
他们内心已经意识到如此混乱不堪的状态是难以从洪水中逃离出来的,但他们都不甘愿放缓脚步,这样“动”的场景为老人的出场埋下了伏笔。
而老人出场的语言描写则是“他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作者虽然对老人着墨不多,但却与人群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几个简单的表现就将一群逃生的人群控制住了呢?”很多学生在这种动与静的冲突下,意识到“不说话”是无声胜有声的震慑;“盯着”更是用坚毅的眼神让每个群众都能安心而冷静地面对灾难;“像一座山”则是将人物的沉稳和笃定展现了出来。
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对于作品的质量和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可以将读者带入作品的世界,让读者与人物产生共鸣,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
一、对比与冲突通过对比与冲突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作者通过设立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一个是乐观向上的主人公,另一个是悲观消极的反派角色,通过两者的对比,突出主人公的积极向上和坚韧不拔,进一步突显了主人公的正面形象。
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描述一个乡村老人时,可以描写他苍老的皱纹、一双稚嫩的双手、耳边挂着的一串算珠,这些细节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
三、心理描写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更加深度地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情感、欲望、悲喜等内心活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并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描述一个少年心中的爱憎时,可以描写他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展现出他深藏的善良和正直,以及成长的历程。
四、对话与行动人物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通过对话还可以推动故事发展和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
而人物的行动则可以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五、象征手法借助象征手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具象征性和哲理意义。
通过对人物名称、外貌、性格等方面进行象征性的设定,可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在一部寓言故事中,作者通过给主人公取名为“勇者”,并通过描写他勇往直前的行动,来象征正义和勇气的力量。
总结起来,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对比与冲突、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与行动以及象征手法等手段来创造丰富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写作中的人物塑造技巧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的形象和性格直接影响着整个故事的魅力和情感共鸣。
如何巧妙地刻画人物,使他们栩栩如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成为每个作家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人物塑造技巧。
一、形象描写通过形象描写,作家可以让读者对人物的外貌、身体特征和气质有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例如,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身高、体型、面部特征等方面的细节,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人物的形象,并与故事情节相呼应。
二、心理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作家塑造形象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心理描写,作家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在世界。
可以通过人物的独白、心理描写和行为动作等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纠葛和心理变化,增加小说的张力和吸引力。
三、人物对话人物的对话是展现他们性格、关系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和对话互动,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对话的方式和内容,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增强故事的张力和冲突。
此外,对话还可以赋予人物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个性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四、透露细节通过透露人物的细节,作家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通过人物的回忆、内心独白或其他人物的评价等方式,展现人物的过去经历、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等,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
透露细节还可以通过人物的爱好、习惯和行为等方面的描写,体现他们的个性与性格特点。
五、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因素。
通过设置矛盾冲突,作家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
矛盾冲突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通过人物内心的挣扎、选择和决断,展示他们的成长和变化;通过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和对抗,体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矛盾冲突不仅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也能够展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划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
例如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
”在刘邦道歉时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足见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而有大度的性格。
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表现了他老谋深算的性格。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画人物,更多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比如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一节,这是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反秦斗争的成败。
宋义作为起义军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却不去救赵,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图谋。
作为次将的项羽看穿了他的意图,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取军权,扭转了局势。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表现了他的卓识和果断,表现了他关怀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负国家安危重任的志气。
又有“项羽最得意之战”——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再看看诸侯军的反应,“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这一仗,写出了项羽不畏强敌的精神、无比旺盛的斗志,莫敢纵兵、人人惴恐的诸侯军,更是衬托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三、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
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治。
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
古代小说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描写在古代文学中,小说作为其中一种文学形式,广泛流传并深受人们喜爱。
古代小说通常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打动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探讨古代小说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描写方面的特点和技巧。
一、情节设置古代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非常丰富多样。
作者通过巧妙地编织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引人入胜。
一方面,情节的设置需要注意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紧凑性,另一方面,要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悬念和期待。
首先,古代小说经常采用起承转合的情节结构。
在起始部分,作者会引入背景和人物,为故事铺垫基础。
接下来,逐渐展开各种事件和冲突,形成情节的承接。
然后,通过转折点或高潮部分的设置,引起故事的转变和发展。
最后,将各种情节线索有机地汇聚到结局,向读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次,情节的设置还通常涉及到众多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作者通过设定各种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制造紧张和冲突,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绪上的波动。
例如,古代小说《红楼梦》中,作者以贾府的婚姻乱象为主线,展示了众多人物之间的纠葛,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情节的设置还需要注意节奏的掌控。
作者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高潮部分,让情节发展逐渐紧凑起来,增加读者的阅读欲望。
同时,也要适度地设置一些缓冲部分,为读者提供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通过合理控制情节的起伏,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人物形象描写古代小说通过精细的人物形象描写,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形象描写一方面要突显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生活背景,另一方面需要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首先,人物形象描写需要注重细节的描绘。
通过对人物外貌、衣着、语言举止等细节的描写,增加人物的立体感和可信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行为举止,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在《水浒传》中,作者通过对每个好汉的形象描写,独特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气质。
其次,人物形象描写还需要注重内心的描绘。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一、设定背景
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背景设定开始。
