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要

本文件的设计方案及其特点综述如下:

1.工程方案

(1)工程规模

近期(2010年)2.0万m3/d,远期(2020年)5.0万m3/d

(2)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XX县目前的有关资料,同时参照同类城市水质状况,以及考虑远期的发展,本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为:

BOD5=160mg/l COD=320mg/l SS=200mg/l NH3--N =30mg/l

TN =40mg/l TP=3mg/l

(3)设计出水水质

本工程出水的受纳水体为漳河,由于其规划执行Ⅲ类水体标准,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本工程出水水质指标执行一级B类排放标准。

BOD5≤20mg/l COD≤60mg/l SS≤20 mg/l TN≤20mg/l

NH3--N≤8mg/l TP≤1.0mg/l

(4)污水处理厂厂址

XX县城市污水厂厂址选择在沿河路与漳河交叉口处,漳河西侧,XX 县水务局提供的红线占地面积约10.0×104m2。

根据方案布置实际需要用地约 4.0×104m2,其中近期用地面积2.20×104m2;远期用地面积1.80×104m2,自然地面标高在9.6~12m左右,拟定厂区地面设计标高11.50米。

(5)尾水及污泥出路

污水处理厂平时自流至漳河,洪水时依靠厂外龙门桥排涝站提升入漳河。

(6)厂外工程内容

●污水管网

近期工程管道d300~d1200长度约53.65 km ,厂外设有中途提升泵站

两座,

近期工程泵站一览表

●进厂道路

自新龙门路至污水处理厂大门口,道路全长330米,路基宽度为8.5

米,其中路面宽度为7.0米,两侧土路肩各宽0.75米。

(7)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通过对CASS 工艺、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推荐

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污泥处理推荐采用带式浓缩脱水机。

(8)主要生产构筑物

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厌氧池、奥贝尔氧化沟、

配水井、二沉池、紫外消毒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污泥泵房。

(9)设备选型

污水污泥处理关键的工艺设备及仪表、自控系统考虑从国外进口,

其余设备均采用国产优质产品。

(10)运行管理 编号

名称(暂定) 位置及占地 近期规模 扬程 1#

食品工业园区泵站 经三路与团山路交叉口南侧,占地400m 2 50L/s 15m 2# 城东区泵站

漳河分支甲与漳河交叉口东南侧,占地800m 2 200 L/s 6m

采用集散型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控制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室和现场PLC分站组成,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11)污水处理厂劳动定员: 20人

(12)工程投资

近期工程总投资7406.64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3272.91万元,污水管网投资4133.73万元。

2.方案特点

(1)工艺方面

a. 推荐的奥贝尔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其处理流程简单、耐高浓度、高流量冲击负荷,缓冲稀释能力强,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投资费用少、污泥沉降及稳定性能好。

b. 污泥处理采用技术先进的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不设重力浓缩池,避免磷的厌氧释放,确保除磷效果,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

(2)总平面布置

a. 厂区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

b. 进、出水方便、工艺流程顺畅、管道迂回少、水头损失小。

c. 厂区平面布置既考虑了近期的完整性,也考虑了与远期的协调性,使近、远期能有机结合。

d. 厂前区布置在南侧,厂前区环境较好,交通方便。

e. 注重厂区环境和绿化设计,使污水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将污水厂建成为一个园林式的工厂。

1概述

1.1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XX县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设计

项目主管单位:XX县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单位:XX县水务局

项目工程地点:XX县城

项目内容:污水处理厂工程: 2.0万m3/d(近期2010年)

配套管网工程: 53.65km(近期2010年)

项目总投资:7406.64万元

污水处理厂投资:3272.91万元

配套管网投资:4133.73万元

1.2 编制依据、原则

1.2.1 编制依据

①《XX县水环境城防洪工程简介》XX县水务局

②《XX县县城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3

湖西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③《XX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湖西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④《XX县城排水规划》2007.12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⑤XX县城区地形图1:1000

⑥XX县发改委、水务局等相关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⑦设计委托书

1.2.2 编制原则

①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准则,在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的要求下进行报告的编写工作,使工程的建设与XX县城市的发展相协

调,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②对拟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规模、进出水水质等参数的确定进行分析论证。

③对处理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节约能耗、运行费用低的处理工艺。

④选择设备力求经济、实用、高效。对于关键性设备,选用国外的先进产品,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

⑤妥善处理污水厂产生的废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⑥在污水处理厂范围内,总平面布置既要按远期统一规划和布置,又要分期明确,充分考虑近、远期建(构)筑物的衔接。

1.3 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论述了XX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对该工程的建设模式、规模、进、出水水质确定、配套管网、厂址选择、处理工艺选择及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4 主要规范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9)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1)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6)《低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54-95)

17)《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8)《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1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20)《控制室设计规定》(HG20508-92)

21)《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20509-92)

22)《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20511-92)

23)《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

2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设部主编

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

2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2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95);

3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1.5 城市概况

1.5.1历史沿革

XX历史悠久。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宜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XX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XX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湖西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XX县地。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XX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XX县,兼置XX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XX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天圣八年(1030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直属豫皖省。民国3年6月,划属豫皖省湖西道。

