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固定化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93
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备课资料
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不下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
载体结合法是指将酶固定到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
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物理吸附法、离子结合法和共价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是指将酶吸附到固体吸附剂表面的方法,固体吸附剂多为活性碳、多孔玻璃等。
离子结合法是指通过离子键将酶结合到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载体有离子交换树脂等。
共价结合法是指酶和载体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酶和载体都具有氨基、羧基或羟基等官能团。
交联法是指通过双功能试剂,将酶和酶联结成网状结构的方法。
交联法使用的交联剂是戊二醛等水溶性化合物。
包埋法是指将酶包裹在多孔的载体中,如将酶包裹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高分子凝胶中,或包裹在硝酸纤维素等半透性高分子膜中。
前者包埋成格子型,后者包埋成微胶囊型。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固定化酶的化学制备方法固定化酶是指将酶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在某种多肽或多糖材料中,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固定化酶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物理固定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酶分子与载体材料表面的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等力量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酶的固定化。
常用的物理固定化方法包括吸附、沉淀、共价键等把酶与载体结合在一起。
吸附法是一种较简便、经济的酶固定化方法,但稳定性较差,适用于临时使用。
沉淀法是一种先定制载体材料,再将酶溶液与载体材料混合沉淀制成的固定化方法,能增强酶的稳定性。
共价键法则通过选择适当的交联剂将酶与载体基质之间形成强化学键,形成高度稳定的固定化酶。
第二种是化学固定化法。
这种方法是以某种化学反应方式将酶与载体结合,常见的方法有选择性基团反应和交联剂交联反应两种方法。
选择性基团反应是先在载体表面引入一些特定的官能团,再通过这些官能团再将酶基质固定在载体上,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交联剂交联反应则是将酶与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通过交联剂,形成交联的结构,这种方法稳定性较高、经济实用,但固定化酶的活性较低,不适用于活性较高的酶。
第三种是生物固定化法。
生物固定化法是通过生物体系的作用将酶基质固定在载体材料上,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多肽、多糖等含有复杂生物结构的材料。
这种方法优点是酶的活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一般较差。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制备固定化酶,不同的固定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酶类型、活性、载体材料等。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方法,以获得稳定和活性高的固定化酶。
酶固定化技术的方法
酶固定化是将酶与载体物质结合在一起,以增强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的技术。
常见的酶固定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吸附固定化:将酶溶液与载体物质(如活性炭、陶瓷颗粒)接触,酶分子通过吸附作用与载体物质结合。
2. 凝胶固定化:将酶溶液与凝胶物质(如明胶、琼脂)混合,酶通过物理交联或化学交联与凝胶物质牢固结合。
3. 包埋固定化:将酶溶液与聚合物物质(如聚乙烯醇、明胶)混合,然后通过共混或交联反应,使酶被包裹在聚合物内部。
4. 共价固定化:将酶溶液与活性基团多的载体物质(如硅胶、纳米颗粒、聚乙二醇)反应,形成酶与载体物质之间的共价键连接。
5. 薄膜固定化: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将酶与薄膜固定在一起,常见的方法有溶液浸渍、层层自组装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固定化方法应根据具体的酶性质、应用需求和实际操作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固定化酶是把酶结合到一定的表面上,使其失去活性的过程,因此可以用来改变酶的性质、增加酶的稳定性和提高酶的反应效率。
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是物理化学固定化、生物化学固定化和免疫化学固定化。
一、物理化学固定化物理化学固定化是一种将未固定化酶与支架分子相互作用,使酶与支架分子结合,形成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将酶与支架分子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
物理化学固定化可以大大提高酶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并可以改变酶的特性。
常用的物理化学固定化方法有水解结合、热结合、冷结合、电结合、化学结合、离子结合和生物结合等。
二、生物化学固定化生物化学固定化是指将酶与生物聚合物结合,使酶形成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酶表面分子和支架分子之间形成一种亲和力,使得酶和支架分子之间形成紧密的结合。
生物化学固定化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改变酶的特性,使酶更加稳定和可操作,而且不必进行大量的实验,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常用的生物化学固定化方法有抗体结合法、抑制剂结合法和蛋白结合法等。
三、免疫化学固定化免疫化学固定化是一种将酶与抗体结合,形成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酶和抗体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化酶系统。
