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湘教版美术《门》公开课的课件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26
九年级美术上册《门》第2课时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门》第2课时教案总课时第 11 课时年月日课题第5课门共 2 课时第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法学法欣赏、交流、讲解、尝试表现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尝试说了传统建筑的门和现代的门的区别。
1、传统的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二、新授传统的建筑具体有哪些特点。
1、思考:皇宫大门的门钉有什么含义?为什么皇宫门环会有金桐之分?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总是装有门槛?其高度有什么讲究?2、门楣、门柱、门头的装饰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制作的。
3、铁饰和木板的材质相映成趣,给人以质朴、浑厚的感觉。
4、门扣分为门环和铺首,又喻为“怪兽衔环”,在古代有避邪之意。
5、建筑各部件的设计需考虑:形状、大小、材料、位置、色彩、装饰纹样等。
6、门神。
三、综合探索分组合作研究考察、查找资料再进一步了解传统建筑。
四、教师总结分析并结课。
1、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
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征,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2、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
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1、学生分析、分组讨论。
2、通过欣赏、听讲、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国代的门的特点。
3、归纳传统的建筑具体特点。
合作学习,写出调查报告或者绘图进行展示。
教案:初中美术《门》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和比较,深入理解门的文化含义和设计理念。
教学准备:收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图片和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学校大门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效果图,引导学生关注门的设计和功能。
2. 提问:你们对门有什么认识和理解?门在建筑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展示不同功能建筑的门的图片,如宫廷、宅第、店铺、寺庙等,引导学生思考门的功能和意义。
2. 讲解门的结构,包括门头、门脸、门扇、门框、门槛等,让学生了解门的基本构成。
3. 提问:你们认为门在不同的建筑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三、赏析和比较(15分钟)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和设计理念。
2. 每组选取一幅门的图片,进行赏析和比较,分享小组的发现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深入理解门的文化含义和设计理念。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进行设计。
2. 教师提供设计和创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设计作品。
3. 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学生通过赏析和比较,深入理解门的文化含义和设计理念,提高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第5课门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门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传统建筑中的门去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概述门就是建筑的出入口,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无论是单幢房屋,还是成组建筑,都各有它们自己的门。
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差别很大,情况多样,大者可以是城市、宫殿,小者可以是四合院、天井院住宅,因而门的种类就非常多,有城门、宫门、殿门、庙门、院门、宅门之分。
中国传统建筑大门代表一个家的家风(门风)资望(门望)等。
它的形式和内容是门所反映、所记载的历史与文化。
门上的雕刻装饰和色彩的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古代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
二、门的基本类型1、城楼门:2、殿式门:3、屋宇式门:4、随墙式门5、牌坊和牌楼三、门的基本组成1、门扇(门板门钉铺首看叶)2、门框(上槛联楹门枕石门簪门槛)3 、门斗4 、门头或门罩5 、门脸6 、门上附加装饰物(门神对联祈福避邪物应时装饰物)第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
3.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教学难点: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欣赏、交流、讲解、尝试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语有耳能听,有口能说,有心就烦恼(打一字)二、讲授新课:1、门,首先是人们居所的出入口,同人的“脸面”。
第5课门-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目标
1.了解门的演变过程,掌握门的构成方法;
2.了解门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3.能够用线描方法表现门。
课程内容
1.门的演变史;
2.门和中国文化;
3.线描门。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门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信息;
2)教师自己梳理好门的演变史和门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2.导入新课
教师先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引出听说读写的练习。
3.阅读、讨论
1)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门的演变史;
2)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门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
4.练习
1)教师讲解线描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线条表现门的形状;
2)学生进行线描练习。
5.巩固、延伸
1)通过对学生线描作品的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欣赏;2)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拓展延伸教材。
作业
1.按要求完成线描作品,要求逼真,清晰,精神。
2.了解其他国家的门的种类,并写出自己在心中观察到的门。
思考题
1.门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2.门的演变史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参考资料
[1] 线描画技法. 美术教育. 2007年第5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纲要》. 2011.
[3]中国艺术史. 李禹东. 1996年.。
湘版美术七年级上册《门》教案教学设计课题:门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门有各种各样的。
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
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
教学思路本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
第二课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湘版美术教材第八课《门》说课稿湘版美术教材第八课《门》说课稿1各位评委、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第八课《门》,下面我将就以下内容进展说课。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学问构造、编排体系本课选择“门”这个与生活严密相关的主题,强化美术课程内容与同学生活阅历的联系。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本课设置了沟通商量、欣赏评述、设计制作三个学习活动,让同学在文化情境中熟悉美术,了解美术与文化及环境的关系,培育对民族文化的喜爱。
本课以启发和分析的方式导入,以商量的形式互相沟通对门的了解和感受,使同学能够从门的文学含义、造型、功能等方面绽开商量,用美术的目光去思索、理解门的文化含义。
基于同学对门的学问有肯定的熟悉与理解。
本课设置了制作练习,要求同学设计一个好玩的门。
在表现手法上以简洁画出效果图为主,有效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评价过程中,提出了从创意、造型、有用功能、作业效果几个方面对同学学习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问、力量水平的参考。
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对门的文化背景阐述自己的见解;(2)、能对门的造型、功能等进展简洁评述;(3)、能尝试设计一个门,并简洁绘制效果图。
教学重点:门的造型、功能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设计一个造型、功能合理的门。
3、说对教材的处理(1)教材选了不同时代、民族、地区的门的图片,我依据教学实际,增加了现代门,特殊是身边的不同特色的门的图片进展欣赏;(2)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为激发同学爱好,我采纳猜词形式导入,同时引导同学欣赏生活中熟识的门图片,调动学习本课内容的主动性。
(3)在教学手段使用上,我运用照相机拍摄一些同学所熟识的家乡的门的样式,进展欣赏商量。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使教学与同学生活联系,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说教法教法:以启发教学方法为主,谈话、讲授、演示为辅三、说学法学法:以自主探究式学法为主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范画等五、学具:教材、常规绘画工具等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为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集中留意力,以猜词嬉戏导入,同时板书课题《门》2、沟通与感受:说一说与门有关的成语、词语、文章或者唱一唱与门有关的歌曲。
《门》一、教材分析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本课美术教案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门有各种各样的。
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
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
教学思路本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
第二课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参考教案课题:门课时: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