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目前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影响较大的三种语言教育观是()。
A.完整语言教育观、行为主义语言教育观、认知相互作用语言教育观B.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活动教育观C.完整语言教育观、先天论语言教育观、活动教育观D.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社会相互作用语言教育观2.处于句法结构发展()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倾听、表述、早期阅读和()四个方面。
A.社会性 B.游戏 C.谈话 D.欣赏文学作品4.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
A.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 B.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C.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D.分析作品内涵5.正常的言语速度为每分钟多少个音节()。
A.100~200个B.200~300个C.150~250个D.300~400个6.讲述活动出现的一定凭借物,为幼儿指出了讲述的()。
A.中心内容B.对象C.标准D.目标范围7.在幼儿园中,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两方面进行评价。
A.独特见解 B.创造性表现 C.注意力 D.口语表述行为8.文学作品本身结合了社会知识、语言知识和()。
A.文学知识B.生活知识C.文化知识D.认知知识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在本质上与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是一样的,一般可以分解为3个不同的层次,下列不属于这3个层次之一的是()。
A.终期目标B.年龄阶段目标C.前期目标D.活动目标10.幼儿在学习英语时有意无意地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既包括语言形式及语义内容的比较,也包括比较()。
A.语义运用B.词汇运用C.语法运用D.语言运用11.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得和语言教育过程。
2、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研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需要成人的帮助,因此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5、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6、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研究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7、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8、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9、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因此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0、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1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研究倾听,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2、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加入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13、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4、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某一交流技能,例如倾听、表达和回答问题等。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提高儿童语言能力。
1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听说、读、写三种。
1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家庭阅读、幼儿园图书馆、亲子阅读等。
1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混淆、歧义和误解的现象。
19、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语言与思维、文化密切相关。
2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语言惯和价值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一、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全语言教学全语言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观念,是关于语言和语言学习、学习者和学习、教师和教学,以及课程设置的一些观点和信念,是一种对教育、教育历程及其相关的个人与群体的新思考方式。
教育者应该视学习者为完整的个体,并且在整体的情境中以语言学习所有要学习的事物,保证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完整性。
2.创意语言教育创意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含义分为两点:一,运用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其在阅读中发现和感悟作者的创意,获得快乐的阅读体验,并产生持久的阅读动机和愿望;二,要求学前儿童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教育者指导学前儿童阅读的重点,将一般的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学前儿童在阅读学习中充分想象和创造。
3.语言观念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情感和审美情趣等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4.模仿说模仿说认为,学前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5.LAD学前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它包含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以及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这套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予各种具体语言值。
(二)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有两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为“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的年龄阶段目标;“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的年龄阶段目标;“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的年龄阶段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年龄阶段目标;“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年龄阶段目标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年龄阶段目标。
2.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前儿童;(2)发挥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主体性;(3)加强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联系;(4)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前儿童。