免疫化学固定化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以在具有极强抗性的环境中实现高效固定化;且不仅能实现酶的固定化,还可以改变酶的特性,使酶更加稳定和可操作。
常用的免疫化学固定化方法有免疫结合法、单克隆抗体结合法和抗体体外表达法等。
综上所述,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是:物理化学固定化、生物化学固定化和免疫化学固定化。
它们可以改变酶的特性,使酶更加稳定和可操作,提高酶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实验中的需求。
酶和辅酶的固定化及辅酶再生研究酶和辅酶的固定化及辅酶再生研究一、引言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酶的生物活性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固定化技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以增加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辅酶在许多酶催化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辅酶再生技术也成为固定化酶研究领域的热点。
二、酶的固定化技术1. 固定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固定化技术通过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或内部,使其在催化反应中更加稳定和可控。
常见的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交联法、吸附法和共价结合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酶和反应需求选择,以增强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 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固定化酶可以用于酿造、发酵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在医药领域,固定化酶可以用于药物合成和生物转化过程中,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率。
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分析检测和能源转化等领域。
三、辅酶的再生技术1. 辅酶的重要性辅酶是许多酶催化反应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因子,它能够促进酶的活性和催化效率。
然而,随着辅酶的消耗,酶的活性会逐渐降低,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辅酶再生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固定化酶领域的重要课题。
2. 辅酶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辅酶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膜渗透技术和超声波辅助技术,通过对辅酶和酶的分离和再结合,实现辅酶的再生。
而化学方法则通过化学催化剂或化学反应将辅酶还原回可用形态。
这些方法在辅酶再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为固定化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总结与展望固定化酶和辅酶再生技术在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固定化技术,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进一步推动酶的工业应用。
辅酶再生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酶催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未来,随着对酶机理和辅酶再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固定化酶和辅酶再生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扩展,为更多领域的酶催化反应提供解决方案。
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形成固定化酶催化系统的过程。
通过固定化,可使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并能够重复使用。
常用的固定化酶方法包括吸附法、共价连接法、包埋法和交联法等。
1. 吸附法:利用载体表面与酶相互吸附的原理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
常用的载体包括硅胶、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2. 共价连接法:通过将酶分子与载体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共价连接,在载体表面上固定酶。
常用的共价连接剂包括辛二酸二酐、戊二酸二酐等。
3. 包埋法:将酶包裹在聚合物中,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微观环境,保护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包埋材料包括明胶、蛋白质和聚乙烯醇等。
4. 交联法:将酶和载体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将酶牢固地固定在载体表面上。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戊二醛、葡萄糖等。
固定化酶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利用固定化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最为突出。
例如,固定化酶可以应用于产生大量纯度高的特定酶,用于DNA重组、制备抗体和识别特定分子等。
此外,在医药工业中也广泛使用固定化酶,如利用固定化酶制备药物、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方面。
在食品工业中,固定化酶可用于生产乳制品、果汁、啤酒等食品中。
总之,固定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推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发展。
固定化酶定义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将天然酶或人工合成的酶固定在载体上,形成固定化酶催化剂的一种技术。
定义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将酶与固体载体相结合形成的催化剂。