背景是人物生活的土壤,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好的背景设定可以使人物更加真实,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细节刻画
细节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
通过对服装、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刻画,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生活经历。
一个生动的细节可以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记忆深刻。
三、情感表达
情感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情感表达,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情感表达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多种方式实现。
四、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塑造需要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可以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内部的矛盾冲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外部的矛盾冲突则可以推动故事发展,增加故事的紧张感。
五、合理布局
人物形象塑造需要合理的布局。
在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与情节发展相结合,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需要与故事的主题相符合。
同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需要有轻重主次,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
以上就是人物形象塑造的五大技巧,如果你还在为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而苦恼,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相信你会看到显著的效果,让你的角色栩栩如生,让读者难以忘怀!。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如何设置在剧本创作中,矛盾冲突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要素。
一个精彩的剧本往往充满了各种复杂而引人入胜的矛盾冲突,那么如何巧妙地设置这些矛盾冲突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矛盾冲突的类型。
常见的矛盾冲突有以下几种: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比如主角与反派之间的对抗、朋友之间的分歧、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等。
这种冲突直接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价值观和目标的碰撞。
例如在电影《教父》中,迈克·柯里昂与其他黑帮家族之间的争斗,以及他与自己兄弟之间在家族事业发展方向上的分歧,都构成了强烈的人物之间的冲突。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了个体与社会规范、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矛盾。
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杜佛兰对监狱体制的反抗,就是人物与社会环境冲突的典型表现。
人物内心的冲突。
这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冲突,往往涉及到人物的道德抉择、情感挣扎、自我认同等。
像《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复仇与道德之间的痛苦纠结,展现了人物内心激烈的冲突。
明确了矛盾冲突的类型后,接下来要考虑如何巧妙地设置这些冲突。
冲突的起源要真实可信。
一个好的矛盾冲突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应该有合理的起因和背景。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从而找到能够引发冲突的潜在因素。
比如在一个以职场为背景的剧本中,如果一个员工一直努力工作却得不到晋升,而一个能力不如他的同事却因为关系而步步高升,这就很可能引发两者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的起源是基于现实职场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因此会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
冲突要逐步升级。
矛盾冲突不能一开始就达到高潮,而应该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激化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增加冲突的强度和复杂性,让观众始终保持紧张和关注。
比如在一部爱情剧中,男女主角最初可能只是因为一些小误会而产生矛盾,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小误会逐渐积累,再加上外界的干扰和压力,最终导致两人面临分手的危机。
巧妙设置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陆凤仙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8年第05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的文学名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针对文学名著类课文,教师要学会巧妙设置冲突,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入情入境、联想再造、对比阅读等方法来提升学生对于名著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置冲突;刻画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17-01
《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名著《水浒传》,文章人物描写细腻逼真,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面对这样优秀的选文,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让不同的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与鲜活的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地使用教材。
一、入情入境,质疑问难
创设情境一直是新课程标准所推崇的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能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饶有兴致地学习课文。
例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水浒传中林冲的形象,让学生看看图片,说说他们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纷纷表示林冲看着十分霸气,眼神有些凶……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文,对学生说:“现在,你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在课文中的林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样走进文本,让学生伴随着问题去思考,学生就能够有目的地去阅读,知道自己在阅读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也会重点关注人物形象与性格。
当学生略读了一遍后,教师再进行提问:“课文中除了林冲,还出现了哪位人物?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再次阅读,自然对文中的另一位人物——洪教头产生了印象,也纷纷找到了相应的句子:
“挺着胸脯,歪戴着……”的是洪教头。
“不敢不敢”的是林冲。
学生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进行分析,为后续理解人物冲突埋下了伏笔。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阅读的同时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二、联想再造,移情体验
故事情节是推动人物性格的催化剂。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对于两人对打的场景用了许多的文字进行刻画,将二人的矛盾不断夸大,人物的性格也在情节的推动中逐渐明朗。
假如
说学生在阅读前面部分内容时还无法准确分析二人的性格,那么在读到两人的冲突时,对两人的差距就立马清晰了。
【教学片段】
师:“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在这一句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洪教头十分恨林冲,一心想将林冲杀死。
生2:我发现这一场争斗洪教头是迫不及待的。
因为他一直在挑衅林冲。
……
师:那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3:我是从“恨不得”这个词当中发现的。
我看到了洪教头十分的无理、狂妄,而且特别想要杀死林冲。
生4:我是从“吞”这个字发现的。
一般我们形容动物才会说一口吞了什么东西,但这篇课文中将其用来形容洪教头与林冲的争斗,我觉得洪教头很可怕!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有头有尾,从开始见到林冲,到洪教头对林冲的不服气,接着不断挑战,到最后洪教头灰溜溜地走开,可谓是一波三折。
文章正是有了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才使得二人的矛盾与冲突十分鲜明,也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二者的不同。
三、对比阅读,延伸拓展
如果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感受水浒中这些人物的不同形象,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活用教材,并进行适当延伸。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还要通过阅读去分析《水浒传》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为习作增添光彩。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最后的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中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演绎,看看影视作品中的演员有没有演得如小说一般入木三分。
学生对于观看视频充满了兴趣,看到电视剧中演员演的与书本中不一样时还会指出哪里不同,对于演得好的部分也会很有感触。
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从另一层次学习到了人物形象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性。
这时候教师再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也来写一写自己认为十分有趣的人。
学生在学习了“吞”“恨不得”等词语后,也会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达,让自己身边的人物在作文中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由《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中我们能够感知,对于小说教学,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
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本就充满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兴趣扩大化,不单单局限于教材中的故事,而是跳出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这都需要教师仔细地去研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冲突,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