学前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教会孩子所有字母和单词B. 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C. 让孩子能够阅读和写作D. 确保孩子在语言学习上超过同龄人2.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语言教育方法?A. 讲故事B. 唱歌C. 让孩子长时间独自玩电子游戏D. 与孩子进行日常对话3. 学前儿童的词汇量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100-200个词B. 200-500个词C. 500-1000个词D. 超过1000个词4. 以下哪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使用简单的句子?A. 1-2岁B. 2-3岁C. 3-4岁D. 4-5岁5.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哪个阶段被称为“电报式语言”?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前期6. 以下哪种方式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A. 限制孩子与成人交流B. 鼓励孩子模仿成人的语言C.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D. 只让孩子学习书面语言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以下哪种活动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A. 重复读同一本书B. 让孩子玩电子游戏C. 让孩子观看电视D. 与孩子进行互动式阅读8. 以下哪种语言游戏适合学前儿童?A. 拼字游戏B. 猜谜语C. 填字游戏D. 写日记9. 学前儿童在语言学习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正常现象?A. 总是使用错误的语法B. 经常混淆相似的词汇C. 完全不理解成人的语言D. 从不尝试使用新词汇10. 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应该注重哪些方面?A. 词汇量B. 语法规则C. 发音准确性D. 语言的实际应用答案一、选择题1. B. 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2. C. 让孩子长时间独自玩电子游戏3. B. 200-500个词4. B. 2-3岁5. C. 学前期6. B. 鼓励孩子模仿成人的语言7. D. 与孩子进行互动式阅读8. B. 猜谜语9. B. 经常混淆相似的词汇10. D. 语言的实际应用试题分析学前语言教育试题旨在评估儿童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四(第一单元-第八单元)1.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方式的特点。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
(4)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5)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6)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3.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有哪些?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
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
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语言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前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增强交流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指导是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引导,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活动指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供家长和老师们参考。
一、口语表达1.请你描述一下今天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答案:我今天最喜欢的活动是画画。
我觉得画画很有趣,可以让我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我画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用各种颜色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请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你最喜欢的动物。
答案: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狗,它们很可爱,会陪伴我玩耍,还可以保护我。
二、听力理解1.听一段小故事,请回答问题: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事情?答案: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明和小红。
他们一起做了家庭作业,然后一起玩了一会儿。
2.听一段对话,请根据对话内容判断句子正误: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答案:错误。
对话中提到小明今天去了博物馆,而不是动物园。
三、语言运用1.请你用一句话描述一下春天的美景。
答案:春天的美景是花朵盛开,鸟儿欢唱,阳光明媚,非常美丽。
2.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们,你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答案:今天我在幼儿园学到了如何用颜色画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我觉得非常有趣。
四、阅读理解请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小明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前儿童,他喜欢阅读各种故事书。
最近,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动物的书籍。
书中介绍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比如大象、长颈鹿、狮子等。
小明对这些动物非常感兴趣,他常常翻开书本,跟着书中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问题:1.小明的兴趣是什么?答案:小明的兴趣是阅读各种关于动物的故事书。
2.小明是如何学习动物的?答案:小明通过翻开书本,跟着书中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来学习动物。
总结语言教育和活动指导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2. 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3.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 ..4.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5.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材料报道;3岁幼儿的词汇量达个..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7.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这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8.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2.日常交谈3.语言专题谈话活动4.自然观察法5.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2.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3.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的准备有哪些4.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请设计故事活动教案开小船教案应包括:年龄班2分设计思路:3分活动目标5活动准备3分活动过程7分附故事:开小船动物们要去河对岸去玩;小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圆圆的荷叶做了风帆..小老鼠开来胖胖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的;滑滑的;可好玩了..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奥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香蕉船摇摇晃晃真有趣..小鸭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划到了河对岸..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真开心;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噶田鼠吱吱吱青蛙呱呱呱啊呀;大家都觉着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老鼠说:“啊;有了;我们自己带着吃的了呀”于是小青蛙推来大莲藕;小老鼠推来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完整句、复合句2.谈话3.看图讲述、情景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4. 0-3岁5. 1000-11006.自由叙述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7.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活动、文学活动、早期阅读8. 运用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以问答或对话的方式与他人进行的一种口语交际的活动..3.是指定期地组织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4.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取儿童语言发展信息的方法..5.就是收集教育活动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断过程..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第一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第二步: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第三步: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第四步: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2.