1949年4月22日,XX解放。同年5月13日,属豫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年5月26日,划属豫南行署宜城专区。1952年2月4日,划属豫南行署湖西专区。是年8月27日,改属豫皖省湖西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豫皖省湖西地区。1980年1月29日,属豫皖省宜城地区。1983年6月7日,划归湖西市。

1.5.2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XX人民奋发进取,励精图治,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科教兴县战略,县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生产总值(GDP)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61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9:44.0:31.1变化为21.2:50.5:28.3。人均GDP达到9958元,增长25.7%,比上年增加2037元。

2007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215764万元,增长7.4%。粮食种植面积56703公顷,比上年增长0.6%。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9656公顷和158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46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81135吨,增产2%。油料产量23241吨,减产4.1%。棉花产量1818吨,增产7.8%。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384公顷。肉类总产量33640吨,比上年增长4.6%。禽蛋产量18740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31940吨,增长4.4%。

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32亿元增长,比上年增长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107户上升到2007年末的14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 户,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食品深加工、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两个重点发展产业。开发区已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115家,其中投产45家,在建55家,2007年区内企业实现产值15.1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经营收入12.7亿

元,实现税收4105万元。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增长41.2%。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

1.5.3现状人口及面积

截至到2007年底建成区13.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5万人。

1.5.4总体规划

●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性质:豫南公路枢纽之一,湖西市域次中心,工贸并举的生态宜居城市。

规划年限:近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

建设用地:近期14.66平方公里,远期24.89平方公里(城市远景的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城区近期15万人,城区远期22.25万人。

1.5.5 城市防洪、排涝概况

1.5.5.1历史洪涝灾害

XX县是一个山区、丘陵平畈区和圩区多地类并存地区。受地形。气候和人奖活动等的影响,本地区既直接受到来自上游山丘区洪水的影响,也受到中下游河道洪水的顶托影响,洪涝灾害频繁。建国以来的53年间(1949~2002),本区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1949、1954、1957、1960、1969、1970、1982、1983、1984、1989、1991、1995、1996、1998、1999、2002等16 年,平均3~4年一次。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更加频繁,1991、1995、1996、1998、1999、2002年城关镇均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1983年6月25日至7月20日,降水量1021 mm,其中7月4日至7月5日降水205.6mm,当日城关圩最大12小时雨量达195 mm。XX水文站水位17.21m (吴淞高程),洪峰流量1440m3/s。6月30日城关圩溃破。当年城关圩内受灾市民2515户,9324人,直接经济损失3141万元。

1.5.5.2防洪排涝工程现状

XX县城区现状防洪工程体系主要由三个体系构成。

县城被漳河、后港河隔离为漳河左堤与后港河的右堤围成的老城区、开发区和漳河右岸的城东区(下称“城东片”)两个区域。

由于现状的工程状况及地形条件特点,现状漳河与后港河围成的区域又由西隔堤与籍山路将之隔成老城区与开发区两个防洪区,加上漳河右堤围成的城区,整个县城形成了三个防洪体系。

1.5.5.3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XX县城市防洪工程等别为Ⅲ等,防洪堤、穿堤建筑物级别为3级。排涝站工程等别为Ⅳ等,泵站厂房、拦污检修闸、进水前池为4级建筑物;出水涵洞穿越漳河、后港河堤,其级别与堤防相同,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5级。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后港河上港精米厂水位13.49m,后港河口水位13.10m,漳河318国道桥上端水位14.44m。

a)设计水平年

基准年为2003年、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

b)防洪标准

近期20年一遇。

远期结合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防洪措施使其防洪标准进一步提

高。

c)治涝标准

在排水管道设计时,重现期按0.5~3年考虑,一般采用1年。地势较低洼且比较重要的地段,重现期取2年,地势高、排水较顺畅的地段重现期取0.8年。

排涝泵站的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

d)河道设计洪水位

漳河和后港河城区段设计洪水位见表1-1和表1-2。

漳河干流(XX站~后港河口段)设计洪水位成果表表1—1 高程系XX站(m) 318桥(m)漳河大桥(m)柿姑桥泵站后港河口(m)85国家高程基

14.77 14.44 13.88 13.80 13.10

吴淞高程系16.62 16.29 15.73 15.65 14.95

后港河(后港河口~上港精米)设计洪水位成果表表1—2 高程系后港河口(m)张家墩(m)精米厂(m)

85国家高程基准13.10 13.42 13.49 吴淞高程系14.95 15.27 15.34

e)防洪堤(墙)加高加固工程

1)城西片防洪堤(墙)

老城区现有防洪堤(墙)于1993年建设实施,堤(墙)顶高程满足本次初步设计要求,且堤身填筑质量较好,故本次设计仍保留原有堤型不变,仅对局部堤顶宽度和边坡不足处按标准断面进行加固。开发区现有防洪体系目前是以西隔堤、后港河堤、上港机耕路和318国道路基挡水而构成,上港机耕路和318国道路面高程14.65~16.15m,已满足防洪