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能力,可应用于多个领域。
2.载体:载体是指将酶固定在其上的固体材料。
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炭、纤维素、凝胶、金属氧化物等。
3.固定化技术:固定化技术是将酶与载体结合的过程,常见的固定化技术包括吸附、交联和共价结合等。
理由固定化酶相比于游离酶具有以下优势,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增强催化活性:固定化酶在催化反应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高效催化。
2.提高稳定性:固定化酶能够耐受极端条件(如高温、酸碱环境等),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持久的催化效果。
3.可重复使用:固定化酶在催化反应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分离和再生步骤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4.易于分离产物:固定化酶的载体通常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实现催化产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书籍简介《固定化酶:原理与应用》该书通过系统的介绍固定化酶的原理、固定化技术以及应用案例,深入探讨了固定化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内容包括:1.固定化酶的原理和分类;2.常见的固定化技术及其优缺点;3.固定化酶在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4.商业化生产中的固定化酶案例分析;5.未来固定化酶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等。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适合科研人员了解固定化酶的基本知识,也适合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固定化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无论是酶学研究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固定化酶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能力的酶催化剂。
通过固定化技术,酶能够与载体结合从而实现其优势的应用。
固定化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已经在医药、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固定化酶:原理与应用》一书对固定化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是该领域学术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酶固定化工艺优劣的评价
酶固定化是一种将酶固定在载体材料上并形成酶固定化系统的工艺。
酶固定化工艺具有以下优势和劣势:
优势:
1. 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固定化可以使酶更加稳定,不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的变化等。
2. 增强酶的重复使用能力:酶固定化可以使酶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方便操作和分离:通过酶固定化,酶可以与载体材料牢固地结合,方便在反应后进行分离和回收,减少后续处理的复杂性。
4. 可控制的反应条件:通过酶固定化,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5. 降低生产成本:酶固定化可以降低酶的使用量,减少酶的损失,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6. 适用广泛:酶固定化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酶和不同的反应系统。
劣势:
1. 固定化过程的复杂性:酶固定化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固定化方法和条件等。
2. 酶固定化后的活性损失:酶固定化可能会导致酶的活性损失,使得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降低。
3. 物质传递限制:酶固定化后,底物和产物在固定化载体和酶之间的传递存在一定的限制,影响反应速率。
4. 载体材料的稳定性:一些载体材料可能在反应条件下发生分解或破坏,影响酶的稳定性和固定化效果。
5. 当前技术的限制:目前酶固定化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固定化效果不稳定、固定化酶的寿命较短等。
总体来说,酶固定化工艺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综合考虑,酶固定化工艺的应用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评估和选择。
酶的固定化的方案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及试剂酶,25%戊二醛溶液,带氨基的载体,考马斯亮蓝,牛血清白蛋白。
2. 主要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1800,THZ一C恒温振荡器,MD200一3型电子天平PHS一3C酸度计3.酶的固定化方法1)载体的活化a 对所得的载体表面带有大量的氨基,对其进行活化处理可用于酶蛋白的共价结合。
采用戊二醛为活化试剂,使凝胶表面连接上游离的醛基。
具体方法为:将lg带氨基的载体颗粒臵于3ml、10%的戊二醛溶液中振荡24h,然后真空过滤。
所得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多次,干燥后即为戊二醛活化的树脂颗粒。
b大孔树脂预处理方法:称取10g树脂于锥形瓶中,用95%的乙醇浸泡24h,真空抽滤,用1L蒸馏水冲洗。
树脂依次用25mL的5%HCl和5%NaOH溶液浸泡4h后抽滤,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抽滤后臵于4℃冰箱中干燥4h,室温保存备用。
举例:称取适量经预处理的大孔树脂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pH7.5,0.05mol/L)和适量的酶,臵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吸附一定时间后(37℃,150r/min)真空抽滤,并用100mL缓冲液冲洗载体,抽干后臵于4℃冰箱中干燥4h,并于4℃冰箱中密封保存。
2)固定化方法a 共价结合法准确称量20g戊二醛活化的树脂颗粒臵于50ml的离心管中,向其中加入体积为2ml的一定浓度的酶液(酶粉溶于pH7.0、0.03M的磷酸缓冲液)。
然后于冰浴中缓慢振荡24h。