一是教师创设游戏情景;二是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三是教师引导儿童游戏;四是儿童自主游戏..3.一是预成或生成话题;二是确定讲述主题;摸底预约;4.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清楚完整的表述能力;二是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幼儿说完整句;三是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说完整句的积极性..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一设计思路包括对教材的分析、运用的方式方法、想要达到的效果..二活动目标是从幼儿角度表述的;在活动中能实现..三材料准备实用并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四年龄班:中班下学期、大班;五活动过程:1.导入方式能吸引幼儿;2.幼儿有较多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机会;3.活动方式灵活;调动幼儿积极参与;4.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趣味性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句子结构获得规律的是()。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C.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D.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2.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是()。
A.内部语言和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C.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D.外部语言和书面语言3.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不包括()。
A.听一听B.读一读C.写一写D.说一说4.儿童具有辨音水平一般在下列哪个时期()。
A.4~10个月B.10~18个月C.0~4个月D.18~26个月5.听说游戏特具的优势是()。
A.具体B.练习C.含蓄D.明确6.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7.设计和组织听说游戏活动的第一步骤活动程序的主要目的是()。
A.向幼儿交待游戏规则B.向幼儿讲解要求,布置任务C.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引发参与的兴趣D.向幼儿交待游戏中的注意事项8.语言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
A.自发言语B.自娱C.无意义D.无意识9.下列哪项不属于语言系统的构成要素()。
A.语音B.词汇C.语法D.语义10.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
A.事件可能性策略B.词序策略C.语法策略D.非语言策略11.下列哪项不是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模仿()。
A.延迟、不完全临摹B.即时的、完全的临摹C.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D.延迟模仿12.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就是()。
A.描述性讲述 B.叙事性讲述 C.议论性讲述 D.情景表演讲述13.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A.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B.创设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C.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D.教师引导游戏—创设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14.依据( )的特点,讲述活动可以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等。
一、填空题:语言能力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任意性_和_强制性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_、词_、句子。
组合关系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语音__、_词汇_、_语法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先天决定论_和__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_。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_双词句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口语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_的增加、_词类范围__的扩大,以及__词义理解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广义上的研究对象是指——6岁的儿童。
A.对B.错答案:对2、幼儿的语言研究只能研究到语言领域的知识内容,其他领域一概不涉及。
A.对B.错答案:错3、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幼儿的主导作用。
A.对B.错答案:错4、完整语言包括()几个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A.听B.说C.读D.写答案:听,说,读,写5、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只是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听讲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活动性B.综合性C.发展性D.独立自主性答案:活动性6、幼儿“电报式言语”出现在()。
A.1-1.5岁B.1.5-2岁C.2-3岁D.3岁以后答案:1.5-2岁7、婴儿词汇运用的过程中“以音代物”的现象出现在(A.0—1岁B.1—2岁C.2—3岁D.3—4岁答案:1—2岁8、准确的感知语音,是幼儿准确发音的先决条件。
A.对B.错答案:对9、幼儿在3——4岁时就可以熟练掌握数词和量词。
A.对B.错答案:错10、儿童最初的简单句是没有修饰语的,以后便出现了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
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1、下列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的是()。
A.根据我国社会开展的需要B.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C.依据语言的学科特性及幼儿语言研究的特点D.依据幼儿园教师的兴趣需要答案: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语言的学科特性及幼儿语言研究的特点2、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从高层次目标到低层次目标依次实现的。
A.对B.错答案:错3、()是言语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幼儿园言语教育义务的总和,也就是幼儿园三年的言语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A.幼儿园言语教育的总目标B.幼儿身心发展目标C.幼儿园言语教育年龄阶段目标D.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答案:幼儿园言语教育的总目标4、以下不属于《指南》中语言教育目标的书面语言子领域的核心经验的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途径的有()。
A 、家庭语言教育活动B 、日常语言教育活动C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D 、渗透到其他领域的语言教育活动答案:A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连续音节阶段具体表现的是()。
A 、语言理解能力开始产生B 、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C 、辨调能力明显增强D 、出现语言交流倾向答案:A3. 前语言阶段是指(),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A 、0-1岁B 、0-1.5岁C 、1-1.5岁D 、1-2岁答案:A4.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是单词句阶段。
A 、0-1岁B 、1-1.5岁C 、0.5-1.5岁D 、1-2岁答案:B5. 下列不能体现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是()。
A 、语音发展B 、词汇发展C 、语用发展D 、语法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答案:C6.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依据的有()。
A 、社会的要求B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C 、学前儿童语言学科自身的性质D 、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答案:D7. 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A 、针对性原则B 、基础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有效性原则答案:C8. 处于句法结构发展()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