要求,后港河上港精米厂~张家墩段现状堤顶高程11.55m左右,不能满足要求,需新筑堤防,使之与老城区后港河右堤连接,漳河左堤自318国道桥下~漳河大桥上需新筑堤防,下与老城区现有防洪堤相连接,上与318国道(路面高程11.15~18.15m)形成封闭堤圈,废除西隔堤,使老城区与开发区合并成为同一防洪保护区。

2)城东片防洪堤(墙)

城东区东南分别以318国道和新205国道为界,北至南坝圩,西至漳河。现状205国道和318国道路面高程已达到或超过设计堤顶;北部南坝圩堤堤身断面较为单薄,堤顶高程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进行加高加固;城东区沿漳河右岸现状无其它防洪设施,需新建防洪堤(墙),与南坝圩堤、城东撇洪沟右堤相接,以形成封闭保护堤圈。

1.6 自然条件

1.6.1 地理位置

XX县位于豫皖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0°38′~31°10′,东经117°57′~118°30′。东界宣州市,西连铜陵、青阳县,南靠泾县,北邻湖西、XX县,东北隔青弋江与湖西县、宣州市相望,西北同XX、铜陵县毗邻,东南和宣州市、泾县交界,西南与青阳县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51.4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6.9 公里,县境形状似“骆驼”。县城(城关镇)距湖西市区42 公里,合肥市186 公里,南京市156 公里,杭州市290 公里,上海市365 公里。

1.6.2 工程地质

本县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控制;沉积了寒武系至中三迭统,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相沉积。经过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和数度沧桑巨变,形成目前XX地貌景观和

山川大势。

1.6.3 地形地貌

XX县地处豫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县城西、南部以微丘陵台地为主,中、东部以平原地貌为主。县城整体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态势,其中西南部岗丘最高处高程达40-50米,东北部圩区最低点高程为9-10米。

1.6.4 天然水系

XX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漳河与后港河。

漳河发源于境内西南部绿岭,自南向北穿越县境中部,至鲁港镇汇入长江,全长115KM,流域面积1450KM2。县城以上各支流属山间溪流,河床较陡,河面狭窄,水位变化大,汛期暴雨极易形成山洪暴发,干旱季节则断流。漳河自元代至民国是豫南地区重要的航线,县城北7.5公里的仓溪是漳河的第一个自然码头,豫南山区的粮食、土特产均由此转运。近年漳河河床逐步抬高,一则有碍通航,枯水季节仅1-2吨木船通县城,洪水季节可通5-20吨船只;二则泄洪能力降低,一遇暴雨,易成水患。

后港河为漳河支流之一,源自县境内戴汇、工山、麻桥等地,计有6条支流,呈树枝状,经县城入漳河。河床陡,比降18‰,河面宽1-5米,汛期易发生山洪。

1.6.5 气象

本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全县平均气温15.8"C,年平均日照时间1935.4小时,日照率约为43.7%,年平均无霜期236天,年平均降水量1402.6毫米。历年平均湿度为82%。

1.7城区给水现状及规划

1.7.1给水工程现状

城区供水工程可分为两类,一是县自来水厂供水,另一类为各工厂企业的自备水源。

城区自来水厂水源来自漳河,沿城区主要道路敷设有DN100~300供水管道,管道总长度约15km。

水厂日供水能力3.0万吨,现阶段最高日供水量为2.5万吨,日变化系数1.20,各类自备水源平均日供水约5000吨。

2001—2007年自来水厂售水量(万m3)表1-3

年度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类别生

分类307 77 316 79 310 77 293 73 320 80 400 100 483 121 合计384 395 387 366 400 500 604 注:工业用水占20%,生活用水占80%。

1.7.2给水工程规划

●水源规划

近期保留漳河水源,远期选择长江湖西城南段作为城市主要水源。

●水厂规划

水厂规划分两步走:

第一步:近期(至2010年)首先保留现状水厂,进行挖潜改造,使现状水厂的供水能力达到3万m3/d;同时规划一条湖西市至XX县的供水管道,将湖西市四水厂的净水用DN600mm输送至县城,预计2007年可供水。

第二部:规划于县城选址一处水厂用地,通过浑水管道将湖西市段

长江水输送至XX县,原水在县城经过处理达标后供县城的生活和使用。

●管网规划

远期从湖西市铺设一根DN600和DN1200供水管。

县城规划供水主干管管径为DN500~DN1000,供水次干管管径为DN20~DN400,配水管管径一般不小于DN150。

县城内输水干管以环状布置形式为主,配水管在输水管的基础上以支状形式送水。规划在城市西部设一处给水加压泵站。

1.8城区排水现状及排水规划

1.8.1排水工程现状

1.8.1.1现状排水体制

XX县老城区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

1.8.1.2现状排水设施概况

① XX城区的主排水管道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现有的排水管渠部分是矩形渠道,绝大部分是圆形排水管道。管径或渠道宽度500-1000毫米之间,沿道路两侧布置。

城南主要排水管道统计表表1—4 路名管径(mm)管长(m)管材备注

经一路600~1000 1320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

经二路500~600 2310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

丰收路500~800 1700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

籍山路400~800 4400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合流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