之后离心收集固体,用相同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固体5次以上。
b 酶聚集体包被法准确称量20g戊二醛活化的树脂颗粒臵于50ml的离心管中,向其中加入体积为2ml的一定浓度的酶液(酶粉溶于pH7.0、0.03M的磷酸缓冲液)。
然后于冰浴中缓慢振荡24h。
之后向混合液中加入0.5ml、2%的戊二醛溶液,继续振荡10h,离心收集固体。
最后用相同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固体5次以上。
c.酶活性的测定d.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固定化时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考马斯亮蓝试剂的配制:将考马斯亮蓝 G-250 100mg 溶于 50mL 95%乙醇中,加入100mL 85%磷酸,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第三节酶的固定化随着酶学研究的深入和酶工程的发展,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将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形成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酶,叫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稳定性,具有可反复或连续使用、易与反应产物分离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等行业。
一、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很多,有包埋法、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以及交联法等(图2-3)。
1.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包埋法根据载体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是将酶和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凝胶内部的微孔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最常用的凝胶有琼脂、琼脂糖、海藻酸钙、卡拉胶、聚丙烯酰胺等。
微胶囊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制成微胶囊固定化酶的方法。
常用的半透膜有尼龙膜、醋酸纤维膜等。
2.吸附法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吸附法。
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硅胶、羧基磷灰石等。
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酶,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载体价廉易得,而且可反复使用。
但由于是靠物理吸附作用,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结合不太牢固而易脱落。
3.共价偶联法利用酶活性中心外的非必需基团与固相载体上的基团共价结合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叫共价偶联法,也叫共价结合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酶与载体牢固,制得的固定化酶稳定性好。
缺点是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较为强烈,难以控制,易使酶变性失活。
共价偶联法常用的载体有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甲壳素等。
4.交联法交联法是采用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或酶分子与固相载体之间发生交联作用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己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用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可长时使用。
选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称为结合法。
1)离子键结合法: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称为离子键结合法所用载体是某些不溶于水的离子交换剂。
常用的有:DEAE-纤维素、T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2)共价键结合法载体基质通常是水不溶性的,这些载体包括:(1)天然载体:琼脂、琼脂糖、几丁质、纤维素、胶原蛋白等;(2)有机合成聚合物:聚亚胺酯、聚环氧丙烷、聚乙烯醇、尼龙等(3)无机载体:玻璃、氧化铝、硅胶、磁铁矿、氧化镍等。
用于连接载体的酶蛋白氨基酸残基上的反应功能基团有:Asp Glu侧链的—COOH、C-末端的—COOH;Tyr的苯酚基;Cys的—SH;Lys的ε-NH2、N-末端—NH2;Thr、Ser的—OH;His的咪唑基。
在酶的固定化过程中,由于疏水性氨基酸通常被掩藏在酶蛋白分子的内部,所以疏水性氨基酸通常不参与形成共价键。
载体活化方法:(1)重氮化法(2)叠氮法(3)溴基化法(4)烷基化法等。
4、交联法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酶分子之内、酶与惰性载体间进行相互交联,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已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联苯等。
其中戊二醛最为常用,酶表面含有不止一个—NH2,戊二醛与酶上的-NH2发生Schiff反应,形成席夫碱,形成一个复杂的酶交联网络。
交联酶法借助双功能试剂使可溶性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可视为一种无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如木瓜蛋白酶在0.2%酶蛋白浓度,2.3%戊二醛,pH5.2~7.2,0℃下交联24h,可制成固定化酶。
共交联法共交联法是指酶分子在双功能试剂的作用下,与一些惰性蛋白或水不溶载体之间发生交联,可降低单纯酶分子之间交联反应所引起的活性丧失。
通常选用的惰性蛋白有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明胶、胶原蛋白、血红蛋白等。
如一定量的脲酶加入到2.5mL含6%牛血清蛋白、0.2%戊二醛的0.02mol/L 磷酸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后降温至-30℃,再升温至4℃,静置4h,形成泡沫状聚合物,冷冻干燥后,即为固定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