A 、单词句B 、电报句C 、完整句D 、复合句答案:A9.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功能的是()。
A 、导向功能B 、诊断功能C 、激励功能D 、判断功能答案:D10. ()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对成人语言内容的模仿对语言的获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 、后天环境论B 、先天论C 、认知相互作用论D 、社会相互作用论.答案:A11. ()是以培养学前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的语言教育活动。
A 、谈话活动B 、讲述活动C 、听说游戏D 、早期阅读活动答案:B12. ()以培养儿童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新疆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复习题课程ID:04962试卷号:22508一、单项选择题1.以(D)和勒内伯格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发展先天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过程,是人类基因自然展开的结果。
A.阿尔伯特B.布鲁纳C.斯金纳D.乔姆斯基2.(A)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为幼儿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活动。
A.语言游戏活动B.结构游戏活动C.角色游戏活动D.表演游戏活动3.(D)就是将较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词句,然后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设计成易懂的分解图,是一种便于幼儿观察的辅助工具。
A.示范法B.讲解法C.练习法D.图谱法4.(A)是指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讲述出来,要求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顺序等交代清楚。
A.叙事性讲述B.说明性讲述C.实物讲述D.看图讲述5.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的时候,教师通过出示头饰、手偶或图片的方法来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关键物体,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这种方法是(B)。
A.经验导入法B.直观教具法C.提问法D.猜谜法6.(D)幼儿接触的散文(诗)在篇幅上更长,往往是多个句子形成一个片段;在结构上更加松散;在语言上有更多的比喻、借代等表现形式;在内容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想象和评判性思考的内容。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7.(B)指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并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符号与文字的能力。
A.前阅读B.前识字C.前书写D.前表达8.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B)可以为幼儿经验的表现提供场景,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产生与主题相关的思考和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对主题相关内容的兴趣,为主题中其他类型活动提供经验基础。
A.语言教学活动B.区域活动C.生活活动D.游戏活动9.美国图佛兹大学大卫·亨利·费尔德曼的非普遍发展理论和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C)共同构筑了多彩光谱项目活动和评估领域的理论框架。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装……………………订……………………线…………………………………………………………2015年学前教育大专班试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语言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________,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________。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心理因素和________。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根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来选择。
8.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有:日常生活中的谈话、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早期阅读环境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增效作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 ) 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 ) 3.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一)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确3分,给出依据7分)。
1.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可以相互代替。
2.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应把识字教育放在首位。
3.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幼儿园通常所开展的讲述活动一般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
A.有一定的凭借物 B.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C.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D.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
A.渗透性的语言教育内容
B.个别化的语言教育内容
C.集体语言教育内容
D.特殊语言教育内容
3、处于句法结构发展()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
等。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4.前语言阶段是指儿童从()。
A. 出生到1岁左右
B. 从1岁到2岁左右
C. 从2岁到3岁左右
D. 从3岁到4岁左右
5.不属于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A. 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B. 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C. 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D.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直接引导的作用
6.儿童观察小兔子后将其特点讲述出来是()。
A. 实物讲述
B. 看图讲述
C. 剪影讲述
D. 情境讲述
7.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A.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
B.创设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C.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
D.教师引导游戏——创设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倾听、表述、早期阅读和()四个方面。
A.社会性 B.游戏 C.谈话 D.欣赏文学作品
9.诗歌和故事的仿编重点只要求在画面的基础上换词的年龄班是()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0.开始表现出对语言的理解是在婴儿()。
A. 2、3个月
B. 4、5个月
C. 6、7个月
D. 8、9个月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小班听说游戏:《大个子和小个子幼儿园》
1.通过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理解大小的含义,区别大个子动物和小个子动物,并学会辨别哪些动物能进大个子幼儿园,哪些动物能进小个子幼儿园
2.说出“大(小),所以能进大(小)个子幼儿园”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尝试的精神。
请结合指定活动目标设计和表达的相关注意事项,分析此语言活动的活动目标并尝试修改呈现正确的活动目标。
四、设计题(共30分)。
请根据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中班幼儿文学活动方案。
梳子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
我也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
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设计要求:
1.制定目标要全面,符合中班幼儿发展特点;
2.过程结构完整,体现文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思路;
3.简单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